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邵阳市城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

更新时间:2018-04-27 浏览次数:185 类型:期末考试
一、<b >单选题</b>
  • 1.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铁锅生锈    B . 电灯发光发热    C . 分离液态空气    D . 冰川融化成水
  • 2. 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 . 甲烷的可燃性    B . CO的毒性    C . O2的氧化性    D . 乙醇的挥发性
  • 3. 在书写档案文书时,最好使用(    )
    A . 铅笔    B . 纯蓝墨水笔    C . 圆珠笔    D . 碳素墨水笔
  • 4. 下列物质能在空气中燃烧,且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
    A . 木炭    B . 甲烷    C . 硫粉    D . 红磷
  • 5. (2018九上·西城期末) 空气的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78%的是(   )
    A . 氮气 B . 氧气 C . 二氧化碳 D . 稀有气体
  • 6.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明矾净水,能杀菌消毒    B . 煤气泄漏,应关阀开窗 C . 煤炭脱硫,可防止酸雨    D . 金属回收,使资源再生
  • 7. (2015九上·重庆期中) 化学反应前后,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
    A . 原子种类 B . 分子种类 C . 元素种类 D . 物质颜色
  • 8.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合金的是(    )
    A . 黄金    B . 黄铜    C . 生铁    D . 硬铝
  • 9. (2017九上·房山期末) 水果散发出诱人的香味,你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   )

    A . 分子在不断运动 B . 分子的质量很小 C . 分子之间有间隔 D . 分子的体积很小
  • 10. 已知硅酸盐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则硅酸的化学式为(  )


    A . H2SiO4   B . H4SiO3     C . H2SiO3    D . Na2SiO3
  • 11. (2017·颍州模拟) 生活中使用的下列用品,其能量来自于化学反应的是(   )
    A . 太阳能热水器 B . 微波炉 C . 电饭锅 D . 天然气灶
  • 12. 在生产生活中常用到下列物质,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 大理石    B . 不锈钢    C . 冰水    D . 牙膏
  • 13. (2017·唐山模拟) 用酒精灯加热装有水的纸船,纸船竟然安然无恙,其主要原因是(   )
    A . 水能分解 B . 纸不是可燃物 C . 没有和氧气接触 D . 温度未达到纸的着火点
  • 14. 下列物质中,由原子构成的是(    )
    A . 二氧化碳    B . 氦气    C . 液氧    D . 氯化钠
  • 15. 对于H2O和H2O2两种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所含元素种类相同    B . 式量不同 C . 都含有两个氢原子    D . 分子结构不同
  • 16. 下列词语或俗语的有关化学原理解释中不合理的是(    )
    A . 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    B . 钻木取火——使可燃物的着火点升高 C . 真金不怕火烧——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D .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金刚石硬度大
  • 17. 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Z和Y分别放入稀盐酸中,Z溶解并产生氢气,Y不反应;如果把X和Y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Y表面有银析出,而X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A . X、Y、Z    B . Z、Y、X    C . Y、X、Z    D . X、Z、Y
  • 18. 下列关于铁的做法或说法错误的是( )
    A . 用铁桶盛放硫酸铜溶液 B . 铁钉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C . 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 D . 炼铁高炉内一氧化碳夺取氧化铁中的氧而生成了铁
  • 19. 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物质的缓慢氧化均放出热量 B . 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才能放出热量 C .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伴随着能量变化 D . 人们使用化石燃料是利用它燃烧产生的热量
  • 20. 纯净物X在密闭容器中稍加热就分解为NH3、H2O和CO2 , 根据这一实验事实能得出的结论是(    )
    A . X中有水    B . X的化学性质很稳定    C . X由四种元素组成    D . X是氧化物
  • 21. 建设生态文明、和谐发展的美丽邵阳,需要全市人民共同努力.下列做法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是(    )
    A . 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B . 大力开发使用化石能源 C . 大力植树造林,保固水土 D . 对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进行标准化处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 22. 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 C可以将CuO还原成铜 B . 在一定条件下CO2能够转变成CO C . CO2能使被石蕊染成紫色的干花变红 D . 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碳元素的单质
  • 23. 下列实验操作或做法正确的是(    )
    A . 将滴管每次洗净后再放回滴瓶    B . 将氢氧化钠放托盘天平左盘上垫纸称量 C . 实验结束后,试管要擦拭干净    D . 制备气体前,首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 24. 下列实验方法无法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 用澄清石灰水鉴别O2和CO2    B . 用肥皂水鉴别硬水软水 C . 用二氧化锰鉴别H2O和H2O2    D . 带火的木条鉴别N2与CO2
  • 25. 吸烟有害健康.香烟燃烧产生的烟气中含有尼古丁(化学式C10H14N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尼古丁分子中含有氮分子    B . 尼古丁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 . 尼古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2g    D . 尼古丁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5:7
二、<b >填空题</b>
  • 26. 请用化学符号填空:

    2个氢原子;3个二氧化氮分子

  • 27. 学好化学,能使我们更好地认识各种现象,更合理地解决实际问题。
    1. (1) 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干冰的化学式是
    2. (2) 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将天然水变成最接近纯水的方法是
    3. (3) 生理盐水中溶质为(填名称)。
    4. (4) 在新农村建设中,许多家庭兴建沼气池,沼气的主要成分为(填化学式)。
  • 28. 下图中A,B,C,D为四种粒子的微粒结构示意图,E为钙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请按要求填空:

    1. (1) 在A,B,C,D中共表示种元素的粒子;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表示阳离子的是
    2. (2) A的单质在B的单质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3. (3) E中钙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三、<b >简答题</b>
  • 29. 化学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化学家正在研究利用太阳能来引发某些化学反应。例如:xH2O xH2↑ + O2↑请回答:
    1. (1) 化学方程式中的x的数值是
    2. (2) 该反应能证明水是由元素组成;
    3. (3) 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4. (4) 该反应的生成物中,可作理想的清洁能源。
  • 30. 回答下列与金属有关的问题
    1. (1) 在黄铜(铜锌合金)片和纯铜片中,硬度较大的是, 将它们分别放入稀盐酸中能产生气泡的是
    2. (2) 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3. (3) 向AgNO3和Ca(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Fe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取少量滤渣滴加稀盐酸,产生气泡.滤渣中一定含有
四、<b >推断题</b>
  • 31. 下图中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A和E都有可燃性,C是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D是实验室常见的一种液体.请分析回答:

    1. (1) 写出物质的化学式:C;D;E
    2. (2) C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根据图示可推出:A中一定含有__元素和__元素,可能含有__元素。
五、<b >实验题</b>
  • 32. 实验室制取氧气所需装置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 (1) 装置中标“a”的仪器名称是
    2. (2)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所用的发生装置是,收集装置是C或,反应的化学方程是
    3. (3) 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制取CO2时,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六、<b >科学探究题</b>
  • 33. 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如下图

    1. (1) 酒精灯加灯罩的目的
    2. (2) 刚开始预热,试管②中立即产生气泡,但石灰水不变浑浊,原因是
    3. (3) 继续加热,观察到试管①中现象, ②中现象,请你写出试管①中的化学方程式:,在这个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
    4. (4) 停止加热时,应先将导管从试管②中撤出,这样操作的原因是
七、<b >计算题</b>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