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5-2016学年江西鄱阳县二中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更新时间:2017-01-06 浏览次数:1037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字形和加横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yān)红   锐不可当     颓唐     风雪(zài)途 B . (cóng)  微不足道    尴尬      惟妙惟(xiào) C . (zhĕ)皱   重峦叠嶂     凹(dàng) 衰草连天 D . (cāng)俗  触目伤怀    锁屑      天衣无缝
  • 2.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农村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 B . 在繁华的商业大街上,观光购物的人济济一堂 , 笑容满面。 C .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D . 鲤鱼细胞核和鲫鱼卵细胞质居然能相安无事 , 并开始了类似受精卵分裂发育的过程。
  •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他的学习成绩不仅在全校拔尖,而且在班里也名列前茅。 B . 看到眼前的毕业照,小新不由想起三年来大家一起玩耍,同桌共读。 C . “十一”期间,滔滔不绝的游客使庐山风景区热闹非凡。 D . 通过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我们学校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
  • 4. 下列各项中的改句与原句相比,意思发生了明显变化的一项是(     )

    A . 原句:他们应该有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新生活。改句:他们应该有新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B . 原句:难道日本福岛核泄漏只是偶然事件吗?改句:日本福岛核泄漏是偶然事件。 C . 原句:苏轼的生活与创作充满了矛盾,因为他曾受到儒、道、佛各方面的影响,思想比较复杂。改句:儒、道、佛各方面对苏轼都有影响,使得他思想比较复杂,生活与创作充满了矛盾。 D . 原句:在法国网球公开赛上,李娜夺得女子单打冠军。改句:在法国网球公开赛上,女子单打冠军被李娜夺得。
  • 5. 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张悟本掀起的所谓“绿豆治病”热,与过去出现的“鸡血”热、“红茶菌”热等,都是骗子利用人们重视保健的心理,以偏概全、以假乱真制造的种种养生鬼话。

    ②对于假冒伪劣的东西,质疑精神是“防被骗”的利器。

    ③比如,说绿豆汤对一切人都具有包治百病的功效,那么,中医赖以立命的“辩证论治”“阴阳平衡”等原理,不统统被推翻了吗?

    ④质疑精神,就是不轻信,不盲从,遇事多动脑筋,想一想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真有道理。

    ⑤戳穿这些鬼话并不难,只要带点质疑精神去考察一下,就会发现它们的破绽,发现它们都是“皇帝的新装”。

    A . ④②①⑤③ B . ④②①③⑤ C . ①④②③⑤ D . ①④②⑤③
  • 6. 给下列一则新闻加上恰当的标题,最准确的一项是(     )           

          为加速明月山旅游升级,推进富民增收工程建设,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将联手广州建工集团,海纳粮油集团,共同打造全国富含硒有机农业示范基地。据了解,示范基地占地约7000亩,充分利用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土地富含硒元素这一天然优势,及温汤至潭下半封闭式的地理优势,结合旅游经济发展,采用纯天然种养方式,对温汤至潭下所有宜耕、宜种、宜林土地、山地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示范基地内禁绝使用农药、化肥、转基因饲料等,争取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使示范基地内农产品达到国际农产品出口标准。

    A . 加速明月山旅游升级,推进富民增收工程建设 B . 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联手打造示范基地 C . 明月山打造全国富硒有机农业示范基地 D . 明月山争取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使示范基地内农产品达到国际农产品出口标准
二、诗歌鉴赏
  • 7.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金 陵 驿

    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漂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注释】①本诗写于1279年,诗人战败被俘,押往大都,途经金陵(南京)。②离宫:即行宫,皇帝出巡时临时居住的地方。金陵是宋朝的陪都,所以有离宫。③元:同“原”。

