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江门市江海区五校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

更新时间:2018-04-23 浏览次数:256 类型:期末考试
一、<b >单选题</b>
  • 1. 下列实验室中的交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锥形瓶:“同学们不爱惜我,我被摔碎了” B . 铁架台:“好难受啊!我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了” C . 酒精灯:“帽子哪里去了?我的燃料越来越少了” D . 金刚石:“幸福吧!打磨打磨我就戴在情人的手上了”
  • 2. 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 . 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B . 一氧化碳用作燃料 C . 红磷用作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D . 氧气用于供给呼吸
  • 3. (2017九上·雨山期中)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 点燃酒精灯 B . 液体取用 C . 加热液体 D . 滴加液体
  • 4. 制造的C919大飞机采用的复合材料中使用了高温陶瓷材料氮化硅(Si3N4),其中硅元素的原子内有14个质子,相对原子质量为28,则硅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 . 14    B . 19    C . 28    D . 42
  • 5. 据统计中国每年有上千家庭发生火灾,酿成悲剧,如果掌握一些灭火措施和安全知识,可以减少悲剧的发生。下列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 电视机等电器着火用水扑灭    B . 夜晚打开厨房中的电灯检查液化气罐是否漏气 C . 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D . 高楼住宅发生火灾,可使用楼内电梯逃生
  • 6. 水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长期饮用蒸馏水不利于人体的健康    B . 过滤能降低水的硬度 C . 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D . 蒸馏可除去水中所有杂质
  • 7. 下列是4种矿石(括号中为主要成分),其主要成分属于单质的是(   )
    A . 铝土矿    B . 金矿 C . 白钨矿    D . 辉铜矿
  • 8. “共享单车”进入江门,方便了江门市民的绿色出行:随着夏季气温的升高,“共享单车”的充气轮胎容易发生爆炸的主要原因是(   )
    A . 分子停止运动    B . 分子本身的体积变大,分子运动速率减慢 C . 分子质量变大    D . 分子间隔变大,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 9. 如图为某文化衫图案,你的美(Mg)偷走我的心(Zn)能发生,是由于镁的(   )

    A . 延展性好    B . 导电性好 C . 导热性好    D . 金属活动性比锌强
  • 10. 下列化学用语错误的是(   )
    A . 2个氢原子:2H    B . S2的结构示意图: C . 铝离子:Al3+    D . 氧化铁:Fe2O3
  • 11. 镆是近期刚确定中文名称的元素,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相对原子质量为288 B . 核内有115个质子 C . 是非金属元素 D . 核内有173个中子
  • 12. 我们曾经做过以下一组对比实验,该对比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①CO2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②CO2能够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③CO2不能使干石蕊纸花变色   ④CO2不支持燃烧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④
  • 13. 下列图象能符合题意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  电解水一段时间    B .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 .  加热氯酸钾    D .  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
二、<b >填空题</b>
  • 14. 如图是A、B、C、D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E是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中A,B,C,D四种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填序号)。
    2. (2) D中x=;B在化学反应中易(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3. (3) E中硒元素的元素符号是
    4. (4) 写出图中A,C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
  • 15. 2017年3月22日是第25届世界水日,宣传主题是“Wastewater”(废水),请回答下列与水有关的问题:
    1. (1) 废水中常含有难溶性杂质,除去这些杂质的操作是(填“过滤”、“吸附”或“蒸馏”),实验完成该操作所需的玻璃仪器除玻璃棒外还有(填序号),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2. (2) 除去难溶性杂质后,可利用活性炭(填“过滤”、“吸附”或“蒸馏”)废水中的异味和色素,污水经物理、化学或生化方法进行分级处理后得到中水,中水不可饮用,请列举中水的一项用途:
    3. (3) 取某中水水样,滴加肥皂水,振荡,观察到泡沫较少,浮渣较多,该水样属于(填“硬水”或“软水”)。
  • 16. A在B中充分燃烧生成C和D,A、B、C、D的微观示意图如表所示

    物质

    A

    B

    C

    D

    分子示意图

    看图回答:

