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

更新时间:2018-04-11 浏览次数:239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习近平在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       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
    A . 中国的现代化 B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 . 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D . 改革开放
  • 2. 在家里,我们是孩子:在学校,我们是学生;在商场,我们是顾客;在公交车上,我们是乘客……这句话说明(  )

    ①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②我们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具有不同的身份

    ③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④孩子和学生是我们最主要的角色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④ D . ②③
  • 3. 耶鲁大学毕业后,秦玥飞毅然选择回国扎根农村,在荆棘和贫穷中拓荒,被誉为“最美村官”。这启示我们要(  )
    A . 善于合作,发扬团队精神 B . 扎根基层,提高自身知名度 C . 贡献社会,实现人生价值 D . 平等待人,对他人一视同仁
  • 4. 宁海教师张翎飞,15年风雨无阻,坚持护航海岛孩子越海求学路。坚持的背后竟然是15年前对孩子的一句承诺:“一定让所有的孩子都安全到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一旦做出承诺,就应该忠实履行

    ②坚持付出就会获得回报

    ③无价的诚信就能为我们带来丰厚的精神奖励

    ④她的事迹引导青少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①④
  • 5. 下列对劳动的认识,错误的是(  )
    A . 劳动创造财富和幸福人生 B . 劳动推动了社会的文明进步 C . 劳动有分工,职业有高低 D .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 6. (2016八上·北仑期末) 歌德说:“一个人的礼貌是一面照出他肖像的镜子。”这句话反映了礼貌是(    )

    ①内在素质的体现    
    ②外在形象的显示  

    ③博学多才的表现    
    ④良好行为习惯的展现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④ D . ②③
  • 7. 感动中国人物一闫肃,一生创作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红色经典作品。他说:一首歌、一台戏,唱响它、演好它,不是哪一个人的功劳,而是“红花绿叶相映美”。从个人和集体的角度看,闫肃的话告诉我们( )
    A . 个人对集体来说是不重要的 B . 集体的力量取决于成员数量的多少 C . 集体的力量取决于成员之间的配合 D . 保障个人利益是集体的主要责任
  • 8. 漫画所反应的问题离我们并不遥远,如果发现这类情况,我们应该(  )

    ①我们要尽己所能为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便利和协助

    ②我们中学生年龄还小,维护国家安全是国家安全部门的事

    ③提高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善于识别各种伪装

    ④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治意识,誓死抗争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①④
  • 9. “亿元司长”魏鹏远,利用自己职务的便利,持续受贿1 5年,受贿金额高达2亿多人民币,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根据材料,回答下题。
    1. (1) 魏鹏远的行为属于(  )
      A . 违纪行为 B . 行政违法行为 C . 民事违法行为 D . 刑事违法行为
    2. (2) 魏鹏远从最初不好意思拿别人给的500元“办事费”,到最后受贿金额高达2亿之巨,这条不归路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人一旦违法,必将受到刑罚处罚                      ②防微杜渐,提高道德修养

      ③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④抵制不良诱惑,依法自律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 10. 【缅怀祭奠】2017年12月13日,第四个国家公祭日,以国家之名悼念,以历史之名缅怀,开启未来,守卫和平。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30万同胞惨遭杀戮,无数妇女遭到蹂躏残害,无数儿童死于非命……制造了惨绝人衰的南京大屠杀惨素。

    材料二:12月13日那天,宁波市很多学校举行了“勿忘国耻青春同祭”的纪念教育活动,中学生上网祭奠,网上观看相关影片,用新媒体、新方式与南京同祭。

    1. (1) 2017年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多少周年?
    2. (2) 从国家利益的角度,分析材料一说明了哪些道理?
    3. (3) 结合材料二,说说网络等新媒体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
    4. (4) 不忘历史,矢志复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青少年可以怎么做?
  • 11. 【线上文明】斑马线是考验交通参与者的道德线,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1. (1) 材料一体现了司机和行人具有哪些优良品质?
    2. (2) 请从社会规则的角度,分析材料二中政府出台这些规定的意义。
    3. (3) 请你支招:整治《中国式过马路》的良方。
    4. (4) 生活处处有规则,请举一例生活中的规则,并说说你是如何遵守的。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