    1. (1) 下列对诗中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 国破家亡的不幸者形象。   B . 留恋战败前美好生活的凄惨者形象。 C . 满怀失落的壮志未酬者形象。 D . 虽处境悲凉,却坚贞不屈的爱国者形象。
    2. (2) 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首联借荒草、离宫、夕晖和孤云的物象,寄托国运遭劫与个人不幸的双重悲哀。 B . 颔联用风景来衬托人事,突出物是人非,抒发诗人对战乱造成生灵涂炭的感慨。 C . “满地芦花和我老”一句运用比喻,形象地刻画了诗人为忧愁而满头白发的形象。 D . “旧家燕子傍谁飞”一句运用典故,表达的是国土沦丧而致流离失所的悲怆之情。
三、文言文阅读
  • 8.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永之氓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

         【注释】氓(méng):百姓。 绝:横渡。 中济:渡到河中间。  济,渡河。 益怠:更加疲倦,疲惫。蔽:蒙蔽,这里是糊涂的意思。      货:财物,这里指钱。    哀溺︰哀,哀叹。

    1. (1)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A .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B .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C .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D .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2. (2) 解释下列加横线词语

      ①咸   ②去

    3. (3) 说说画线句子的意思

      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4. (4) 用自己的话说说善游者为何会溺死?

    5. (5) 作者写该文难道只是对溺死者的哀叹?请谈谈你的理解。

四、默写
  • 9. 按照要求,补充完整诗句。

    ,带月荷锄归。

    ②荡胸生曾云,

    ③晓雾将歇,;夕日欲颓,

    ④唐代著名诗人王维《使至塞上》一诗中描写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被誉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⑤刘禹锡《陋室铭》中描写交往之雅的诗句是

五、现代文阅读
  • 10.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每一个微小的善意都值得感激

    张君燕

            ①那次乘公交车时,隔着背包刷了几次乘车卡,却都没有提示音响起。我从包里取出卡来,这才发现自己匆忙中错把借书卡当成了乘车卡。“快点投币,车要开了。”公交车司机不耐烦地甩出一句话来。投完币后,我尴尬地坐了下来,却发现周围的乘客全都用异样的眼神看着我,我甚至听到了他们压低的充满了不屑的议论声。

            ②众人的议论让我如芒在背、坐立不安,甚而有些委屈和愤怒。就在我准备站起身大声质问那些议论我的人时,突然看到了一缕温和的目光,这道眼神柔柔的,却很坚定。看到我注意到了她,她点点头,轻轻地对着我笑了。那笑里分明有信任和理解,而那眼神则让我感受到了莫名的信任和鼓舞。一瞬间,我释然了,何必去和别人做无谓的争辩,理解你的人自然会理解,不理解你的人说了也没用,自己问心无愧就好。下车时,我之前的郁闷和沮丧已经全部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好心情。那天晚上,那道目光仍柔柔地在我的梦里萦绕。虽然我不知道她的名字,甚至会忘记她的容颜,但那道目光却一直印在我的心里,每每想起,便感动不已。

            ③初中毕业后,我来到离乡下几十里的城里高中读书。初到陌生的环境,加上自卑的心理,我从不敢和同学们多说一句话。我怕自己难听的乡音被同学们嘲笑,也怕同学们注意到我格格不入的穿着,我习惯了同学们把我视作空气,也习惯了独自躲在角落里看同学们兴高采烈地讨论。

            ④一天下午放学,我留在教室里做作业,教室里只剩下了为数不多的几个同学。我听到了一个兴奋的声音:“今天是我的生日,大家都到我家里去玩吧。”不用抬头,我就知道这是“小公主”刘丽的声音。“王苗,昕莉,李超,玉杰……”刘丽一一邀请班里仅有的几名同学。我把头埋得很低,脸也涨得通红,我在心里暗暗责怪自己怎么不早点走,如果此刻有个地缝,我一定毫不犹豫地钻进去。就在我尴尬懊恼之时,突然听到了刘丽甜美的声音:“燕子,你也要去哦。”听到刘丽叫我的名字,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不可置信地抬起头,迎上了刘丽热情的笑容。“嗯嗯,我一定去。”我拼命地点着头,语无伦次地答道。那次聚会之后,我逐渐融入了班集体的生活,性格也变得开朗活泼起来。事隔多年,我脑子里依然清晰得记得刘丽甜美的声音和笑容,也许刘丽只是随口一说,但那句话却如冬夜里的炉火,温暖了我的整个学生时代。

