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6-2017学年江苏南京师大学二附中八年级上月考语文试...

更新时间:2016-12-17 浏览次数:921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 1. 下面词语中加横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yē)       迤(wēi)     罚(chéng)   字(tiè) B . (zhuó)   强(jué)      造(zhǐ)        然(cù) C . 地(mù)     勃(péng)    蹊(qiāo)    玛(nǎo) D . 祷(qí)      咀(jué)       怒(wēn)     跄(liàng)
  • 2.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最重要的,”他说道:“我们心中要有对弱者的同情与爱心。” B . 在挫折与困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 C .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宣传语是“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 D . 扬州境内湖泊众多,宝应湖、高邮湖、邵伯湖自北向南沿运河依次排列。
  •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提高课堂效率是我们目前扬州中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当务之急。 B . 谁也不能否认瘦西湖隧道的通车不能给扬州市民出行带来便利。 C . 我国大部分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景十分广阔。 D . 中考和高考评卷已经采取了对字迹潦草的试卷酌情扣分。
  • 4.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一年一度的瘦西湖金秋赏花游园会今天又拉开了帏幕,姹紫嫣红的黄色菊花把瘦西湖景区装扮一新,游人流连忘返,赞不绝口。 B . 中央频出反腐重拳,打老虎抓铁有痕,多名高官落马,老百姓对此拍手称快 C . 近年来,种种食品安全问题络绎不绝地出现在公众面前,令人惶恐不安。 D . 据报道,雾霾天气中神经性有毒物质“铅”的含量是平时的8倍,“砷”和“镍”的含量是平时的4倍,平时根本难得一见的“铬”也被检测出来,这真是耸人听闻
  • 5.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写于长征胜利之际的《七律 长征》,通过一幅幅威武雄壮的画面,歌颂了红军不畏艰难险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 B . 线索在叙事性作品中起贯穿全文的作用。叙事散文《老山界》、《草》都以标题为线索,一线贯穿,全文脉络清楚。 C . 《枣核》作者是萧乾;《最后一课》作者是都德,英国小说家。虽然这两篇文章体裁不同,但我们阅读作品时仍倾听到作品中人物抒发出相同的爱国主义心声。 D . 《晏子春秋》是后人搜集齐国大夫晏婴的言行编辑而成的。《晏子使楚》是从《晏子春秋》中选辑的。
二、书写
  • 6. 根据拼音写汉字。

    共和国走过了整整66年的辉huáng历程。66年间,滚滚长江,滔滔黄河,líng听了祖国昂然奋进的脚步声;莽莽昆仑,巍巍长城,见证了祖国日新月异的面貌;神舟飞船的优美轨迹,演yì出祖国日益上升的尊严;奥运圣火的熊熊燃烧,透露出伟大民族复兴的shǔ光……

三、默写
  • 7. 默写。

    ①五岭逶迤腾细浪,

    ②人生自古谁无死,

    ③白头搔更短,

    ,夜泊秦淮近酒家。

    ⑤山河破碎风飘絮,

    ,铁马冰河入梦来。

    ⑦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⑧中秋之夜,你仰望星空,脑海中一定会回想起这样的诗句:

四、综合性学习
  • 8. 某班开展了“争创全国文明城,争做文明仪征人”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 (1) 【文明在学校】学校开展“写温馨提示,做文明学生”活动,请参照示例,为校图书馆和洗手池各写一句温馨提示语(句式不拘,字数不超过15个)。

      示例:草坪——小草也有灵,脚下请留情。

      ①图书馆——

      ②洗手池——

    2. (2) 【文明进社区】学校“你丢我捡”小分队来到春晖小区,看到一个居民乱扔垃圾,有同学上前劝阻,他却说:“你们不是在捡吗?我不扔,你们还捡什么呢?”这时,我们该如何劝说呢?(字数不超过50个)

    3. (3)

      【文明你我行】学校提出了“我是社会一分子,大家一起讲文明”的口号,班会课上,有同学出示了下面这幅题为“目不斜视”的漫画,引发了大家的热议。你对这幅漫画有什么感想呢?

