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云南省昭通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文科综合历史期末统一检测能力...

更新时间:2018-05-25 浏览次数:285 类型:期末考试
一、<b >选择题</b>
  • 1. 西周时期的服饰色彩以黑、白等颜色为正色,紫色为“不正之色”。据史料记载,齐桓公时期,君主喜好紫色,以致齐国的百姓争相效仿,最终一国尽紫服。这一变化说明(    )
    A . 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 B . 织绣技术的进步 C . 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 D . 主张君主应与民同乐
  • 2. 汉代时期,神话传说中的东海海神禺虢被说成是黄帝之子;首创煮海为盐的宿沙,被说成是黄帝的臣子;南海海神转化为炎帝祝融兼任;“精卫填海”中的精卫鸟是炎帝女儿的化身等。这些现象共同反映了(    )
    A . 国家对东南地区的重视 B . 大一统王朝得到强化 C . 神话的形式多种多样 D . 经济文化重心南移东倾
  • 3. 在隋唐两代,有大批代北酋豪的后裔身居要职,如隋朝的窦炽、于翼、长孙览等,唐朝的宇文士及、长孙无忌、狄仁杰等。据统计唐朝的宰相有十分之一左右是鲜卑族的后裔。这主要反映了(    )
    A . 隋唐时期实行开放兼容的民族政策 B . 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C . 隋唐时期对少数民族的依赖性较强 D . 隋唐时期政治受塞外文化的影响
  • 4. 明清的乡试和会试,考试内容除了经义和八股文外,还有史、策、论、判等。“凡对策,须参详题意,明白对答,如问钱粮,即言钱粮,如问水利,即言水利,孰得孰失,务在典实,不许敷衍繁文。”反映了(    )
    A . 商品经济的发达 B . 科举选才标准的变化 C . 经世致用思想的内涵 D . 理学地位的影响
  • 5. OTU于1904年的《东方杂志》是一本以时事政治为主的综合刊物。初期有社说、谕旨、内务、军事、外交、教育、财政、实业、交通、宗教、小说等栏目。这些栏目的设置(    )
    A . 反映了客观的现实需要 B . 表明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全面影响 C . 说明晚晴知识分子实现了言论自由 D . 可佐证西方民主观念盛行
  • 6. 1932年有学者发文指出:“中国在开战之初,不能打胜日本,却可以长久支持,支持越久,对我们越有利。中国人之力量在三四万万农民的潜力,而不在大城市的统治者及领袖……”在该学者看来(    )
    A . 工农为基础的民主革命是取胜之道 B . 中共的抗战路线符合现实需要 C . 国民党立足城市难以掌控抗战大局 D . 动员底层民众进行持久抗战
  • 7. 1945年10月,陕甘宁边区政府选举委员会认为过去的乡参议员只管议事,不管执行,是议行分立,因此决定改乡议会制为乡人民代表会制。这一改革(    )
    A . 旨在解放区推广直接民主制 B . 巩固了抗日民主政权 C . 成为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先声 D . 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8. 在总结“一五计划的经验时,毛泽东说:“要重工业,也要人民”,后来还提出工农业要“两条腿走路”,这些认识(    )
    A . 加快了社会主义改造的进程 B . 表明当时对经济冒进有所警惕 C . 避免了在后续经济建设中“左”倾错误的发生 D . 根本否定了苏联模式
  • 9. 对于雅典的公职津贴,有人曾感慨:“没有哪一个希腊城邦像雅典这样,带薪的公职如此之多”,但是在为数不多的公民中,实际能参加会议者的比例很小。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A . 拥有公民权的人数较少 B . 民主政治运作丧失民众信任 C . 公职津贴提供的津贴有限 D . 民主政治形同虚设
  • 10. 法国大革命开始之初,制宪会议通过了一系列成文法令,称8月法令。法令宣布:“无条件废除农民人身劳役,废除领主的狩猎权、司法特权和免税特权。”此后又宣布废除一切特权税,包括劳役税、什一税等。这些措施(    )
    A . 促进了法国农民的解放 B . 消灭了法国的封建制度 C . 推翻了特权等级的统治 D . 加速了小农经济的形成
  • 11. 列宁指出:“只有有了技术,只有在农业中大规模地使用拖拉机和机器,只有大规模实行电气化,才能解决这个关于小农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根本地和非常迅速地改造小农。”他还说:“由于不会实行这个原则,我们每一步都吃到苦头。”列宁的这一论述(    )
    A . 推动了苏俄生产关系的调整 B . 保持了苏俄农业政策的长期稳定 C . 指出了农业集体化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 D . 指出保持小农经济长期稳定的必要
  • 12. 俄罗斯画家康定斯基提出:“艺术家的意图要通过线条和色彩、空间和运动,不要参照可见自然的任何东西,来表明一种精神上的反应或决断。”这表明该画家主张(    )
    A . 以写实手法来塑造形象 B . 创作题材来源于生活 C . 按常规的绘画原则创作 D . 突破陈规,充分表现自我
二、<b >非选择题</b>
  •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代城市功能由单一的维护封建统治的堡垒功能,日趋走向多样化,它的社会、商业贸易、文化消费等功能日益显露出来。最明显的就是城市生活由原来只为统治集团、贵族官僚服务开始面向下层,面向一般市民生活需求。史载:“今闫阎之卑,倡优之贱,男子服带犀玉,妇人涂饰,尚多僭侈,未合古制。”城市突破了居民区和商业区的区分,中世纪前期的城市管理制度“坊市制”被十分发达的“厢坊制”所取代,到了南宋中叶,不少城市又演变为“偶巷(坊)制”,坊不再是封闭式的居民区,实际上是商业与居住混杂在一起的街区。南方以自然经济区域为范围,以经济发展为驱动力,推动交通、人文方面的发展,形成一个个独具风格和特色的多功能城市,走上了经济型城市的发展道路。正是这场宋代的“城市革命”,推动了封建城市规划的变革,中国城市的发展,开始了多元化的道路。

