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6届浙江平阳县四校九年级上学期月考二语文试卷

更新时间:2016-12-17 浏览次数:342 类型:月考试卷
一、书写
  • 1. 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汉字。

          春暖花开时,悄悄在花间吸吮着自然酝niàng出来的芬芳,感受qìn人心脾的芳香;夏日蝉鸣时,悄悄在池边拨弄滴滴清水,感受怡人的清凉;秋风xiāo瑟时,悄悄在落叶中散步,感受昨日的情怀;冰天雪地时,捧起一把雪花吹向远方,感受无限的xiá想……我喜欢悄悄感受四季之美。

二、默写
  • 2. 古诗文名句默写。

    ,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②或问:“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德报德。”(《论语》)

    ③晚泊孤舟古祠下,。(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

    ④受任于败军之际,。(诸葛亮《出师表》)

    ⑤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委婉地表达自己期望得到朝廷重用愿望的句子是:“?”

    ⑥李白在《月下独酌》中以明月和身影反衬诗人内心孤独的诗句是:

    ⑦忧患意识承载着深厚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是一个饱经忧患的民族,因此在生存发展进程中,始终强调“”。(用《〈孟子〉两章》中的句子填空)

三、其他
  • 3.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横线词。

    ①今亦死,举大计亦死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③公输盘    

    民不以封疆之界    

  • 4. 选择与下列成语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弄玄虚          A、广数言欲亡      B、温而知新

    ②无与伦          A、至陈               B、每自于管仲

四、名著导读
  • 5. 名著阅读。

    1. (1) 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 对于我们来说,弗朗西斯·培根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听过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就出自《培根随笔》。 B . 读《傅雷家书》,父爱便于涓涓的溪水流于我们的心田;读《傅雷家书》,让我们从中学到不少做人的道理,提高了我们的修养。 C . 《格列佛游记》中作者用讽刺手法和虚构的情节,剖析了当时英国的社会现实。 D . 简·爱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坚持学习,从慈善学校毕业后,鼓起勇气迎接新生活,应聘到沼泽山庄当家庭教师。
    2. (2) 下面是《水浒》中的片段,阅读后回答问题。

      五个人行至浦边一条阔板桥,一座牌楼上,上有牌额,写着道“飞云浦”三字。(A)见了,假意问道:“这里地名唤做甚么去处?”两个公人应道:“你又不眼瞎,须见桥边牌额上写道‘飞云浦’!”(A)站住道:“我要净手则个。”那两个提朴刀的走近一步,却(A)被叫声“下去!”一飞脚早踢中,翻筋斗踢下水去了。这一个急待转身,(A)右脚早起,扑嗵地也踢下水里去。那两个公人慌了,望桥下便走。(A)喝一声“那里去!”把枷只一扭,折作两半个,赶将下桥来。那两个先自惊倒了一个。(A)奔上前去,望那一个走的后心上只一拳打翻,就水边捞起朴刀来,赶上去,搠上几朴刀,死在地下;却转身回来,把那个惊倒的也搠几刀。

      文段中的A是(人名),他大闹飞云浦的原因是

五、现代文阅读
  • 6.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谁能脱口叫出你的芳名

    张丽钧

          ①“操场那边有一棵不知名的树,开红色的花,我们管它叫‘高考花’,因为它一开花,就要高考了;西门旁边长着一片绿色的低矮植物,开白色的花,我们管它叫‘开学花’,因为它一开花,就要开学了……”这是高二一个才女写的作文。头一回看到有人为花取这样的“绰号”,忍不住笑了起来。但笑过之后,又忍不住想跟作者说:“你为什么竟舍不得走到那些植物跟前,去看看标牌上标注的它们的芳名呢?”这样想着,红笔就分别在“红色的花”、“白色的花”处画了圈,扯至页眉,郑重书曰:合欢花!玉簪花!

