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18-01-10 浏览次数:285 类型:期末考试
一、<b >选择题</b>
  • 1. 下列划线词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jìn)    疾(nè)     地(gào)    颓唐(tuí) B . 问(jí)     瓦(lè)     尬(gàn)    琐屑(xiāo) C . (qìng)   迹(nì)     归(chù)    取缔(dì) D . 胎(pēi)    簌(sù)     吊(yàn)    愧怍(zuò)
  • 2.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有了网格化管理,社区干部对社区内的民情民意了如指掌 , 能更好地为群众解决问题。 B . 中学生每天同书本、作业、试卷打交道,用眼频率之高不言而喻 , 绝对是近视的高危人群。 C . 同学们聚在一起开篝火晚会,欢声笑语,尽情地享受天伦之乐 D . 一席话让在座的所有班主任啧啧称赞,年轻班主任更是感到茅塞顿开
  •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感动中国”展示的是一个国家的精神脊梁,彰显的是一个民族的集体意志。 B . 推进农村新型城镇化建设,关键是改进农民科技知识水平,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 C . 这篇报告列举了大量事实,控诉了人类破坏自然,滥杀动物。 D . 目前,南充市文化稽查队发现在例行检查时,一些网吧接纳了未成年人。
  • 4.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到底去不去呀,我的小祖宗?”妈妈一个劲地催我,“你倒是说话呀!” B . 别人没有想到的事,他想到了;别人想到的事,他做到了。 C . 扩大后的耕地要用水,开采矿藏需要水,水从哪里来?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 D . 亚马孙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和长江是世界四大河流。
  • 5. 填入下面语段空缺处的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芹菜大致可分为两类:旱芹和水芹。__________。不过,空心芹菜似空心之竹,易于让人生发联想,觉得像人,很是有一些“虚心”的意思。

    ①空心芹菜,炒食时,容易散裂,嚼头不足,味道也不佳。  ②旱芹,有实心和空心两种。

    ③水芹,多在湖沼陂泽之地,南方较多。  ④北方人所种、所食,大多是旱芹;

    ⑤实心芹菜,茎梗圆实、脆生,炒食,清香四溢,极是可口;

    A . ④①③⑤② B . ④③②⑤① C . ②④①⑤③ D . ②④③①⑤
  • 6.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长篇小说 《骆驼祥子》是作家老舍的代表作,小说真实地描绘了北平城里一个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 B . 朱自清,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他的小说感情真挚,《背影》是其代表作之一。 C . 杜甫,唐代著名诗人,被后人尊为“诗圣”,其作品主要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因而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D . 钱钟书,《老王》作者杨绛的丈夫,我国著名的学者,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围城》等。
  • 7. 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B .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C .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D .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二、<b >现代文阅读</b>
  • 8. 阅读《奇妙的克隆》一文的节选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克隆技术会给人类带来极大的好处,例如,英国PPL公司已培育出羊奶中含有治疗肺气肿的a-1抗胰蛋白酶的母羊。这种羊奶的售价是6千美元一升。一只母羊就好比一座制药厂,用什么办法能最有效、最方便地使这种羊扩大繁殖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克隆”。同样,荷兰PHP 公司培育出能分泌人乳铁蛋白的牛,以色列LAS公司育成了能生产血清白蛋白的羊。这些高附加值的牲畜如何有效地繁殖?答案当然还是“克隆”。

        母马配公驴可以得到杂种优势特别强的动物――骡,然而骡不能繁殖后代,那么,优良的骡如何扩大繁殖?最好的办法也是“克隆”。我国的大熊猫是国宝,但自然交配成功率低,因此已濒临绝种。如何挽救这类珍稀动物?“克隆”为人类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途径。

        除此之外,克隆动物对于研究癌生物学、研究免疫学、研究人的寿命等都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不可否认,“克隆绵羊”的问世也引起了许多人对“克隆人”的兴趣。例如,有人在考虑,是否可用自己的细胞克隆成一个胚胎,在其成形前就冰冻起来。在将来的某一天,自身的某个器官出了问题时,就可从胚胎中取出这个器官进行培养,然后替换自己病变的器官,这也就是用克隆法为人类自身提供“配件” 。

        有关“克隆人”的讨论提醒人们,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科技越发展,对社会的渗透越广泛深入,就越有可能引起许多有关伦理、道德和法律等问题。

