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8年中考历史重点突破专题训练之侵略与反抗

更新时间:2018-04-13 浏览次数:242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17·无锡) 1840年~1842年,曾经不可一世高高在上的大清帝国一夜之间被英国人打得颜面扫地,揭开了中国一百多年的屈辱史。这场导致中国走进屈辱历史的战争是(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 中法战争
  • 2. (2017·赤峰) 以下内容最能反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本质意图的是(  )

    A . 割香港岛给英国 B . 五口通商 C . 领事裁判权 D . 赔款2100万元
  • 3. (2017·深圳) 1860年10月9日美国《纽约时报》有一篇新闻报道,其标题的前半句是“英法联军占领北京西郊”,后半句应为

    A . 关天培战死炮台 B . 圆明园惨遭洗劫 C . 邓世昌殉国黄海 D . 义和团火烧教堂
  • 4. (2017·深圳) “赔两亿、割三地、设工厂、开四地。”这句口诀反映的不平等条约是

    A . 《南京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 5. (2017·盐城) “东交民巷的大炮注视和监督着紫禁城,象征着条约制度的权威和中国的国将不国”材料中导致中国“国将不国”的条约是(  )

    A . 《尼布楚条约》 B . 《南京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 6. (2017·滨州) 近代史上,“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曾被作为清政府的“义务”写进条约,严重侵犯了中国人民的正当权利和自由,这一规定出自(    )

    A . 《南京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辛丑条约》 D . “二十一条”
  • 7. (2017八上·井陉矿开学考)

    在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基座四周,镶嵌着八块汉白玉的历史浮雕。你知道其中第一幅展示什么壮观的场面?(    )

    A . 虎门销烟 B . 辛亥革命 C . 五四运动 D . 渡江战役
  • 8. (2015八上·西安期中)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是(    )

    A . 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 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C . 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 . 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制度
  • 9. (2017七上·大庆期中)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中没有(    )
    A . 清朝封建统治的腐败 B . 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C . 严重的自然灾害 D .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赔款负担
  • 10. (2017八上·长春月考) 2015年5月18日的《黑龙江日报》提到“爱辉”地区的名字重新改为“瑷珲”,目的是铭记历史,与“惨痛历史”相关的事件是(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1. (2017·揭西模拟) 圆明园大量珍贵文物流落海外开始于(    )

    A . 鸦片战争期间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 .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 12. (2017八上·钦州月考)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出,全国上下一片哗然,众人议论纷纷,忧心忡忡。下列议论不符合史实的一项是(    )

    ①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②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

    ③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开办工厂,中国民族工业没指望了

    ④圆明园被烧掉太可惜了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13. 下列各项最能说明清朝政府已变成了“洋人的朝廷”的是(   )

    A . 允许外国驻兵北京 B .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C . 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D .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二、材料分析题
  • 1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发了疯似的”“只要中国人每年需用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

    材料二 


    材料三 “一场绅士的洗劫,一把文明的大火,夺取你的美丽,也在我的脸上,烙下了耻辱的印记。”


    材料四 恩格斯说:“不费一枪一弹,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

    材料五 


    材料六 “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

    ——《庚子联军统帅瓦德西拳乱笔记》

    (备注:庚子是指1900年)

    1. (1) 根据材料一,请你判断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2. (2) 请你辨析表格中的材料,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

    3. (3) 材料三中的“绅士”指谁?这一事件发生于哪一战争中?

    4. (4) 恩格斯所说的是哪一国家?它从中国夺走了多少土地?

    5. (5) 请你仔细观察材料五的漫画,判断它的含义是什么。


    6. (6) 瓦德西在哪一事件中来到中国?他的话反映了列强对哪里的抢劫?

    7. (7) 这一事件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15. (2017·滨州) 近代中国遭受过深重的苦难,捍卫国家主权、维护民族尊严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任务。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迟至1863年,中国的皇帝致函林肯,告之中国致力于保持与美国的友好关系,他在信函中称:“朕承天命,抚有四海,视中国和异邦同为一家,彼此无异也。”发此函时,中国已经输掉了与西方列强的两场战争﹣﹣西方列强正忙于在中国领土上划分势力范围。

    ﹣﹣基辛格《论中国》

    材料二:中东一役,主客之势中逸东劳、重寡之形中强东弱,乃日人一举而扫平壤,再举而夺旅顺……七举而降威海,(中国)俯首乞怜如鱼困陆,索重款而不敢辞,割全台而不敢问,遂令二十三省如凡上内,任与国之需求,四万万人如阶下囚,听外人之笑骂。

    ﹣﹣《新政真诠﹣﹣何启、胡礼垣集》

    材料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

    ﹣﹣习近平

    材料四:1971年11月8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刊登了周恩来头像图片,图片的右上角写着:“The Chinese Are Coming (中国人来了)。”

    1. (1) 中国在“已经输掉”的第一场战争后被割占了哪一地区?第二次战争中俄国通过哪一条约强占中国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据材料分析中国输掉战争的主观原因。

    2. (2) 据材料分析,“中东一役”指的是近代哪一历史事件?“中”方丧失的权益有哪些?

    3. (3) 习近平这一论断的依据是什么?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战役的指挥官是谁?

    4. (4) “中国人来了”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同一时期新中国取得了哪一项重大外交成就?这些外交成就的取得说明了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