          ②我友之子果果,三岁时,即能准确无误地指认出大街上跑的30多种车,还能够分辨出20多种不同牌子的空调。但是,没有人教果果认识身边的花草树木。

          ③去一家苗圃选花。被告知那些花木分别叫“金娃娃”“富贵竹”“招财草”“元宝树”“摇钱树”“发财树”……我呆了。它们原本都不叫这名字的,是时代赋予了它们这金光闪烁的名字。我想知道花木的感受。它们接受这名字吗?不接受的话会选择怎样的抗议方式?

          ④只要听到一声鸟啼,我就会问自己:“这是什么鸟呢?”我曾经跟一个爱鸟成痴的朋友说:“你开一个网站吧,就叫‘鸟啼网’,网友随便点开一种鸟,就能听到它的啼鸣。”——我多么渴望有这样一个网站呀!我的家乡有一种鸟,叫声响亮而悲切,外祖母管它叫“臭咕咕”,母亲管它叫“野鸽子”,妹妹说老师讲那是“斑鸠”,有个朋友肯定地说那是“大杜鹃”……真恨不得飞上树梢,脸对脸亲口问问那咕咕啼鸣的鸟:“亲,你究竟叫什么名字?”

          ⑤“花非识面常含笑,鸟不知名时自呼”。莫非,那苏轼也曾有过我这般的困惑纠结?看到不认得的花,问它:你是谁?咱们未曾谋过面哦,却为何对我这般笑脸相迎?听到不知名的鸟鸣叫,就猜:它一路呼唤着的,即是自我芳名了吧?——布谷不就痴情自呼吗?鹡鸰不就痴情自呼吗?

          ⑥在迁西县城见过一只神奇的鹩哥,小东西居然会惟妙惟肖地模仿警笛声!被囚笼中的它,旁若无人“呜儿——呜儿——”地鸣着警笛,围观者愈众,它鸣得愈亢奋。我以为我是懂它的——它只是在跟自己逗闷子,而不是像有人所说的那样在抖威风。

          ⑦永远忘不了在梵净山看到的一块警示牌,上面赫然书曰:“我们并不是这里的主人……”是啊,与人类的到来时间比较起来,草木来得更早一些,鸟兽来得更早一些。我们没有理由以“主人”自居。当我们以“过客”的身份来到这里,理应向“主人”致意,学会轻声对它们说:“谢谢你在这里耐心等我。”

          ⑧孔夫子说得好:“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在我看来,鸟兽草木之名,其实是我们自己的别名。万物间有千千结。当我们怀着一颗傲慢到跋扈、轻鄙到无视的心走过鸟兽草木时,我们已经对它们构成了“软伤害”;而这种“软伤害”带来的痛,迟早要蔓延到我们身上。

          ⑨人说:叫出一个人的名字,是对那人别样的赞美。那么,对于鸟兽草木呢?谁能脱口叫出它们的芳名?谁还怀有脱口叫出它们芳名的热望……

    1. (1) 文章结尾说:当我们怀着一颗傲慢到跋扈、轻鄙到无视的心走过鸟兽草木时,我们已经对它们构成了“软伤害”,这种软伤害具体表现在哪些事上,请填空。

      ①高二才女给合欢花、玉簪花取绰号;

      ④众人围观鹩哥鸣叫。

    2. (2) 联系上下文,品味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真恨不得上树梢,脸对脸亲口问问那咕咕啼鸣的鸟:“亲,你究竟叫什么名字?”

    3. (3) 结合文章内容,请你谈谈作者用”谁能脱口叫出你的芳名”为题的用意。

    4. (4) 对待自然的态度,古人说:人定胜天;严春友说:敬畏自然;周国平说:顺应自然;本文作者说:向“主人”(自然)致意。请结合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 7.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苏东坡突围(节选)

    余秋雨

          ①苏东坡到黄州来之前正陷于一个被文学史家称为“乌台诗狱”的案件中,之后,他从监狱里走来,被人押着,远离自己的家眷,没有资格选择黄州之外的任何一个地方,朝着这个当时还很荒凉的小镇走来。他不知道,此时此刻,他完成了一次永载史册的文化突围,他写于黄州的那些杰作,既宣告着黄州进入了一个新的美学等级,也宣告着苏东坡进入了一个新的人生阶段。

