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8年中考科学错题集训01: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更新时间:2018-03-09 浏览次数:525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一说到杜鹊,你首先想到的是杜鹃鸟还是杜鹃花?生物界动植物界同名现象并不少见,它们虽同名但结构却差异很大.杜鹊花没有而杜鹊鸟具有的结构层次是(  )


    A . 细狍 B . 组织  C . 器官 D . 系统
  • 2. 下列各组植物结构中都属于果实的一组是    (    )


    A . 蚕豆、玉米粒、菜豆  B . 芝麻、西瓜籽、小麦粒 C . 花生仁、杏仁、蚕豆 D . 葵花籽、玉米粒、小麦粒
  • 3. 下列结构属于器官的是(  )

    A . 血液 B . 脂肪 C . D . 口腔上皮
  • 4. (2017·衢州)

    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的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形,其中描述正确的是(   )

    A . 甲图在换用高倍镜后,调节②来观察物像 B . 乙图清晰物像的视野中,细胞数目多的是② C . 丙图物像要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载玻片往右下方移动 D . 丁图中黑色的圆圈是大细胞
  • 5. 为适应本地秋冬季低温、干燥的环境条件,许多植物在冬季来临时会以“落叶”方式来减少水分的散失,而常绿植物的叶片在形态、结构上具有较好的保水性,如叶片较小、较厚,表面有蜡质或角质层等。以下是我市常见的四种植物,其中属于常绿植物的是(    )
    A . 枫树 B . 银杏 C . 香樟 D . 梧桐
  • 6. (2017·湖州) 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浙江省委、省政府向全省发出“剿灭劣V类水”的动员令,推动“五水共治”向小沟、小渠、小溪、小池塘等小微水体延伸.这些小微水体属于(  )

    A . 种群 B . 群落 C . 生态系统 D . 生物圈
  • 7. (2017·绍兴)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为更清楚地观察a处的细胞结构,视野由甲变为乙,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

    A . 将装片从上往下移 B . 将凹面镜换成平面镜 C . 调节粗准焦螺旋 D . 换用高倍物镜
  • 8.

    如图所示是银杏树上结的“白果”,对白果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白果是银杏的种子,成熟时果皮脱落 B . 白果是银杏的种子,没有果皮包被 C . 白果是银杏的种子,没有果皮和种皮包被 D . 白果是银杏的种子,没有种皮包被
  • 9.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伴随着能量流动,如图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图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 图中的“大气”表示的是二氧化碳 B . ①③④表示生物的呼吸作用 C .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甲的⑤过程开始的 D . 丙是分解者,它对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 10.

    某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可以构成一条食物链,如图表示一段时间内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丁→乙→甲→丙 B . 甲、乙、丙、丁及它们生活的环境组成了生态系统 C . 甲和乙是消费者,丁是分解者 D . 该食物链中的能量最终来源是丙固定的太阳能
二、实验探究题
  • 11. (2017七上·柯桥期中) 某同学采集了一些植物,包括葫芦藓、紫菜、蕨、豌豆、银杏。并设计了一下的检索表来分析这些植物(如下表),则A.B.C.D.E中表示豌豆的是。豌豆是植物。D植物具有的特征 ,E表示植物;

  • 12. 小明同学利用下列材料设计了一个实验。

    材料用具:水蚤、蒸馏水、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管、量筒、计时器。

    方法步骤:

    ①配制体积分数分别为5%、10%、15%、20%的酒精;

    ②用吸管吸取一只水蚤放在载玻片上的清水中,轻轻盖上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水蚤心脏的跳动,并记录心跳次数;

    ③将体积分数为5%的酒精滴在盖玻片一侧,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水蚤心脏的跳动次数并记录,再用体积分数为10%、15%、20%的酒精进行同样的处理,观察并记录;

    ④在实验数据记录表格中记录相关数据。

    酒精体积分数

    清水(0%)

    5%

    10%

    15%

    20%

    10秒内心跳次数

    48

    42

    30

    16

    0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小明同学想探究的问题是
    2. (2) 该实验不够严谨,请对此进行补充:
  • 13. (2017七下·杭州月考) 第二十九届吉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孙宁岳同学凭借“维生素B1对玉米幼苗的生长有影响”等研究成果获得金奖.某兴趣小组为验证该研究成果,制定了实验方案,探究过程如表所示(实验的装置相同).请回答:

