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能力检测模拟...

更新时间:2018-04-20 浏览次数:554 类型:期中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
  • 1. (2016七上·孝南月考) 下列划线字读音不正确的一组是(    )

    A . 酿(yùn )   巢(kē )         应(hè)        黄(yùn) B . 亮(liáo )   高(miǎo)      清(chéng)   贮(xù) C . (léng)   啬(lìn)          临(lìn)        静(mì) D . (lì)       咄咄逼人(duō)  菜(qí )       雪(zhòu)
  • 2.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伫立     崛起     一丝不苟     惊慌失措 B . 追溯     烦躁     顾名思义     妇孺皆知 C . 沧桑     睿智     无与伦比     抑扬顿挫 D . 寒喧     筹划     山青水秀     闲情逸致
  • 3. (2017九下·邹平期中) 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对于跑鞋来说,舒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跑鞋制造商也是绞尽脑汁,重点考虑消费者双脚的感受。 B . 来到兵马俑博物馆,你会发现,每个兵马俑的表情都惟妙惟肖 , 古代匠人们的工艺实在令人震撼。 C . 我钦佩《荒野求生》的男主角贝尔,因为面对艰苦的生存环境,他不以为然 , 总能乐观面对困难。 D . 目前,全球大约有20亿人拥有智能手机,智能手机销量逐年上涨,普及程度让平板电脑相形见绌
  • 4.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汪国真的诗作曾点燃了一代人的青春梦想,他猝然长逝,怎不让人扼腕叹息? B . 通过我市举办的“名师好课”系列送教活动,促进了全市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C . “川剧进校园”的成效并不显著,原因是对地方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造成的。 D . 实施“校园足球计划”,旨在普及足球运动,进一步培养青少年足球运动水平。
  • 5. 下面几个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

    ①直到此时,人们才会相信,动物更有种为人类所不理解的无声的哀怨。

    ②但是直到真的看到了动物的泪,我才相信动物也和人一样,它们也有悲伤,更有痛苦。

    ③只是因为它们没有语言,或者是人类还不能破译它们的语言,所以,当人们看到动物的泪水时,才会感动惊愕。

    ④本来,我以为泪水只为人类专有,而动物因没有情感,它们也就没有泪水。

    ⑤第一次看到动物的泪,我几乎是被那一滴泪惊呆了。

    A . ④⑤①③② B . ⑤④③②① C . ④①⑤②③ D . ⑤④②③①
  • 6. (2017七下·南江期末)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①整整的三年,他凑足了一百块钱!

        ②他不能再等了。原来的计划是买辆最完全最新式最可心的车,现在只好按着一百块钱说了。不能再等:万一出点什么事再丢失几块呢!恰巧有辆刚打好的车(定作而没钱取货的)跟他所期望的车差不甚多;本来值一百多,可是因为定钱放弃了,车铺愿意少要一点。祥子的脸通红,手哆嗦着,拍出九十六块钱来:“我要这辆车!”铺主打算挤到个整数,说了不知多少话,把他的车拉出去又拉进来,支开棚子,又放下,按按喇叭,每一个动作都伴着一大串最好的形容词;最后还在钢轮条上踢了两脚,“听听声儿吧,铃铛似的!拉去吧,你就是把车拉碎了,要是钢条软了一根,你拿回来,把它摔在我脸上!一百块,少一分咱们吹!”祥子把钱又数了一遍:“我要这辆车,九十六!”铺主知道是遇见了一个死心眼的人,看看钱,看看祥子,叹了口气:“交个朋友,车算你的了;保六个月:除非你把大箱碰碎,我都白给修理。保单,拿着!”

