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柳州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18-12-25 浏览次数:302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暑假期间,小红在北京周口店参观了一处距今大约70万~20万年之间的早期人类遗址。由此可以推断,她参观的这处早期人类遗址是(  )
    A . 元谋人遗址 B . 北京人遗址 C . 半坡人遗址 D . 河姆渡人遗址
  • 2. 清明时节,华夏儿女举行隆重公祭仪式追念人文初祖功德,与黄帝一起被中华民族尊崇为人文始祖的是(  )
    A . 炎帝 B . C . 秦始皇 D . 蚩尤
  • 3. 下列农作物中属于我国最早种植的是(  )
    A . 玉米 B . 黄瓜 C . 水稻和粟 D . 西红柿
  • 4. 由治水英雄大禹建立的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是(  )
    A . 商朝 B . 秦朝 C . 汉朝 D . 夏朝
  • 5. 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中的“诸侯”的出现与西周实行的哪一政治制度有关(  )
    A . 禅让制 B . 郡县制 C . 世袭制 D . 分封制
  • 6.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哪一朝代开始的(  )
    A . 秦朝 B . 汉朝 C . 商朝 D . 夏期
  • 7.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 农业重视使用肥料 B . 水利工程的兴修 C . 铁制农具、牛耕的出现和推广 D . 青铜器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使用
  • 8. “尊王攘夷为口号,第一霸主逞威风。”该歌谣所说的是春秋时期的(  )
    A . 楚庄王 B . 齐桓公 C . 秦穆公 D . 晋文公
  • 9. 在公元前356年后的秦国,一个农民想获得爵位最好的办法就是去当兵,在战场上杀敌立功,这得益于(  )
    A . 管仲改革 B . 商鞅变法 C . 盘庚迁殷 D . 农民起义
  • 10. 下图是秦朝为了巩固统一所采取的政治制度,它是(  )

    A . 分封制 B . 禅让制 C . 世袭制 D . 中央集权制
  • 11.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  )
    A . 陈胜吴广起义 B . 刘邦项羽起义 C . 黄巾起义 D . 楚汉之争
  • 12. 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这一局面被称为(  )
    A . 光武中兴 B . 文景之治 C . 大一统 D . 三国鼎立
  • 13. 汉武帝时期,为了巩固大一统王朝所采取的措施有(  )

    ①颁布“推恩令” ②削夺列侯爵位 ③实行禅让制 ④实行盐铁专卖

    A . ①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
  • 14. 东汉中期以后政治上最显著的特点是(  )
    A . 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 B . 皇帝生活奢侈 C . 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D . 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 15. 新疆和更远的西部地区古称西域,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管辖的标志是(  )
    A . 七国之乱的平定 B . 昭君出塞 C . 张骞通西域 D . 西域都护的设立
  • 16.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淝水之战的共同点是(  )
    A . 都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B . 都是以少胜多的战例 C . 战场都在北方地区 D . 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 17.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四大名著之一,书中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错综复杂的政治与军事斗争。其中的“三国”是指(  )
    A . 韩、赵、魏 B . 魏、蜀、吴 C . 吴、东晋、粱 D . 宋、齐、梁
  • 18. 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得以开发的主要原因有(  )

    ①中原汉人南迁带来先进技术 ②自然条件优越 ③战乱少,社会稳定 ④国家的统一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19. 啥佛大学教授、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把春秋战国时期称为“中国哲学思想的黄金时代”,其依据是当时出现了(  )
    A . 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 B . 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 C . 诸侯争霸的局面 D . 商业繁荣的局面
  • 20. (2016七上·滨州期中) 成都平原的“千里沃野,渔米之乡”得益于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  )

    A . 郑国渠 B . 灵渠 C . 都江堰 D . 白渠
二、综合题
  • 21. 列表法是整理历史知识的常用方法。小明同学在学习七年级上册有关科技文化的内容后,绘制了下列表格,请你帮助他将下列各选项前的序号填入表内相应的空格中,并回答有关问题。
    1. (1) ①圆周率、②司马迁、③改进造纸术、④华佗、⑤《齐民要术》。

      人物

      成就

      蔡伦

      研制出“麻沸散”

      著有《史记》

      祖冲之

      贾思勰

    2. (2) 以上这些人物都为我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们身上有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 22. 根据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1. (1) 图一是我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条通商之路,它连接了哪两个大洲?谁为这条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
    2. (2) 哪一个宗教是通过图一这条路传入中国的?这条商路有什么作用?
    3. (3) 观察图二,这是汉代开辟的另一条重要的商路.它被称为什么?从山东沿岸出发,穿过黄海可以到达到哪两个国家?
  •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董仲舒强调用孔子之术来统一思想。他主张:凡是不属于儒家经典、不合乎孔子思想的,都应该禁止传授,不能让它们与儒家思想一同发展。这样,那些歪理邪说就被消灭了,然后国家法律规章就更加明确了,百姓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材料三:秦始皇下令烧毁民间收藏的诸子百家书籍,仅留下泰国的史书噩匪药、种植、占卜之类的书籍。他又将提出非议的460多个儒生和方士全部活埋。

    1. (1) 材料一中的人物是谁?他所创立的学派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提出了什么建议?他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他的建议被哪一个皇帝采纳了?
    3. (3) 根据材料二、三指出,秦始皇与汉武帝对待儒家思想的态度有何不同?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儒家思想?
  • 24. 中国是一个民族众多的国家,民族交融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西北面,击退了游牧民族;为防止他们卷土重来,还修筑世界著名的长城。

    ——斯托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西部和北部少数民族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不断内迁,大量的南下的少数民族与汉族人民在黄河流域杂居相处。他们互相渗透,取长补短。

    材料三: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孝文帝不顾守旧势力的反对,于494年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

    ——摘自北师大版七(上)历史教材

    1. (1) 材料一中所说的事件发生在哪个朝代?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修长城的目的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结台所学知识写出大量内迁的两个少数民族的名称。
    3. (3) 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次重大改革。这一重大改革有什么积极影响?
    4. (4) 结合以上三则材料,概括我国从秦朝到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的变化趋势。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