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

更新时间:2018-04-10 浏览次数:218 类型:期末考试
一、<b >单选题</b>
  • 1. 哈尔滨的冬天是出了名的“冷”。所以,有一些体育活动都转移到室内,其中羽毛球项目备受“冰城”人的青睐。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该项运动体力消耗较大、出汗较多,运动过后往往要补充一些淡盐水。 B . 羽毛球上的羽毛,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C . 为了使运动服既吸水,又耐磨,常常采用“混纺”的方式。 D . 球拍上击球用的“网线”有些是尼龙材质的,尼龙属于天然纤维。
  • 2. 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 医疗急救 B .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 C . 气焊 D . 食品充氮防腐
  • 3. 下列做法或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在发酵的面团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液以除掉其中的酸。 B . 用适量的食盐腌制成的鱼、肉、蛋等不仅风味独特,还可以延长保存时间。 C . 香烟燃烧形成的烟气即使吸入也不会对人体造成任何危害。 D . 火场逃生时,应直立快速寻找出口下楼逃生或乘电梯逃生。
  • 4.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检验氢气纯度 B . 胶头滴管的使用 C . 洗涤试管 D . 氧气验满
  • 5.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 发出耀眼白光,冒白烟,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热。 B . 加热通入足量二氧化碳后的石蕊溶液: 溶液中有气泡产生,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 C . 生石灰中加入一定量的水: 白色固体变成白色溶液,吸收大量的热。 D . 把铁钉放在硫酸铜溶液中: 银白色固体表面有铜析出,溶液由浅绿色变为蓝色。
  • 6. 下列物质的用途不正确的是(    )
    A . 氧气做高能燃料 B . 纯碱制洗涤剂 C . 氮气制氨肥 D . 氢氧化钙改良酸性土壤
  • 7. 根据题意书写的化学方程式正确且符合基本反应类型的是(     )
    A . 工业制二氧化碳    CaCO3 CaO+2CO2↑   分解反应 B . 溶洞的形成    CaCO3+H2O+CO2 Ca(HCO )   化合反应 C . 酒精作燃料:  C2H5OH+2O2 H2O+2CO2   氧化反应 D . 灭火器中的干粉喷在火上: 2NaHCO3 Na2CO+H2O+CO2    分解反应
  • 8. 以人为本,关注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应该适当多补充蛋白质。 B . 人体如果摄入过多的油脂后,容易引发肥胖。 C . 人体内如果缺乏维生素A,可能会患环血病。 D . 青少年长期偏食、挑食不利于身体健康。
  • 9. 下列观点解释错误的是( )

    A . A    B . B    C . C    D . D
  • 10. 下列有关能源、资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很重要,所以我们应该大力开发水能、电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B . 回收利用废旧金属,不仅可以节约金属资源,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C . 作为高能燃料,氢气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D . 我们周围的空气可以用于化肥,炼钢,石油加工等,但不能用于发电。
  • 11. 区分下列各物质,两组操作方法均不正确的是(   )

    A . A B . B C . C D . D
  • 12. 下图为A、B、C 种物质(不含结晶水) 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t1℃时,三种物质中B的溶解度最大。 B . t1℃时,取三种物质各ag 分别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A,B 物质均不能形成饱和溶液。 C . 将t2℃时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所得A物质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D . 将它们t1℃时的饱和溶液(无固体剩余) 分别升温到t2℃所得溶液中只有C 为饱和溶液。
  • 13. 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 A B . B C . C D . D
  • 14. 实验室有由碳酸钠和碳酸镁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共10g,与100g 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干得到13.6g固体。则所用稀硫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 )
    A . 9.8% B . 1.6% C . 12.6% D . 10.2%
二、<b>多选题</b>
  • 15. 冬季是流感的多发季节。其中H7N9甲型流感危害最大。帕拉米韦就是其中一种找H7N9的特效药。其化学式为C15H28N4O4下列关于帕拉米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帕拉米韦是混合物。 B . 帕拉米韦分子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原子构成的。 C . 帕拉米韦分子中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7:8 D . 帕拉米韦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三、<b >填空题</b>
  • 16. 哈尔滨啤酒始于1900年,它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啤酒品牌。啤酒被称为液体面包,学校是人们喜欢的酒精饮料之一。但是过量饮酒会损害人体健康,尤其是对青少年的危害更大。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 (1) 酿造啤酒的主要原料有大麦或小麦,它们富含糖类营养素。糖类营养素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其在人体中的作用是: 经氧化,为;在酿造啤酒的过程中,麦子中的淀粉经过一系列的变化,最后会制成含有酒精的啤酒。酒精的化学式是
    2. (2) 啤酒虽然是冰城人们喜爱的饮品,但尽可能不与高“嘌呤”、高蛋白的食物同时摄入,否则很容易引发疾病。结合上述信息,你认为饮酒时最不宜摄入的是。(填字母)

