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荆州市2016-2017学年九年级化学二模考试试卷(4...

更新时间:2018-03-21 浏览次数:229 类型:中考模拟
一、<b >单选题</b>
  • 1. (2016九上·泰州期中) 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下列成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 聚沙成塔 B . 死灰复燃 C . 破釜沉舟 D . 滴水成冰
  • 2. 能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
    A . 二氧化碳分子 B . 二氧化碳原子 C . 氧分子 D . 碳原子
  • 3. 已知家庭中一些物质的pH如下:

    物质

    食盐水

    牙膏

    肥皂水

    pH

    3

    7

    9

    10

    黄蜂的毒液是碱性的,若你被黄蜂蜇了,涂在皮肤上的物质应选用(   )

    A . B . 牙膏 C . 食盐水 D . 肥皂水
  • 4. 正确的化学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在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 闻气体气味 B . 移走蒸发皿     C . 倾倒液体 D . 稀释浓硫酸
  • 5. 在水溶液中,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复分解反应,这种物质是下列中的(  )
    A . KCl B . NaNO3 C . HNO3 D . Mg(OH)2
  • 6. 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必须脚踏实地,事业才能有成;燃烧固体燃料需要架空,燃烧才能更旺。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
    A . 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B . 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 . 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D . 增大可燃物的热值
  • 7. 下列符号中“3”所表示的含义错误的是 ( )
    A . 3H2O中的“3”表示三个水分子 B . SO3中的“3”表示一个三氧化硫分子中含有三个氧原子 C . 3C中的“3”表示三个碳原子 D . Al3+中的“3”表示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 8.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所有溶液均是无色透明的 B . 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为100mL C . 在一定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不能再继续溶解任何物质 D . 当某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减小
  • 9. 向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Fe和Al的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浅绿色溶液。下列相关判断正确的是(   )
    A . 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    B . 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沉淀生成     C . 滤渣中一定含有Ag  D . 滤液中一定含有Fe(NO3)2 , 一定不含AgNO3 , 可能含有Al(NO3)3
  • 10. 下列物质间的转化,通过一步反应不能实现的是(   )
    A . Cu→CuO B . CaCO3→CO2 C . H2SO4→Fe2(SO4)3 D . Mg(NO3)2→MgCl2
  • 11. 初中化学中几种常见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已知常温下B、C为气体,且B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一种重要原料;D、F均为无色液体,都由两种相同的元素组成,且分子中原子个数比依次为2:1和1:1;E为黑色固体,与稀硫酸反应得到蓝色溶液(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 . E转变为B一定是置换反应 B . A不一定是含CO32或HCO3的盐 C . D,F中相同元素的化合价一定相同 D . 除去B中混有的少量C,可以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
  • 12. (2016·钦州模拟) 用质量相等的锌粉和铁粉,分别与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等质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和反应所用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曲线a、b分别表示锌、铁的反应情况 B . 盐酸均反应完,锌、铁均有剩余 C . 盐酸均反应完,锌恰好完全反应,铁有剩余 D . 锌、铁都反应完,盐酸有剩余
二、<b>填空题</b>
  • 13. 从H、C、O、Na四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填写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式(各写一个):
    1. (1) 常用于扑灭火灾的固态氧化物
    2. (2) 清洗炉具的洗洁剂中的碱
    3. (3) 汽水饮料中存在的一种酸
    4. (4)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 14. 在一密闭容器中放入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

    物    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8

    2

    28

    10

    反应后质量/g

    x

    2

    3

    21

    1. (1) 这一反应类型是反应;x=g;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B可能没有参加反应,也可能是该反应的
    2. (2) 任写一例与上述反应类型相同的化学方程式
  • 15. 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 (1)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 (2) t2℃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加水溶解配制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为:甲乙(填“>”、“<”或“=”)。
    3. (3) 把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 . 溶剂的质量一定变小 B . 溶质的质量可能不变  C . 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大 D . 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E . 该饱和溶液还可以溶解其它物质
    4. (4) 在实验室用固体甲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甲溶液,需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带砝码盒)、烧杯和                     。(填序号)
      A . 酒精灯 B . 药匙 C . 玻璃棒 D . 漏斗 E . 铁架台 F . 量筒 G . 胶头滴管
  • 16. 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艰辛的努力,终于提出了现代元素周期表的雏形。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利用下表回答相关问题:

    1. (1) 请画出16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
    2. (2) 表示的是(填粒子符号);
    3. (3) 根据上表,请你写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4. (4) 在上表中,第二、三周期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的变化规律是
  • 17. 有一包固体,可能由Cu(NO3)2、Na2SO4、NaCl、NaHCO3、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了探究该固体的组成,某化学小组设计并开展以下实验:

    已知:步骤Ⅰ中的固体全部消失,溶液呈蓝色,无气泡产生;步骤Ⅱ、Ⅲ中均可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原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
    2. (2) 步骤Ⅱ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
    3. (3) 步骤Ⅲ所得蓝色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 18. 我们常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

    1. (1) 实验室可用B装置制取多种气体,请你写出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该气体的收集装置可以是(填字母编号,下同)。
    2. (2) 实验室常用加热固体甲和固体乙的混合物来制取气体丙,则制取丙选用的发生装置是;若收集气体丙时只能用C装置,则可推知丙的性质可能有(答一条即可)。
  • 19. 某活动小组的同学查阅资料得知,传统腌制松花蛋的主要配料是生石灰、纯碱和食盐。小组同学将这三种物质混合后加入适量的水搅拌、过滤得滤渣和滤液,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猜想与假设】

    甲同学认为:可能是NaCl、Na2CO3、Ca(OH)2

    乙同学认为:可能是NaCl、NaOH、Na2CO3

    丙同学认为:可能是NaCl、NaOH、Ca(OH)2

    丁同学认为:可能是NaCl、NaOH

    【交流与评价】

    1. (1) 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同学的猜想不合理。理由一是;理由二是
    2. (2) 【活动与探究】

      乙同学取原滤液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于是得出该滤液中的溶质是NaCl、NaOH、Na2CO3的结论,证实了自己的猜想。

      丙同学取原滤液向其中加入Na2CO3溶液无现象,据此否定了自己的猜想;他又重新取原滤液,向其中加入CaCl2溶液观察到,得出了和乙同学相同的结论.丁同学为了验证上述结论也取原滤液向其中滴加了少量稀盐酸,却发现无气泡产生。

    3. (3) 【解释与结论】

      大家经过分析找出了丁同学所用试剂与乙同学相同,却没有看到气泡的原因.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经过上述四位同学的共同努力,大家终于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得出了正确结论。

    4. (4) 【应用与拓展】

      假设乙同学的猜想是合理的,现只用一种试剂对滤液进行处理,回收NaCl晶体。请简述其操作过程

  • 20. 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课题组的同学们为了测定某氢氧化钙样品中Ca(OH)2的含量(含杂质CaCO3),共做了3次实验,使一定质量的该样品分别与同一种盐酸反应,所得相关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请回答以下问题: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所取样品的质量/g

    17.4

    17.4

    17.4

     所取稀盐酸的质量/g

    80

    100

    120

    生成CO2的质量/g

    2.64

    4.4

    4.4

    1. (1) 在第次实验中,反应容器内有白色固体剩余。该实验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求原样品中Ca(OH)2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