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69中教育集团2017-2018学年中考化学...

更新时间:2018-05-29 浏览次数:271 类型:中考模拟
一、<b >单选题</b>
  • 1. 哈尔滨市第六十九中总校教学楼整修一新,今年 3 月投入使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教室内使用了 LED 灯光,更节能 B . 教学楼内的教室用石灰浆粉刷了墙壁 C . 更换了塑钢窗,塑钢窗窗框属于金属材料 D . 校园操场重新铺设了沥青,沥青是石油炼制产品
  • 2. 下列过程中没有化学变化发生的是( )
    A . B .   C .    D .
  • 3. 下列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 )

    A . A    B . B    C . C    D . D
  • 4.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 将硝酸铵固体溶于水中:白色固体消失,放出热量 B . 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的白雾 C . 将一氧化碳通入氧化铁中加热反应后:红棕色固体变为黑色粉末 D . 打开浓硫酸的试剂瓶盖,瓶口会出现白雾
  • 5.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 .  吸取和滴加液体    B . 取用块状药品 C . 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    D . 稀释浓硫酸
  • 6. 在日常生活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 卫生间的大理石地面有污渍,可以用洁厕净清除 B . 自来水可以不经过煮沸消毒直接用于洗涤衣物 C . 油锅内的油着火可以用水灭火 D . 用亚硝酸钠代替食盐炒菜
  • 7. 下列应用、化学方程式及基本反应类型均正确的是( )
    A . 鉴别碳酸钠溶液和硫酸钠溶液:    BaCl2+Na2SO4=BaSO4↓+2NaCl   复分解反应 B . 硫酸厂污水可用熟石灰中和处理: H2SO4+Ca(OH)2=CaSO4+H2O  复分解反应 C . 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4P+5O2=2P2O5       氧化反应 D . 生石灰加入到紫色石蕊试液中,石蕊变色的原因:CaO+H2O=Ca(OH)2     化合反应
  • 8. 下列关于营养健康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9. 咖啡中含有咖啡因(C8H10N4O2),是一种中枢神经兴奋剂,能够暂时的驱走睡意并恢复精力。

    下列有关咖啡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 咖啡因分子中含有 24 个原子核 B . 它是由 8 个碳原子、10 个氢原子、2 个氧原子和 4 个氮原子构成的 C . 该物质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 48:5:16 D . 咖啡因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 10. 下列相关说法用粒子知识解释错误的是( )

    A . A    B . B    C . C    D . D
  • 11. 下图为 A、B、C 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t2℃时,三种物质中 B 的溶解度最大 B . t2℃时,取三种物质各 ag 分别放入 l00g 水中,充分溶解,A 和 B 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C . 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由 t2℃ 降温到 t1℃, A 溶液中析出的晶体质量最多 D . t1℃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 t2℃,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A 溶液
  • 12. 下列有关资源和能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其中的成分可广泛用于生产化肥、炼钢、运输等领域    B . 金属资源中,少数很不活泼金属如金、银等都以单质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 C . 石油又称原油,是含有多种成分的混合物,主要含有碳、氧两种元素    D . 海水中含有 90 多种元素,是巨大的资源宝库
  • 13. 区分下列各组物质,所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

    A . A    B . B    C . C    D . D
  • 14. 除去各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A . A    B . B    C . C    D . D
  • 15. 现取加热一段时间的铜丝 14.4g,将其粉碎后,用一氧化碳气体充分还原固体质量不再改变时,称量固体质量为 12.8g,则加热前铜丝中被氧化的铜的质量分数为( )
    A . 22.2%    B . 25%    C . 44.4%    D . 50%
二、<b>综合题</b>
  • 16. 毕业班学生处于备战中考的重要关头,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可以帮助我们顺利过关。

    1. (1) 在饮食上,我们经常会食用一些蔬菜和水果,有些家长把蔬果汁 揉进了面团,做成了“蔬果馒头”,它为人体提供的营养素是。其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营养素的作用是在人体内经氧化放出能量,为
    2. (2) 有些蔬菜是在温室大棚中种植的,温室大棚塑料薄膜属于材料(填材料 类别),大棚中无土栽培的植物生长在营养液中,在配制营养液时,想选择两种化肥,同 时满足植物对三种重要营养元素的吸收,可以选择氯化钾和(写化学式)配 成营养液。复合肥可以同时、均匀地供给作物几种养分,, 有效成分高。
  • 17. 中国长征二号火箭大部分结构是由金属材料制成,

