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西藏林芝二中2018届高三上册历史第四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更新时间:2018-01-24 浏览次数:212 类型:月考试卷
一、<b >单选题</b>
  • 1. (2017·中原模拟) 玉米很久以前就在美洲种植,15世纪末漂洋过海来到了欧洲,随后在意大利、法国等地较早地被引种,进入18世纪以后,在欧洲得以大片种植。玉米不仅可以作为人的粮食,而且还可以作为牲畜的饲料。玉米得以在欧洲大片种植的前提是(   )

    A . 世界各地联系加强 B . 欧洲人的生活需要 C . 玉米的价值与功用 D . 欧洲人开放的理念
  • 2. 陈蕃任安乐太守时,郡内有一个名叫赵宣的人,父亲去世,他把父亲埋葬以后,自己住在墓道中,服丧二十多年,名声震动州郡。地方官把他推荐给陈蕃,陈蕃与他相见,问及妻子儿女,结果他的五个儿子都是在服丧期间出生的。陈蕃大怒,遂治其罪。故事中赵宣为官所借用的途径是(    )
    A . 九品中正制 B . 孝廉 C . 科举制 D . 军功爵制
  • 3. (2016高三上·吉林模拟)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明代还是在制度之下由皇帝来当宰相。宰相废了,而宰相的职权则由皇帝兼……明代制度还是和过去大体相似的。清代就更超越了这一限度……清代行政反而成了私下的秘密,自然比尚有制度可循的内阁制又大大进了一步。”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明朝设立的内阁制是对宰相制的继承   B . 内阁是公开行政,军机处是私密行政 C . 军机处的设置是古代政治的巨大变革   D . 内阁与军机处的设立加强了君主专制
  • 4. 《人民日报》续报道“小麦亩产12万斤”“水稻亩产3万斤”“一棵白菜500斤”的好消息。这一现象反映的是(    )
    A . 大跃进运动 B . 三大改造 C . 文化大革命 D . 人民公社化运动
  • 5.

    下图反映了(  )

    A . 近代科技研究方法形成 B . “蒸汽时代”的终结 C . 科技结合推动文明发展 D . 实验促进科学进步
  • 6. 中国古代某项水利工程兴建后,当地出现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的景象。该水利工程的始建者是( )

    A . 孙叔敖 B . 管仲 C . 李冰 D . 郑国
  • 7. (2015高一上·南昌期中) 罗马法中的人格指权利义务主体。黑格尔认为,“罗马的人格权不是人本身的权利,至多不过是特殊人的权利”。这里的“特殊人”是指( )

    A . 奴隶 B . 罗马妇女 C . 罗马公民 D . 罗马居民
  • 8. (2016·天津模拟) 1880年,清政府修建唐山到胥各庄的“唐胥铁路”。1887年展筑至芦台,1888年又展筑至塘沽和天津,时称“津唐铁路”。“津唐铁路”的修建(    )

    A . 标志中国交通近代化的起步 B . 有助于解决洋务企业的困难 C . 诱导了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 D . 目的是抵制列强的经济侵略
  • 9.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唐代诗歌繁荣原因的是(    )

    ①唐朝社会环境开放与繁荣

    ②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③科举考试的内容以诗赋为主

    ④市民阶层的扩大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10. 下面是1919年某地的几个长工的闲话。他们谁的说法不符合史实(    )
    A . 张三:还是人家俄国好,城里人吃、穿、用,国家统一发给,不用自己花钱去买 B . 李四:说的也是,听说人家俄国的农民,有自己的地,可我们还要给地主干活 C . 刘五:我觉得俄国不好,农民虽有自己的地,可自己辛苦打下的余粮都给国家,不许卖 D . 王六:谁说余粮不许卖,听人说人家列宁专门通过了一项法令,鼓励买卖自由
  • 11. 我国的监察制度确立于秦汉时期,最早发端于秦朝设置的(    )
    A . 丞相 B . 御史大夫 C . 太尉 D . 九卿
  • 12. 观察漫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漫画描绘的是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B . 该漫画描绘的是新文化运动的民主与科学思想 C . 该漫画描绘的是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 D . 该漫画描绘的是洋务派“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二、<b >非选择题</b>
  •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唐代,中央设有国子学、太学、广文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等七学。由国子监掌管“训导之政”,各学分设博士、助教主管施教。国子学只准收三品以上及国公子孙和从二品以上曾孙;太学只准收五品以上及郡县公子孙和从三品曾孙。只有律学、书学和算学才允许的收八品以下及庶人之子。在地方州县也设有经学博士、助教,主管教育本州县的学生,这样就形成了由中央到地方的教育和管理体系。