          ②我非常喜欢读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但每次总觉得语堂先生把苏东坡在黄州的境遇和心态写得太理想了。语堂先生酷爱苏东坡的黄州诗文,因此由诗文渲染开去,由酷爱渲染开去,渲染得通体风雅、圣洁。其实,就我所知,苏东坡在黄州还是很凄苦的,优美的诗文,是对凄苦的挣扎和超越

          ③苏东坡在黄州的生活状态,已被他自己写给李端叔的一封信描述得非常清楚。信中说: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

          ④我初读这段话时十分震动,因为谁都知道苏东坡这个乐呵呵的大名人是有很多很多朋友的。日复一日的应酬,连篇累牍的唱和,几乎成了他生活的基本内容,他一半是为朋友们活着。但是,一旦出事,朋友们不仅不来信,而且也不回信了。他们都知道苏东坡是被冤屈的,现在事情大体已经过去,却仍然不愿意写一两句哪怕是问候起居的安慰话。苏东坡那一封封用美妙绝伦、光照中国书法史的笔墨写成的信,千辛万苦地从黄州带出去,却换不回一丁点儿友谊的信息。我相信这些朋友都不是坏人,但正因为不是坏人,更让我深长地叹息。总而言之,原来的世界已在身边轰然消失,于是一代名人也就混迹于樵夫渔民间不被人认识。本来这很可能换来轻松,但他又觉得远处仍有无数双眼睛注视着自己,他暂时还感觉不到这个世界对自己的诗文仍有极温暖的回应,只能在寂寞中惶恐。即便这封无关宏旨的信,他也特别注明不要给别人看。日常生活,在家人接来之前,大多是白天睡觉,晚上一个人出去溜达,见到淡淡的土酒也喝一杯,但绝不喝多,怕醉后失言。

          ⑤他真的害怕了吗?也是也不是。他怕的是麻烦,而绝不怕大义凛然地为道义、为百姓,甚至为朝廷、为皇帝捐躯。他经过“乌台诗案”已经明白,一个人蒙受了诬陷即便是死也死不出一个道理来,你找不到慷慨陈词的目标,你抓不住从容赴死的理由。你想做个义无反顾的英雄,不知怎么一来把你打扮成了小丑;你想做个坚贞不屈的烈士,闹来闹去却成了一个深深忏悔的俘虏。无法洗刷,无处辩解,更不知如何来提出自己的抗议,发表自己的宣言。这确实很接近有的学者提出的“酱缸文化”,一旦跳在里边,怎么也抹不干净。苏东坡怕的是这个,没有哪个高品位的文化人会不怕。

          ⑥这是一种真正精神上的孤独无告,对于一个文化人,没有比这更痛苦的了。那阙著名的《卜算子》,用极美的意境道尽了这种精神遭遇: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渺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⑦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彻底洗去了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去寻找远逝的古人。在无法对话的地方寻找对话,于是对话也一定会变得异乎寻常。像苏东坡这样的灵魂竟然寂然无声,那么,迟早总会突然冒出一种宏大的奇迹,让这个世界大吃一惊。

          ⑧然而,现在他即便写诗作文,也不会追求社会轰动了。他在寂寞中反省过去,觉得自己以前最大的毛病是才华外露,缺少自知之明。一段树木靠着瘦瘤取悦于人,一块石头靠着晕纹取悦于人,其实能拿来取悦于人的地方恰恰正是它们的毛病所在,它们的正当用途绝不在这里。我苏东坡三十余年来想博得别人叫好的地方也大多是我的弱项所在。

          ⑨苏东坡的这种自省,不是一种走向乖巧的心理调整,而是一种极其诚恳的自我剖析,目的是想找回一个真正的自己。在这一过程中,佛教帮了他大忙,使他习惯于淡泊和静定。艰苦的物质生活,又使他不得不亲自垦荒种地,体味着自然和生命的原始意味。

          ⑩这一切,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幸好,他还不年老,他在黄州期间,是四十四岁至四十八岁,对一个男人来说,正是最重要的年月,今后还大有可为。中国历史上,许多人觉悟在过于苍老的暮年,换言之,成熟在过了季节的年岁,刚要享用成熟所带来的恩惠,脚步却已踉跄蹒跚;与他们相比,苏东坡真是好命。

