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名著导读《红星照耀...

更新时间:2018-01-12 浏览次数:1078 类型:复习试卷
一、名著导读练习
  • 1. 在广州担任《政治周报》的主编,毛泽东写的文章越来越多。在共产党内,他特别负责农民工作,并写了两本小册子,一本是。这本小册子主张在共产党领导下实行激进的土地政策和大力组织农民。反对拒绝在党中央机关报刊上发表它。大致也就在这个时候,毛泽东开始不同意他的政策,并逐渐地与他分道扬镳了,直至一九二七年斗争达到高潮。
  • 2. 名著导读         
    1. (1) 对于一九二七年共产党的失败,武汉联合政府的失败,南京独裁政权的整个胜利,毛泽东认为(人物)应负最大的责任;他的“动摇的机会主义,在继续妥协显然意味着灾难的时刻,使党失去了决定性的领导作用和自己的直接路线”。
    2. (2) 认为仅次于陈独秀,对于失败应负最大责任的又是谁?

      俄国首席政治顾问

    3. (3) 据毛泽东说,“站在陈独秀和鲍罗廷两人左边一点点,可是他只是站着而已”。“他能说,而且说得太多了,却不提出任何实现的方法。”这个人又是谁?

      共产国际的印度代表

    4. (4) 毛泽东认为,客观地来说,罗易是个,鲍罗廷是个,陈独秀是个不自觉的
  • 3. 请写出共产国际的印度代表罗易促成共产党与国民党分裂的具体情节。
  • 4. 名著导读             
    1. (1) 红军在井冈山采取了四个口号,提纲挈领地说明了所采用的游击战术,一般说来,凡是红军背离了这些口号,就不能打胜仗。红军就是从这种游击战中成长起来的。这些口号是:

      一,敌

      二,敌

      三,敌

      四,敌

    2. (2) 红军的最重要的一个战术,就是在进攻时,在进攻后
  • 5. 阅读下面材料,请写下你的感想体会?

        当毛泽东正在组织军队、奔走于汉阳矿工和农民赤卫队之间的时候,被一些同国民党勾结的民团抓到了。那时候,国民党的恐怖达到顶点,好几百共产党嫌疑分子被枪杀。那些民团奉命把毛泽东押到民团总部去处死。但是毛泽东从一个同志那里借了几十块钱,打算贿略押送的人释放自己。可是负责的队长不允许。于是毛泽东决定逃跑。但是直到离民团总部大约二百码的地方,才得到了机会。毛泽东就在那地方挣脱出来,跑到田野里去。

        “我跑到一个高地,下面是一个水塘,周围长了很高的草,我在那里躲到太阳落山。士兵们追捕我,还强迫一些农民帮助他们搜寻。有好多次他们走得很近,有一两次我几乎可以碰到他们。虽然有五、六次我已经放弃希望,觉得我一定会再被抓到,可是我还是没有被发现。最后,天黑了,他们放弃了搜寻。我马上翻山越岭,连夜赶路。我没有鞋,我的脚损伤得很厉害。路上我遇到一个农民,他同我交了朋友,给我地方住,又领我到了下一乡。我身边有七块钱,买了一双鞋、一把伞和一些吃的。当我最后安全地走到农民赤卫队那里的时候,我的口袋里只剩下两个铜板了。”

  • 6. 为什么红军能胜利行军达到甘、陕,而其有生力量依然完整无损?
  • 7. 阅读下述材料,回答问题:

        时不可失。必须在敌人援军到达之前把桥占领。于是再一次征求志愿人员。红军战士一个个站出来愿意冒生命危险,于是在报名的人中最后选了三十个人。他们身上背了毛瑟枪和手榴弹,马上就爬到沸腾的河流上去了,紧紧地抓住了铁索一步一抓地前进。红军机枪向敌军碉堡开火,子弹都飞迸在桥头堡上。敌军也以机枪回报,狙击手向着在河流上空摇晃地向他们慢慢爬行前进的红军射击。第一个战士中了弹,掉到了下面的急流中,接着又有第二个,第三个。但是别的人越来越爬近到桥中央,桥上的木板对这些敢死队起了一点保护作用,敌人的大部分子弹都迸了开去,或者落在对岸的悬崖上。

    1. (1) 上述材料涉及红军在长征中关系最重大的一个事件,请写出事件名称:
    2. (2) 一军团的一个先锋师在的率领下到达了大渡河,当一军团已挤满了安顺场的时候,蒋介石的飞机已经发现了这个地方,并大肆轰炸。敌军从东南方向疾驰而来,还有其他部队从北方赶来。召开了紧急军事会议。这时、毛泽东、周恩来和都已到达河边。他们作出了一个决定即必须在敌人援军到达之前把桥占领,并立即执行。
    3. (3) “四川军队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对于材料中的红军战士,你又有哪些感想呢?
  • 8. 有一个福建军阀在他统辖的境内出了一张告示,悬赏“缉拿苏维埃,死活不论”。他宣称此人到处横行不法,应予歼灭!这个军阀是谁?
  • 9. “一条人命买头羊”说的是一九三五年八月红军进入川藏边界的时的危险紧张情况。当时红军经过藏族人部落和川康一带好战的游牧的藏族人所居住的荒野地带,沿途两旁一,二百码以外就很不安全。许多红军想去找头羊来宰,就没有再回来的。藏民的女酋长对不论哪种汉人,不分红、白,都有不共戴天的宿怨。谁帮助过路的人,她就要把他活活用开水烫死。
  • 10. 为什么说红军的西北长征,无疑是一场战略撤退,但不能说是溃退?
  • 11. 诗句填空: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三军过后尽开颜。