    1. (1) 长征二号壳体现材料主要是钛合金,而不用不锈钢,其原因是由于(从物理性质角度考虑写两点);
    2. (2) 火箭飞行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是由 能最终转化为能;
    3. (3) 该推进器中用的是液氢,科学家发现制氢气的原理:硼(B)和水在高温下反应制得,同时生成氢氧化硼[B(OH)3]。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前后硼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
  • 18. 下图是转化汽车尾气中有害气体的微观示意图,请从微观角度回答下列问题: 

    1. (1) 在该变化 前后发生改变的粒子是
    2. (2) 此变化的实质是(将答案补充完整):在催化剂作用下,一氧化氮分子分成氮原子和 氧原子,一氧化碳分子分成碳原子和氧原子,
    3. (3) 反应前两种物质分子的相同点是
  • 19. 分类和类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常用的方法。
    1. (1) 初中许多化学实验,请依据实验探究的方法将下列实验分类:

      分类标准为,包括的实验有填字母)。

    2. (2) 找规律,仿照下列化学方程式,完成另外两个化学方程式:

      CH4+2O2 CO2+2H2O  2H2S+SO2=S↓+2H2O    NaH+H2O=NaOH+H2↑ NH3 +NO2;CaH2+H2O—

  • 20. 实验室有一包白色粉末,设计实验初步证明了白色粉末 A 的成分都是钾盐(且 不含氢元素)。有关数据如下图所示:

    1. (1) 写出题中产生气泡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2. (2) 根据已知条件列出A中参加反应的固体质量(x)的比例式   ;
    3. (3) A中钾盐成分的化学式为
    4. (4) 用数据描述在加入氢氧化钾溶液至恰好中和,C中溶质的质量变化情况是  ;
    5. (5) 计算所得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三、<b >实验题</b>
  • 21. 实验室现有高锰酸钾、稀盐酸、大理石、过氧化氢溶液及以下仪器和相应用品:

     

    1. (1) 若利用上述药品和仪器在实验室制取氧气,还需补充的仪器有 , 集气瓶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制取该气体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结束后,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原因是若先停止加热试管内温度,压强 ,在压强差作用下可能使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试管。
    2. (2) 请将下图的装置图补充完整;

    3. (3) 若实验室制并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则需要选择的上述仪器是 ,并且还需补充一种溶液, 该溶液中溶质的俗称为
四、<b >推断题</b>
  • 22. 物质 A~E 是初中常见的物质,如图所示是物质 A~E 相互间的关系(“→”表示物质间存在的转化关系,“—”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 化学反应,微溶物质不考虑)。A、C、E 中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A 是胃酸中的成分,D是一种黑色粉末。请回答:


    1. (1) 写出物质 B、C 的化学式:B  C
    2. (2) 写出 D 与 E 反应的实验现象:
    3. (3) 写出 E 与 C 相互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五、<b >科学探究题</b>
  • 23.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学习中和反应后,做了如下实验:

    1. (1) 【观察与讨论】甲同学观察到 B 烧杯中出现  现象,于是甲同学认为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发生了反应。乙同学不同意甲同学的观点,其理由是

      为了科学处理废液,同学们对 B 烧杯中上层溶液里的溶质成分进行了探究。

    2. (2) 【提出问题】B 烧杯中溶液里的溶质含有什么物质?

      【猜想与假设】甲同学猜想:Na2SO4

       乙同学猜想:Na2SO4、NaOH  

      丙同学猜想:NaOH  、Ba(OH) 2

      丁同学猜想:Na2SO4、H2SO4

      【实验探究】甲同学实验:取 B 烧杯中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先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 液,溶液变成红色,然后再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观察到现象,于是甲同学认为乙同学猜想正确。请你评价甲同学的实验及结论

      乙同学实验:取 B 烧杯中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硝酸钡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乙同学结合甲同学实验确定了溶液中溶质为 填化学式);

      同学们根据探究结果合理的处理了废液。

    3. (3) 【反思与总结】

      a.通过甲同学实验可知,判断无明显现象的中和反应发生了,可以通过实验验证 即可;

      b.通过上述探究过程可知,猜想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时,不仅要考虑可溶于水的反应物及生成物,还要考虑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