    探究过程

    花盆

    花盆甲

    花盆乙

    花盆丙

    适量加入

    土壤浸出液

    各植入

    10株相同的玉米幼苗

    每天滴加

    2mL含2.5%的维生素B1溶液

    2mL含1.5%的维生素B1溶液

    每天观察并记录

    幼苗的生长状况

    1. (1) 本实验探究的变量是:

    2. (2) 表格中的①应填;②应填

    3. (3) 完善探究过程后,预期结果得出结论:如果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花盆甲、丙中玉米幼苗的平均长势比花盆乙的好,则实验结论是

  • 14. 实验探究题

    植物的果实的表面覆盖着果皮,就像一道屏障,保护着果实内部的各种组织.为探究果皮的保护作用,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取一个新鲜的番茄果实,用水冲洗干净后,用牙签划破果皮,再把它放入塑料袋中,扎紧袋口.然后,把这个塑料袋放到恒温箱中,控制温度为25℃.一个星期后,取出塑料袋,观察发现苹果开始腐烂.该同学由此得出结论:果皮对果实内部有保护作用.

    1. (1) 该同学提出的问题是
    2. (2) 该同学作出的假设是
    3. (3) 实验中的变量是
    4. (4) 该同学所设计的实验方案有一处明显缺陷,请指出来:.并修改完善为:
    5. (5) 平时我们保存苹果应该怎么做?.(合理即可)
  • 15. 红萍是太空舱中提供O2和吸收CO2的一种水生植物。当初我国科研人员为了研究与人共存情况下红萍的供氧能力,建立了受控密闭试验舱并放置18.9米2的红萍立体培养装置,设立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多次的地面模拟试验。密闭舱全天保持稳定充足的光照强度,其他条件适宜。2名志愿者进入密闭舱中生活,每隔l小时测定一次舱内O2和CO2浓度,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1. (1) 红萍利用吸收CO2产生O2
    2. (2) 实验组的密闭舱内生活着2名志愿者和18.9米2的红萍,则对照组的密闭舱内应该怎样设置
    3. (3) 根据实验结果判断,密闭舱内18.9米2红萍产生的O2能否满足2名志愿者的呼吸消耗,并说明理由
    4. (4) 在载人航天应用中,太空舱可以看作一个相对独立的密闭生态系统。若要进行长期的载人飞行,从生态系统功能的角度考虑,太空舱应实现循环利用。
三、填空题
  • 16.

    (辨析题)根据“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你是老师,在准备本实验的材料用具时,不需要准备图2—2—18中的 (填标号),还需要添加的材料用具有 。
    (2)如果观察时使用5×目镜和l0×物镜,则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 倍。
    (3)观察时如果视野过亮,除了调节显微镜的光圈外,还可以调节 。
    (4)图2—2—19是孙悟同学所绘的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结构图,请你指出图中存在的错误或不妥之处 。


  • 17. 小刚根据如图所示检索表,可查出图中昆虫所属的类别是 
四、综合题
  • 18.

    伞藻是一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单细胞绿藻,由伞帽、伞柄和假根三部分构成(如图),细胞核位于假根内,伞柄主要为细胞质。若切开伞藻的伞帽、伞柄和假根,重新连接如图甲、乙所示。

     

    1. (1) 伞藻细胞与人体细胞相比,属于伞藻细胞特有的结构是(填序号);

      ①细胞壁 ②细胞膜 ③细胞质 ④细胞核

    2. (2) 若连接成活,图中甲伞藻上长出的伞帽形状为

  • 19. 小涵同学对绿色植物进行的生理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借助显微镜观察认识了叶片的结构,请根据图回答:

    1. (1) 在白天光照条件下,图1中绿色植物的叶片进行种生理作用.当图1只表示光合作用的示意图时,则A为,B为,C为
    2. (2) 小涵同学制作该叶片的下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并借助于显微镜进行观察:

      ①图2是显微镜的构造,其中能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相当于眼球中的瞳孔的结构是.在观察时,如果物像不清晰则要调节

      ②图3是小涵使用显微镜的四个操作步骤图,请排列好正确的顺序是

      ③为使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小涵应选择下列哪一组合:

      目镜A.5×、B.10×;物镜C.10×、D.40×进行观察(填字母)?

      通过观察,小涵发现图4中构成气孔的是[],该细胞与叶表皮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

  • 20.  一种菊科植物从海拔500米的平原到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都有分布,但其植株的高度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现设计实验探究海拔高度是否是影响该菊科植物株高的因素,实验分组及处理如下表.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原产地

    栽培地

    第一组

    海拔500米

    a组海拔500米

    海拔500米

    b组海拔3000米

    第二组

    海拔3000米

    c组海拔500米

    海拔3000米

    d组海拔3000米

    1. (1) a组和b组、c组和d组都是原产地相同的同一品种,且栽培地的土壤条件适宜并相同,这是为了保证实验结果只能是由 引起的.

