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长丰县下塘高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开学...

更新时间:2019-03-18 浏览次数:214 类型:开学考试
一、<b >单选题</b>
  • 1. (2017高一上·峨山期中) 1906年美国人安德鲁发表文章时说:“文明国家在与清国签署条约时,表达了要保留对驻上海和清国其他城市的本国公民行使司法权的愿望”。西方列强这一愿望的实现是通过(    )
    A . 中英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中日甲午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2. (2016高一上·清远月考) 有学者指出,秦朝虽然短命而亡,但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而持久的印记。“深刻而持久的印记”主要指其(  )

    A . 消灭六国 B . 制度创新 C . 修筑长城 D . 严刑峻法
  • 3. (2017高一上·舟曲月考) 云梦秦简中记载了一段秦律,大意为:有贼入甲家,伤了甲,甲呼喊有贼,其四邻、里典、伍老都外出,没有听到呼喊。在论处的时候,四邻外出,可以不受责罚;里典、伍老即便不在,也不能免责。这段秦律最能说明(    )
    A . 地方治安形势非常严峻 B . 当时地方基层的管理方式 C . 秦律采取轻罪重罚的原则 D . 实施暴政是秦朝骤亡的主要原因
  • 4. (2016高一上·崇义月考) 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这最能说明( )

    A . 历朝皇帝历史知识日益丰富 B . 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 C . 清代君主的权力不再受制约 D . 起居注史料不够真实
  • 5. (2017高二下·江苏期中) 《全球通史》:“最终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从理论上说,官职之门向一切有才之士敞开,但实际上却有利于那些有足够财力进行多年的学习和准备的阶层。这并不意味着,统治中国的是世袭贵族阶层……一方面,这一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材料所说的“这一制度”是指(  )

    A . 太学制度 B . 察举制 C . 九品中正制 D . 科举制
  • 6. (2015高二上·台州期中) “冷战”结束后,国际上存在两种比较突出的现象,一是各类经济组织(如欧盟、亚太经合组织、东盟等)举行与经济有关的各种峰会大大增加,二是区域性、小规模的冲突此起彼伏(如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等)对此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A . 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 B . 恐怖主义呈泛滥趋势 C . 结束美苏“冷战”不利于国际社会的稳定 D . 和平与发展,紧张与动荡成为国际形势的一种特点
  • 7. (2016·平谷模拟)

    近代以来,中国的民主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下列关于四部法律文献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

    A . ①第四条规定“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B . 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社会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C . ③规定“合作社经济是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的社会主义经济,或者是劳动群众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半社会主义经济。” D . ④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宪法
  • 8. 美国人埃德加·斯诺是较早向世界报道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外国记者。1937年10 月,其西北革命根据地采访录《红星照耀中国》在英国出版,引起世界轰动。1938年12月,该书在上海发行的中文版却更名为《西行漫记》。其改名原因最有可能是(   )

    A . 凸显延安的抗战中心地位               B . 便于该书在中国顺利发行 C . 准确界定采访活动的区域                D . 遵循新闻采访的中立原则
  • 9. 商朝的统治区分内外服,内服是商人本族的活动区域,外服是商族以外的方国。各方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除对商王承担应尽的义务外,有很大的自主权。有的方国还经常与商处于战争状态。据此,与商朝内外服制度相比,西周分封制的重大发展在于(    )
    A . 扩大了中央王朝的疆域 B . 遏制封国间的相互攻伐 C .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 D . 建立起有效的官僚体制
  • 10. 仔细观察下图,对其表述错误的是(    )

