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兴化市顾庄学区三校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

更新时间:2018-06-26 浏览次数:943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
  •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诗歌是文学殿堂里cuǐ càn的明珠。优秀的诗歌可以飞越时间的长河和不同的国度,拨动人们的心弦;可以拓宽xiōng jīn,净化人的灵魂。

  • 2.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七子之歌》选自《闻一多全集》(开明书店1948年版)。 B . 其实,哪能要老陈干呢?他这“活地图”要垮了,我们谁能出得去? C . 兴化籍的三位著名作家:毕飞宇、费振钟、王干在一起畅谈兴化文学的明天。 D . 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 3.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百草园是个荒园,人迹罕至 , 到处呈现出一片萧条景象。 B . 听了英雄的事迹,我不能自已自己的感情,眼泪哗哗地流下来。 C . 愤激的青年演说者,怒形于色的人群,使整个浮雕充满了痛恨卖国贼、激动人心的气氛。 D . 无论构造还是风格,两座建筑有异曲同工之妙。
  • 4.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1. (1) 人无远虑,
    2. (2) ,多钱善贾。
    3. (3) 了却君王天下事,
    4. (4) 是故,教然后知困。
    5. (5) 诗歌的艺术手法是多样的。《卖炭翁》中诗人用“”两句看似矛盾反常的心理来表现卖炭翁的艰难处境;毛泽东《七律·长征》中用比喻、夸张手法来表现红军战士藐视一切困难的两句是“”。
  • 5. 名著阅读。
    读名著回答问题:
    1. (1) 《西游记》的作者是(朝代)的(人名)。
    2. (2) 《西游记》主要描写了什么故事?请简要叙述。
    3. (3) 下列关于名著《西游记》的内容及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 《西游记》是长篇章回体神魔小说,全书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大胆奇特的夸张。 B . 铁扇公主不肯借扇子给孙悟空,主要原因是孙悟空请来观音菩萨收服了红孩儿做了善财童子,使他们母子难以相见。 C . 其实西天取经不止师徒四人,还有白龙马,他原是西海龙王的三太子,后经观音菩萨的点化化作白龙马,充当师傅西天取经的坐骑。 D . 取经途中,一只六耳猕猴变成孙悟空来害师傅,真假悟空一场恶战,如来佛祖、玉皇大帝都无法辨出真假悟空,最后还是观音菩萨说出了真相。
  • 6. 学习了“荷”专题后,你们班围绕“荷”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1. (1) 【咏荷诗会】周一班会课上,你们开展了以“咏荷”为主题的赛诗会。

      ①你在赛诗会上朗诵的是(作者)的(诗词题目)。

      ②假如你是主持人,你在赛诗会上的开场白是:

    2. (2) 【赏荷题诗】请欣赏下面两幅荷花图,并从自己所读过的诗词中找出两句诗作为其中一幅的题诗。

      甲图

      乙图

    3. (3) 【议荷明理】请阅读下面的资料,分点简述“荷”的象征意义。(至少写出2点)

      资料一:在中国的传统蓝印花布中,有许多是由动植物和花鸟组合成的吉祥纹样,如将莲花与鲤鱼组合在一起,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与祝愿。又如莲有一蒂二花者称并蒂莲,以示夫妻恩爱;再如莲谐音“连”(生),民俗有“连生贵子”的取意!

      资料二:1916年8月16日,孙中山被邀请在杭州西湖欣赏景色,看见湖中盛放贞洁的荷花,不禁感叹:“中国当如此花。”这表明孙中山先生希望中国人都能像荷花那样高尚挺立,磊落光明,也寄望新兴的中国能像荷花那样灿烂芬芳,香飘四海。

      资料三:荷花是印度的国花。古印度是佛教发源地,佛家认为荷花出淤泥而不染,为圣洁之物。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佛像的座基,就是由荷花瓣组成的。荷花的柔软、清香、洁净、吉祥及其不同流合污的品格为世人称颂。

二、阅读理解
  • 7. 阅读王维的《山居秋暝》,完成小题。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 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 , 王孙自可留。