        ③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不尽合自己的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因为已经是自己的车了。把车看得似乎暂时可以休息会儿了,他坐在了水簸箕的新脚垫儿上,看着车把上的发亮的黄铜喇叭。他忽然想起来,今年是二十二岁。因为父母死得早,他忘了生日是在哪一天。自从到城里来,他没过一次生日。好吧,今天买上了新车,就算是生日吧,人的也是车的,好记,而且车既是自己的心血,简直没什么不可以把人与车算在一块的地方。

        ④怎样过这个“双寿”呢?祥子有主意:头一个买卖必须拉个穿得体面的人,绝对不能是个女的。最好是拉到前门,其次是东安市场。拉到了,他应当在最好的饭摊上吃顿饭,如热烧饼夹爆羊肉之类的东西。吃完,有好买卖呢就再拉一两个;没有呢,就收车;这是生日!

        ⑤自从有了这辆车,他的生活过得越来越起劲了。拉包月也好,拉散座也好,他天天用不着为“车份儿”着急,拉多少钱全是自己的。心里舒服,对人就更和气,买卖也就更顺心。拉了半年,他的希望更大了:照这样下去,干上两年,至多两年,他就又可以买辆车,一辆,两辆……他也可以开车厂子了!

        ⑥可是,希望多半落空,祥子的也非例外。

    1. (1) 选文节选自(作者名)《》(作品名)

    2. (2) 这是祥子买的第辆车,文中的“双寿”是指

    3. (3) “整整的三年,他凑足了一百块钱!”这句话独立成段有什么作用?

    4. (4) 文中画线句子体现了祥子怎样的心情?

    5. (5) 祥子把买车的日子当作自己的生日,表明了什么?

    6. (6) 第⑥段中的“希望”是指什么?(用选文中原文回答)“祥子的也非例外”在小说中是指哪一件事情?

  • 7. (2017九上·江都期中)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 (1) 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 (2) 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 8.

    下面是某校在开展“我也追星”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对360名初中生“追星对象”的调查统计扇形图,请根据这个“追星对象”的调查情况,回答后面的问题。

    1. (1) 研究了图中的有关数据,你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2) 看了这一统计结果,你的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 9.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1. (1) 解释下列各句中横线点的字。

      习骑                                 

      可汗点兵                            

      ③长而精                              

      建奇功                              

    2. (2) 解释下列一词多义的词语。

      ①市鞍马       

      ②东市买骏马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

      ②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

    4. (4) 文中“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一句是全文所表达的主旨,在《木兰诗》中相类似的句子是:

    5. (5) 本文与《木兰诗》相同之处有哪些?

  • 10. 阅读下面语段。

    别样的礼物

        ①从小到大收过许多礼物,当时会喜上眉梢,也会把玩上数日,随后往往置于一隅,任其蒙尘。唯有那份礼物,因其特别,久久地珍藏于内心深处,常常会在某个阳光满地、温馨满怀的日子里不经意间被我想起。

        ②那是登上讲台的第二年,工作的热情还在渐渐升温,课堂、学生将我每天的日程表填得满满的。这种快节奏的紧张生活,让我的身体又处在了低潮状态,我发着低烧,浑身软绵绵的,无力说话,也不想吃东西。看样子是去不成学校了,只好安心地睡一觉,养养神明天再说。

        ③门外突然响起了嘈杂声,接着好像是父亲和什么人说话的声音,然后父亲就进来喊我起床,告诉我学生们来看我了。我睁开蒙胧的睡眼,问父亲钟点,才发觉竞昏昏沉沉地睡到黄昏。我刚想下地,学生们就拥了进来,一个、两个、三个……挤了满满一屋子。

        ④学生们异口同声地问着我的病情,劝慰我好好休息;我也询问着他们的功课和这一天班级里的情况。

        ⑤这时,我注意到班长向大家使了个眼色,孩子们纷纷开始翻再书包,然后变戏法似地找出一些花花绿绿的东西,迫不及待地递到我的手中。原来是孩子们为我精心准备的礼物:有我喜欢看的书、精致的八音盒、漂亮的发夹、还有红红的苹果、甜甜的蜜橘……刹那间我的被子上堆满了礼物,我被五彩缤纷的礼物簇拥着。我的鼻子一酸,眼泪静静地落下来。这些和我相识仅仅半年的孩子们用他们质朴的行为打动着我、感染着我、鼓励着我,我被一种强烈的幸福感包围着,我一时语塞,任泪水不断地流下来。

