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泰兴市黄桥东区域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

更新时间:2018-05-07 浏览次数:267 类型:期中考试
一、<b >选择题</b>
  • 1. 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先生,你上哪里去?”走到客店门口,碰到了独眼龙店主,他用沙哑的声音问我,“出去溜达一会儿,天太热了,屋子里太闷!” B .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资源?这是值得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 C . 为了对演出市场及演员进行规范管理,文化部近日下发了“演员个人营业活动管理暂行办法”。 D . 当被问及《中国好声音》为什么会有如此高关注度的问题时,作家查建英一语中的地回答:“很闹的外表,形式里边是触及灵魂的。”
  • 2.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 我国网球选手李娜从小就有自命不凡的理想,这激励着她不断超越自己,成为中国第一个网球大满贯赛事冠军。 B . 在热心公益蔚然成风的今天,百名青年教师在节日当天,以无偿献血作为自己成长的见证,体现了当代青年的责任感。 C . 有人把那些只读书而不假思索的人称作为“书橱”,也有人把他们称作“书迷”、“书虫”、“书呆子”。 D . 为迎接学校首届文化艺术节,李明和他的搭档们逢场作戏 , 精心编排了一出反映校园生活的话剧。
二、<b >字词书写</b>
  • 3. 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填写相应的汉字。(用正楷字依次写出)

    泰兴古银杏公园是全国面积最大、数量最多、保护最好的古银杏群落。延绵的古银杏树青郁cōng lóng,犹如华盖云集,形成了独特的银杏森林风景。在这里,四季景色各有千秋:春季嫩枝照绿,入夏nóng yīn遮日,秋天金果累累,寒冬银枝傲天。

三、<b >句子默写</b>
  • 4.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1. (1) 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
    2. (2) 我们也不愿计算我们的损失,
    3. (3) 万籁此俱寂,
    4. (4) 油蛉在这里低唱,
    5. (5) ,更造崩山之音。
    6. (6) ,鲜克有终。
    7. (7) 亡羊补牢,
    8. (8) ,吾将上下而求索。
四、<b >中国名著</b>
  • 5. 名著阅读,根据要求答题。

          那怪道:“我愿皈正果。”又向前道:“菩萨,我在此间吃人无数,向来有几次取经人来,都被我吃了。凡吃的人头,抛落流沙,竟沉水底。这个水,鹅毛也不能浮。惟有九个取经人的骷髅,浮在水面,在不能沉。我以为异物,将索儿穿在一处,闲时拿来玩耍。这去。但恐取经人不得到此,却不是反误了我的前程也?”菩萨曰:“岂有不到之理?你可将骷髅儿挂在头项下,等候取经人,自有用处。”怪物道:“既然如此,愿领教诲。”

    1. (1) 上面一段话出自这部作品。
    2. (2) 上文中的那怪是,因被贬到下界,九个骷髅头“自有用处”,后来发挥了什么用处
五、<b >综合性学习</b>
  • 6. 语文实践活动,根据提示填空或答题。
    今年是泰兴籍中国地质学家丁文江诞辰130周年,作为校报主编的你准备出一期丁文江纪念专辑,这一期的专辑名你定为,校报拟采访与丁文江有关的人士,你准备采访的对象是

    请列出你准备采访的两个问题:

    ;②

六、<b >诗歌鉴赏</b>
  • 7. 阅读唐代高适的《塞上听吹笛》一诗,完成第小题。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①?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①戍楼:军营城楼。 ②梅花何处落:是将曲调《梅花落》拆用。

    1. (1) 诗歌一,二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2. (2) 诗的三,四两句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
七、<b >文言文阅读</b>
  • 8. 阅读《陶公性检厉》一文,完成下面小面题。

        陶公性检厉 , 勤于事。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其意。后正会 , 值积雪始晴,听事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后桓宣武伐

        蜀,装船,悉以作钉。又云,尝发所在竹篙,有一官长连根取之,仍当足。乃超两阶用之。

    选自《世说新语·政事》

    【注】①陶公:指陶侃。侃字士衡,庐江寻阳(今江西)人。少孤贫,积功至荆州刺史。成帝时,封才郡公。②检厉:检束严格,办事认真。③正会:皇帝元旦朝会群臣、接受朝贺的礼仪。④听事:厅堂。指官府办公的大堂。⑤除:台阶。⑥仍:乃,于是。⑦阶:官阶。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不解其意         ②积雪始晴

      ③皆录厚头         ④发所在竹篙

    2. (2)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 (3)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于是悉用木屑覆之

    4. (4) 翻译下列句子。

      ①乃超两阶用之。

      ②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5. (5) 结合选文,试说说陶公具有那些优秀品质?
八、<b >现代文阅读</b>
  • 9. 阅读《数字时代,我们的大脑被改变了》一文,然后回答下面小题。

        ①我们知道,人类的大脑是可塑的,当人类生活方式发生改变时,大脑也可能发生变化。从远古人类首次发现如何使用工具开始,人类的大脑就受到迅速而明显的影响。数字时代,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我们每天离不开网络、离不开手机时,我们的大脑是否也被改变了?

