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更新时间:2021-05-11 浏览次数:165 类型:期末考试
一、<b >单选题</b>
  • 1. 下列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 冰雪融化    B . 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C . 矿石粉碎    D . 燃放烟花
  • 2.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获得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 过滤液体     B . 熄灭酒精灯     C . 读出液体体积     D . 取用液体
  • 3. 有一次上课时,小丽觉得很闷,呼吸不畅。是不是教室里二氧化碳的含量高呢?小丽分别收集了250mL教室内、外的气体样本,向其中分别加入10mL澄清石灰水,充分振荡后观察现象。在此过程中,没有应用的科学方法是(    )
    A . 猜想    B . 实验    C . 控制变量    D . 归纳
  • 4. 下列反应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 . 塑料老化    B .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C . 金属的锈蚀    D . 动植物体的腐烂
  • 5. 今冬,不少同学染上流感,出现发热症状,对乙酰氨基酚(C8H9NO2)具有退热、解除头痛的作用,常被医生用于治疗感冒引起的发热,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物质属于氧化物    B . 该物质中氮元素质量分数最小 C . 该物质由四种元素组成    D . 该物质中含有20个原子
  • 6. 如图为小明制作的原子模型,外圈上小球为电子,内圈为原子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模型表示一种碳原子 B . 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4 C . 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2个电子上 D . 该原子核由2个质子和2个中子构成
  • 7. 下列关于水的净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过滤能除去天然水中所有的杂质    B . 天然水经过自来水厂净化后仍是混合物 C . 煮沸和蒸馏都可以使硬水软化    D . 明矾可加速水中悬浮杂质的沉降
  • 8. 关于原子及原子结构发现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汤姆森、卢瑟福两位科学家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和想象建构原子模型 B . 汤姆森发现了电子,证实原子是可分的 C .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发生变化时,元素的种类也发生了变化 D .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表现主要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
  • 9. 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氮气等,是利用了各成分的沸点不同 B . 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气体有CO、CO2、SO2、NO2 C . 用适量铜粉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反应完成后要立即读数 D . 氮气可被填充在灯管中,用于制造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 10. 近日,雾霾天气一度笼罩我市,空气中PM2.5指数直线上升,下列行为不利于雾霾天气治理的是(    )
    A . 发展风力发电    B . 就地焚烧秸秆    C . 发展共享单车    D . 减少燃煤使用
二、<b >填空题</b>
  • 11. 会说“化”的符号

    化学符号是世界通用的“化学语言”,请用化学符号表示下列题中加点的部分或按题中要求写出相应的化学符号。

    1. (1) 小明发现,将生锈的铁钉(其主要成分是氧化铁 和铁)放入到盛有稀硫酸的试管中,观察到稀硫酸逐渐由无色变成黄色,过了一会儿,铁钉表面有气泡产生。查阅资料知:
    2. (2) 稀硫酸变黄是因为氧化铁与硫酸(H2SO4)反应生成了由铁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硫酸铁,另一种产物水是由n个水分子构成的(n代表无数),一个水分子又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3. (3) 有气泡产生是因为铁与硫酸反应生成了氢气,该反应的另一种产物是硫酸亚铁,写出该化合物的化学式并标注其中硫元素的化合价
三、<b >综合题</b>
  • 12. 认识酒精灯中的酒精

    酒精灯是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所用燃料为酒精,某同学通过观察、实验和查阅资料,整理了下列有关酒精的信息:①酒精又名乙醇,化学式为C2H5OH;②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③易挥发;④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并能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⑤易燃烧,燃烧能放出大量的热;⑥常用作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⑦点燃酒精灯,酒精在灯芯处汽化后发生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1. (1) 以上描述酒精物理性质的是,化学性质的是(填序号)。
    2. (2) 组成酒精的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各种“酒”中均含酒精(乙醇),假酒中因含少量甲醇(CH3OH),饮用后使人中毒,轻者失明,重者死亡,乙醇和甲醇性质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3. (3) 酒精易挥发,因此酒精灯不用时应盖上灯帽,酒精挥发发生的是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该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a.酒精分子的运动速率  

      B.酒精分子的构成 

      C.酒精分子之间的排列方式 

      D.酒精的化学性质  e.酒精分子之间的间隔  f.酒精分子的能量 g.酒精分子的质量

    4. (4) 写出酒精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5. (5) 某同学仅用干燥的烧杯和澄清的石灰水就证明了点燃酒精灯时,酒精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该同学的实验方法是:
    6. (6) 下列仪器不能用酒精灯加热的是___________。
      A . 燃烧匙   B . 试管  C . 量筒   D . 蒸发皿
    7. (7) 用分子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小组同学利用实验室中的酒精和水探究分子的性质,如下图,在小玻璃药瓶中注入约一半体积的水,再向瓶中加入滴有蓝墨水的酒精,塞上瓶塞,液体液面处于a处,用手指堵住塑料管口,上下颠倒玻璃瓶,使两种液体充分混合后,发现塑料管内液面下降至b处以下,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把液面下降至b处以下的小玻璃瓶先放入盛热水的烧杯中,发现塑料管内液面上升,紧接着将小玻璃瓶放入盛冷水的烧杯中,塑料管内液面又下降,说明

  • 13. 探究物质组成的奥秘

    元素之义

    人们很早就意识到,所有物质都是由几种亘古不变的基本成分—“元素”组成的。古希腊学者提出复杂的物质世界是由“水、木、火和空气”四种基本成分组成的。

    I.空气是元素吗?