    A . 日本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 B . 中国军队奋起抵抗,使北平免遭沦陷 C . 是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D . 事变后国共两党走向联合
  • 11. 李雅书等在《古代罗马史》中谈道:15—16世纪,西欧各国普遍出现了“采用罗马法”的热潮。到19世纪初,则更出现了以罗马法为基础的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拿破仑法典》。由此可见罗马法(    )
    A . 是资本主义国家调整社会秩序的依据 B . 推动了工业资本取代商业资本 C . 为资本主义国家立法提供了范本 D . 保障了西欧社会的公平公正
  • 12. 下列有关德国1871年宪法和法国1875年宪法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议会完全行使立法权 B . 国家元首有权任命内阁成员 C . 内阁对国家元首负责 D . 国家元首有权解散两会
  • 13. 1649年l月,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在审到中被控诉为“发动了叛逆和邪恶的战争”。查理一世拒绝答复这些指控,并辩护道:“我是你们的国王,你们法定的国王!……我拥有上帝对我的委任,这是出自古老的合法血缘,我绝不会背叛我的出身.绝不回答一个非法的新权威的提问!”据此分析,国王认为(    )
    A . 共和国是非法的新权威 B . 君权神授和君权至上 C . 克伦威尔成为独裁的“护国主” D . 议会成为反对王权的核心
  • 14. 安妮女王(1702—1714年在位)时期,英国议会通过了一项决议,规定任何人出任国王的大臣,都必须经过一次竞选进入下院成为议员。英国议会出台这一决议的目的是(    )
    A . 确保《权利法案》实施 B . 结束国王专制权力 C . 置内阁于议会控制之下 D . 防止首相滥用职权
  • 15. (2017高一上·芒市期中)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因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下列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 . “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 B .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贵族色彩” C . “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 . “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有较大自主权
  • 16.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说:“民主政体是进一步的退化,因为它的平等和自由的原则反映了人类品质的退化;人性的一切欲望都可以被同样自由地去追求。”这段话意在说明(    )
    A . 当时的雅典不具备建立民主政体的条件 B . 雅典公民具有自由平等精神 C . 平等和自由是雅典民主政体的基本原则 D . 雅典民主政治存在一定弊端
  • 17. (2017高一上·哈尔滨期中) 麦迪逊说:“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在这一思想指导下,通过了(    )
    A . 英国的《权利法案》 B . 美国1787年宪法 C . 《德意志帝国宪法》 D . 法国1875年宪法
  • 18. (2017高一上·莆田月考) 汤因比曾这样评价一件史事:“顺利地在旧瓶里装进了新酒,还不至于引起旧瓶爆炸。”并认为:“这可以说是一种宪法方面的胜利,这种胜利应该当作是一种惊人的技艺。”汤因比评价的是(    )
    A .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B . 美国联邦共和国的确立 C . 法国共和制度战胜君主制度 D . 近代德国宪法与议会装饰下的皇帝专制
  • 19. 巴黎公社将会议讨论的问题、形成的重要决议等及时刊登在它出版的《公报》上,公社的许多法令和施政措施都是经过各俱乐部提出,在得到民众同意的情况下陆续颁布和实施的。上述举措(    )
    A . 体现了政权的民主性原则 B . 反映了公社的无产阶级属性 C . 保证公社政策的正确性 D . 利于巩固工农革命联盟
  • 20. (2017高一上·诸暨期末) 某学者评价某次会战认为“为全国抗战初期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战绩最显著的一次会战,也是整个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两军在战役战斗上协同抗击日军最好的一次会战”。这次会战指的是(    )

    A . 百团大战 B . 太原会战 C . 徐州会战 D . 枣宜会战
  • 21. (2017高一下·珠海期中) 1971年10月在联合国大会表决“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提案时,虽然美国不断游说,但西方阵营的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加拿大、意大利、葡萄牙都投了赞成票,美国控制下的拉丁美洲除古巴、智利外,另有7个国家也投票赞成。这说明(    )

    A . 西方世界三足鼎立 B . 美国的霸主地位面临多种挑战 C . 两极格局宣告结束 D . 中国结束了被封锁孤立的困境
  • 22. (2017高三上·宝应开学考) “古希腊人对神意怀有敬畏之心,所以,抽签方法被雅典人广泛地应用到了政治生活的各个领域,尤其是城邦公职人员的选任上面。”这一措施(    )
    A . 彰显了神权在雅典崇高地位 B . 忽视了参与政治者的能力与品德 C . 便利了雅典人参与国家管理 D . 确保了公民大会决策正确
  • 23. (2016高一上·河北月考)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