    ——摘编自吴刚《中国古代的城市生活》等

    材料二:11—12世纪,除原来罗马帝国时期的老城市外,西欧各地在城堡、主教堂、大修道院附近地区出现了许多新兴城镇。第一类城市如英国的约克和法国的奥尔良等,它们的产品主要满足地方市场的需要;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等是第二类城市的典型,它们主要生产和经营某些专业产品,与国内外市场都有密切的联系;第三类城市如意大利的热那亚等,它们主要从事国际贸易。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并从中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商人和银行家。商人和银行家作为市民阶级的上层,发展为早期的资产阶级。广大西欧城市开展了争取自治权利的斗争,并制定自己的法律,建立自己的武装,向封建王权和各级封建主发起挑战。一些城市中,如法国的巴黎、英国的牛津和剑桥还建立了大学,成为著名的大学城。到14—15世纪,从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发展起来的新兴城市的中等阶级,已经与封建社会制度水火不容,成为欧洲反封建王权的强大革命力量。

    ——摘编自侯建新《西欧城市的兴起》等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城市革命”的主要表现。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城市革命”发生的主要原因。
    2. (2)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西欧城市与宋代城市的不同特点。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1世纪前后中西城市发展的共同历史影响。
  •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女性地位一直饱受争议。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一直把移风易俗中关于女性地位问题,特别是妇女地位问题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变革。以下是中共在三个不同时期关于妇女地位问题相关内容:

    中央苏区时期

    延安时期

    解放初期

    中央苏区时期,“实行婚姻自由”“反对包办买卖婚姻”“反对带童养媳”“反对蓄婢纳妾”等口号。猛烈地冲击了封建婚姻制度。

    1931年11月通过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条例》(以下简称《婚姻条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实行男女婚姻自由的民主进步的婚姻法规。《婚姻条例》明确规定:“男女结婚须同到乡苏维埃或‘市区’苏维埃举行登记,领取结婚证。废除聘金、聘礼及嫁妆”;“男女婚姻以自由为原则,废除一切包办强迫和买卖的婚姻制度”。1934年4月修订颁布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法》对上述规定再次明确。毛泽东高度称赞苏区婚姻制度:“这种民主主义的婚姻制度,打碎了数千年来束缚人类尤其是束缚女子的封建锁链。建立了适合人性的新规律,这也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胜利之”。

    1939年8月1日,中共公布了《边区禁止妇女缠足条例》规定:“凡边区妇女缠足者,自本条例公布之日起,须一律解放。”号召做父母的应该爱护女儿,不要伤折她的肢体;先进妇女群众,应出来劝导,解除妇女们脚上的枷锁。能够劝导他人放足者还给予经济奖励。同时,政府广泛宣传,切实动员各群众组织,以劝导为主,处罚为辅的方式,提倡放足。并把禁止妇女缠足列为考察各县政绩的尺度之一。许多县区还成立了放足突击队,进行宣传监督。各级干部率先带头,动员自己的亲属放足,开展放足竞赛活动。自1941年1月以后,由当地妇联组织监督放足情况,经常收集汇报,并到处宣传放足好的社会舆论。越来越多的妇女都受到影响,纷纷放足。

