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
  • 1. (2019·聊城模拟) 材料:利玛窦( 1552-1610),字西泰,号大西域山人,意大利传教士。1582年,利玛窦来华,初到澳门,后到南昌、南京、北京等地。1596年冬,范礼安神甫任命利玛窦为耶稣会中国传教团监督,赋予处理中国事务的全权,并要他尽一切努力在北京开辟居留点,以争取中国皇帝的支持。1601年1月,利玛窦到达北京。最初住在宫门附近,后又住钦天监,随时候命进宫修理进贡的自鸣钟及洋琴。

    他不仅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而且能用中文撰写文章和著作。他头戴方巾,身穿儒服,自称道人,行秀才礼,每到一地都赠送或展览陈列当时中国没有或者比中国质量更好的西洋物品,以打动官吏及皇帝的心。当时中国一些知识分子渴望学到先进的科技,遂成了利玛窦的好友、学生或信徒。利玛窦在中国居住了二十八年,他的十六种译著涵盖数学、天文学、地理学等众多领域。其著作流传最广、史料价值最大的是《中国札记》,这是一部研究中国明代历史和中外科技文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他也是最早把中国茶叶和漆器介绍到欧洲的人,还把“四书”介绍到欧洲。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利玛窦来华传教的时代背景。
    2. (2) 根据材料,概括利玛窦为传教而采取的主要手段,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其在华活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