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福建省晋江市安海片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

更新时间:2017-12-22 浏览次数:457 类型:期中考试
一、<b >新添加的题型</b>
  • 1. 古诗文默写。     
    1. (1) 从今若许闲乘月,。(陆游《游山西村》)
    2. (2)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浣溪沙》)
    3. (3) ,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 (4) 山川之美,。(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5. (5)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似与游者相乐。(柳宗元《小石潭记》)
    6. (6) 孟浩然《过故人庄》诗句“”,表现了诗人与友人引杯对酌,畅谈农事的喜悦之情。
  • 2. 名著阅读。       
    1. (1) 将下列的人物和对应的情节连线。

      宋江                   大闹飞云浦

      武松                   私放晁盖

      卢俊义                 卖刀杀牛二

      杨志                   活捉史文恭

    2. (2) 鲁智深原是经略府的提辖,他被逼上梁山与林冲有什么关系?请简要说明。
  • 3.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也许你很听话,但这可能还不够;也许你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这可能还不够;也许你有一个美好的梦想,但这可能还不够……

           根据以上文字,结合个人体验,以“这还不够”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健康,书写工整,不得套作或抄袭。2.不得故意泄露个人信息。3.不少于600字。

二、<b >选择题</b>
  • 4. 下列文学文体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艾青,原名蒋海澄,中国现代诗人,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 B . 江河,新时期的著名诗人,《星星变奏曲》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C . 《湖心亭看雪》的作者张岱,号陶庵,明末清初散文家。 D . 人物、情节、主题构成了小说的三要素,其中,人物是小说的核心要素。
三、<b >字词书写</b>
  • 5.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答。

           岁月啊,谁也无法描绘你的面目,可世界上处处能感受到你的脚步。

           当旭日驱散夜的残幕时,当夕阳被①(méng lóng)的地平线吞噬时,光明和黑暗都无法改变你行进的节奏。当蓓蕾在春风中绽开湿润的花瓣时,当婴儿在产房里以响亮的哭声向人世报到时,你还是②无声息地走着,欢笑不能挽留你的脚步。当枯黄的树叶在寒风中飘飘坠落时,当濒危的老人以留恋的目光扫视周围的天地时,你还是沉着而又默默地走着,叹息也不能使你停步。

           你公正。____他权重如山、腰缠万贯,_____一介布衣、两袖清风,你都一视同仁。没有人能将你占为已有,_____他一掷千金,你____绝不会因此而施舍一分一秒。

    1. (1) 文段横线上依次应填的关联词是(    )
      A . 哪怕……或者   虽然……却 B . 即使……即使   无论……都 C . 不管……还是   哪怕……也 D . 虽然……但是  就算……都
    2. (2) 根据拼音写汉字以及为文段中的划线字注音。

      méng lóng

      无声息

    3. (3) 下列短语与“两袖清风”结构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
      A . 光明和黑暗 B . 濒危的老人 C . 腰缠万贯 D . 扫视周围
四、<b >诗歌鉴赏</b>
  • 6.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 (1) 全词用语精炼传神。上片一个“”字,点明边塞战事吃紧;下片一个“”字,尽显征人无尽悲怆。
    2. (2) 请简要谈谈“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一词句是如何揭示征人的矛盾心理。
五、<b >文言文阅读</b>
  • 7.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吾昔自杭移高密①,与杨元素同舟,而陈令举、张子野皆从余过李公择于湖②,遂与刘孝叔俱至松江。夜半月出,置酒垂虹亭上。子野年八十五,以歌词闻于天下,作《定风波》令。坐客欢甚有醉倒者此乐未尝忘也。今七年耳,子野、孝叔、令举皆为异物③,而松江桥亭,今岁七月九日海风架潮,平地丈馀,荡尽无复孑④遗矣。追思曩时⑤,真一梦耳。

           元丰四年十二月十二日,黄州临皋亭夜坐书。

    (选自《东坡志林》,略有改动)

           【注】①高密:地名,今属山东。 ②湖:指湖州。③异物:指离开人世。  ④孑(jié):单独。⑤曩时:昔时,指七年前。

    1. (1) 解释下列划线字在文中的意思。

      无与为乐者

      ②水中藻荇交横

      至松江

      ④此乐未尝忘也

    2. (2) 文中划线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坐客欢/甚有醉倒者/此乐未尝忘也 B . 坐客欢/甚有醉倒者此乐/未尝忘也 C . 坐客欢甚/有醉倒者此乐/未尝忘也 D . 坐客欢甚/有醉倒者/此乐未尝忘也
    3. (3) 下列划线字的意义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 歌词闻于天下   其境过清 B . 皆从余李公择          故人庄 C . 起行         泯众人矣 D .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      真一梦
    4. (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②夜半月出,置酒垂虹亭上。

    5. (5) 【甲】【乙】两文都是苏轼被贬黄州时作,可心境大不相同,简要说说两文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六、<b >现代文阅读</b>
  • 8.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小题。

    智能家居安防

           ①智能家居安防系统是集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传感技术、无线电技术、模糊控制技术等多种技术为一体的综合应用系统,是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前瞻性的新产品。

           ②通常,智能家居安防系统主要包括三大系统。

           ③第一是门禁系统。可靠安全的防盗门至关重要,它是家庭防护的第一道防线。门禁系统为主人提供坚固防范的同时,还提供了更多出入的方便。主人可以授权自己、家人、访客,通过密码、指纹、语音口令等智能识别方式方便地进出家门。