    建国后,我党多位领导人都提及妇女问题。1957年,毛泽东号召“爱国、爱社应当和爱家并提,为了解决勤俭持家问题,特别要依靠妇女团体去做工作”;周恩来看见过“干涉婚姻自由和侵害妇女人权的罪行时有发生。……致使全国各地不少妇女因婚姻问题被杀和自杀……各级人民政府对此严重罪行绝对不应容忍”(1951);刘少奇曾认识到“单靠女同志把妇女工作做好是不可能的,应当由全党来做”(1947),要保障土改中妇女应得的利益和社会上妇女应有的权利,有必要在农民协会中召集妇女会议或妇女代表会议(1950);朱德认为,要让妇女在建设中发挥更大力量,妇联必须关怀和反映妇女的利益和要求,对歧视和损害妇女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坚决的斗争。

    从材料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阐述正确,史论结合)

  • 1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去年七月至今年一月,七个月中,除秋冬攻势的新收复区外,辽宁大体分了土地,安东、辽南则三分之二或四分之三的地区分了土地。总的说来,工作是有成绩的。消灭了封建土地制度,发动了农民,十万农民踊跃参军,并在基本地区内肃清了土匪。但由于运动扩大过分迅速,阶级划分不清,没有巩固地团结中农,对佃富农与旧富农不加区别,许多地方把富农与地主一样对待,保护工商业的政策没有严格执行,以及一度打风盛行,死人过多。犯了很多“左”倾错误。直到一月份,中央及东北局指示纠“左”,才开始纠正。现在,老区正继续纠偏,新区则照中央指示,首先打击大地主。

    所有新老区,都以春耕为中心,同时进行纠偏或发动的工作。

    ——1948年4月陈云《辽东土地改革工作中的教训》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解放战争中东北土地改革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解放战争中东北土地改革的意义。
  •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l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欧战爆发,日本声明:“帝国不介入,专注于中国事变。”1940年日本估计欧战将很快结束,必须利用德国的胜利,抓紧时间南进(南进政策意旨日本侵华后向东南亚扩张)。7月27日,联席会议具体制定了南进的方针政策。1941年4月17日,日本大本营陆海军部作出了《对南方施策纲要》的新决定,认为只有在美英荷的对日禁运威胁到日本的生存以及对日本加重军事压迫时,才能对南方行使武力。1941年7月2日,日本御前会议确定首先南进。1939年9月到l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这一阶段,中国抗日战争在整个反法西斯战争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所起的作用远远超过英法等国家。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日本投入南方战线的兵力只占陆军总兵力的两成,其余一成留在本国,三成配置在朝鲜和中国东北,四成配置在东北以外的中国其他地区。配置在朝鲜和中国东北的军队,负有确保中国内陆作战的任务,故陆军总兵力的七成仍用于侵华战争。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现代史》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初期日本制定“南进”计划的目的。
    2. (2) 如何理解二战初期中国抗日战争“所起的作用远远超过英法等国家”?
  •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邹容(1885年—l905年),中国近代著名资产阶级革命宣传家,原名桂文,留学日本时改名为邹容,1903年春回到上海,回国后加入蔡元培、章太炎等人主持的爱国学社,积极参加拒俄运动,后成为同盟会会员,清末革命烈士。

    材料二:邹容所著《革命军》l903年由上海大同书局正式出版。在这本书中,邹容主张:  “驱逐住居中国之满洲人,或杀以报仇;抹杀满洲人所立之皇帝,以做万世不复有专制之君主;建立中国政府,为全国办事之总机关;定名中华共和国;中华共和国,为自由独立之国。”第二章《革命之原因》中详细论述了“革命必先排满”的道理,指出当时的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奴隶,而汉人则是奴隶的奴隶。因此,他大声疾呼革命,认为革命是天演之公理,世界之公理,得之则生,失之则死。号召人们以华盛顿为榜样,高举卢梭等人宣传的自由、民主旗帜,彻底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一个独立、民主的“中华共和国”。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撰写《革命军》一书的历史背景。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革命军》的主要思想内容并对邹容的思想进行简要评价。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