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上海市长宁区2017-2018学年中考化学二模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18-05-15 浏览次数:377 类型:中考模拟
一、<b >单选题</b>
  • 1.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 可燃性    B . 挥发性    C . 溶解性    D . 导电性
  • 2. 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 洁净空气    B . 新鲜牛奶    C . 冰水混合    D . 矿泉水
  • 3. P2O5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 0    B . +2    C . +5    D . +10
  • 4. 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
    A . 氮气和液氮    B . 石墨和C60    C . 冰和干冰    D . 汞与水银
  • 5. 属于氮肥的是(   )
    A . CO(NH2)2    B . Ca3(PO4)2    C . Na2SO4    D . K2CO3
  • 6. 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的是(   )
    A . 铁丝    B . 硫粉    C . 氢气    D . 红磷
  • 7. 物质的化学式与名称对应关系相符合的是(   )
    A . FeCl3氯化亚铁    B . CuSO4胆矾    C . NaCl    食盐    D . CaCO3生石灰
  • 8. 治疗胃酸过多的药品的成分可以是(   )
    A . NaOH    B . CaO    C . Ca(OH)2    D . Mg(OH)2
  • 9. 加入足量水能形成溶液的是(   )
    A . 面粉    B . 食用油    C . 果酱    D . 纯碱(Na2CO3
  • 10. 下列化学用语与所表述的意义相符的是(   )

    ① 2Fe——2 个铁原子    ②O2——2个氧原子    ③2H2O——2个水分子

    ④ 2H——2 个氢元素    ⑤ ——氮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⑤    C . ①③⑤    D . ①②③④⑤
  • 11. 下列装置都能够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其中与启普发生器原理不相符的是(   )
    A . B . C . D .
  • 12. 葡萄糖(C6H12O6)属于(   )
    A . 盐    B . 氧化物    C . 单质    D . 有机物
  • 13. 在化学反应C+H2O H2+CO中,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是(   )
    A . C    B . H2O    C . H2    D . CO
  • 14. 有关微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干冰中的CO2 分子是静止不动的 B . 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氢分子 C . 氧气变成液氧时微粒质量变小了 D . 水结冰后体积变大是因为水分子体积增大
  • 15. 钠在氯气中燃烧: 2Na+Cl2= 2NaCl,该反应属于( )
    A . 分解反应    B . 化合反应    C . 复分解反应    D . 置换反应
  • 16.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分离铁粉和铜粉

    滴加足量稀硫酸,过滤

    B

    检验氯化钠溶液中含有盐酸

    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C

    除去硫酸钠溶液中的碳酸钠

    滴加适量的稀盐酸

    D

    除去 CaO 中的CaCO3

    加足量的水,过滤

    A . A    B . B    C . C    D . D
  • 17. 关于CO2与 CO 的比较,正确的是(   )
    A . 组成:都是由碳和氧元素组成,但CO2比 CO 多一个氧元素 B . 性质:都能溶于水;CO2 不能燃烧,CO 有可燃性 C . 用途: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O 用于冶炼金属 D . 危害:都有毒性,CO2还会造成温室效应
  • 18. 科学家最新发现,可以将树木纤维素转变为超级储能装置,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B . 反应中 X、Z 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 3:7 C . 反应中 Y 和 W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4:5 D . 参加反应的 Y 中氮元素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 Z 的质量
  • 19. 在硝酸银溶液中加入盐 A 的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后在滤渣中滴加足量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在滤液中加入钠盐 B 的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后在滤渣中的加足量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则 A、B分别为(   )
    A . 氯化钾、碳酸钠    B . 氯化镁、硝酸钠 C . 氯化钡、硫酸钠    D . 氯化钡、碳酸钠
  • 20.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 氢氧化镁中含有金属元素,则碱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B . 某物质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则该物质一定是酸 C . 向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盐 D . 含碳元素的物质燃烧会生成CO2 , 则燃烧生成CO2的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
二、<b >填空题</b>
  • 21. 2018 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人人参与,创建绿色家园”,我们需要:

    ①清新的空气。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 气,使人类生生不息;口罩中填充活性炭是利用其 性,以减少污染物的吸入;美丽的霓虹灯中填充的气体是

    ②洁净的水源。天然水通过蒸发、沙滤、氧化等得到净化,其中蒸发属于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自来水生产加入液氯的作用是。水在通电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 ,0.5mol 水中约含 个氢原子。

    ③清洁的能源。化石燃料煤、石油、甲烷(CH4)中,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2. 下表是KNO3、Na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单位:g/100g 水)。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KNO3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39.8

    ①20℃时溶解度较大的物质是

    ②除去KNO3晶体中混有的少量 NaCl,通过溶解、蒸发浓缩、、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比较纯净的KNO3晶体。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有

    ③用 4 只小烧杯取 T℃时的水各 50 克,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如下:

    实验编号

    1

    2

    3

    4

    KNO3 质量/g

    40

    50

    60

    70

    H2O质量/g

    50

    50

    50

    50

    溶液质量/g

    90

    100

    105

    X

    Ⅰ.实验 1 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实验 4 中 X 的值为

    Ⅱ. T℃时KNO3 的溶解度是g/100g 水。

三、<b >实验题</b>
  • 23. 烧杯中有一些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 A,为确定其变质情况,进行如下实验。

    1. (1) 生成气体 B 的化学方程式
    2. (2) 试剂 X 是(选填“硝酸钡”或“氢氧化钡”)溶液。
    3. (3) 若所加试剂 Y 是氯化铁溶液,则生成红褐色沉淀 E 的化学方程式
    4. (4) 滤液 D 中溶质的成分有
    5. (5) 结论:由方案 2 可知,烧杯中氢氧化钠溶液是(填“部分变质”或“完全变质”)。
  • 24. 利用下图装置探究物质的性质(部分固定装置略)。

    1. (1) ①仪器 a 的名称; 装置 A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装置 C 的作用;装置 D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 装置 E 中固体由黑色变成亮红色,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④ 装置 F 是安全瓶,其作用是

      ⑤把装置 A 中换成酒精灯,可用于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 试管中固体的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数据见下表。

      反应时间/min

      0

      t1

      t2

      t3

      固体质量/g

      26.0

      20.2

      16.4

      16.4

    2. (2) Ⅰ.共制得氧气的质量是g;
    3. (3) Ⅱ.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物质的量是mol(通过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 25. 对稀硫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如下研究。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乙中反应的现象是

    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丁中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②当甲、乙试管内的固体完全溶解后,将两试管内的物质混合并加入过量的锌片、过滤,则滤渣的成分 是,滤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③请设计能说明 NaOH 与H2SO4是否恰好中和的实验方案。(本题中所用过的试剂不能再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④实验结束后,将乙(其中固体全部溶解)、丁两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废液缸中,静置,最终看到上层清液呈红色,废液下层有沉淀。由此推断上层清液的成分有酚酞、水和。 写出生成下层沉淀物的化学方程式

    通过上述实验可知,进行化学实验研究,除需要考虑生成什么物质外,还需要考虑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