        ②科学家认为,对网络科技的深度依赖,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这在阅读时表现得最为明显。对书籍的深阅读与在网页上那种为了获取信息而进行的浅阅读是不一样的。美国技术专家尼古拉斯·卡尔在《网络也有黑暗一面》一书中写道:“过去几年中,我一直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觉得某些人或某些东西正在改变我的大脑,我目前的思考方式与过去相比已经截然不同,当我阅读时,能最为强烈地感觉到这一点。持久地阅读一本书或一篇长文,曾经易如反掌,我曾耗费数个小时徜徉在长长的文字里,我的大脑能够抓住叙述的演进或论点的转折,从而进行思考。但如今不再如此,往往阅读两三页后我的注意力就开始漂移了,我感觉我一直在试图将自己任性的大脑拽回到书本。”

        ③对书籍的深阅读需要耐心,而数字阅读堪称“耐心杀手”。以微博为例,浏览一个微博页面只要几分钟,眼睛在每条微博上停留的时间只有几秒。不断地扫视、浏览、搜寻感兴趣的关键词、点击阅读——这个过程因为信息的丰富、多样而足够刺激,但显然不足以锻炼耐心。一本优秀的图书通常是有内在的逻辑框架的,只有进入这一逻辑框架,才能说是阅读。而网络内容特别是微博这样的社交媒体每一条都互不关联,跳跃性的阅读当然谈不上逻辑了。互联网在给人们提供信息盛宴的同时,也使我们的思维“碎片化”。

        ④数字时代,人类的大脑结构也被改变了。由于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已经渗入到日常生活中,人们对触摸屏情有独钟。一些人因为在智能手机上面频繁敲敲打打而被戏称为“拇指族”,但是,就是这样一种看似简单的重复运动却在不断塑造着人们的大脑。在一项实验中,瑞士苏黎世大学神经科学家邀请37位手机重度用户参与实验,其中26人用智能触屏手机,11人用普通按键手机。他们将电极连接在这些参与者头部,测试他们的拇指、食指和中指在使用手机时,大脑皮层的反应。科学家记录下这些参与者10天的活动。结果显示,大脑皮层中拇指控制相关区域活跃度更高的是用触屏手机的人,而使用按键手机的则没有明显变化。使用触屏手机的次数越多,大脑皮层相应区域更加活跃。在数字时代长大的“数字原住民”,因长时间用拇指上网和操控智能手机,从而改变了大脑形成神经通路的方式。

        ⑤数字时代,人们更加善于利用社交网络与人交往,但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的能力却越来越弱。多动症、自闭症、抑郁症、躁狂症和多任务癖好等现代疾病,与过度上网和玩视频游戏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1. (1) 阅读全文,说说数字时代给我们的大脑带来了哪些改变。
    2. (2) 文章第④段画线部分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指出其中一种并分析其作用。
    3. (3) “但是,就是这样一种看似简单的重复运动却在不断塑造着人们的大脑。”一句中不断一词能否删掉?请说出理由。
  • 10. 阅读陈晓卿《爸妈的旅行餐》一文,然后回答下面小题。

        我爸是北方人,母亲则出生在南方,所以在主食的选择上,他们一直采取求同存异、搁置争议的政策:做米饭换了小火,母亲总会给我爸放进两个馒头;我爸蒸馒头时,蒸锅的中间是空的,为的就是给我妈蒸一碗米饭。我也真是佩服,他们就这样生活了将近50年。父母这一代人从小穷惯了、饿怕了,养成了有好东西也舍不得吃的习惯。

        上次的东京之旅就是这样。临行之前,我特意跟他们交代,咱们是去旅游,是去享受,不是逃荒。结果等于没说,无论吃饭还是买东西,我妈都会打听价钱,默默地心算一番,再大声报出一个人民币的数字:“乖乖,一瓶矿泉水这么贵啊!”结果第二天再出去,我爸的双肩背包就变得沉甸甸了,拉开一看,里面是老两口连夜在房间冰箱里冷藏的凉开水,好几瓶!

        为了开导爸妈,第二天晚餐时,我带着二老一小去了涩谷一家专吃螃蟹的料理店。我们点了新鲜的蜘蛛蟹,还从刺身、寿司、烧烤、清蒸、奶油焗到蟹肉蛋羹等都点了个遍。我妈坚持全家要一只蟹就够了,我只好说:“一只?可能只够我那个大胖儿子吃的。”于是,我表面上只要了一只,私下又偷偷要了一只。

        很快,儿子的面前就摆满了空壳,而父母面前的盘子里还是最开始夹过去的那条蟹腿。他们很夸张地比画着进食的样子,食物却不见消耗。我有些急,剔好了一个蟹螯放到我妈的盘子里。“你真不知道我不喜欢吃螃蟹?你妹妹家的冰箱里现在还有好多只,我根本不吃。”我妈说着,把蟹螯像传递奥运火炬一样传给了我爸。我没说话,又剔干净另外一只递了过去:“这和你吃过的梭子蟹还真不是一个味儿,尝尝嘛。”说完,我继续伺候我们家少爷吃喝。待我转过头来,发现新剥的蟹钳子又出现在了我爸的盘子里。老爸二话没说,一筷子又把肉还给了我妈。就这样,我几乎每次抬头时,那只蟹螯都会变一个位置。这是我第六次来日本,之前的五次,这里的美食都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但这次,无论是拉面、烧肉还是刺身,都让我吃出了另一番滋味。

        回到北京后,儿子在父母那里住了几天。接他的时候,我问:“有没有发现爷爷奶奶最爱吃什么呀?”儿子认真地想了半天,肯定地说:“剩菜。”

    (选自《读者》2017年第6期)

    1. (1) 请说出文中写了关于父母的哪几件事。
    2. (2) 赏析“我妈说着,把蟹螯像传递奥运火炬一样传给了我爸”一句的妙处。
    3. (3) 请从结构和内容上谈谈文章结尾的好处。
    4. (4)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文中的爸妈具有哪些品质,并写出自己的爸妈曾经感动你的一个细节。
九、<b >命题作文</b>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