            ⑤有段时间,我的工作烦琐而劳累,连日的加班让我疲惫不堪。缺乏经验又手忙脚乱的我不出意料地犯了个错,不幸的是,由于我的这个错误而导致了一个更大的错误。面对老板的责骂,自知理亏的我唯唯诺诺,不发一言地默默承受着。

            ⑥之后近一个月,我都在拼命工作希冀能够弥补自己犯下的错误。然而,身处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我分明捕捉到了同事的幸灾乐祸和冷嘲热讽。其实,身体的劳累和付出并不算什么,心灵的孤独和委屈却足以打消我所有的热血和劲头。那天下班,同事们带着得意的笑陆续走掉,坐在原位的我突然感觉心灰意冷,甚至失去了坚持下去的信念。同事李姐路过我身边时停了下来,她默默地看着我,然后伸出双手紧紧地握住了我的手,很久很久才松开。在这几分钟里,我们没有说一句话,我似乎感觉到有无尽的力量和温暖从李姐的双手源源不断地传输过来,让我失去的信念一点一点地复原。后来,我终是走出了困境,面对我的感激,李姐却微微一笑:我并没有做什么呀。是的,李姐的善意很微小,却值得我一辈子铭记。

            ⑦其实,在我们的生活里还有很多诸如此类微小的善意,它们平平淡淡、不事张扬,或是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不经意的动作,如吹过耳边的一阵风,如掉落在脚下的一滴雨。很不起眼,甚至被人忽视,但却能给予我们实实在在的温暖和感动,更值得我们永远感激和铭记。

    1. (1) 本文共写了哪几件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 (2) 读下面的句子,联系前文,试揣摩此刻“我”内心复杂的情感。

      我把头埋得很低,脸也涨得通红,我在心里暗暗责怪自己怎么不早点走,如果此刻有个地缝,我一定毫不犹豫地钻进去。

    3. (3) 请从修辞的角度分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但那句话却如冬夜里的炉火,温暖了我的整个学生时代。

    4. (4)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5. (5) 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分析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 11.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饮茶始于何时

    陈 雍

            ①俗话说,“早起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在老百姓的生活中就像柴米油盐一样不可或缺。中国人从什么时候开始饮茶,这个问题现下学术界还没有定论。

            ② 20世纪末,考古工作者在浙江萧山跨湖桥遗址T0411号探方第8层里发现一个小陶釜,出土时釜内盛有一束整齐的植物茎叶,长约5至8厘米,共有三十多根,像是被煮软的样子。陶釜外面有烟熏火燎的痕迹,表明经过火烧。考古工作者把这束茎叶送到浙江省药品检验所和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做鉴定及切片检测,鉴定检测结果只能确定是植物茎叶,但不能确定具体属种,也就是说,无法判定釜内到底是什么植物。在跨湖桥考古报告里,这件盛有植物的陶釜被称为“中药罐”。后来有人提出这件“中药罐”应当是“茶釜”,而且是原始煮茶遗迹,进而提出饮茶始于8000年前的杭州湾地区。再后来,跨湖桥遗址的这件陶釜成了卖茶叶广告的招牌。我们从这个过程不难看出,饮茶始于新石器时代的说法目前仍难让人信服。

            ③宋朝张淏《云谷杂记》说:“饮茶不知起于何时,自魏晋以来有之。但当时虽知饮茶,未若后世之盛也。”《世说新语·纰漏》载:“任育长年少时,甚有令名。武帝崩,选百二十挽郎,一时之秀彦,育长亦在其中……王丞相请先度时贤共至石头迎之,犹作畴日相待,一见便觉有异。坐席竟,下饮,便问人云:‘此为茶,为茗?’”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晋代人已能够懂得茶与茗的区别,可见张淏的说法是可信的。

