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备考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基础复习:专题22 中国近现代社会...

更新时间:2018-01-19 浏览次数:347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17高一下·嘉峪关期末) 1865年,总理衙门密函各地将军暨各省督抚,指出:“倘任其安置飞线,是地隔数千里之遥,一切事件,中国公文尚未递到,彼已先得消息,办事倍形掣肘。……是以叠经本处力为拒绝。”材料中清政府反对的是下列哪一通讯设施(    )
    A . 有线电报 B . 无线电报 C . 有线电话 D . 无线电话
  • 2. (2017高一下·嘉峪关期末) 近代某报刊一经出版,就以鲜明的变法宣传特色而受到全国维新志士的欢呼,其创刊号就发表了《论报馆有益于国事》及《变法通议》两篇政论文章。该报刊是(    )
    A . 《申报》 B . 《时务报》 C . 《民报》 D . 《新青年》
  • 3. 民国初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制度,受到了自由恋爱、自主婚姻的挑战……自由恋爱之风,已为新时代的新人物所接受……婚姻制度的变革取得了较大成果,新的婚姻观念为更多的人所崇尚和接受”。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 . 婚姻自由成为共识 B . 旧婚姻制度彻底废除 C . 婚姻观念发生变化 D . 西式婚礼被普遍接受
  • 4. 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是(   )

    A . 淞沪铁路 B . 唐胥铁路 C . 京张铁路 D . 京汉铁路
  • 5. (2017高二上·蚌埠开学考) 1879年,李鸿章奏请修建唐山至北塘的铁路,遭到顽固的王公大臣的群起攻击。面对强大的守旧势力,清政府的当权者撤销了原议,决定将铁路缩短,仅修唐山至胥各庄一段。这一事件从本质上说明了(    )
    A . 保守派对西方技术的抵制 B . 民族资本主义的艰难发展 C . 顽固派对洋务运动的破坏 D . 近代化与传统观念的冲突
  • 6. (2017高一下·嘉峪关期末) 戊戌变法时的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并改变传统婚姻制度;民国时期,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的法令。导致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
    A . 国家政权的频繁更替 B . 科学与生产技术的进步 C . 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 D . 爱国知识分子的推动
  • 7. (2016高二上·荣成月考)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21世纪初改革开放取得显著成就的160多年时间里,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急剧变革,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请问引起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包括(    )

    ①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

    ②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③重大的历史事件,如辛亥革命的推动

    ④人们的愿望与追求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 8. (2017高一下·彭州期中) 《城南旧事》描绘了20世纪20年代北京城的社会风貌,曾被评选为亚洲周刊“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下列情景可能出现在小说中的是(    )

    A . 穿着列宁装是一种时尚 B . 主人公去教堂参加新式婚礼 C . 报纸上出现九一八事变的消息 D . 搭乘地铁出行成为现实
  • 9. (2017高一下·黑龙江期中) 戊戌变法时期,有人作诗曰:“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脚跟形势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此诗主要反映的历史现象(    )

    A . 倡导婚姻自由 B . 反清革命 C . 工业化政策 D . 易服、不缠足运动
  • 10. (2017·江苏)

    《万国公报》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学者统计了其中发表的相关文章,如下表:

    1880-1889年 1890-1899年 1900-1907年
    禁缠足(篇) 3 11 17
    兴女学(篇) 5 6 17
    介绍外国妇女(篇) 2 19 22
    合计 10 36 56

    由此推断(    )

    A . 《万国公报》是中国人最早创办的报刊 B . 晚清知识分子通过报刊实现了言论自由 C . 知识界的宣传呼吁迫使清政府革除陋习 D . 随社会发展知识界对妇女问题渐趋重视
  • 11. (2017·南京模拟)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形成了一些传统节庆习俗,如元旦(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20世纪初,出现了元旦(元月1日)、革命先烈纪念日(3月29日)、国耻日(5月9日)等;二三十年代又有了国际妇女节(3月8日)、儿童节(4月4日)、国际劳动节(5月1日)等。节庆日变化印证了(    )

    ①近代中国发生社会转型

    ②国家政治体制出现更替

    ③国人民族民主意识觉醒

    ④民权平等主张得以实现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③④
  • 12. (2016·河北模拟) 20世纪初,广东中部地区在织绣厂工作的女人很多,其中上千名女孩组成了一个专门反对包办婚姻的协会,主张和丈夫过新式的生活,有回娘家看望母亲的合法权利。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

    A . 传统的家庭格局逐渐改变 B . 女性的社会地位大大提高 C . 工业文明推动了观念进步 D . 女性成为社会生产的主力
  • 13. (2017高一下·浙江月考) 近代某一女性服饰样式1929年由中华民国政府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50年代以后被冷落,文革中被视为“资产阶级情调”遭受批判,1984年再次被定为女性外交人员礼服。该服装样式是(   )

    A . 传统满族旗袍 B . 改良旗袍 C . 苏式连衣裙 D . 干部装
  • 14. 1909年,《京华百二竹枝词》曰:“报纸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渐开通。眼前报馆如林立,不见‘中央’有‘大同’(‘中央’、‘大同’均为当时报纸名称)。”这一描述表明(  )
    A . 报纸宣传成为变革的根本动力 B . 描述者倡导报纸产业多元化 C . 描述者肯定报纸的教化功能 D . 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控制
  • 15. 在辛亥革命期间,民间有着“剪辫子就是革命,革命就是剪辫子”的说法,这形象地反映了 (    )

    A . 人民大众对辛亥革命成果的怀疑 B . 辫子问题是中国近代化的核心问题 C . 风俗变迁与政治变迁是一体两面 D . 革命启蒙思想的传播广泛而深入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