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杭州地区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

更新时间:2018-05-11 浏览次数:312 类型:期中考试
一、<b >字词书写</b>
  • 1. 抄写下面这句话,要求书写正确、规范、清楚、美观。

    啊!黄河!你惊涛澎湃,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二、<b >综合性学习</b>
  • 2.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完成下面两个小题。

        高尚的爱国情怀可歌可泣。闻一多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甲】说话意气昂扬,言辞畅快;关东原野上蒙古狗深夜的(háo míng)和狐仙姑深夜的(lán yǔ)似乎在召唤国土沦丧流亡在外的人们回去,关东儿女发誓要用泪水洗去故乡一切的污和耻辱。人物的优秀品格也一样令人感动。一个不识字的农村妇女长妈妈竟买来了别人没办法找到的《山海经》,让童年鲁迅似乎遇着了一个(pī lì),全身都震起来;生活艰难身有残疾的老王着身子把冰抱进杨绛家,病重了还直僵僵地去给她送鸡蛋;鲁迅先生言辞犀利,冷峻严厉,【乙】妇女、小孩全都知道 , 但他常常不顾病弱的身体,长时间地陪客人,亲切交谈,笑声明朗,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他会笑得(ké sòu)起来,与我们印象中的鲁迅(jiǒng hū bù tóng)。

    1. (1) 根据拼音写出词语或给划线字注音。

      háo míng

      lán yǔ

      pī lì

      ké sòu

      jiǒng hū bù tóng

    2. (2) 【甲】【乙】两处画线的地方,请用意思相同的成语替换。
三、<b >中国名著</b>
  • 3. 根据要求在下列空格中依次填入课文出处、作家国籍、作品人物、作家姓名。
    1. (1) 《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的散文集《》。
    2. (2) 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充满爱国之情,震撼人心,塑造了一个名叫的男孩形象,他贪玩不爱学习,后来朴素的爱国情感让他懂事了,明白了学习祖国语言的重要性。
    3. (3) 《孙权劝学》选自北宋编纂的《资治通鉴》,这篇文章告诉我们的道理让我们终生受益。
  • 4. 文学名著阅读。
    1. (1) 以下是老舍名作《骆驼祥子》中的六个情节,请按时间顺序排列。(只写序号)

      ①攒三年钱买车  ②用虎妞的钱买车  ③捡骆驼准备买车  ④被孙侦探敲诈  ⑤被大兵抢走车子  ⑥为安葬虎妞卖车

    2. (2) 祥子原本是一个勤劳善良上进自尊的好人,黑暗的社会使他变得懒惰自私颓废堕落,请各举两个事例说明祥子这两方面的性格。
四、<b >情景默写</b>
  • 5. 古诗词名句默写。
    1. (1)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写出了唐代诗人王维的隐居生活闲适美好。(王维《竹里馆》)
    2. (2) 唐代诗人岑参在远赴边塞的途中偶遇返京的使者,思乡之情奔涌而出,泪雨滂沱,只能借“”这样一种方式传递对家人的思念,也借此安慰家人,免使亲人挂念。(岑参《逢入京使》)
    3. (3) 《木兰诗》里表现北方寒冷、战地艰苦的诗句是“。”木兰征战多年,胜利回朝,“可汗问所欲,,送儿还故乡。”
    4. (4) 《春夜洛城闻笛》中写诗人听到《折杨柳》曲调,不觉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的诗句是“”。
五、<b >现代文阅读</b>
  • 6.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去朋友家,她家的小保姆正坐在沙发上哭。朋友小声说:“下午接小孩放学,上大巴时手机丢了。”

        ②看着小姑娘哭红的眼睛,我半天才劝慰一句:丢了也没有法子的,下次小心点就好,别哭坏了。小姑娘抬头呜咽:“我一直都不喜欢那个手机的,今天丢了,我才发现我好喜欢它的,简直比丢失一个朋友还让我难过……”

        ③我想告诉她,永远不要拿物质的东西和真正的朋友相提并论;还想告诉她,许多东西都是失去了,才感到它的珍贵……但我最终什么也没有说。我知道,我们都是在不断的丢失后,才慢慢的长大的。

        ④六岁那年,我有了第一辆自行车,喜欢得不得了.可没多久,一次和小伙伴去照相馆冲洗玩耍时照的照片,出来竟发现车不见了,当时眼睛就红了,搭小伙伴的车回到家,看见妈妈就大哭。妈妈吓坏了,问清情由后却笑着说:“车丢了没关系,人没事就好。”

        ⑤在广州好不容易找到那份高薪的工作时,很珍惜,生怕有差错,早出晚归格外卖力。眼看有升职的希望时,却因为实在无法忍受老板对下面员工的苛刻,和他大吵一架后摔门而去。一个人在人来车往的北京路上漫无目的地走着,天快黑时在公共电话亭打电话跟一个朋友说:“我把工作丢了。”朋友放下电话赶了过来,他对我说:“工作丢了可以再找,人有善良之心最重要。”

        ⑥去年7月,办好去欧洲的旅行签证,临走时却把脚扭伤了。骨裂,打着石膏坐在家里,心情无比郁闷。去拆石膏那天,医生看着我的脸,说我的眉头皱得可以拧出水来。我被他这个夸张的说法逗乐了,他告诉我,错过一次旅游机会不要紧,但若是让伤痛和遗憾过于影响自己的心情,岂不成了双重的伤痛和遗憾?