    1. (1) 下面句子能够概括选文主要内容的一项是(    )
      A . 克隆技术会给人类带来极大的好处。 B . 克隆技术可以有效地繁殖具有高附加值的牲畜。 C . 克隆技术可以用来挽救珍稀动物。 D . 克隆技术对于人类疾病的防治、寿命的延长具有重要意义。
    2. (2) 下面对第一自然段中有关说明方法的判断及作用的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用列数字的方法说明羊奶产量很高,药用价值很大。 B . 用作比较的方法说明一只母羊比一座制药厂更重要。 C . 用举例子的方法说明“克隆”能让高附加值的牲畜有效地繁殖。 D . 用分类别的方法说明PHP公司、LAS公司都能培育高科技的牛羊。
    3. (3) 下面关于:“克隆人”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克隆绵羊”的问世引起了许多人对“克隆人”的兴趣。 B . 把人的细胞克隆成一个胚胎,可以为人类自身提供“配件”。 C . “克隆人”有可能会带来许多有关伦理、道德和法律等问题。 D . “克隆人”的研究给人类带来无限的好处,其发展前景极为乐观。
  • 9.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但他日夜盼着,准备着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②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他今天从地里捡回一块砖,明天可能又捡进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

        ③于是,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

        ④大热天父亲挑一担谷子回来,身上淌着一片大汗,顾不得揩一把,就往门口的台阶上一坐。他开始“磨刀”。“磨刀”就是过烟瘾。烟吃饱了,“刀”快,活做得去。

        ⑤台阶旁栽着一棵桃树,桃树为台阶遮出一片绿阴。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

        ⑥父亲磨好了“刀”。去烟灰时,把烟枪的铜盏对着青石板嘎嘎地敲一敲,就匆忙地下田去。

        ⑦冬天,晚稻收仓了,春花也种下地,父亲穿着草鞋去山里砍柴。他砍柴一为家烧,二为卖钱,一元一担。父亲一天砍一担半,得一元五角。那时我不知道山有多远,只知道鸡叫三遍时父亲出发,黄昏贴近家门口时归来,把柴靠在墙根上,很疲倦地坐在台阶上,把已经磨穿了底的草鞋脱下来,垒在门墙边。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

        ⑧父亲就是这样准备了大半辈子。塞角票的瓦罐满了几次,门口空地上鹅卵石堆得小山般高。他终于觉得可以造屋了,便选定一个日子,破土动工。

        ⑨造屋的那些日子,父亲很兴奋。白天,他陪请来的匠人一起干,晚上他一个人搬砖头、担泥、筹划材料,干到半夜。睡下三四个钟头,他又起床安排第二天的活。我担心父亲有一天会垮下来。然而,父亲的精力却很旺盛,脸上总是挂着笑容,在屋场上从这头走到那头,给这个递一支烟,又为那个送一杯茶。终于,屋顶的最后一片瓦也盖上了。

        ⑩接着开始造台阶。

        ⑪那天早上父亲天没亮就起了床,我听着父亲的脚步声很轻地响进院子里去。我起来时,父亲已在新屋门口踏黄泥。黄泥是用来砌缝的,这种黏性很强的黄泥掺上一些石灰水豆浆水,砌出的缝铁老鼠也钻不开。那时已经是深秋,露水很大,雾也很大,父亲浮在雾里。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晃破了便滚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⑫等泥水匠和两个助工来的时候,父亲已经把满满一凼黄泥踏好。那黄泥加了石灰和豆浆,颜色似玉米面,红中透着白,上面冒着几个水泡,被早晨的阳光照着,亮亮的,红得很耀眼。

        ⑬父亲从老屋里拿出四颗大鞭炮,他居然不敢放,让我来。我把火一点,呼一声,鞭炮蹿上了高空,稍停顿一下便掉下来,在即将落地的瞬间,啪——那条红色的纸棍便被炸得粉碎。许多纸筒落在父亲的头上肩膀上,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他仿佛觉得有许多目光在望他,就尽力把胸挺得高些,无奈,他的背是驼惯了的,胸无法挺得高。因而,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

    1. (1) 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2. (2) 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了?流露出“我”对父亲怎样的感情?
    3. (3) “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这个句子对刻画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 (4) 文章第11段“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一句中“挑着”能换成“贴着”吗?为什么?
  • 10.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爱枫叶,因为它红得深浓,红得艳丽。

        多少年来,一想到秋,我首先就会想到枫叶;想到枫叶,就会想到杜牧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就会引发许多联想和感慨。在萧瑟的秋天,枫叶红得那么动人,不能不使我心驰神往。

        在北京,重阳节过后到香山看枫叶,正是很好的时节。过去的文人骚客,在这样的时候,往往骑一头小毛驴儿,慢慢地出了西直门,一步一颠直往西边走去。到了碧云寺一带,就渐入佳境,像喝了一杯花雕酒一样,陶醉于枫叶那鲜艳的色彩,流连忘返。有时,他们还会即景遣兴,吟诗作赋。我虽没有这样闲散的雅兴,但我也爱枫叶。没有别的,爽直一点儿说,就是因为她红!