  • 17. 下图是在加热条件下汞和氧气发生化合的微观模拟图,其中用“○“表示氧原子,用“●”表示汞原子。

    请依据图示回答问题:

    1. (1) 在B中补充相关粒子图形
    2. (2) 此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微观依据是
    3. (3) 硫与汞也会发生化合反应,在元素周期表中硫元素处于第周期,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四、<b >简答题</b>
  • 18. 自2017年8 月,哈尔滨站老站部分改造陆续完工。站北通道已经投入使用,在不久的将来一个现代化、综合性的铁路枢纽站将全面服务龙江人民。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建成后的新哈站会使用大量的黄铜做装饰材料,主要利用黄铜的__________物理性质
      A . 光泽好、硬度大 B . 耐腐蚀、不易生锈 C . 密度小,熔点高
    2. (2) 目前我国高速铁路已经实现电气化,牵引机车自身不携带能源,则高铁在运行过程中,由能开始,最终转化为能; 和传统的内燃机车相比较,电力机车具有不排放 (至少答出2种) 等污染物的优点;
    3. (3) 为了改善环境,有些国家太阳能汽车也已经投入使用。制造太阳能汽车所用的太阳能电源需要大量的单质硅,单质硅是由石英固体(SiO2) 与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制得的,同时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前后硅元素的化合价分别是
五、<b >综合题</b>
  • 19. 分类、类比是初中化学常用的学习方法。
    1. (1) 化学实验可按其主要目的分为: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条件的探究,物质性质的探究,物质含量的探究等。据此应将下列实验中C与(填“A”或B”或“D”)


      归为一类,依据是

    2. (2) 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它们的性质决定的,请结合实例完成下列问题,

      ①稀有气体填充霓虹灯          

      ②碳酸氢的治疗冒酸过多

      ③氢气做高能燃料

      ④食醋除水垢

      ⑤液氮用于磁悬浮列车:

      ⑥氦气替代氢气用于探空气球;

      ⑦CO2用于灭火

      例: ①⑤,利用物理性质; 答:

  • 20. 图A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图。

    1. (1)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图A并不完整,请你将此装置图补充完整
    3. (3) 小光认为B图中软塑料瓶变瘪,是因为CO2能溶于水,使瓶内气体气压外界大气压,在压强差的作用下,软塑料瓶变瘪。小军认为此实验能得出CO2能溶于水的结论,但无法得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的结论,你认为他的理由是
    4. (4) 为了进一步证实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你认为接下来应怎样设计和操作实验若观察到则可以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
  • 21. 实验室有一种黄铜样品(只含铜和锌),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想通过实验测定其组成。同学们决定分成两组,将黄铜样品磨成粉末并平均分成两份,两组同学各13g,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

    实验结束后,两组同学将滤液A和滤液B倒入一个大烧杯中,并制得了一种不饱和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请写出第一组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2) 请写出第一组实验中参加反应物质质量的X的比例式
    3. (3) 此黄铜样品中铜和锌的质量比为
    4. (4) 第二组试验后所得固体的质量为
    5. (5) 向实验后制得的不饱和溶液中加入115.6g水,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六、<b >推断题</b>
  • 22. 如下图,现有A~M 八种物质之间部分反应和转化关系图。其中B为参与植物光合作用气体,A是一种化学性质 比较活发的气态单质,C为一种还原性的气体;,G为硫酸铜,M为一种碱; 生活中E常用于蒸馒头,且我国科学家侯德榜为E的制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请结合以上信息,根据初中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CEF
    2. (2) M 和G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3) D与足量的F可以生成G请写出D转化为G的实验现象
七、<b >科学探究题</b>
  • 23. 某学校化学学习小组探究破溶液能和哪些物质反应,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活动与分析] 甲组同学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认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乙组同学观察到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得出了二者能够发生反应的结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1)请你对甲组同学的结论作出评价并说明(2)理由;有同学提出甲组同学只需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先加入(3)就可通过颜色的变化证明二者是否发生反应。总结与交流:通过上述探究,同学们总结出: 在确定物质间是否发生反应时不能只根据象来判断,往往还要通过验证(4)来得出正确结论。

    深入探究:乙组同学把废液过滤后,将滤液倒入盛有甲组废液的废液缸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溶液中有气泡冒出。同学们好奇,最终废液中含有哪些溶质?

    猜想与假设:甲组同学认为废液中溶质为: NaCl、Ba(OH)2、BaCl2

    乙组同学认为废液中溶质为: NaCl;

    你认为还可能有哪几种情况,分别为(5)

    反思与评价:请评价甲组同学的猜想并说明理由(6)

    实验与探究:同学们最后只用一种试剂就得出了正确结论,你认为该试剂是(7)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