    宋承唐制而略有所减,中央设国子学、大学、四门学三学,州县也各设州县学。国子学收朝廷七品官以上子孙,太学收八品以下及庶人子弟,资格限制有较大程度的放宽。至南宋时,国子学也并入太学,官学的层次和管理进一步得到完善。与此同时,书院兴盛。南宋许多著名理学家都热心于书院教育,如朱熹就先后主持修复了岳麓书院和白鹿洞书院。书院为有志于学术的士子提供了学习的机会。书院与家庭教育、蒙养教育等民间教育组织形式,是构成宋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编自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等

    1. (1) 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与唐代相比,宋代学校教育有何发展。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学校教育发展的原因。
  •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经济全球化成为时代发展的潮流,而反全球化是全球化的必然伴生物,其影响与规模已经构成另一种全球化。从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趋势看,全球化是世界走向相互依存网络的历史潮流。反全球化事实上并不是反对全球化本身,而是反对全球化带来的各种问题。但是,靠街头抗议解决不了问题。同样,漠视反全球化现象对全球化的未来发展也不利,应该建设性地思考如何拥有一个合理的全球经济与全球社会。

    ——摘编自庞中英《值得深思的反“全球化”浪潮》

    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全球化和反全球化”这一主题,以客观公正的立场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 1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35年4月1日,蒋介石在贵阳与各报记者谈话中说:“中国今日根本之危机,全在经济之残破,以致国民生活日益困穷,而民族之命运,亦因之岌岌危殆,不能生存于二十世纪之今日,故目前吾国惟一急要之问题,乃为如何挽救此已就崩溃之国民经济,而使人民获得相当之生活?为如何解决货弃于地而民困之矛盾可耻的现象,而谋国民经济之发展?”“……须有一个运动继生活运动而起,其名为‘国民经济之建设运动’.此国民经济运动,乃以振兴农业,改良农产,保护矿业,开发矿产,扶助工商,调节劳资,开辟道路,发展交通,调整金融,流通资金,促进事业为宗旨,而已革除苛捐杂税,减免出口税,与要求新宪法之实施,禁止纸币之乱发,为建设国民经济之初步。”

    1. (1) 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背景。
    2. (2) 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国民经济建设活动的积极作用。
  •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玄奘为探究佛教各派学说分歧,于贞观元年一人西行五万里,前往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求取真经。西行路上,他走过八百里大沙漠,“上元飞鸟,下无走兽,四顾茫茫,人马俱绝”;有时忍饥挨饿,有时盗贼威胁,但玄奘志向坚定,誓言:“不求得大法,誓不东归一步。”他曾被高昌王阻留,但毫不动摇,绝食三日,以死明志。到达目的地后,历经十七年学遍了当时佛教的大小乘各种学说。

    643年,玄奘载誉回国,受到唐太宗的热情接待。共带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经论657部。在唐太宗的支持下,他长期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撰成《大唐西域记》12卷,备载唐代西北边境至印度的疆域、山川、物产、风俗、政事和大量佛教故事和史迹,成为后人研究西域和印度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民族关系等问题的珍贵文献。他还把印度的天文、历算、医学、逻辑学乃至制石蜜技术等介绍到中国,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宝库,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其被鲁迅先生誉为“中国脊梁”。

    1. (1)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玄奘回国受到唐太宗热情接待的原因。
    2. (2)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玄奘为何被誉为“中国脊梁”。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