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东台市第七联盟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三次质量检测...

更新时间:2018-07-16 浏览次数:429 类型:月考试卷
一、<b >选择题</b>
  • 1. 下图是片冈敬司执导的某历史剧宣传海报。下列关于该剧的表述与史实相符的是(    )

    A . 剧中天皇废除贵族世袭制 B . 剧中天皇实行“文明开化” C . 剧中天皇实行“废藩置县” D . 剧中变革推动日本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 2. 2015年1月,法国讽刺杂志《查理周刊》总部遇袭,绘制伊斯兰教先知系列漫画的夏尔伯成为“基地组织”袭击的目标。他绘制的“先知”应是(    )
    A . 释迦牟尼 B . 穆罕默德 C . 耶稣 D . 阿基米德
  • 3. 华盛顿在1783年12月作辞职讲话:“现在,我已经完成了赋予我的使命,我将退出这个伟大的舞台。”这里华盛顿完成的使命是(    )
    A . 赢得国家独立 B . 完成南北统一 C . 缓解经济危机 D . 建立联邦政体
  • 4. “法国有了超越欧洲所有社会的民事立法,……而随着法国对外战争的胜利和占领,这一切给欧洲大陆以不可思议的推动力。”材料中的“民事立法”是指(    )
    A . 《权利法案》 B . 《独立宣言》 C . 《人权宣言》 D . 《拿破仑法典》
  • 5. 根据相关规划,到2020年,江苏全省近80%的县级城市将通高铁或动车,人们的出行将更加便利。以上这种交通工具的最初发明者是(    )
    A . 莱特兄弟 B . 斯蒂芬森 C . 卡尔·本茨 D . 富尔顿
  • 6. “大海的深处……躺着被人遗忘了的,锁着铁链的人骸。在死沉沉的黑暗里,闪烁着不幸的奴隶的白骨。”造成16世纪初到19世纪末大西洋航线上累累白骨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 海盗的劫掠 B . “三角贸易” C . 航海条件的恶劣 D . 战争的灾难
  • 7. 俄国人伊万出生于1821年,在40岁那年,他由农奴变成了法律上的自由人。促使他身份发生改变的人是(    )
    A . 查理一世 B . 林肯 C . 亚历山大二世 D . 路易十六
  • 8. “人类的自我观念在科学发展的冲击下,受到两次重大打击。……第二次是生物学研究,把人类贬到‘我们都是动物界的子民’ ……”。把人类贬到“动物界子民”的相关理论成果是(    )
    A . 万有引力定律 B . 生物进化论 C . 启蒙思想 D . 相对论
  • 9. 有人将社会主义发展过程总结为: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几个历程。其中“由理想到现实”指的是(    )
    A . 《共产党宣言》发表 B . 巴黎公社建立 C . 十月革命胜利 D . 新中国成立
  • 10. 近百年前,中国某位外交官曾愤慨地说:“偌大一省权利见夺于他国,这就是我们加入协约国参战的报酬吗?”与该外交官愤慨有关的这次国际会议应是(    )
    A . 巴黎和会 B . 华盛顿会议 C . 雅尔塔会议 D . 万隆会议
  • 11. 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春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则是阳光灿烂”,主要依据是(    )
    A . 1922年苏俄农民无偿获得了永久属于自己的土地 B . 农民能够自由支配缴纳国民粮食税后剩余的粮食 C . 苏维埃政权免去了农民的赋税 D . 农民享有优先支配农产品的权利
  • 12. 斯大林说“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归根到底,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由此可以看出,苏联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特点是(    )
    A . 优先发展重工业 B . 优先发展轻工业 C . 优先发展农业 D . 优先发展商业
  • 13. 20世纪30年代,纽约某次民意测验结果表明,罗斯福总统最受欢迎,他后面才是上帝。与这次测验结果有关的因素是(    )
    A . 实行了“新政” B . 废除了黑奴制度 C . 赢得了民族独立 D . 战胜了法西斯国家
  • 14. 1940年5月,英国首相丘吉尔说:“我没什么可以奉献,有的只是热血、辛苦、眼泪和汗水,我们将战斗到底……”1941年,斯大林说:“红军、海军和苏联全体公民,必须保卫每一寸苏维埃土地,战斗到最后的一滴血……”以上材料主要说明了(    )
    A .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B . 法西斯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敌人 C .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建立 D . 英国和苏联互相短视
  • 15. “昨天,1941年12月7日,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美利坚合众国遭到了……突然和蓄谋的进攻”。与这个“日子”有关的事件是(    )
    A . 日本偷袭珍珠港 B . 诺曼底登陆 C . 来克星顿枪声 D . 中途岛海战
  • 16. 雅尔塔会议奠定了二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基础。下列会议内容表述有误的是(    )
    A . 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B . 决定成立联合国 C . 苏联准备参加对日作战 D . 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
  • 17. 下列没有涉及侵犯中国主权和危害中华民族利益的国际条约是(    )
    A . 《凡尔赛和约》 B . 《雅尔塔秘密协定》 C . 《九国公约》 D . 《开罗宣言》
  • 18. 有人说:欧洲曾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发源地,但是从今天的形势看,欧洲再次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已经几乎不存在了。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应是(    )
    A . 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B . 联合国作用加强 C . 欧洲共同体(欧洲联盟)的建立 D .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 19. (2017九上·莆田月考) “日本是……用教育的作用开采人的脑力、心中的智慧资源和文化资源的。这是今天日本在经济上……获得发展的原动力。”材料认为推动日本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是(    )
    A . 大量依赖原料进口 B . 大力发展科技教育 C . 美国的经济援助 D . 进行对外扩张
  • 20. 小王同学根据《20世纪50-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率简表》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 日本经济增速最快 B . 英国经济增速较慢 C . 美国丧失头号强国地位 D . 联邦德国成为欧洲经济强国
二、<b >综合题</b>
  • 21. 机遇稍纵即逝,抓住了就能促进本国迅速发展,抓不住就会落后挨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01年和1851年英国经济结构对照表》

