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5-2016学年湖北省仙桃市汉江高中高一下期期末历史试...

更新时间:2017-01-03 浏览次数:627 类型:期末考试
一、<b >选择题</b>
  • 1.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但只允许一个城市对外通商,这个城市是(   )。

    A . 北京 B . 广州 C . 上海 D . 福州
  • 2.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是中国古代经济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 . 土地兼并 B . 重农抑商 C . 闭关政策 D . 贫富分化
  • 3. 现代西方学者用三个“G”来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动机,即上帝(God)、荣誉(Glory)和黄金(Gold)。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对黄金的狂热追逐②向海外传播基督教③开发土地资源④弘扬骑士精神或因功封爵

    A . ①②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③④
  • 4. 英国学者尼尔·弗格森认为:“如果没有对廉价服装需求的无限扩大,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其主要观点是(   )。

    A . 市场需求的扩大是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之一 B . 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 C . 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 D . 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
  • 5. 19世纪,一位到英国旅游的加拿大人面对煤燃烧造成的遮天蔽日的烟雾,感觉到与她家乡那种“单调的纯净”不同,这种舒服的烟雾“为空气增加了一种可靠性和营养,让你似乎能感觉到肺在咀嚼它”。这种感受的产生反映了她(   )

    A . 对英国环境污染的感到担心 B . 对化学和医学知识茫然无知 C . 为本国的空气纯净深感自豪 D . 为工业文明到来而兴奋不已
  • 6.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茶叶和生丝出口的数量猛增。这一现象说明了(   )

    A . 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 B . 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 . 中国掌握了茶、丝市场 D . 茶、丝出口给中国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 7.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起于(   )

    A . 南京、安徽等地区 B . 北京、武汉等地区 C . 湖南、湖北等地区 D . 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
  • 8.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史料》记载:“华侨爱国心大受鼓舞,国货畅销,仅爪哇一地月销‘飞马’1000箱左右。1912年获利4万余,1913年获利增至10万元,1914年为16万元。业务蒸蒸日上,发展迅速。”对这一现象最恰当的理解是( )

    A . 甲午战争完全瓦解了国内自然经济 B . 国民党政府颁布实业法令保护商品市场 C . 倡导国货、振兴实业推动了民族工业发展 D .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增加了经贸总量
  • 9.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首要原因是(   )

    A . 资本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 B . 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 C . 洋务派创办近代工业的推动 D .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
  • 10. 中国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商,耻于言利”,而清末状元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这里反映出的时代观念是(   )

    A . 实业救国 B . 工商皆本 C . 重利轻义 D . 重商轻农
  • 11. “又出新车啦!”“又有车降价了!”这是近来人们在媒体上见得最多的一类消息。表面上看,企业的行为是自发的,但是却与一只看不见的手息息相关。材料中这只“看不见的手”说明了我国在现阶段实行的是(   )

    A . 社会主义企业体制改革 B .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C .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D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12. (2016高一下·杭锦后旗期末) “一五”计划中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基础,构筑了牢不可破、巍然屹立的新生共和国的“钢筋铁骨”。在这一计划中,工业建设方面的最大特点是(   )

    A . 优先发展重工业 B . 优先发展轻工业 C . 轻重工业同时进行 D . 优先发展高科技产业
  • 13. 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优点的基础上形成的中国近现代民族服饰是(   )

    ①长袍马褂②中山装③列宁装④旗袍⑤西装

    A . ①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②④ D . ③④
  • 14. “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此诗赞扬的是(   )

    A . 铁路运输 B . 航海事业 C . 航空事业 D . 电报电信业
  • 15.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 . 股票投机活动异常活跃 B . 商品市场的萎缩 C .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D . 分期付款的消费方式
  • 16. 20世纪30年代是美国水利史上著名的“大坝时代”。1935年,科罗拉多河上高约223米的胡佛水坝宣告竣工,美国大规模兴修水利的直接目的在于(   )

    A . 促进就业以缓和社会矛盾 B . 促进农业发展以摆脱经济危机 C . 兴修水利以防止水土流失 D . 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 17. 列宁曾讲过:“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则的尝试已告失败。”这里的“尝试”是指(   )

    A . 二月革命 B . 十月革命 C . 新经济政策 D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18. 1953年,苏联农业单位面积产量仅为欧洲其他国家平均产量的1/3。苏联农业的落后严重制约了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 . 自然灾害的影响 B . 斯大林体制的弊端 C . 长期战争的破坏 D . 西方国家经济制裁
  • 19. 小王计划暑假去法、德等欧洲国家旅游。为了旅行方便,他去银行兑换的货币最好是(   )

    A . 马克 B . 法郎 C . 美元 D . 欧元
  • 20.

    下列数据引自《1994年世界发展报告》:

    上表数据能直接反映出在全球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之一是(   )

    A . 国家间贫富差距越来越悬殊 B . 恐怖组织活动日益猖獗 C . 发展中国家环境日益恶化 D . 发达国家能源危机日趋严重
二、<b >综合题</b>
  • 21.

    近代以来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恩格斯《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

    材料二  19世纪后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原因。观察材料二结合所学,概述19世纪后期英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结合所学,说明英国为什么会取得这样的地位。

    2. (2) 2001年,中国正式加人世贸组织,各国纷纷加人世贸组织部体现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什么趋势?对于这一趋势,有的国家表示欢迎,有的国家表示反对。你同意哪种观点,请列举出至少两条理由。

  • 2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走进新时代》

    材料二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春天的故事》

    请回答:

    1. (1) 材料一是建国以来党的三代领导集体丰功伟绩的写照。歌词中“当家作主站起来”“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描绘的分别是哪三大理论成果的产物?

    2. (2) 材料二中的“老人”是谁?“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与哪次会议的召开有关?材料二中“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的“诗篇”指的是什么事件?围绕的根本问题是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