          ⑪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

          ⑫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1. (1) 下列表述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    )

      A . 苏东坡被贬黄州之后,过着有恨无人省,幽人独往来的生活。 B . 苏东坡哪怕被贬黄州,仍不怕为道义为百姓,甚至为朝廷为皇帝捐躯。 C . 他在寂寞中反省过去,觉得自己以前最大的毛病是才华外露,自省之后,他走向乖巧的心理调整。 D . 难言的孤独和艰苦的物质生活使苏东坡回归于空灵和淳朴,体味着本真和清纯。
    2. (2) 第⑩段作者为什么说“苏东坡真是好命”?结合上下文说明原因。

    3. (3) 联系上下文,并结合“古往今来许多大家”成熟的相似经历,谈谈你对第2段“优美的诗文,是对凄苦的挣扎和超越”一句的理解。

六、诗歌鉴赏
  • 8. 古诗文阅读。

    柏林寺南望

    郎士元

    溪上遥闻精舍钟,泊舟微径度深松。

    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东南四五峰。

        【注释】①精舍:佛寺的别称,此处指柏林寺。②霁(jì):雨止天晴。

    1. (1) 请你展开想象,用生动的文字描绘出“青山霁后云犹在”的画面。

    2. (2) “画出西南四五峰”不但写出了山峰的美妙,还表达了“望者” 怎样的情感?

七、文言文阅读
  • 9.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卜式传

          ①卜式,河南人也。以田畜为事。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式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使者曰:“家岂有冤,欲言事乎?”式曰:“臣生与人无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何故见冤?”使者曰:“苟,子何欲?”式曰:“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匈奴可灭也。”使者以闻。丞相弘曰:“此非人情,愿陛下勿许。”于是上不报式。式归,复田牧。

          ②岁余,会浑邪等降,仓府空,贫民大徙,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式复持钱二十万与河南太守,以给徙民。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上识式姓名,曰:“是固前欲输其家半财助边。”上于是以式终长者,召拜中郎。

          ③初式不愿为郎,上曰:“吾有羊在上林中,欲令子牧之。”式既为郎,布衣草履而牧羊。岁余,羊肥息。上过其羊所,善之。式曰:“非独羊也,治民犹是矣。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上奇其言,使式治民,有政声。上以式朴忠,拜为齐相。

                                                                                                                                                                (选自《汉书》,有删改)

    1. (1) 用“/”给文中划线句断句。(限断三处)

      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匈奴可灭也。

    2. (2) 写出下列加横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浑邪等降     

      ②上使使问式     

      ③初式不愿郎     

      ④愿陛下勿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

    4. (4) 结合文章,简要分析皇帝对卜式认识的变化过程。

八、语言表达
  • 10.

    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学校为“节水宣传月”选用了下图作为宣传画。作为一名志愿者,请你向盲人朋友讲解这幅图画。

    要求:①正确书写汉字,准确使用标点,规范运用语言;②重点突出、生动形象;③150字左右。

九、作文
  • 11. 根据要求作文。

          冬天,是一年的最后一个季节。经过了春、夏、秋三季的积聚与等待,冬天,应该有更丰富的意蕴,有更多的忧乐悲喜,有更真切的期盼与憧憬。有多少动人的故事在冬的怀抱里生动演绎,有多少人间真情在冬雪中默默传递,有多少心灵之花在冬阳下尽情绽放,有多少希望的种子在冬日里悄然孕育……

          冬天,其实最适合于联想,你可以漫溯过去,也可以遥想未来。冬天,仿佛是一个小精灵,钻入你的怀中,躲藏在你的心里,让你如此真切地感受到它的阴晴冷暖。

          请以“这个冬天,                       冷”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在横线上填写一个恰当的词语,如“不”、“不太”、“有点”、“真”等等,补全题目。②文体不限,字数不得少于600字;若写成诗歌,应不少于20行。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班名、人名,若有必要,请用“XX”代替。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