    2. (2) a组和b组的对照中,实验组是 ,c组和d组的对照中,实验组是 .

    3. (3) 实验最后测量每组各植株的高度,以 (选填“最大值”或“最小值”或“平均值”)为该组植株的株高.

    4. (4) 请预测最可能的实验结果: 

      A.a<b    c<d    B.a=b    c=d   C.a>c    b>d     D.a>b    c>d.

  • 21. (2017·浙江模拟)

    如图为叶片横切面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叶片呈现绿色,是因为图中标号(填序号)所示结构的细胞内含有叶绿体.

    2. (2) 结构⑤是指,它是气体交换的窗口,也是水分散失的门户。

  • 22. (2016七上·浙江期中)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恐龙到底是恒温动物,还是变温动物,常是学者热烈争辩的课题。

    甲学者提出下列论点支持恐龙是恒温动物:

    论点一:在寒冷的北极圈地层里常发现有土生土长的恐龙化石。

    论点二:像恒温动物中的鸟类一样,少数恐龙化石也残留有能够保温的羽毛构造。

    论点三:像恒温动物中的哺乳类一样,恐龙化石的骨骼中布满管脉空隙,这原先是血液流经之路。

    乙学者提出下列论点支持恐龙是变温动物,反驳甲学者的论点:

    论点四:从恐龙化石的尺寸分析,一般而言,恐龙体形都很庞大。

    论点五:到了冬天,恐龙就会从寒冷的地方迁移至阳光较多、气候较暖和的地方。

    论点六:恐龙具有羽毛,其主要功用是遮住夏天强烈的阳光,而非防止身体散热。

    论点七:今日许多的变温动物如爬行类,其骨骼也呈现高度管脉化,但一些小型鸟类和哺乳类的恒温动物,骨骼的管脉化程度则偏低。

    1. (1) 乙学者所提到的论点四至论点七中,论点与甲学者所提到的任一论点没有形成针对性反驳。

    2. (2) 若乙学者认为生活在北极圈内的恐龙仍有机会晒到阳光而提高体温,他所持有的理由是    

      A . 恐龙有冬眠的习惯,故不需要阳光 B . 恐龙能随季节作迁移 C . 恐龙具有羽毛,其主要功能是遮住阳光
五、解答题
  • 23. (2017·衢州)

    我国的“太空180”科学试验于2016年12月14日收官。4名志愿者在一个完全密闭的循环舱内,模拟在太空环境中的生存状态,试验持续180天。舱内栽培了小麦等25种植物,从生态学角度看该循环舱可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如图为舱内碳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

    2. (2) X这类生物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3. (3) 图中(填序号)过程可为志愿者提供氧气。

  • 24.

    云南红河被誉为蝶类的“伊甸园”。科考队发现此处箭环蝶爆发时,竹叶被幼虫吃光,但是,竹子不会因此而死去,而且来年还长得比往年更加枝叶繁茂。这是一种自然选择形成的生态系统稳定性。

    (1)对这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解释,你认为合理的是   (选填字母)。

    A.箭环蝶长期有规律地爆发,可能使竹子的变异性增加

    B.箭环蝶与竹子之间已达到完美程度,都不需要继续变异

    C.有益于竹子的微小变异被遗传下来,最终成为竹子特有的性状

    D.箭环蝶“大脑”与人脑一样发达,知道竹子死了自己也活不了

    箭环蝶成虫常聚集在植物发酵腐烂处取食,它们喜欢吃什么呢?研究人员取四条干燥有吸水性的相同绳子,分别浸泡在清水、0.5%白酒(溶质为酒精)、0.5%蔗糖水、0.5%食盐水中相同时间。取出,相隔相同距离悬挂在环境相同的竹林之间。统计2小时内每条绳子上箭环蝶停留数,数据如表。

    箭环蝶

    停留数(只)

    清水

    0.5%

    白酒

    0.5%

    蔗糖水

    0.5%

    食盐水

    绳子上段

    0

    0

    0

    0

    绳子中段

    0

    3

    1

    1

    绳子底端

    0

    35

    2

    0

    (2)用浸泡“白酒”的绳子引诱箭环蝶,你认为科考人员建立的假设是     

    (3)箭环蝶大量聚集在绳子底端取食(如图)。你的解释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