    1. (1) 瑞典化学家舍勒发现,将磷放在密闭钟罩内的水面上方燃烧(如下图所示),产生白烟(成分为五氧化二磷),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钟罩内水面大约上升,被消耗的气体是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能否用碳代替磷进行实验,为什么?,舍勒接着把一支燃着的蜡烛放进剩余的空气里,蜡烛立即熄灭了。舍勒把不能支持蜡烛燃烧的空气称为“无效的空气”,其主要成分是,上述实验证明空气是可分的,因此,空气不是元素。

    2. (2) II.水是元素吗?

      【实验探究】

      1781年,英国科学卡文迪什通过实验发现,将氢气和氧气按一定比例混合点燃后能生成水,写出该变化的文字表达式,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法国科学家拉瓦锡发现,水通电时能分解。上述两个实验说明,水不是组成物质的元素。

      ①下图为电解水实验,请将下表填写完整。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结论

      放在玻璃管a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现象。

      玻璃管a上方收集的气体为

      (写化学式),不是水蒸气

      放在玻璃管b

      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现象。

      玻璃管b上方收集的气体为

      (写化学式),不是水蒸气

      ②实验表明,水通电后发生了化学变化,请从微观的角度描述该化学变化,由此可见,化学变化中不变的微粒是

      老师指出,该微粒也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小组同学通过填写物质的构成及构成物质的粒子间的关系图,理解了老师的说法。请将下图填写完整。①

    3. (3) III.木和火是元素吗?

       “木”(木材)隔绝空气加强热可得到木煤气(主要成分为CO、H2、CH4)、木焦油、木炭等,这种生产方式化工生产中称为干馏,由此判断“木”(填“是”或“不是”)元素。从物质变化的角度看,干馏与蒸馏的区别是。“火”不属于物质,因此,“火”不是元素。

    4. (4) IV.元素的概念及其应用

      课本上元素的概念是:“把……的原子归为一类,每一类原子称为一种元素。”其中 “一类原子”包括

      A.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的所有原子 


      B.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相同的所有原子


      C.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所有原子

    5. (5) 水分子中的氢原子质子数为1,中子数为0,重水(D2O)分子中的重氢原子(符号“D”)质子数和中子数均为1,氢原子和重氢原子是否都是氢元素的原子,为什么?。从宏观的角度看,重水是由(填名称)组成的。
    6. (6) 世界上的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下图为地壳中的元素分布,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形成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元素密码—元素周期表

    7. (7) ①自元素被发现以来,科学家一直在寻找已发现元素的排列规律,1869年,俄国化学家发现化学元素的周期性,排列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成为科学家探索未知世界的有力工具。下图1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空白部分被墨水沾黑,图2是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②结合图2分析镁原子不显电子的原因

      ③图1中空白处元素的原子序数为,相对原子质量为,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周期,在化学反应中易(填“得到”或“失去”)电子,若用R表示该元素,则R与氯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四、<b >简答题</b>
  • 14. 象科学家那样观察

    观察是科学发展与发现的基础,化学中的观察指运用人的感觉器官或借助一定的仪器和试剂获得信息的过程。观察可依据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分类一:

    直接观察:通过感官(包括视觉、味觉、听觉、嗅觉、触觉等)进行的观察;

    间接观察:需要借助一定的仪器和试剂进行的观察是间接观察。

    分类二:

    定量观察:通过具体的数据或数量来描述观察结果。如,QQ上有12位好友在线;

    定性观察:不用具体的数据或数量来描述观察结果。如葡萄是酸甜的。

    1. (1) 以下观察中,属于定量观察的是(填数字编号,下同),属于直接观察的是

      ①某学生用量筒测量过氧化氢溶液的体积

      ②科学家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观测物质表面原子的排列情况

      ③老师用托盘天平称量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

      ④某学生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水的沸点

      ⑤妈妈用嘴品尝食盐的味道

    2. (2) 观察可以帮助我们做出合理的推理。

      ①学习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后,小华围绕催化剂展开了进一步的探究,向图1所示的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观察到A中没有气泡产生,

      B、C中均有大量气泡产生,且B中产生气泡的速率比C慢。由上述观察到的现象可以推理出的结论是

      ②小明在实验室观察到老师采用图2所示装置收集某种气体,由此推测该气体具有的性质是(写一条即可)。

五、<b >计算题</b>
  • 15. 胃酸过多的病人,需根据病情选择含碳酸氢钠或氢氧化铝的药物进行疗。

    1. (1) 碳酸氢钠(NaHCO3)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 (2) 某复方氢氧化铝片标签如图,请据图计算:氢氧化铝化学式为Al(OH)3 , 其中铝、氧、氢元素的质量比。若按说明书用量服用,则每天摄入铝元素的质量。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