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五校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

更新时间:2018-06-26 浏览次数:626 类型:月考试卷
一、<b >选择题</b>
  • 1. 帝王世代沿袭的王位世袭制在中国延续了近四千年,父子相传、兄终弟及……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这种制度开始于 ( )

    A . 舜传位于禹 B . 禹传子,家天下 C . 秦始皇统一六国 D . 汉武帝大一统
  • 2. 《史记·周本纪第四》记载,(武王)封尚父(姜子牙)于营丘,曰齐。这反映了当时实行的制度是(    )
    A . 分封制 B . 郡县制 C . 科举制 D . 行省制
  • 3. (2017七上·东莞月考) 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富强。”这段材料不能说明(    )
    A . 孝公重用商鞅 B . 商鞅变法加快了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C . 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民强 D . 商鞅变法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 4.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报告精神的是(    )
    A . 因材施教 B . 温故知新 C . 有教无类 D . 仁者爱人
  • 5. 《史记·秦始皇本纪》言: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百姓)。”为此秦实行了哪一措施?(    )
    A . 统一文字 B . 焚书坑儒 C . 大兴文字狱 D . 诛尽百家学者
  • 6. 如果你是汉武帝时期的一位丞相,你可能会遇到下列哪些事的发生(    )

    ①焚书坑儒

    ②书同文,车同轨

    ③颁布“推恩令”

    ④张骞出使西域

    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③④⑤ D . ①②③④
  • 7.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管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    )
    A . 秦朝 B . 汉朝 C . 唐朝 D . 元朝
  • 8. “(江南)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这一现象的出现始于(     )

    A . 秦朝 B . 西汉 C . 东晋南朝 D . 宋朝
  • 9. 2014年5月21日,由国务院新闻办组织的“中国媒体丝路行”采访活动在陕西西安拉开序幕。关于古丝绸之路的表述有误的是(     )

    A . 有利于中国对世界的统治  B . 有利于中外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C . 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长安  D . 张骞为丝绸之路的开辟作出了巨大贡献
  • 10. 下列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无关的是(    )
    A . 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B . 为逃避北方战乱 C . 为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D . 洛阳的地理位置优越
  • 11. 儒家学说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开始于(    )
    A . 战国 B . 秦朝 C . 西汉 D . 东汉
  • 12. (2017九上·江都月考) 有个广告词这样说道:“这里是丝绸之路的起点,这里是兵马俑的故乡。”“这里”是(    )
    A . 陕西西安 B . 河南洛阳 C . 江苏南京 D . 甘肃敦煌
  • 13. (2016七上·大石桥期末) 佛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的时间是(    )

    A . 西汉初年 B . 西汉末年 C . 东汉初年 D . 东汉末年
  • 14. 由“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书圣”,你会想到(    )
    A . 王羲之 B . 程邈 C . 陶渊明 D . 诸葛亮
  • 15. 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有(    )

    ①北方人口大量南下

    ②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③南方统治者生活奢侈

    ④南方没有战乱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16. (2015七上·大同期末)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共同作用是(     )

    A . 促进了民族融合 B . 学习了汉族先进文化 C . 加速了封建制度的瓦解 D .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 17. 15—18世纪是欧美主要国家出现社会巨变的时代。这里的“社会巨变”是指(    )
    A . 人文主义取代神学主义 B . 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 C . 机器生产取代手工生产 D .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
  • 18. 世界文明发展的进程由分散走向整体,从区域走向全球的历史应始于(    )
    A . 基督教的创立 B . 新航路的开辟 C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D . 工业革命的兴起
  • 19. 17,18世纪先后发生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这三次革命的共同点不包括(    )
    A . 都推翻了封建统治,处死了国王 B . 都具有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 C . 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D . 原因都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 20. 《国际歌》唱出了无产者的心声:世界就要改变面貌,一无所有者要做天下的主人!与此目标一致的行动是(    )
    A . 英国“光荣革命” B . 玻利瓦尔领导委内瑞拉起义 C . 法国巴黎公社 D . 章西女王领导印度起义
  • 21. 为汽车工业的发展做出过突出贡献的人物有(    )

    ①法拉第

    ②亨利·福特

    ③卡尔·本茨

    ④威尔伯·莱特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 22.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出现了两大军事集团,以下组合正确的是(    )
    A . 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 B . 三国同盟:英国、法国、俄国 C . 三国协约: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 D . 三国协约:英国、法国、美国
  • 23. 下表是1870-1913年美、德、英、法工业产值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变化表。对此表的解读,正确的是(    )

    国别

    年份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1870年

    23%

    13%

    32%

    10%

    1913年

    38%

    16%

    14%

    6%

    ①英德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走下坡路

    ②法美新兴资本主义国家正在崛起

    ③英法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走下坡路

    ④美德新兴资本主义国家正在崛起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24. 对日本明治维新与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相同点,叙述正确的是(    )

    ①都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

    ②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③都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

    ④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⑤都实行义务教育

    A . ①②④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③④⑤
  • 25. 之所以说俄国1861年是农奴主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主要依据是(    )
    A . 改革是由农奴主实行的 B . 改革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 C . 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D . 改革是对农民的一场残酷的掠夺
二、<b >综合题</b>
  • 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以德治国”的政治主张。孔子的思想以“仁”和“礼”为核心。

    材料二: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下令除朝廷外民间只许收藏秦史、医药、占卜、种树的书,其他的书籍一律销毁。秦始皇还把指责他的儒生和方士活埋。

    材料三: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重视教育,在中央兴办太学,在地方兴办国学。

    材料四:……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

    ——《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

    1. (1) 根据材料一,说一说孔子的政治和思想主张分别是什么?
    2. (2) 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史实?这一史实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 (3) 汉武帝和秦始皇对待儒家思想的态度不同,汉武帝是如何对待的?但他们的目的相同,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4. (4) 根据材料四,请说出现代化治国的方略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
  • 27. 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材料一: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宋教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材料二: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1. (1) 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此历史事件对后世政治制度影响最大的措施是什么?
    2. (2) 在战国时代的秦国,有一位平民张三斩一敌国甲士,获爵一级,田一倾,宅九亩。他的这一经历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3. (3) 依据所学知识,此次变法中对秦国封建制的确立和巩固起了关键作用的是哪一项?
    4. (4) 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概括这则材料所反映的内容。
    5. (5) 以上改革取得成功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 28.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大国之谜依然是一个难解的题目,各国的学者提供的答案也是众说纷纭。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上百位接受采访的国内外专家在谈论这个话题时,都十分看重思想文化的影响力在大国崛起中的作用。

    ——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法国在中世纪是封建制度的中心,它在大革命中粉碎了封建制度,建立了纯粹的资产阶级统治,这种统治所具有的典型性是欧洲任何其他国家所没有的。

    ——恩格斯

    1. (1) 近代最早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潮流是什么?首先在哪一国家兴起?
    2. (2) 17—18世纪欧洲出现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什么?在这一运动影响下,18世纪后半期发生了哪两次资产阶级革命?
    3. (3) 材料二中的“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在革命中颁布的体现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的文件是什么?
    4. (4)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得益于什么理论的传入?该理论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5. (5)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一谈思想解放对社会进步所起的作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