         ⑥“小岩,你还没给老师送礼物呢!”听到问学的提醒,一个一直站在角落里的孩子慢慢靠近我的床边。

        ⑦噢,是他!这足个家境窘迫的孩子,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就靠爷爷奶奶拉扯着。平日里,班级搞什么活动,他都不参加,他怕拿不出钱来,怕同学笑话他。说实在的,看到他能来我很意外。

        ⑧他怯怯地站在我的床边,脸已开始泛红,似是鼓了很大勇气,小声说道:“老师,我没钱买礼物,我送您一个祝福作礼物,行吗?”说完,他注视着我的眼睛,那眼睛里有亮亮的光在闪动,像是蓄着一泓秋水,那样清澈透明,看着这个平时总是寂然无声,温顺得像只小绵羊的孩子,我用力地点了点头。

        ⑨“老师,祝您健康!”他大声地说出了自己的祝福,然后羞涩地低下头去。啊!多么别样的礼物!多么真挚的关怀!似一捧清新的溪流沁入肺腑,似一抹温馨的春阳暖人心扉,似一阵霏霏的细雨涤荡心灵。谁能说他的礼物不名一文?谁能嘲笑他用语言表达祝福的心不够坦诚?他的礼物不正是古人“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最好诠释吗?在世俗面前,这礼物多么超然,多么独特,多么价值不菲!它带给我的惊喜是如此强烈,带给我的感动是如此撼动我的心!我拉过他的手,将他的手紧紧地握在我的手里……

        ⑩岁月流逝,步履匆匆,让人淡漠了许多往事、许多心境、许多朋友,年过半百的我,站在岁月的门槛上,淘尽了生活的尘粒,对过往的生活竟深深地起了再回首的眷念之意。看着散落在柜子里的一些礼物,突然想清点一下自己的心情了,于是“老师,祝您健康”这句祝福语又一次漫上心头。

    (原文有改动)

    1. (1) 请将下面的词语正、工整地抄写在答题卡相应的方格中。

      温馨    眷念

    2. (2)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3. (3) 选文标题有什么作用?
    4. (4) 选文中“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5. (5) 选文第⑨段划线句“似一棒清新的溪流沁入肺腑,似一抹温馨的春阳暖人心扉,似一阵霏霏的细雨涤荡心灵”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6. (6) 选文第⑦段运用了插叙,有什么作用?
    7. (7) 小岩毕业时,“我”作为老师,曾为他写过一段临别赠言,表达了对他的感激和祝福之意。请你结合选文内容,以“我”的口吻写出这段赠言。
  • 11. (2017七下·宁河月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母亲养蜗牛

        父亲去世后,母亲来北京跟我住。我忙于写作,实在抽不出空陪她。母亲被寂寞所困的情形,令人感到凄楚。

        楼上人家赠予母亲几只小蜗牛。那几个小东西,只有小指甲的一半儿大,粉红色,半透明,可爱极了。

        母亲非常喜欢这几个小生命,将它们安置在一个漂亮的茶叶盒儿里,还预先垫了潮湿的细沙。母亲似乎又有了需精心照料和养育的儿女了。她经常将那小铁盒儿放在窗台上,盒盖儿敞开一半,让那些小东西晒晒太阳。并且很久很久地守着,怕它们爬到盒子外边爬丢了。它们爱吃菜心儿,母亲便将蔬菜最嫩的部分细细剁碎,撒在盒儿内。

        母亲日渐一日地对它们有了特殊的感情。那种感情,是与小生命的一种无言的心灵交流。有时,为了讨母亲欢心,我也停止写作,与母亲共同观赏。

        八岁的儿子也对它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奶奶,它们能长多大啊?”