        ⑦医生不是哲学家,但他真的不仅仅让我裂开的骨头复原如初。

        ⑧这一生,我们会丢失很多东西:经验不足,丢失了第一桶金;要求完美,丢了一场无法回头的爱情;为了看得到业绩,甚至丢失了一个本来要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孩子……

        ⑨每一次丢失,心里都会有隐隐的痛,但每个人都是在丢失后才一天天长大。

    才慢慢知道爱,知道珍惜的。

    1. (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我亲身经历的三个事例。
    2. (2) 仔细品味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①去拆石膏那天,医生看着我的脸,说我的眉头皱得可以拧出水来。(划线词语在句中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②医生不是哲学家,但他真的不仅仅让我裂开的骨头复原如初。(说说划线语句“复原如初”的具体含义)

    3. (3) 请从下列选项中为本文选择最佳的题目,并简述理由。
      A . 成长的故事 B . 在丢失中长大 C . 丢失 D . 懂得珍惜
    4. (4) “每一次丢失,心里都会有隐隐的痛,但每个人都是在丢失后才一天天长大”,你也一定有这样的体会,试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 7.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母亲讨债

        那是一个除去精神,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十二块四毛钱,全在这儿了。昏暗的灯光下,妈妈摊开自己的掌心,怎么数还差十块,可是明天,我们就要开学,姐妹仨的学费便成为父母的负担,尤其大姐那笔不小的开支更令全家焦虑万千。

        全家人能做的只有等待和希望。爸眉头紧锁,欲言又止,这微妙的举止难逃妈犀利的目光,她紧紧地逼视着爸:有办法吗?

        爸终于下了很大的决心:“还记得前年借给陈家的十块钱吗?说好过完年就还,可是直到现在……”

        妈呆楞了片刻,突然直立起身,咬咬牙说:“我带小三子去要!”

        陈家满目窘迫、凄凉,唯一值钱的恐怕就是那张摇摇欲坠的木板床,一个骨瘦如柴、眼窝深陷的女人头上扎根花布斜躺在上面。看到我们,女人眼里掠过一阵惊恐,男人缩了缩身子,怯生生地嗫嚅着:“那十块钱早就该还了,可他妈生下孩子后,病倒了,几口人吃饭,还要看病,实在还不出来,缓一缓行吗?”

        妈深深地埋下头,犹豫片刻,还是很艰难地吐出:“我们如果有办法,也不要了,可三个娃明天要交学费,再穷不能穷孩子呀!”

        女人眼里浮着令人怜悯的微光,溢满了忧伤和无助,他们太穷了,妈也真够狠心的,简直是釜底抽薪,我对妈产生了一丝怨恨,甚至寒心:“妈——别要了……”

        不知什么时候男人不在了。当那男人裹着一阵寒风进屋的时候,手里攥着不知如何弄来的十块钱。母亲和我坐了一阵冷板凳,终于捏着钱讪讪地走了。妈一路无言,临近家门时,她沉甸甸地叹了一口气。

        日子一天天过去,不知怎的,我有点挂念那家人,并深怀内疚,不知他们过得怎样了。

        一年后的一个傍晚,陈家男人突然亲自上门,并带来一包水果糖,憔悴的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男人刚坐下就从怀里掏出十块钱,妈直推搡,埋怨道:“不是说好送你们吗,不用还。”“不,欠钱还钱是天经地义的事,况且孩子他妈的病已经好了,家境已大大改善。”

        妈双手颤抖着,无语凝噎。我拉了拉她的衣襟,脸上写满了疑问。

        后来妈轻轻地说出了我永生难忘的一段话:“我又有什么法子,我只有第二天替你们交了学费后再去想法挣钱,等凑齐了十块钱给他们送去。看他们那么困难,真不忍心。否则,我一辈子也不安心的。”

        那一瞬间,我不禁潸然泪下,我终于读懂了一颗熠熠生辉,美丽如金子般的心。

        那一瞬间,我心中充满了对母亲的敬畏,她为我拉开了认识善良的帷幕,使我终生感念人性的美丽,并埋下一颗仁爱的种子。

    1. (1) 本文的“母亲讨债”与一般人的讨债有什么不同?请根据全文概括回答。
    2. (2) 文中画线句子中“母亲”为什么要“咬咬牙”说?简要分析。
    3. (3) 请找出文中“我”在“母亲讨债”一事中,对“母亲”的态度发生变化的词语。
    4. (4) 结尾句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所作所为的感动和敬意。那么你认为“母亲”是个怎样的人?结合全文概述。
六、<b >文言文阅读</b>
  • 8.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

        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 , 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

        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说于州官,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①经年:一年。②沟洫(xù):沟渠。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

      ①蒙以军中多务

      ②但当涉猎

      鲁肃过寻阳

      ④自谓可十万

    2. (2) 对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沟洫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B . 沟洫/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C . 沟洫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D . 沟洫/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3.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②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

    4. (4) 刘羽冲因为多次失败认为是“古人欺骗了他”,请你根据(乙)文分析刘羽冲失败的原因,并以刘羽冲好友的身份劝说他如何正确面对失败。
七、<b >命题作文</b>
  • 9.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水,有时是雪,有时是露,有时是冰凌,有时是雨珠……变的是形态,不会变的是晶莹;日子,有时甜,有时苦,有时幸福,有时酸楚……变的是感受,不会变的是真实。生活中许多变化着的人、事和物,都有不变的地方。

    请以“不会变的是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2)可以写你的经历、见闻,也可以写你的感悟和认识;(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