    【注】①暝:夜,晚。此指傍晚。②浣女:洗衣女。③随意:任凭。④春芳歇:春天的芳华凋谢了。歇:消散。⑤王孙:贵族的后裔,这里指隐居的高士。

    1. (1) 有人认为划线诗句“浣女”和“渔舟”显得太闹,破坏了全诗意境的和谐。请谈谈你的看法。
    2. (2) 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 (3) 下列诗句和本诗意境相近的一项是(    )
      A .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B .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C .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D .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8. 阅读《孙权劝学》,完成小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①,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②邪!但③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④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⑤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注释】①当涂掌事:当涂,当道,即当权的意思。掌事,掌管政事。②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③但:只,只是。④孰若:与……相比怎么样。孰:谁,若:与……相比,像。⑤大兄:长兄,这里是对朋友辈的敬称。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权谓吕蒙

      以军中多务

      鲁肃过寻阳

      ④肃拜蒙母

    2. (2)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蒙辞以军中多务

      A . 以为神(《黔之驴》) B . 能以径寸之木(《核舟记》) C . 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赵普》) D .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
    3. (3) 按照要求用“/ ”为下面两个句子标出朗读停顿。

      ①自 以 为 大 有 所 益(在主谓间停顿)

      ②见 往 事 耳 (在动宾间停顿)

    4.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卿言多务,孰若孤?

      ②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

    5. (5) 孙权劝吕蒙学习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请写出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
  • 9. 阅读《令人警惕的网络低俗语言》,完成小题。

    令人警惕的网络低俗语言

        ①6月2日,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网络低俗语言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按照原发微博提及量排行,有25个网络低俗词语上榜,其中,“尼玛”位居第一,“你妹”“矮矬穷”“我靠”“滚粗”等榜上有名。

        ②报告指出,网络低俗语言产生共有四大途径。—是生活中的脏话经由网络变形而受到广泛传播;二是词谱因输入法运用而呈现出象形创造;三是英文发音的中文化、方言发音的文字化使网络低俗语言不断翻新;四是网民自我矮化、讽刺挖苦的创造性词语。

        ③网络低俗语言的使用,主要有以情绪发泄为目的的网络谩骂、以恶意中伤为手段的语言暴力、以粗鄙低俗为个性的网民表达等三方面的现象。部分网民在不深入了解事实的情况下,将情绪性的谩骂宣泄向公共空间。现实社会里的粗鄙化市侩化的语言也在互联网上蔓延开来,并经由网络再创造,如野草一般疯长,论坛、微博、微信中广泛应用的污言秽语污染了语言环境的清洁。据统计,2014年全年中,12个网络低俗用词的原发微博数量达到百万次以上,4个网络低俗用词的原发微博数量达到了千万次以上。

        ④值得注意的是,网络语言低俗化向传统媒体转移已有显现,—些网络低俗用语竟堂而皇之地成为某些报纸的标题,某些主持人在电视节目中公然把“屌丝”等低俗用语常挂嘴边。部分文化载体无视媒体的社会责任,也加入到了语言暴力的恶俗狂欢中。

        ⑤上述情况,引起了许多有识之士的警惕。专家表示,清理网络低俗语言势在必行,只要多措并举,积极推动线上线下舆论生态的良性互动,努力净化网络语言环境,就一定能为中国改革事业提供稳定的网络民意基盘。

    1. (1) 请分析本文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2. (2) 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①第③段中划线的“主要”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

      ②第③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请简析。

    3. (3) 选文②—④自然段分别是从哪个角度(方面)介绍网络低俗语言的?请分别概括。
  • 10. 阅读《为人生准备“压舱石”》,完成小题。

    为人生准备“压舱石”

        ①在犹太民族,母亲要在《圣经》上抹蜂蜜让孩子去舔书本上的蜜,目的是要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让孩子从小树立观念:书本是甜的,而且书中有智慧。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项调查,犹太民族人均每年阅读65本书。读书兴趣浓厚,犹太人将读书视作生命的一部分,因此才造就了如此令人羡慕的读书风景。