    1. (1) 属于氧化物的是(填字母序号)。
    2. (2) A在B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D可以用于充气包装,是因为D的化学性质
  • 17. 氧烛是一种用于缺氧环境中自救的化学氧源,广泛用于航空、航海等领域,其主要成分为NaClO3还含有适量的催化剂、成型剂等。氧烛通过撞击火帽引发反应后,能持续放出高纯氧气,主要反应原理为2NaClO3 2X+3O2↑,则X的化学式为,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NaClO3中Cl的化合价为
  • 18. 如图是太阳能燃料电池的组成与功能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 (1) 电解槽的作用是电解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电解一定量的水,当其中一个电极产生5L气体时,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是L;该气体具有可燃性,点燃该气体前必须
    2. (2) 夜晚,太阳能燃料电池工作时的能量转化途径为______(填序号)。
      A . 太阳能→电能→热能                  B . 化学能→电能→热能 C . 太阳能→化学能→电能→热能          D . 电能→化学能→电能→热能
    3. (3) 太阳能燃料电池中可循环使用的原料是
    4. (4) 与单一的太阳能电池相比,太阳能燃料电池的优点是
三、<b >实验题</b>
  • 19. 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操作流程如图所示。

    1. (1) B操作,从燃烧的条件分析,加热木炭的目的是
    2. (2) C操作,木炭熄灭后,集气瓶内的气体成分是:、少量的O2和少量
    3. (3) D操作,检验生成物是CO2 , 烧杯内的液体是石蕊试液,振荡后看到的现象是
  • 20. 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 (1) 请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②
    2. (2)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为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该装置需做一点改进的是,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当观察到气体冒出时,便可开始收集。
    3. (3)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选用的一组装置是(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图E是某同学利用报废试管设计的制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该设计除了废物利用的优点外,请另写一个优点。该装置的该优点适合于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吗?(填“是”或“否”),写出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 (4) 图F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的O2 的体积,检验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当把针筒里的活塞外拉时,若看到,说明气密性良好。
四、<b >简答题</b>
  • 21. 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金属。请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 (1) 下列制品的用途,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_____。
      A . 铁锅    B . 铜导线   C . 铜丝线   D . 黄金饰品
    2. (2) 金属资源在地球上分布广泛。人们在自然界中仅发现金、银等少量金属单质,其余金属元素都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你认为金属的存在形式主要和有关。
    3. (3) 农业上用硫酸铜、生石灰加水配制波尔多液作为杀菌剂。有经验的农民都不用铁质容器来配制或盛放波尔多液,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 (4) 为验证锌、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丽丽和强强同学设计了不同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都达到了实验目的。他们所用的试剂有锌片、铜片、银片、硫酸锌溶液、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实验方案如下:

      实验方案

      方案一

      方案二

      实验操作

      一种金属放入两种溶液中

      两种金属同时放入一种溶液中

      ①方案一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②方案二中选择的溶液是溶液。

五、<b >流程题</b>
  • 22. 实验室有一些氢气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为检验其中是否混入了CO,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查阅资料:氢气具有还原性,加热条件下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小松同学说C装置中氧化铜变成红色固体,则证明有CO,他认为C中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2. (2) 但小云给予否定,因为氢气也能发生类似反应,她提出应观察到D中变浑浊,才证明有CO,D中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3. (3) 而小伟也提出D中变浑浊还不足以证明,混合气体中的CO2也会产生此现象,他提出A中装入足量澄清石灰水,B中装入适量石灰水,则装置A的作用是,装置B的作用是
    4. (4) 最终同学们一致赞同小伟的设计,则在检验过程中,当观察到现象时,才能证明混合气体中含有CO。
    5. (5) 上述实验尾气的一种处理方法是
六、<b >计算题</b>
  • 23. 乙硫醇是 2016 年版吉尼斯世界纪录中收录的最臭的物质。 空气中仅含五百亿分之一的乙硫醇时,其臭味就可嗅到,通常被加入液化石油气中做臭味指示剂。乙硫醇的化学式为C2H6S,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乙硫醇由种元素组成。
    2. (2) 乙硫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3. (3) 乙硫醇中碳、氢、硫原子个数比是
    4. (4) 乙硫醇中硫元素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其质量比为1:2),6.2g的乙硫醇完全燃烧会产生的二氧化硫质量为g。
  • 24. 下面是同学们测定黄铜(铜锌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的过程。
    1. (1) 小华同学取10g黄铜,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共收集到气体0.2g,则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2. (2) 小婷同学另取10g黄铜于烧杯中,将120g稀硫酸分六次加入烧杯中,测得加入的稀硫酸质量和烧杯中剩余物的质量如下表:

      次数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20

      20

      20

      20

      20

      20

      烧杯中剩余物的质量/g

      29.96

      49.92

      m

      89.84

      109.8

      129.8

      ①表中m=

      ②请在下图画出10g黄铜加入稀硫酸与生成氢气的质量的图象 。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