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6年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市中考科学(化学部分)模拟试卷(5...

更新时间:2016-12-23 浏览次数:972 类型:中考模拟
一、<b >选择题</b><b ></b>
  • 1.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浓硫酸不小心沾到皮肤上,先用干布拭去,再立刻用稀NaOH溶液冲洗 B . 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必须在托盘天平左盘上垫一张洁净白纸 C . 测定溶液pH值,将干燥的pH试纸浸入待测溶液片刻后取出,与标准比色卡对比 D . 金属钠不慎燃烧不能用水扑灭,应立即用沙子覆盖
  • 2. 类推是学习知识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类推正确的是(   )

    A . H2、CO与氧气混合点燃会发生爆炸,所以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检验其纯度 B . CO2、SO2都能与碱溶液反应,由此可知碱能与所有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C . 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所以氧化还原反应都是置换反应 D . 有机物都含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 3. 下列曲线示意图与相应选项表示不正确的是(   )

    A . 表示稀盐酸中滴加蒸馏水 B . 表示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分解 C . 表示质量、颗粒大小都相等的金属中加稀盐酸 D . 表示HCl和FeCl3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
  • 4. 在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发生如下反应3NaOH+AlCl3═Al(OH)3↓+3NaCl,Al(OH)3+NaOH═NaAlO2+2H2O(NaAlO2易溶于水).下列图象不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5. 某无色气体可能含有H2、CO,CH4中的一种或几种,依次进行下列实验(假设每一步反应或吸收均完全):①无色气体在氧气中充分燃烧;②燃烧生成的气体通过盛浓硫酸的洗气瓶,装置质量增加10.8g;③再将剩余气体通过盛NaOH溶液的洗气瓶,装置质量增加13.2g.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

    A . 该气体可能含有CO和CH4 B . 该气体可能含有H2和CO C . 该气体可能含有H2、CO,CH4 D . 该气体可能只含有CH4
  • 6. 明矾【KAl(SO42•12H2O】能在水中电离出K+、A13+、SO42 , 兴趣小组为探究明矾水溶液中哪种粒子有净水作用,进行如表所示的实验.据实验判断,正确的是(   )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在一杯浑浊的水中加入少量KCl,静置

    烧杯中的水仍然浑浊

    在一杯浑浊的水中加入少量A12 (SO43 , 静置

    烧杯中的水变澄清

    A . K+和Cl都没有净水作用,起净水作用的是水分子 B . A12(SO43、A13+和SO42都有净水作用 C . 要得出正确的结论还需要使用的试剂可以是硫酸钾和氯化铝 D . 要得出正确的结论还需要使用的试剂可以是硫酸钠和硝酸铝
二、<b >填空题</b>
  • 7. 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报道的“毒胶囊”中含有重铬酸钾(K2Cr2O7),重铬酸钾是有毒且致癌的强氧化剂,其中铬(Cr)是有毒的重金属元素.请回答:

    1. (1) Cr2O72离子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

    2. (2) 取一铬的薄片,用砂纸打磨光亮,放入稀硫酸中,发生了类似铁和稀硫酸的反应,可观察到铬片表面缓慢地产生气泡,溶液变蓝;铬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铬(CrSO4),硫酸亚铬溶于水呈蓝色.请写出铬片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8. A、B、C、D、E、F都是初中化学常见化合物,其中A、D是盐,B、C是碱,E是酸.它们相互间在溶液中可发生如下反应:①C+E=A+2F,②2B+E=D+2F,③A+2B=C↓+D.根据上述信息回答问题:

    1. (1) 请写出物质F的化学式

    2. (2) C物质有可能是下列物质中的       (选编号).

      A . NaOH B . Mg(OH)2 C . Zn(OH)2 D . Fe(OH)3
    3. (3) 如果C为一种蓝色沉淀,请写出反应③可能的化学方程式

三、<b >实验简答题</b>
  • 9. 科学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将一镁条放入CuCl2溶液中,镁条表面覆盖了红色物质,但很快镁条表面又冒出很多气泡,他们觉得很奇怪.

    【提出问题】这些气泡究竟是怎样产生的?是什么气体?

    1. (1) 【猜    想】小宇:是氧气;小丽:是氯化氢;小琪:是氨气(NH3);小梁:是氢气.小黄马上否定了小琪的猜想,他否定的依据是

    2. (2)

      【实验探究】他们开始着手收集所产生的气体.

      实验一:小宇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该气体,木条不复燃.说明生成的气体不是氧气;

      实验二:为继续探究反应后生成的气体是否是氯化氢,小丽用检验该气体,试纸不变红,说明生成的气体不是氯化氢;

      实验三:为确定气体是否氢气,小梁设计如图实验装置(每个装置均充分反应).