  • 12. 他是个现代侠盗罗宾汉,对有钱人怀有山区人民的一贯仇恨。在穷人中间,他的名字带来了希望,可是在地主和老财中间,他成了惩奸除恶的天鞭。这个乱世的豪杰生于陕西北部群山环抱的保安,是个中农的儿子。后进了广州的黄埔军校,一九二六年在那里结业,就成了一个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军队的青年军官。一九二八年回到故乡陕西省,第二年他在陕西南部领导了一次农民起义。他的起义虽遭血腥镇压,陕西省的第一批游击队核心却由此产生。他于一九三一年举起一面红旗,攻占了保安和中阳两县,在陕北迅速展开活动。派来攻打他的政府军常常在战斗中投诚过来;有的逃兵甚至从山西渡过黄河来投奔他,这个不法之徒的大胆勇敢、轻率鲁莽很快在整个西北名闻遐迩,传开了“刀枪不入”的神话。在一九三六年三月领导突击队袭击敌军工事时受了重伤。葬在瓦窑堡,苏区以他的名字命名红色中国的一个县份来纪念他。

    这个人物是谁?

  • 13. 他是一个极受敬重的教授,但是到了五十岁那一年,他突然放弃家庭,四个儿女,长沙一所师范校长的职位,投身到共产党中来。他于一八七六年生于长沙附近一个贫农家庭,与彭德怀诞生的地方相去不远。他是第四个儿子。他的父母省吃俭用,供他上了六年学,完了以后在清朝当个塾师,一直到二十九岁那一年上长沙师范,毕业后留校教数学。他步履矫健,双目炯炯,他的一双健腿在长征途上曾经帮他渡过大河,爬过高山。毛泽东是他在长沙的学生,他的学生中还有许多青年后来成了共产党。他本人在毛泽东能分辨共和派和保皇派之前很早就参与了政治。

    文中的他是谁?

  • 14. 据毛泽东说,到一九三三年九月,江西苏区共有一千四百二十三个“产销”合作社,都是为所有,由管理的。
  • 15. 苏区国营企业中最大最重要的是宁夏边境长城上的盐池的工业和永平、延长的。据经济人民委员毛泽民说,苏区“工业计划”的目标是要使红色中国“”——也就是,如果南京拒绝接受共产党提出的结成统一战线和停止内战的建议,能够有不怕国民党封锁而维持下去的能力。中国苏区的一个口号是“”,对妇女据说没有工资上的歧视。
  • 16. 在吴起镇遇到一个电气工程师,他是一个很有才能但严肃认真的共产党员。他的英语和德语都很好,是个电力专家,所写的工程教科书在中国普遍采用。最近以前,他在南方担任顾问工程师,他是个很能干的人,一年收入可达一万元。但他放弃了这样的收入,丢下家庭,到陕西的这些荒山中来,尽义务为共产党贡献他的力量。他敬爱的祖父,宁波的一个着名慈善家,在临死时对他年轻的孙儿的遗言就是要“把一生贡献给提高人民大众的文化水平。”

    请问文中的他是谁?

  • 17. 为什么说陕西苏区吴起镇工人们“即使缺乏社会主义工业的物质,却有社会主义工业的精神?”
  • 18. 红军指挥员他们向来都同士兵并肩作战,团长以下都是这样。一位外国武官曾经说,单单是一件事情就可以说明红军同拥有极大优势的敌人作战的能力了。这就是红军军官习惯说的:“弟兄们,!”而不是说:“弟兄们,向前冲!”
  • 19.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有(    )
    A . 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完全靠劫掠来维持生活。 B . 红军每占领一个地方,就着手建设他们自己的自给经济。 C . 红军是一批顽强的亡命之徒和不满分子。 D . 红军战士大部分是青年农民和工人,他们认为自己是为家庭、土地和国家而战斗。 E . 共产党没有高薪的和贪污的官员和将军。
  • 20. 他行伍出身。六岁那年死了母亲。因可恶的“外国影响”,他的祖母“每逢初一月半、逢年过节或者刮风下雨的日子”就跪下来祷告,祈求天雷打死这个不孝孽子。又因他把烟盘从炉子上踢了下来其祖母就想溺死他,幸亏他的舅舅站了出来救了他。他的谈话举止里有一种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不转弯抹角的作风,动作和说话都很敏捷,喜欢说说笑笑,很有才智,善于驰骋,又能吃苦耐劳,是个很活泼的人。在南昌进过军校,毕业后,他因才能出从,迅获提升,一九二七年年方二十八岁就已任旅长,在湘军中以“自由派”军官着称。积聚了一支约八千个兄弟的“铁军”——红军五军团,把何键的六万军队赶跑。

    请问文中的他是谁?

  • 21. 彭德怀说以前自己只是对社会不满,看不到有什么进行根本改革的希望。在读了《》以后,我不再悲观,开始怀社会是可以改造的新信念而工作。
  • 22. 彭德怀认为游击队如果领导得好,所采用的主要进攻战术就是。必须避免打。游击队获胜的可能性与作战成反比例。而且必须掌握牵制佯攻、骚扰伏击等分散注意的战术。在中文中,这种战术叫做“的原则”。最后,游击队绝对必需得到的拥护和参加。
  • 23. 游击战要成功,需要这些基本条件:无畏、迅速、计划、机动、保密、行动。缺一项,游击队就不能取胜。
  • 24. “战术很重要,但是如果人民的大多数不支持我们,我们就无法生存。我们不过是人民打击压迫者的拳头!”这句话是谁说的?
  • 25. 彭德怀认为“中国采用游击战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