        ②的确,读书有了热情,持之以恒才能顺理成章。但是,单单有兴趣,读书未必一定有收获,关键是得选择好的书。按北京大学陈平原教授的说法,读书是要为自己准备“压舱石”——诚如空船航行时,为防翻船须备“压舱石”一样。读书该选择怎样的“压舱石”呢?或许各有各的说法,但文学、史学、哲学、宗教、伦理、艺术等人文学的经典必是“压舱石”的精髓。因为古往今来的文化精神、人格理想和思想艺术的原创性,大都蕴含在经典作品之中。如果说,读书使人渐由遮蔽走向澄明的话,那么阅读经典便可有效缩短这中间的距离。比如阅读历史,不仅让读书人获取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历史学看问题的方法,从而使之转变成改造世界的现实力量。唯有常读经典,多读经典,才能驱使人们培养理想情怀,树立凌云之志。这便是经典的“压舱石”效应。

        ③阅读经典,还需与经典的阅读方法相匹配。约翰•罗斯金在《芝麻与百合》里有这样一段话:“当你去读一本好书时,你必须问问自己,‘我能像一位澳大利亚的矿工那样适于自己的工作么?我的十字镐和铲子都就绪了么?我自己准备妥帖了么?我的袖子是否已经卷到双肘,我的呼吸是否匀称,我的心情是否正常?’……这样多问问极有好处,因为既然你所要寻求的金属就是作者的心灵与深意,那么他的语言便是你要获得金属前必须敲碎和冶炼的岩石。你的十字镐是你自己的专心、机智与学问;你的熔矿炉是你自己的善于思考的灵魂。”是啊,有好的书籍相伴,有好的态度相生,有好的思考相随,又何愁不能在开掘的矿渣中拣到“纯净的宝石”呢?

        ④读书绝无止境。智慧闻名于世的苏格拉底,在70岁时还自认什么都不知道。这固然是他的谦逊,却更是他的智慧。不论是谁,若想懂得自己生活的世界,哪怕一点点,就请您保持永不枯竭的读书兴趣,保护好属于自己的“压舱石”。不断充实自己的大脑。

        ⑤让心灵俯就经典,让经典滋养灵魂,积累底蕴,振奋精神,修身明理,洞悉人生。这样,我们的精神世界就能领悟时代使命,并进而笃行之。

    1. (1) 文章标题中的“压舱石”在文中指什么?请分析本文的标题有什么作用。
    2. (2) 请分别辨析第③段、第④段划线句子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3. (3) 作者围绕阅读,在文中提出了哪些观点(分论点)?请分点概括。
  • 11. 阅读朱成玉的《多翻几个个儿就熟了》一文,完成小题。

        ①我的少年时光很短,最起码我自己这样认为。

        ②我说它短,是因为本该去享受的少年时光,被我自己掐断了。

        ③因为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也因为我的倔强和高傲,中考的时候只报了唯一的一个志愿,那就是重点高中。我对所有人说,重点高中是我的囊中之物。结果老天弄人,差三分而败北。那一刻,仿佛看见所有人眼里都有一把嘲弄的匕首,纷纷刺向我,让我无处可逃。

        ④老师来劝我重读,父母也劝,可是我哪里还有脸回到学校,除非让我戴上一个大大的面具,用来遮羞。

        ⑤我没有选择重读,而是走了另外一条坎坷的路——自学。

        ⑥那时候的我经历着“最落魄”的青春。我的语文老师刘季夫知道后,让我加入他的文学社,鼓励我进行文学创作,那是我最早接触文学,一篇篇小文章经过他的修改,在当地的小报上发表,从此,我的文学之路开始了,虽然艰辛,却无比欣慰。在最苦的时日里,在那个冷冷的西屋里,我的手,因为长时间拿笔,被冻成了馒头的形状。

        ⑦总是母亲起床做饭的时候,我睡下。像路遥一样,我的早晨,也永远都是从中午开始。

        ⑧可是后来季夫老师生了病,文学社解散,我的世界一下子又暗了下去。

        ⑨母亲倒是支持我,她说,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坚持走下去吧。坚持,这是母亲最本真的鼓励吧,没有一点煽情的意味。“不过,”母亲接着说,“买稿纸和邮票的钱要你自己去挣来。”

        ⑩是啊,不工作,一直这么靠父母养活,我心里也愧疚,一咬牙去了父亲的工厂当了一名学徒工,白天工作,夜里写诗,靠着一种青春的激情,竟不觉得累。

        ⑪只是,我投出的稿子总是泥牛入海无消息,让我不禁有些动摇了。

        ⑫还是母亲,还是不带半点煽情味道的鼓励:“哪有那么容易成功的事儿,坚持住,总会有成果的。”