    部门或行业

    1801年

    1851年

    农林渔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

    32.5%

    20.3%

    制造、采矿、建筑生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

    23.4%

    34.3%

    材料二:1928年秋,……全国人民积极投入文化和技术的学习热潮中。从1929年至1939年,熟练工人增加了9倍,工程师增加了5倍多。1929年,经济危机飓风席卷了资本主义国家,苏联……成为当时世界市场上西方先进设备最大的买主。……同时,斯大林……招聘来了许多西方著名的技术专家。

    ——摘编自《世界历史纪录片演说词》

    材料三:美国战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优势地位的保持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美国联邦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战后美国的经济繁荣有直接的作用。此外,美国政府还通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社会保障政策等,在缓和国内阶级矛盾的同时,进一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摘编自《世界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1. (1) 据材料一概括指出1801年到1851年英国经济结构的发展趋势。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该趋势出现的最主要原因。
    2. (2) 据材料二归纳苏联20-30年代工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3. (3) 据材料三指出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
    4. (4) 通过三个国家发展原因的分析,我们能得出共性的结论是什么?
  • 22. 民主法治建设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很多国家为此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和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议会必须定期召开;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

    ——摘自英国某文献

    材料二:“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所有公民有权参与法律的制定。”

    ——摘自法国某文献

    材料三: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提出著名的“三权分立”理论。孟德斯鸠这一思想对美国的1787年宪法制定者影响很大,通过法律规定,将三种权力分别交给三个不同的国家机关管辖,既保持各自的权限,又要相互制约保持平衡。

    材料四:北方人看不惯南方人,南方人不服北方人。美国北方和南方的人都对这场战争跃跃欲试,充满期待,就像一场赌博,都把赌注压在自己这一方。

    材料五:这次改革为俄国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广阔的市场,就像列夫·托尔斯泰在长篇小说《复活》的开篇所写的那样:“一切都翻了个个儿,一切却又刚刚开始。”

    1. (1) 材料一和材料二的文献的名称分别是什么?材料二文献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2. (2) 依据材料三中所提到的“三权分立”原则,美国总统在行使权力时会受到哪些机构的制约?
    3. (3) 材料四,五中,两国通过战争或改革分别废除了什么制度?
    4. (4) 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国家在制定新的制度时要考虑哪些因素?
  • 23. 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认为“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来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这一观点称为“修昔底德陷阱”,被西方视为国际关系的“铁律”。而习近平曾在《世界邮报》专访中说,我们都应该努力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0—1913年世界工业生产的分布(%)


    英国

    法国

    美国

    德国

    1840年

    45

    20

    11

    12

    1870年

    32

    10

    23

    13

    1913年

    14

    5

    36

    16

    材料二: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

    材料三: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它确实使苏联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迅速上升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强国。……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西欧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来振兴经济并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

    ——一位西方当代史学家

    材料五:

    1. (1) 认真阅读材料一表格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国工业生产出现变化的原因。
    2. (2) 材料二中德国“要求阳光下的地盘”,与英法等国激烈争夺殖民地,最终引发了哪一事件?这一事件有何影响?
    3. (3)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的独特实验是什么?面对经济一团糟的状况,美国实行了罗斯福新政,它“新”在哪里?美苏两国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对20世纪40年代上半期的国际关系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4. (4) 根据材料四概括二战后西欧走向联合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60年代欧洲联合的标志,并分析欧洲联合的影响。
    5. (5) 你认为漫画五所反映的事件对欧洲一体化会产生什么影响。
    6. (6) 通过探究以上问题并结合当今世界形势,你认为当今世界各国应该如何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台市初中第七联盟学校2017~2018年度第一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