    A . 保护鸦片贸易 B . 割占中国领土 C . 打开中国商品市场 D . 争取外交礼仪平等
  • 24. (2017高一上·蚌埠期中) 麦迪逊解释出:“本宪法和合众国依此制定的法律,以及根据合众国的权力而缔结或将要缔结的一切条约,皆为本国的最高法律:各州法官必须受其约束,而不问该州的宪法或法律是否与此相抵触。”麦迪逊这段话最能体现的原则是(    )
    A . 分权制衡原则 B . 联邦制原则 C . 民主原则 D . 主权在民原则
  • 25. (2017高二上·六安开学考) 1932年3月,国民党四届二中全会通过一系列议案:军队应以国防为主目的,剿匪为副目的,同时并当积极改进,务适于国防之用;陆军应依据常备兵额为有程序的编遣,海军以能供国防上防御为目的;决定以洛阳为行都,以长安为陪都。这反映了国民政府(    )
    A . 放弃了“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B . 集中全力剿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 C . 为应对日本的侵略作抗战准备 D . 通过迁都改善中国民族工业布局
二、<b >非选择题</b>
  • 26. 阅读下列图片和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东史郎在著作《一名士兵在南京大屠杀中的体验》一书中,揭露了当年侵华日军所犯下的令人发指的罪行,他在其著作中写道,一名侵华日军头目在南京大屠杀中,将一名中国人装在绑有手榴弹的邮袋中,浇上汽油点燃后扔到水中,在水中爆炸身亡。

    材料五:靖国神社是日本祭祀明治维新以后历次战争中死亡军人的场所。根据日本“靖国神社法”,该神社具有宗教法人的资格。神社内供奉着明治维新以来约250万日本军人的牌位,其中包括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后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死刑的东条英机等14名甲级战犯。

    1. (1) 据材料一,二,四,说一说日本在侵华过程中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
    2. (2) 材料三所示事件发生在什么时间?有何历史意义?
    3. (3) 根据材料五,靖国神社作为宗教团体,竟然供奉着东条英机等二战的甲级战犯的牌位、遗物,这说明了什么?
  • 2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罢昔在天皇等所立子代之民,处处屯仓,及别臣、连、伴造、国造、村首所有部曲之民,处处屯仓,仍赐食封,大夫以上各有差。降以布帛,赐官人百姓有差。又曰,大夫,所使治民也。能尽其治,则民赖之。故重其禄,所以为民也。……

    材料二:初造户籍,计账,班田收授之法。凡五十户为里,每里置长一人,掌按检户口,课殖农桑,禁察非违,催驱赋役。若山谷阻险,地远人稀之处,随便量置。凡田长三十步、广而二十步为段,十段为町。段租稻两束两把,町租稻二十二束。……

    1. (1) 归纳材料中日本大化改新的措施并指出这些措施之间的关系。
    2. (2) 分析这些措施对日本历史产生的影响。
  • 2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有人评价说,宋朝一代,官员多如天上银河里的星星;又有人说,宋朝一代,目不见官。

    材料三: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材料四:军机处是皇帝处理军国大事的机密之地。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二端,真正成为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军机大臣无日不被召见,无日不承命办事,出没于宫廷之间。皇帝行动所到的地方,军机大臣也无不随从在侧。军机大臣“只供专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是皇帝集权的最好工具。

    1. (1) 材料一中,从图1到图2反映了中央官制的设置有何重大变化?这一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
    2. (2) 结合材料二内容,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3. (3) 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
    4. (4) 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军机处设立的看法。
  • 29. “辉煌属于希腊!宏伟归于罗马!”近代西方人奉希腊罗马文明为西方文明之源泉。

    请回答:

    1. (1) 试述雅典民主政治发展的基本历程。
    2. (2) 罗马法发展的基本过程和基本内容各是什么?
    3. (3) 希腊民主政治与罗马法是怎样影响近代西方的?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