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2016-2017学年九年级化学二模考试试...

更新时间:2018-03-21 浏览次数:220 类型:中考模拟
一、<b >单选题</b>
  • 1. 下列家庭实验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 用少量食醋除去壶中的水垢 B . 家庭自酿葡萄酒 C . 用木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D . 燃烧蜡烛制取少量炭黑
  • 2. 下图是某兴趣小组设计的四个实验装置,其中实验操作设计不正确的是(   )
    A . 蒸发食盐水    B .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C . 证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D . 探究燃烧的条件
  • 3. 根据下图所示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②和④两种粒子化学性质相似 B . ②和③两种粒子所属元素位于同一周期 C . ①和③两种粒子具有相对稳定结构 D . 铈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0.1
  • 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所以有盐和水生成的化学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 . 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 . 复分解反应前后,组成各物质的所有元素的化合价一定不变 D . 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 5. 如下图所示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t2℃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相等 B . t1℃时把30g丙放入50g水中能得到80g丙的饱和溶液 C . 将丙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用降温方法 D . t3℃时,用等质量的甲、乙、丙分别配制成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所需溶剂的质量为甲<乙<丙
  • 6. 2017年央视调查:90%的白血病患儿,家中曾在半年内做过装修。苯(C6H6)和甲醛(CH2O) 都是室内装修导致的室内污染物质,它们来源于室内装修所用的油漆、胶合板等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苯和甲醛都属于有机物 B . 苯和甲醛都是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C . 碳元素质量分数:CH2O>C6H6 D . 苯和甲醛完全燃烧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 7. 下表中对部分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 A    B . B    C . C    D . D
  • 8. 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反应生成物有三种 B .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 . 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没有改变 D . 该反应中H2S与O2的分子个数比为2:3
  • 9. 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溶液质量与加入Zn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取a点溶液,滴加盐酸,产生白色沉淀 B . 图标上b〜c段质量增加的原因是Zn与Cu(NO3)2溶液反应 C . b点时溶液中金属离子有Zn2+、Cu2+ , 金属单质有Zn、Cu、Ag D . c点和d点溶质种类相同,金属单质种类不同
  • 10. 有四种无色溶液a、b、c、d分别是H2SO4、Na2CO3、 K2SO4、Ba(NO3)2中的一种,如下实验:
    ①a+d→ 溶液+气体;②b+c→ 溶液+沉淀;③b+d→ 沉淀e+溶液;④a+b → 溶液f+沉淀;⑤e+f→ 溶液+气体。则a、b、c、d依次是( )
    A . Na2CO3、Ba(NO3)2、K2SO4、H2SO4 B . K2SO4、Ba(NO3);、Na2CO3、H2SO4 C . H2SO4、K2SO4、Ba(NO3)2、Na2CO3 D . H2SO4、Ba(NO3)2、K2SO4、Na2CO3
二、<b>填空题</b>
  • 11. 现有H、O、N、C、K五种元素,请选用其中的元素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用
    化学式表示):
    1. (1) 氧气;   
    2. (2) 沼气的主要成分
    3. (3) 一种复合肥
    4. (4) 酒精灯的燃料
  • 12. 某化学小组Ⅰ探究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并进行性质实验。下图是有关实验的部分装置,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 (1) a仪器的名称为;甲同学用A和C组合制取二氧化碳,乙同学用B和C组合制取二氧化碳,你认为哪个组合更便于控制反(填“甲”或“乙”)。
    2. (2) 甲同学利用装置D进行性质实验时,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将红色液体充分加热未能重新变为紫色,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为使上述红色液体加热后能重新变为紫色,在气体通入装置D之前可接入上图装置(填字母序号),在该装置中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3. (3) 乙同学将CO2通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无明显现象,经过思考讨论后,设计了如图G装置,使该反应有了明显现象,则装置G中的现象为
三、<b >综合题</b>
  • 13.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 (1) 水是地球表面覆盖最多的物质,也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现有水(H2O)、双氧水(H2O2)、重水(D2O, “D”表示原子核中有-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的氢原子)二种物质,从物质组成的角度看,这三种物质所含的元素共有种,从化学性质的角度看,与水的化学性质有较大的差异。
    2. (2) 食品安全关系人民健康,我国曾发生多次将工业用盐如亚硝酸钠(NaNO2)误作食盐用于烹调而引起的中毒事件。亚硝酸钠中氮元素表现出的化合价为价;亚硝酸钠与氯化铵共热能发生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NaNO2+NH4Cl=NaCl+XT+2H2O,则X的化学式为
四、<b >推断题</b>
  • 14. A、B、C、D、E为初中化学常见种物质,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关系(“—>”表示物质经—步反应可转化为另-种物质,“-”表示相连两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部分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A、D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体,且A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自然界中的绿色植物可实现A—>C的转化,B和E都是黑色固体。则E的可能是(填化学式,只填一种即可),A—>D的反应属于(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 (2) 若A、B、C、D含有同种金属元素,其中A是大理石主要成分,固体B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C和D都只含有两种元素,则C的化学式为;写出一个符合题意的D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五、<b >科学探究题</b>
  • 15. 某化学兴趣小组发现将足量的铜片与浓硫酸混合加热,可以产生气体并闻到刺激性气味,反应停止后,所得溶液呈蓝色。同学们对产生的气体和所得溶液的成分产生了兴趣,进行了下列实验探究。
    1. (1) 【探究活动1】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提出猜想】猜想一:SO2;猜想二: SO2和H2。你认为猜想 是错误的。

    2. (2) 【查阅资料】①SO2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②SO2可使品红溶液的红色褪去。③SO2与CO2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实验验证】小明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硫,该装置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

    3. (3) 【探究活动2】蓝色溶液的溶质是什么?   

      【提出猜想】猜想一:CuSO4;猜想二:CuSO4和H2SO4.

      【进行实验】取一定量反应后的溶液进行稀释,并分装在A、B两支试管中,然后进行下列实验,并完成如表: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一

      在试管A中加入少量的CuO粉末

      黑色粉末逐渐溶解

      溶液中含有H2SO4

       

      步骤二

      在试管B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

        

      溶液中含有CuSO4

      【结论】通过实验,猜想二正确。

    4. (4) 【拓展与反思】①根据以上探究活动,请写出铜与浓硫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小华同学经过认真思考后认为:在“探究活动2”的实验中,步骤一是多余的,足量的铜片与浓硫酸的反应停止后,所得溶液中一定含H2SO4 , 理由是

六、<b >简答题</b>
  • 16. NaOH潮解后极易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Na2CO3而变质.为测定实验室一瓶放置已久的烧碱中NaOH含量,某同学取适量的烧碱样品,溶于一定量的水得到200g溶液;再加入200g稀硫酸(足量)充分搅拌到不再放出气泡为止,称量溶液为395.6g.

    请计算:

    1. (1) 反应产生的CO2的质量为 g.
    2. (2) 若所取烧碱样品为50.0g,则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