        秋冬之交,正是吃萝卜的时候。夜晚的街头,常常传来“萝卜赛梨”的清脆叫卖声,引诱你不得不去买一个尝尝。萝卜有“红到心”的别称,可是它的内心是不是红的,还得等到剖开之后才见分晓。这哪里赶得上枫叶。枫叶是那么直接、那么毫不遮掩地展现自己的色彩。枫叶敢于红,红得有气魄。

        枫叶之可爱,还在于当别的叶儿经秋枯落时,她偏偏红得艳丽。她耐得住风霜交加,经得起秋之摧残,战西风而不怯,披严霜而愈丽,显露出无畏无惧的神采。单凭这一点,就值得我们赞美。

        有人说,枫叶虽红,可毕竟是到了肃杀的秋天。《董西厢》中有一警句:“君不见满川红叶,尽是离人眼中血!”以枫叶吟离别,把枫叶比作血,这是随人的心情而生发的。但在我看来,说肃杀也好,比作血也好,都还是在于秋,而不在于枫叶;把枫叶之红比作血,这是因为她抗得住肃杀之气啊!

        枫叶也并不因为红而孤独。你看,去香山看红叶的人那么多;而且,东篱黄菊,山涧青松,挺拔的竹,清香的梅,或跟她同时,或相继绽放,都与枫叶相伴,在耐寒抗冷中各显风采。

        一想到秋,我就想到枫叶,想到枫叶,往往使我又联想到那些在各个岗位上勇于克服困难、敢于展示自我的劳动者。他们抗严寒,战酷暑,奋战在各条战线上;他们不畏艰难,勇于奉献,弘扬了时代的精神。他们尽管很普通,却是我们时代的英雄。我觉得,用枫叶来比喻这样的英雄人物是再恰当不过了。

        我礼赞枫叶,我爱她斗西风血点儿红!

    1. (1) 从上文看,枫叶有哪些特征?
    2. (2) 作者引用《董西厢》中的警句,有什么用意?
    3. (3) 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谈谈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 (4) 本文是围绕枫叶展开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行文思路。
三、<b >句子默写</b>
  • 11. 名篇名句默写。   
    1. (1) 莲,。(周敦颐《爱莲说》)
    2. (2) ,妇啼一何苦。(杜甫《石壕吏》)
    3. (3) 万里来游还望远,。(陈与义《登岳阳楼》)
    4. (4) 松间沙路净无泥,。(苏轼《浣溪沙》)
    5. (5) 杜甫在《春望》一诗中“。”化无情之物为有情之物,抒发了感时伤世之情。
    6. (6) 《长歌行》中表达人生哲理的两句诗是“”。
四、<b >语言表达</b>
  • 12. 阅读下面的新闻,为其拟写标题。(标题字数不超过20字)

    (本报11月21日讯)  走在街头,如果发现路边堆着垃圾,也许你会皱起眉头;步入小区楼道,如果看到环境干净整洁,也许你会心情愉悦。每天拥有好心情,是我们每个人共同的小心愿,那就从参与创建国家卫生城开始吧!    今天起,本报开通“晚报创卫随手拍”栏目,欢迎市民拍下身边的环境“脏乱差”现象,对影响南充创卫的一些环境卫生乱象进行图片曝光,督促相关部门整改;同时,也可拍下环境的“洁净美”剪影,传递创卫正能量。

五、<b >诗歌鉴赏</b>
  • 13.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注】①杨花,诗中指柳絮。

    1. (1) 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
    2. (2) 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扬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六、<b >文言文阅读</b>
  • 14. 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甲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乙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1. (1) 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选贤能,讲信修睦。

      ②故人不独其亲。

      溪行,忘路之远近。

      ④停数日,辞

    2. (2)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②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3. (3) “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请举例说明
    4. (4) 【乙文】的“世外桃源”与【甲文】的“大同”社会有什么关联之处?两文各自侧重于哪种表达方式?
七、<b >命题作文</b>
  • 15.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我们是否曾丢失过什么?例如生活中 的爱心、孝心、同情心、责任心,再如成长过程中必须具备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等等。 请以“不该丢失的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可以叙写个人经历,也可以就此发表你的看法、感情等。

    要求:①有真情实感,力求有创意,不得套写抄袭;②文体自定;③不少于 600 字;④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