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5-2016学年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

更新时间:2016-12-26 浏览次数:360 类型:期末考试
一、<b >单项选择题 </b>
  • 1. 如果请你担任历史记录片《1908年的北京东交民巷》的导演,在拍摄当时的北京东交民巷时,不该设计的场景是(  )

    A . 许多外国公使在散步 B . 大量北京居民在准备晚餐 C . 某国使馆在举办舞会 D . 有外国军队在军事操练
  • 2.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抗争史。先进的中国人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不断向西方学习,进行了艰难的近代化探索。下列事件不属于近代化探索的是(  )

    A .   洋务派开办轮船招商局 B . 革命党人发动武昌起义 C . 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D . 左宗棠收复新疆
  • 3. 清末状元张謇说:“天之生人也,与草木无异。若遗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木同生,即不与草木同腐朽”。他遗留的“有用事业”有(  )

    A .   轮船招商局 B . 汉阳铁厂 C . 大生纱厂 D . 湖北织布局
  • 4.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放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第二次反思”开始于(  )

    A . 经济技术方面探索 B . 政治制度方面探索 C . 思想文化方面探索 D . 军事强国方面探索
  • 5. 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下列各项中属于观点的表述是(  )

    A .   《马关条约》签订 B . 1949年4月解放军攻克南京 C . 武昌起义爆发 D . 抗日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 6. 一位历史知名人士曾说过:“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  )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

    A . 维新变法 B . 洋务运动 C . 辛亥革命 D . 新文化运动
  • 7. 鲁迅先生在《一件小事》中写到:“这是民国六年的冬天。”“民国六年”是指(  )

    A . 1915年 B . 1916年 C . 1917年 D . 1918年
  • 8. “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这一誓词的历史事件是(  )

    A . 北伐战争 B . 五四运动 C . 抗日战争 D . 解放战争
  • 9. 1919年5月4日,有三千多学生在北京的大街上整队游行,烧毁了交通总长曹汝霖的官邸,促成了全国罢工罢市的风潮。这场运动的目标是 (  )

    A . 自强、求富 B . 实业救国 C . 民主、科学 D .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 10.   1911年的爆发揭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1927年8月1日,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 11. 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人民已经醒来。但是,正如鲁迅所说的“人生最痛苦的事,是梦醒了发现无处可走”。下列为中国人民指明了革命道路的事件是(  )

    A . 新文化运动 B . 五四运动 C . 国民大革命 D .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 12. 1931年的一个夜晚,沈阳北郊上空弯月高悬,突然一声巨响,南满铁路柳条湖的一段路轨被炸,打破了东北大地的宁静…此段描述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 九一八事变 B . 八一三事变 C . 西安事变 D . 七七事变
  • 13.

    2015年5月,中国数百万网友掀起一场“为老兵擦亮勋章”的活动,如图是一位老兵获得的勋章。据此可判断这位老兵经历过(  )

    A . 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 B .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C . 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 D . 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
  • 14. 2016年是长征胜利结束80周年,为了弘扬长征精神,广安某校学生编排课本剧《红军不怕远征难》。下列可入选的台词或剧情是(  )

    甲:长征,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乙: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爬雪山,过草地,挥师北上。

    丙:叶挺独立团攻克汀泗桥、贺胜桥,直逼武昌城。

    丁:长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A . 甲、乙 B . 甲、丙 C . 乙、丁 D . 丙、丁
  • 15.

    如图描绘的是解放战争期间某一军事行动的战略态势,下列描述与其相符合的是(  )

    A . “千里跃进,逐鹿中原” B . “攻占锦州,关门打狗” C . “分割包围,瓮中捉鳖” D . “百万雄师,三路渡江”
  • 16. 1948年10月,一位被俘的国民党军官感叹道:“这一着非雄才大略之人是做不出来的.锦州好比一条扁担,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现在是中间折断了。”由此可知他感叹的战役是(  )

    A . 辽沈战役 B . 淮海战役 C . 平津战役 D . 渡江战役
  • 17. 如表是某一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变化统计表.中国民族工业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拥有厂家

     拥有资本

    工人人数

    1913

    689家

    33亿元

    27万多

    1920

    1795家

     50亿元

    55万多

    A . 清政府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 B . 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大量外国资本 C . 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D . 民族工业打败了列强在华的企业
二、<b >判断题 </b>
三、<b >填空题 </b>
四、<b >材料解析题、问答题 </b>
  • 27.  “中国梦”无疑是时下中国热词,它凝聚着各方共识,砥砺国人前行。“中国梦”的提出,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今天我们一起来回顾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工业化强国之梦”。

    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以军事工业为主的近代工业出现了,新式海陆军开始筹建,新式学堂一一举办。留学生陆续外派,大清帝国有了些许新的气象。

    ﹣ 摘自《复兴之路》

    材料二:19世纪末,“状元办厂”的故事流传一时,张謇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创立了大生纱厂,由于经营有方,纱厂的规模逐渐扩大。一战期间,纱厂得到了较大发展。然而好景不长,20世纪20年代以后,纱厂就负债累累,最后被吞并。张謇创办实业的经历恰恰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一个缩影。              

    ﹣ 摘自中华书局版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请回答:

    1. (1) 材料一叙述的是近代的哪个历史事件?列举其中一个“军事工业”。

    2. (2)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的民族工业在19世纪末、一战期间、20世纪20年代后三个阶段的发展特征?

    3. (3)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总体上是比较落后的,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 28.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我们纪念这场战争,不是要传递仇恨,是要警示世人珍惜和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

    材料一: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中俄两国举办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活动,是为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在场很多俄罗斯老战士参加过解放长春、沈阳、牡丹江、大连等地的战斗,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终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付出的牺牲也最大,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

                                                     ﹣﹣ 摘编自《习近平会见俄罗斯、白俄罗二战老兵》(《人民日报》报道 2015年5月)

    材料三:战争是一面镜子,能够让人更好认识和平的珍贵。今天,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但世界仍很不太平,战争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依然悬在人类头上。我们要以史为鉴,坚定维护和平的决心。                   

                                            ﹣﹣ 节选自习近平在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讲话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所说“日本对华全面侵略”开始于什么历史事件?依据材料概括日本“算盘完全打错了”的原因。

    2. (2) 依据材料二,概括抗日战争的国际影响。材料二中,加快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国际因素是什么?

    3. (3) 材料三认为抗日战争给了我们什么启示?你认为我们如何“以史为鉴”,避免战争悲剧的重演?

  • 29.  人物年谱实际上是社会和经济的缩影,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变迁,反映了社会的政治、文化和经济的广阔场景。以下三则材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重要人物的年谱片段:

    材料一:1921年,28岁,7月23日至8月初,作为长沙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出席在上海召开的重要的历史性会议。

    材料二:1945年,52岁,8月,作为主要成员,与国民党在谈判桌上进行了一次惊心动魄的较量。

    材料三:1949年,56岁,4月23日,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作诗《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0月1日,主持开国大典,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请回答:

    1. (1) 这些材料是哪位历史人物的年谱片段?材料一中的“重要的历史性会议”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较量”是指什么事件?“较量”后双方签署了什么文件?

    3. (3) 与材料三相关的重大战役是什么?解放军占领南京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