            ④张华《博物志》云:“饮真茶,令人少眠。”有学者依据《广博物志》“茶,古不闻食者,晋宋以降,吴人采叶煮之,名为茗粥”的记载,认为《博物志》的“真茶”应当是“羹茶”,“真”和“羹”字形相近而讹。但也有学者认为,古代原本有真茶。另外,《尔雅·释木》载:“槚,苦荼。”郭璞注云:“树小如栀子,冬生叶,可煮作羹饮。今呼早采者为茶,晚取者为茗,一名荈,蜀人名之苦荼。”张华、郭璞都是晋朝人,根据他俩的说法可以知道,晋朝时把茶作为羹饮。用茶做的羹饮,类似今天吃饭时喝的菜汤,里面要放作料。陆羽《茶经》对此批评说:“或用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之等,煮之百沸,或扬令滑,或煮去沫,斯沟渠间弃水耳,而习俗不已。”

            ⑤有的学者根据《尔雅》“苦荼”的记载,推论饮茶始于先秦。《尔雅》记载的只是植物名称,并没有说明这种植物的用途,所以也不能就此说先秦时期人们已经饮茶。古代文献中关于两汉三国时期的饮茶有零星的记载,学者们更是对考古上的发现寄予希望。

            ⑥唐朝以前,羹茶还没有脱离食品的范畴,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饮品。到唐朝时,茶才成为百姓生活中的饮品。那时饮茶,用制成的茶饼碾成茶末,放到煮沸的水里,不停地搅动,之后再倒进碗里饮用。宋元时期,流行把茶末放进茶盏,然后再用沸水冲茶末,以激起泡沫。元末明初,用茶末冲茶的方法发生了变革,茶碗里不再是碾压的茶末,而是一片片茶叶,这种冲泡散茶的方法一直延续到今天。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进入明朝以后,为了更好地适应冲泡散茶,宜兴紫砂壶应运而生,于是赏壶品茗成为文人们的爱好。

    1. (1) 文章开头划线句子有哪些作用?试分点作答。

    2. (2) 对于“饮茶始于什么时期”,学者给出了四种猜测,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学者的推测

      证 据


      浙江萧山跨湖桥遗址T0411号

      出土“小陶釜”可能是“茶釜”。


      宋朝张淏《云谷杂记》说:“饮茶

      不知起于何时,自魏晋以来有之”。


      饮茶始于先秦

      有的学者根据《尔雅》“苦茶”

      的记载推论。



      饮茶始于唐朝


         

    3. (3) 文章第②段中加横线的“这个过程”指什么?为什么文中说它仍不能令人信服?

    4. (4)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真正意义上”能否去掉,为什么?

    5. (5) 把握文章有关信息,判别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浙江萧山跨湖桥遗址T0411号出土的“茶釜”,证明了饮茶始于8000年前的杭州湾地区。

      ②根据宋朝张淏《云谷杂记》,晋代人以能够懂得茶与茗的区别。

      ③陆羽在《茶经》里批评的“羹茶”,类似今天吃饭时喝的菜汤,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茶。

六、综合性学习
  • 12. 综合性学习。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你的理解和积累给三峡写一篇80字左右的导游词。

    ①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县南津关,长204公里。

    ②两岸山峰海拔1000-1500公尺,峭崖壁立,江面紧束,水道曲折多险滩,舟行峡中,有“石出疑无路,云升别有天”的境界。

    ③三峡是长江上游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合称。

    ④三峡江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有修筑高坝的地质地貌条件,峡谷东口建有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现还有三峡大坝。

    ⑤长江三峡,中国10大风景名胜之一,中国40佳旅游景观之首,三峡旅游区优美景区众多,其中最著名有丰都鬼城,云阳张飞庙,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和宏伟的三峡工程等。

    导游词:

七、作文
  • 13. 写作:

            书包里有褶皱的书本,崭新的文具;书包里有妈妈亲手装的水果盒,有我偷偷放进去的漫画书……

            一笔一纸勾起儿时的记忆,一字一句唤出青春的希望。孩童的懵懂、少年的青涩,父母的期望、老师的教诲,都在书包里汇集,积聚,交织!

            请以“书包里的故事”为题写一篇文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