    3. (3) 【实验结果】

      ①若该气体是氢气,则在乙装置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②甲、丙装置中无水硫酸铜的作用是不同的,请指出它们的区别

      ③为确定该气体产生的本质原因,小梁用精密pH试纸测试实验所用的CuCl2溶液,pH约为5.5,最后确定CuCl2溶液呈酸性.查阅资料发现:CuCl2为强酸弱碱盐,其水溶液呈酸性,与实验结果相符.

  • 10. 某化学课外小组用含铜90%的废铜屑制取胆矾(CuSO4•5H2O).

    ①将铜屑放入稀硫酸中,加热并不断鼓入空气,铜在氧气、稀硫酸的共同作用下生成硫酸铜.

    ②过滤,滤液于烧杯中静置、冷却析出硫酸铜晶体.

    ③待结晶完毕,在滤出晶体,用少量、低温的蒸馏水洗涤晶体三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过滤时,用到的玻璃仪器中,除烧杯外,还需

    2. (2) 写出步骤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3) 步骤③中洗涤晶体用的水必须少量且低温,原因是

    4. (4) 为判断步骤③中晶体表面的硫酸是否洗净,有同学向第三次洗涤液中滴加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有白色沉淀产生,以此证明该晶体并未洗净.该结论是否可靠?为什么?

  • 11.

    一定质量的镁与足量盐酸反应,用排水法测量产生氢气的体积,查密度表求出氢气的质量,再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出镁的相对原子质量.请利用如图给定仪器组装一套测定镁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实验装置(每种仪器只用一次),并回答相关问题.

    1. (1) 假设气流方向由左向右,则各导管接口的连接先后顺序为(填字母);写出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2) 连接好仪器后,要进行的操作有以下几步:

      ①待A中物质恢复至室温时,读取量筒B中水的体积.

      ②擦掉镁条表面的氧化膜,置于天平上称量后,立即投入试管A中.

      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④旋开仪器A上分液漏斗的活塞,当镁条完全溶解后关闭活塞.上述操作的先后顺序是

    3. (3) 分析下列其中一实验步骤出现的状况(其他操作均正确),将会使所测镁的相对原子质量数据偏低的是       (填字母).

      A . 装置的气密性不够好 B . 装置A中还有氢气未排除 C . 试管A尚未冷却至室温就读取量筒B中水的体积 D . 未擦净镁条表面氧化膜就进行实验
    4. (4) 将质量M克的镁与足量稀盐酸反应,测量产生氢气体积为V毫升,试计算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填代数式,设氢气密度为0.09g/L).

四、<b >分析计算题</b>
  • 12.

    现有盐酸与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为分析混合溶液中HCl和CaCl2的质量分数,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记录了两组数据:

    第①组,气体吸收完全后,NaOH溶液质量增加4.4g.

    第②组,沉淀完全后,经过滤、洗涤、干燥后称得固体质量10g.

    根据实验设计及有关数据进行分析与计算:

    1. (1) 混合溶液中溶质HCl的质量为 g.

    2. (2) 混合溶液中CaCl2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 (3) 请你画出该实验过程中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的质量的关系图.

  • 13. 小金淘米时发现米发霉了,米放在米缸里怎么会发霉呢?小金猜测大米发霉可能与大米的含水率有关.含水率是指“某物质中水的质量占该物质质量的百分比”.于是小金进行如下实验:

    Ⅰ.取样.取A、B、C、D、E五种新鲜大米各2份,每份20克.

    Ⅱ.测定含水率.各取一份样品依次放入烘箱,设定温度130℃,在相同环境下干燥40分钟,实验数据如下:

    大米种类

    A

    B

    C

    D

    E

    实验前质量(克)

    20.00

    20.00

    20.00

    20.00

    20.00

    烘干后质量(克)

    18.00

    17.00

    17.50

    17.40

    17.80

    Ⅲ.探究大米发霉的时间.将5种样品的另一份在相同环境下、相同方式下放置15天后,发现B大米变为灰绿色.取灰绿色物质进行培养,从显微镜下辨认是黄曲霉的菌落.接着观察其他样品大米的变化,40天后,用肉眼观察到的大米发霉的日期如下:

    大米种类

    A

    B

    C

    D

    E

    发霉时间(天)

    没有霉变

    15

    30

    35

    39

    1. (1) 按照国家对大米含水率的标准≤14.5%来衡量,五种大米中不合格的是

    2. (2) 根据以上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 (3) 小金的实验还不够严谨,变量控制上还存在的不足是

    4. (4) 为了延长大米保存时间,小金发明了新的大米包装袋,将氧化钙包与大米同时密封包装.其主要原理是利用了氧化钙某种化学性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 (5) 除(4)方法外,还可采取措施防止大米发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