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
  • 1. (2019·石景山模拟) 制造业是兴国之器、强国之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代)发明创造不计其数,从天文数学到农田水利,从烧砖制瓦到驾车造船,到处都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更无须提出丝织、造纸、冶金、制瓷等世人普受其惠的诸多贡献了,这些成就均有力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所以很多方面,中国的物质文化是领先的。

    ——《孙机:中国古代物质文化是中国人的骄傲》

    材料二:中国古代在工程技术领域确实相对同时期的其它国家水平较高,但这些成就都是建立在工匠的经验之上的,没有从科学层面进行总结、归纳。如明朝的造船业发达,那是工匠代代相传的手艺使然,但工匠并不懂得浮力定律。建筑学也同样如此,中国古代工匠不懂得结构力学、材料力学。

    ——摘编自《国家人文历史》

    材料三:早在工业革命的准备时期,普鲁士政府组织成立了技术委员会,颁布了专利法……19世纪30年代制定了铁路法,以加强对铁路建设的统一规划、指导和监督。

    工业革命初期,德国一方面积极引进英国先进技术,另一方面努力发展教育,国民科学文化水平显著提高,文盲率降低到欧美各国的最低水平,还培养出一大批像西门子那样集企业家、科学家和工程师于一身的优秀人才,获得了发电机、电炉、电车等一系列重大发明。到19世纪70年代末工业革命结束时,德国不仅在生产技术上消除了与英国的差距,而且在电气、化学等新兴工业方面超过英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世界近代史资料选辑》

    材料四:在建国之后的29年中,中国模仿苏联的计划经济体系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制造业体系,通过“三线建设”,军工制造业建立了一定基础。但是,当时的中国制造业更多地是制造工业产品,在消费品制造方面,只能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

    八十年代,国营企业还是中国制造业的绝对主流,一些军工企业开始生产民用产品。“三大件”不断变迁,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逐渐成为所有家庭的必备电器,食品和各类消费产品的品种逐渐丰富。而这十年,中国市场的特点是供不应求。

    90年代初至20世纪末,国家充分鼓励民营经济的发展,成就了一大批民营企业家。巨大的中国市场吸引了大批国外制造企业进入中国,中国开始有了外资、合资和合作企业,中国的低成本后发优势逐渐显露,国际贸易开始节节攀升,国内市场逐渐繁荣。内地和沿海地区的制造业,乃至整个区域的经济实力的差距逐渐拉大。

    21世纪初至现在,中国制造业融入世界,众多出口导向型制造企业充分发挥低成本优势使“Made in China”闻名全球,国内一些优秀制造企业也开始走向世界领先行列。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中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摘编自《剧变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制造业发展史》

    1. (1) 依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古代制造业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中国古代制造业逐渐衰落的因素。
    2. (2) 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德国制造业迅速发展的原因及对德国经济的影响。
    3. (3) 阅读材料四,结合相关时代背景,对材料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