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东台市第二联盟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

更新时间:2018-06-15 浏览次数:432 类型:期中考试
一、<b >单项选择题</b>
  • 1. (2018九上·北京开学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对“新纪元”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 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B . 中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C . 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D . 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以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
  • 2. 语汇有着鲜活的时代印记。与下图所示事件相符合的语汇是(    )

    A . 开天辟地 B . 星火燎原 C . 当家做主 D . 改革开放
  • 3. (2018八下·东台月考)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扛,与朝鲜人民军并肩战斗,反抗美国的侵略。当时率领志愿军的司令员是(    )
    A . 朱德 B . 彭德怀 C . 林彪 D . 毛泽东
  • 4. 图表法是梳理历史知识的有效方法。下列表格内容反映的是(    )

    时间

    开展地区

    涉及人口

    主要意义

    1950年—1952年冬

    新解放区

    3亿多

    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

    A . 抗美援朝 B . 土地改革运动 C . 西藏和平解放 D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5. (2016八下·利津期末) 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下列关于土地改革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③建立了土地的公有制                                               ④农民翻了身,成了土地的主人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6. (2016八下·相城期中) 毛泽东对于建国初我国工业的落后状态,做出了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讲话:“我们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因此,我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就是集中力量发展以下哪一产业? (   )

    A . 农业 B . 手工业 C . 轻工业 D . 重工业
  • 7. (2018八上·徐州期末) 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提出“人民来制定宪法”的思想:劳动人民参与立宪,把他们认为应该如何管理国家的意见集中起来,上升为国家意志。实践这一思想的会议是(    )
    A . 中共一大 B . 中共七大 C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8.

    如果为下面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拟定一个学习主题,最恰当的是( )

    A . 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B . 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 C . 社会主义建设的转折 D . 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 9. 不同时代的宣传画体现了不同的时代风貌。下图这幅夸张的宣传画出现的时代背景是(    )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 . “一五”计划的实施 C . “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D . “文化大革命”的进行
  • 10. 表格法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下表是吴斌同学整理的一张表格。你认为这个表格的主题是(    )

    事件

    时间

    影响

    一五计划

    1953-1957年

    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4年

    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三大改造

    1953-1956年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初步建立

    大跃进

    1958年

    国家受到重大损失,人民生活受到极大影响

    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年

    挫伤群众生产积极性,妨碍了农业生产发展

    A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B .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C . 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D . 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
  • 11. “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不当的是(    )
    A . 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向私有制的转变 B . 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 . “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D . “四人帮”被粉碎,标志“文化大革命”结束
  • 12. 老人依旧清楚地记得那个疯狂的年代:作为学生的他,戴着红卫兵的袖章,四处张贴大字报,批斗所谓的“牛鬼蛇神”……这个年代是(    )
    A . 社会主义探索时期 B . 人民公社化时期 C .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 三大改造时期
  • 13. (2016八下·利津期末) 生活的细节不经意间也会折射出社会政治光谱,1977年的上海市高考作文题目是《在抓纲治国的日子里》。“抓纲”在当时是指(     )

    A .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 . 以阶级斗争为中心 C . 以文化建设为中心 D . 以军事斗争为中心
  • 14. (2017·岳池模拟) 会议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这次会议是(    )

    A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 . 中共十二大 C . 中共十四大 D . 中共十五大
  • 15. 对联是人们喜爱的文学艺术形式,其内容的变化也折射出历史的沧桑巨变。下列对联反映的史实,发生在改革开放之后的是(    )
    A . 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B . 放开肚皮吃饭饭,鼓足干劲搞生产 C . 扎根农村干革命,广阔天地炼红心 D . 联产承包展新貌,自主经营显生机
  • 16. (2016八下·阜阳期末) 陕西农民侯永禄在日记中写道:7月9日,路一大队第五生产队在我家门口的树底下召开社员会,讨论本队实行哪一种生产责任制。经过表决,全队到会的人都同意大包干,只有公寿妈和我说是“应该包产到户”……该日记反映的是(    )

    A . 土地改革的完成 B .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 C .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 D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 17. 用“春天”来形容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中国是十分恰当的:枯木可见,但万物复苏,各行各业充满生机。下列情景与那个年代无关的是(    )
    A . 春播的田野上,父子兄妹聚在一块承包的田里精耕细作 B . 日新月异的深圳:“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标语振奋人心 C . 浦东新区,高楼四起,跨国公司的招牌引人注目 D . 美丽的海港城市厦门,有各地客商、民工来去匆匆
  • 18. 回顾历史,上海曾是通商口岸;改革开放后又是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1990年中央又做出了开放和开发浦东的决定。比较上海前后两次的“开放”,其不同之处在于(    )
    A . 前者是丧权辱国的,后者是独立自主的 B . 前者是主动的,后者是被动的 C . 两次开放都增强了国力 D . 两次开放都是为了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
  • 19.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相同点是(    )
    A . 巩固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 B . 深化了改革开放 C . 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D . 指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20. (2017八下·濮阳期中) 下列哪一项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    )

    A .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 . 坚持改革开放 C .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 . 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 21. 加入WTO给我国带来的影响主要有(    )

    ①进一步推进我国经济全方位的对外开放

    ②加强与世界各国经济的交流

    ③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④给中国带来了严峻挑战,不利于中国走向世界

    A . ①② B . ①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②③④
  • 22. 在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上,________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继续领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
    A . 江泽民 B . 胡锦涛 C . 习近平 D . 李克强
  • 23. 十九大的主题是:不忘初心,_________,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
    A . 继续前进 B . 牢记使命 C . 方得始终 D . 砥砺前行
二、<b >综合题</b>
  • 24. 图片见证历史,图片诉说历史。新中国成立至今,虽然历经风雨六十余载,却走过了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复兴之路。阅读图片,回答问题。

    图1:1949年开国大典

    图2:1956年工商界代表向毛主席报喜

    图3: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图4: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1. (1) 阅读图1,说一说为什么新中国的成立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 (2) 图2反映了三大改造中的哪一项内容?这次改造中的创举是什么?
    3. (3) 图3中的会议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这次会议在思想、政治、组织上各做出了怎样的重要决定?
    4. (4)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
  • 25.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经济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

    项目

    1957年

    1960年

    下降(%)

    粮食(亿公斤)

    1950.5

    1435

    26.4

    棉花(万担)

    3280

    2126

    35.2

    油料(万担)

    7542

    3405

    54.9

    生猪存栏数(万头)

    14590

    8227

    43.6

    材料四:安徽凤阳花鼓唱词

    “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信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凰阳。”(“文革”时)“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集体都能富,国家还要盖仓库。”(1979年)

    1. (1)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通过什么运动农民获得了土地?这次运动主要改变了什么?
    2. (2) 材料二图片共同反映了什么运动?这一运动的完成有何标志性意义?
    3. (3) 导致1960年农业生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 (4) 两段唱词反映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给农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随后进行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5. (5) 纵观新中国经济发展历程,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