        ⑬我便选择继续坚持写下去。那个时候,喜欢看书,可是家里那几本书都已经读得稀烂,做梦都是关于偷书的梦,梦见自己偷偷地潜入书店,把书店里的好书装了满满几麻袋偷走,睡梦中露出贪婪的微笑。

        ⑭和母亲说起我的梦,母亲笑笑没说什么,周末的时候,领我去书店,让我挑喜欢的书。我不敢相信,吝啬的母亲为了鼓励我写作,竟然可以给我买那么多的书。《悲惨世界》、《复活》、《约翰·克利斯多夫》等等名著都是在那个时候与我抱了满怀的,我如饥似渴地读着,忘我地走进小说的世界里。从雨果的《悲惨世界》中,我知道了原来人间还有那么巨大的苦难和不幸,人如果要作恶,可以恶到什么地步,而人如果决心行善,又可能产生多么伟大的精神力量;从托尔斯泰的《复活》中,我学会了用解剖刀一般锋利的目光审视周围人们的道德,同时也用严格的尺度审视自己的心灵;从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多夫》中,我感受到友谊的温馨、爱情的迷人和牵魂动魄、艺术的价值和力量……

        ⑮我的文学之路从那个时候开始变得坚实了许多。

        ⑯又一次收到退稿的时候,我耷拉着脑袋,不敢面对母亲热切期望的眼神。正是年底的时候,母亲在灶台上给我们炒花生果,一边炒,一边对我说,不急,你看这花生果,要多翻几个个儿才能熟呢!人不也一样吗?受些煎熬和苦楚,有啥大不了的!

        ⑰我深有感触,是啊,有啥大不了的,我还不信,我的文字变不了铅字呢!

        ⑱终于,一年后的某一天,我的文章终于发表了,而且还是《散文》这样的大杂志。母亲向我表示祝贺的方式一样没有半点煽情意味 , 只是递给我一把炒好的花生果。我剥了皮,吃了一个,真香,炒得恰到好处。

        ⑲这一次母亲没有说话,但我永远记住了母亲关于炒花生果的那一段妙语:多翻几个个儿就熟了。

        ⑳是啊,迷茫、困惑……什么都不要怕,要成长,要成熟,就得在生活的热锅里多翻几个个儿呢!

    1. (1) 仿照已有示例,在横线上概括故事情节。

      —②我开始自学,加入文学社—③④我在梦中偷书—⑤⑥母亲借炒花生对我鼓励⑦

    2. (2) 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①请结合具体语境,品味文中第③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那一刻,仿佛看见所有人眼里都有一把嘲弄的匕首,纷纷刺向我,让我无处可逃。

      ②文章标题“多翻几个个儿就熟了”有什么含义?

    3. (3) 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那时候的我经历着‘最落魄’的青春”,是因为“我”没能考上重点高中,又不好意思重读,便选择了自学这条坎坷的路。 B . 第⒀段中“睡梦中露出贪婪的微笑”一句中的“贪婪”是贬词褒用,突出了我对书的渴望。 C . 文中三次出现的“没有一点(半点)煽情的意味”的具体话语或行动,都是母亲对我本真的鼓励,都告诉了我在逆境中要坚持不懈。 D . 文章最后一段抒情、议论,既照应了文章的题目,又点明了主题。
    4. (4) 阅读链接材料,完成下面问题。

      【链接材料】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当屋,旁边燃着蚊香,我睡熟了。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辰,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

      母亲喊住了:“你要去干什么?”“找蔡老师……”我模模糊糊地回答。“不是放暑假了吗?”哦,我才醒了。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

      ——节选自魏巍《我的老师》

      文中第⑬段和链接材料都写到梦,请分析它们在写作手法和写作意图方面的异同点。

三、作文
  • 12. 一句话、一个眼神,可能改变一个人;一本书、一幅画,甚至是一片树叶,也能改变一个人。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人、事、物,因为他们(它们)的影响,我们获得成长。

    要求:(1)请以“是你改变了我”为题,写一篇文章。(2)写出真情实感,但不得出现真实地名、校名、人名(3)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规范。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