五、诗歌鉴赏
  • 9. 阅读诗歌,完成下题。

    宴词

    王之涣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注】:宴词:写于送别宴席上的诗。畎:田间小沟

    1. (1) “悠悠”一词极具表现力,请简要分析。

    2. (2) 三、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六、文言文阅读
  • 10.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注释】孔文举:东汉的孔融。清称:有名誉。表:指的是亲戚。伯阳:老子的号。奕世:世世代代。了了:聪明。踧踖:局促不安的样子。

    1. (1) 解释加横线词语。

      ①何

      ②圣人非所与

      门者皆俊才

      ④人以其语

    2.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②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3. (3) 从乙文看,孔融是个的人,你还知道有关他的其他故事吗?请你写出一个:

    4. (4) 楚王称晏子为“圣人”,结合选文内容,谈谈晏子得如此高评价的原因有哪些?

七、现代文阅读
  • 11.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如水的月光

    王月鹏

          ①那时我住在一个叫作西村的居民小区。“西村”原本是一个村子,在上个世纪90年代被城市化了,农宅改建成为楼房。后来单位分房子,因为论资排辈,我分到的是别人腾出来的一套旧房。因为是旧房,而且又位于西村,我于是有些失落感。乡下的父母却格外高兴,觉得儿子刚参加工作就分到属于自己的房子,总算在城里扎下了根。

          ②在我眼里,西村不过是一个被挪移到了城里的大农村,居民大多是以前的农民,仍然延续着过去的生活习惯,我对他们有一种本能的疏远和排斥感。那时我好不容易才离开农村,正在拼力追逐一份城里人的生活,既要承受外在的矛盾,又要抵御内心的冲突,整日在自信与自卑之间徘徊。常常是在深夜,我把赵传那支《喊向黑色的天空》放到最大音量,整栋楼房似乎在颤动,心如止水。陌生的夜风窜进屋里,有些凉。很凉。这个难眠的人在写作,在走一段很长很长的夜路。不管遭遇怎样的阻遏,不管内心掀起怎样的风暴,他一直在努力地融入人群,试着与生活和解。

          ③“不要奢望熟识的人都关心和理解写作,也不要苛求每一个写作的人都要怀着爱、真诚和责任。”睡梦中,我被这样的一句话击醒,凌晨3点。梦中出现的这句话,就像旷野的一棵树,没有任何衬托也没有任何枝蔓,甚至连扎根的泥土都没有,它就这样莫名其妙地突然出现,瘦得锐利,让人窒息和迷乱。我醒来,站到窗前,于是看到了对面地下室的灯光。凌晨3点的清冷夜色里,那抹灯光像一灼小小火焰,在城市的角落里暗自燃烧。我看到了它,可很快就淡忘了。

          ④后来有一天,母亲告诉我说,你知道吗,对面楼房的地下室总是早晨四五点才熄灯。我开始格外留意那里,晚上读书写作累了,总会伏在窗前吸烟,与对面地下室的灯光久久对视。我觉得那灼小小的火焰里,大约藏着一个秘密。我对那个秘密充满好奇。一个又一个午夜,我在五楼窗前俯视那里,地下的灯光与天上的月光遥相呼应,因为过度专注,我渐渐地居然有了仰望的幻觉,觉得大地变成夜晚的天空,从地下室窗口流泻出来的,宛若如水的月光。它们漫过我的心头,让我同时体味到一种真切的温暖与寒意。

          ⑤一个黄昏,我陪着女儿在楼下玩耍,遇到一位年轻母亲与孩子。两个稚童在一起很快就相熟了。我问这位母亲也住在这个小区吗,她用手指着楼前的方向说,暂时住在那个地下室,我们是邻居。这位年轻的母亲,素朴,淡定,脸上看不出丝毫的悲戚。我长时间无言以对。她的孩子,一个很阳光的小男孩,正在她的身边开心地玩耍。继续闲聊,我知道了她来自遥远的农村,租住在对面的地下室,丈夫白天在这个城市蹬三轮车,晚上孩子入睡以后,夫妻两人一起针织羊毛衫,赚点加工费补贴生计。

          ⑥看着她和她的孩子,我的心中充满敬意。他们在城市的角落里生活和劳作,以拥抱月光的方式,迎接黎明的到来。他们把城里的月光,在地下室转化和提炼成一灼小小的阳光,永远地种植在孩子的心里。

    1. (1) 请根据文意填空。

      文中“我”的情感态度变化大致有三个阶段:见到地下室灯光之前,“我”;感觉地下室灯光“宛若如水的月光”之时,“我”内心;了解地下室灯光主人的经历之后,“我”变得

    2. (2) 第③段画线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 (3) 体会第⑥段划线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他们在城市的角落里生活和劳作,以拥抱月光的方式,迎接黎明的到来。

    4. (4) 如果把文章题目改为“城里的月光”,行不行?为什么?