        “能长到你的拳头那么大呢!”

        “奶奶,你吃过蜗牛吗?”

        “吃?……”

        “奶奶,我想吃蜗牛!我还想喝蜗牛汤!我同学就吃过,说可好吃了!”

        “可……它们现在还小啊……”

        “我等它们长大了再吃。不,我要等它们生出小蜗牛以后再吃,这样我就可以一直有蜗牛吃了。奶奶你说是不是?”

        母亲愕然。

        我阻止他:“不许存这份念头!不许再跟奶奶说这种话!”儿子眨巴眨巴眼睛,受了天大委屈似的,一副要哭的模样。

        母亲便说:“好,好,等它们长大了,奶奶一定做给你吃。”

        从此,母亲观看那些小生命的时候,儿子肯定也凑过去观看。

        先是,儿子问它们为什么还没长大,而母亲肯定地回答--它们分明已经长大了。

        后来是,儿子确定地说,它们已经长大了,不是长大了一些,而是长大了许多。而母亲总是摇头--根本就没长。

        然而,不管母亲和儿子怎么想,怎么说,那些小生命的确是一天天长大着。壳儿开始变黑变硬了,它们的头和柔软的身躯,从背着的“房屋”内探出时,憨态可掬,很有妙趣了。

        母亲将它们移入一个大一些的更漂亮的盒子。

        “奶奶,它们就是长大了吧?它们再长大一倍,就该吃它们了吧?”

        “不行。得长到和你拳头一般儿大。你不是说要等它们生出小蜗牛之后再吃吗?”

        “奶奶,我不想等了,现在就要吃,只吃一次,尝尝什么味儿就行了。”

        母亲默不作答。

        我认为有必要和儿子进行一次严肃的谈话了。趁母亲不在家,我将儿子拉至跟前,对他讲奶奶一生多么地不容易;讲自爷爷去世后,奶奶内心的孤独和寂寞;讲那些小蜗牛对于奶奶的意义……儿子低下头说:“爸爸,我明白了,如果我吃了蜗牛,便是吃了奶奶的那一点儿欢悦。”从此,儿子再不盼着吃蜗牛了。

        一天晚饭时,母亲端上一盆儿汤,对儿子说:“你不是要喝蜗牛汤吗?我给你做了,快喝吧。”我狠狠瞪儿子一眼。儿子辩白:“不是我让奶奶做的!”母亲朝我使了个眼色。我困惑地慢呷一口,鲜极了!但那不是蜗牛汤,而是蛤蜊汤。

        其实母亲是把那些能够独立生活的蜗牛放了,放于楼下花园里的一棵老树下。她依然每日将菜蔬之最鲜嫩的部分,细细剁碎,撒于那棵树下……

        一天,母亲说:“我又看到它们了!它们好像认识我似的,往我手上爬。”我望着母亲,见母亲满面异彩。那一刻,我觉得老人们心灵深处情感交流的渴望,令我肃然,令我震颤,令我沉思……”

    (作者:梁晓声。有删改)

    1. (1) “母亲养蜗牛”的故事可谓波澜起伏。请将相关情节填写在下面。

      ,波澜顿起。

      蜗牛逐渐长大,母亲刚将蜗牛移入新居,儿子却说现在就要吃蜗牛,波澜再起。

      ,波澜又起。

    2. (2) 结合具体内容,说说第三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
    3. (3) 读文中画线的句子,任选一个角度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人物心理的.
    4. (4) 本文的主题是什么?请写出两个方面,并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三、作文
  • 12. (2016九上·东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大千世界,色彩缤纷,引人遐想。在我们的心底,总有一个声音——我真想:单纯,乐观,坚强;享受成功的喜悦,体会真挚的情谊,品尝幸福的滋味;和往事轻轻挥手,走向诗意的远方……

          请以“我真想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自选文体;③不少于5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