  • 12.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一角钱的玫瑰花

    【英国】森克纳

          ①博贝坐在后院的雪地里,感到身上越来越冷。他已经呆了一个小时了,却无论如何也想不出该给妈妈送什么礼物。自从五年前爸爸去世以后,一家五口只好勉强度日。虽然家境贫寒,但这并不能削弱一家人彼此相爱。博贝有两个姐姐和一个妹妹,她们手巧,都已经给妈妈制作了漂亮的礼物。不知怎么的,博贝感到很委屈。现在已经是圣诞节前夕了,他还两手空空呢。

          ② 博贝拭去了脸上的一滴眼泪,开始向着两边布满了大小商店的街上走去。天色就要黑下来了,博贝无奈地转身回家。就在这时,他的眼睛一下看到有个什么东西在晚霞中闪光。他蹲下身来,发现那是一枚小小的一角钱的硬币。

          ③没有人能像博贝捡起那枚硬币时感觉到那么富有。随后他就走进了眼前的一家商店。当售货员告诉他说一角钱什么也买不了的时候,他那颗激动的心很快就凉了下来。

          ④他还是走进了一家花店。店主人问他要买什么东西的时候,他掏出了那一角钱,问能不能买一朵花,当作圣诞礼物送给妈妈。店主人看看博贝,又看看他手里的一角钱,说:“你就在这里等着,我去想想办法。”

          ⑤过了很久,店主人出来了。啊!博贝眼前摆放着十二朵鲜红的玫瑰花,那些花带着绿绿的叶子还有长长的枝条,用一个银环跟一些小白花束在一起。店主人把花束拿起来,却把它轻轻地放进了一个长长的白色盒子里。博贝看着,心顿时凉了。

          ⑥“小伙子,这个卖一角钱。”店主人一边说,一边伸手向他要那一角钱。博贝的手慢慢地移动着,把那一角钱交给店主人。这是真的吗?一角钱,人家不是说什么都买不到的吗?店主人察觉到了博贝的疑虑,说:“我碰巧要贱卖一些玫瑰花。你看那些花漂亮吗?

          ⑦博贝不再犹豫了。店主人把那个盒子送到他的手里的时候,他知道那不是一个梦。他听到店主人在身后说:“圣诞快乐,孩子。”

          ⑧店主人的妻子出来了。“你在那儿跟谁说话呢?你收拾好的花呢?”

          ⑨店主人看着窗外,眼睛里含着眼泪说:“今天早晨我碰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我在摆放货物准备开门的时候,好像听到有个声音跟我说话,叫我留下十二朵最漂亮的玫瑰花,当作一个特殊的礼物。那时我搞不清是我走神了还是怎么的。不过我还是把花留下了。后来,也就是刚才,一个小男孩进来了,他想用一角钱给他的妈妈买一朵花。看见了他,我好像看见了好多年前的我自己。那个时候我也是一个穷孩子,也没有一分钱给妈妈买礼物。我在街上走着的时候,一个我从来没有见过面的大胡子叫住了我,他说他要给我十块钱。今天晚上我一看见那个孩子,就明白了那声音说的是谁了。我挑选了十二朵最最漂亮的玫瑰花。”

          ⑩店主人和妻子紧紧地拥抱着。他们觉得他们得到了最好的圣诞礼物

    1. (1) 小说第①段为什么要交代博贝的家境窘迫?

    2. (2) “博贝看着,心顿时凉了。”联系上文,揣摩并分析博贝的心理变化。

    3. (3) 第⑩段中划线的“最好的圣诞礼物”指的是什么?

    4. (4) 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博贝”,有人认为是“店主人”,你认为呢?为什么?

八、作文
  • 13.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总有一些画面,挥之不去:徜徉于流转的四季,与自然对话,心灵会纯净安宁;遨游于书籍的海洋,与经典神交,思想会丰满深邃;驻足于感人的场景,与美好相拥,性情会豁达阳光……亲友团聚,欢快温馨;书画相伴,闲适舒展;运动竞技,热烈奔放……一帧帧撩拨心弦的画面,让我们沉醉、流连……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这样的画面,让我流连”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个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