           ④第二是报警系统。报警系统由防盗报警系统、防火灾报警系统和防燃气泄漏报警系统等组成,它可以作为一种可靠且有效的方式让家庭能够避免外界侵入和自然因素引起的灾害。报警系统通过安装在室内外的各种传感器,将探测发出的信号最快地传递给相关人员。如烟雾火警探测器和可燃气泄漏探测器,它们在烟雾或可燃气达到一定的浓度时就会迅速发出警报以便用户知晓。

           ⑤第三是监控系统。监控系统是用于本地和远程了解特定区域情况,保留录像备查,起着威慑、监督、取证和管理作用的网络系统。监控系统具有实时监控功能,通过分布在室内的监视器、触摸屏等设备,可以监控住宅周边、门口、各个房间、室内通道等重点区域的实时情况。用户可通过手机随时随地查看家里的变化。系统还会自动将实时监控的影像通过硬盘录像功能录制下来,如果有盗贼闯入,就可以记录下盗贼的影像作为证据。

    ⑥此外,考虑到室内环境安全问题,环境监测系统也被划到安防这一块,顾名思义,环境监测系统主要是对室内环境进行监测的系统,包括甲醛探测仪、PM2.5探测器、二氧化碳探测器等。该系统的功能是实时对空气中某些有害物质的探测和对空气质量进行调节。

           ⑦智能家居安防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网络系统。各种智能防护设备通过信息通讯系统、网络系统彼此配合,协调工作,组成一个智能化的安防系统。它为我们享受高品质的智能居家生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1. (1) 智能家居安防系统由哪几个系统构成?
    2. (2) 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
      A . 智能家居安防系统是集多种技术为一体的网络系统。 B . 报警系统是家庭防护的第一道防线。 C . 智能家居安防为我们的家庭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和保障。 D . 监控系统不但可以实时监控,还可记录影像。
    3. (3) 智能家居安防系统实际上是人工智能的具体运用,结合全文说说哪些地方体现“智能”?
  • 9.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小题。

    三德叔的斑马线

    张格娟

           ①三德叔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土窝”。我就不明白,他自己那个土窝有什么好呢?

           ②一间低矮的茅草屋,一伸手能碰到房檐,唯一的好处,就是眼界宽一些,能望着对面忘情谷秀丽的风光。可再美的风景,看久了,也就没啥看头了,不是常说,熟悉的地方没风景嘛,可三德叔总是扛着大烟杆出神地望着对面的风景发呆。

           ③三德叔是一个瘸子,他一生无儿无女,一个人孤苦伶仃的生活着。父亲在临终前紧紧地抓住我的手不肯合眼,我清楚他老人家的心思。就在他的床前立下了军令状:三德叔老了,我养活他。父亲这才微笑着走了。

           ④父亲走后,我就想把三德叔接到城里来,可三德叔不肯。三德叔说他对城市有一种深深的恐惧和怨恨。

           ⑤那年,三德叔刚满十八岁,为了供我上学,他就瞒着我的父亲悄悄地扛起了铺盖卷,来到城里打工。可不幸的是,他从脚手架上自由落体后,就落下了病根,他的腿从此瘸了。两条腿走起路来划着圈,一瘸一拐的,的确有些别扭。就因为这个,三德叔恨上了城市。瘸了的三德叔一辈子也没娶到哪怕丑一点傻一点的三婶让我们瞧瞧。

           ⑥三德叔依然不去城里,可经不住我的软缠硬磨,他终于勉强答应跟我来到了城里。

           ⑦刚进城的三德叔,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一样好奇。他盯着城市中间的斑马线,感慨地说:“城里人真是钱多的没地儿花啊,这大街道也涂白线,就像头顶扎裤腰带一样多余。”我笑着说,叔啊,那不是多余的,那叫斑马线。

           ⑧斑马线?三德叔疑惑了。他茫然地问:“斑马走的线?人往哪走呢?城市里有斑马?”我被三德叔的一连串问题弄的哈哈大笑了。

           ⑨我就耐心地给二德叔讲:“斑马线是人经过的,这一道一道的白线像极了斑马身上的条纹,所以叫斑马线。如果你经过,所有的车辆都会停下来让路的。”三德叔将信将疑的点了点头。

           ⑩后来,三德叔学会了独自走斑马线,他也知道了红绿灯,三德叔感慨地说:“这城市变化还真大,那电子眼在哪儿一闪红色,所有的车辆都停了下来,比我在村里吆喝驴子那么大的声音都管用。”

           ⑪尽管这样,三德叔还是觉得乡下好,他天天念叨着,我得回家去,我那个土窝怕是又漏雨了吧?对面的山谷的花也开了吧。这城市的人太多,可就是没有一个和自己唠唠知心话的。

           ⑫我想,三德叔怕是寂寞了。我就和妻子商量着,给三德叔找一个老伴,当我们发出征婚启事后,也收到好几封回信,我们打算让他去和那些老太太见见面,成与不成都无所谓,也算是见见世面嘛。可谁知我的话还没有落地,三德叔急了。

           ⑬三德叔气呼呼地走出了家门,我和妻子紧跟在他的后面追赶着。可还是出事了。三德叔经过斑马线时,被一辆急驰而来的摩托车给撞上了,三叔临终前还是不肯相信,他说了,这电驴子咋就挣脱缰绳了呢?三德叔死了。

           ⑭按照他的遗愿,我将他的骨灰送回了老家,埋葬在叫忘情谷的地方,那里孤零零地立着一座坟,坟头芳草萋萋。

           ⑮据村里的老一辈讲,那个叫山花花的姑娘,曾经是三德叔的相好,只因为她的父母嫌弃三德叔是一个瘸子,将他硬嫁给了外村的一个木匠。结婚的那天,姑娘上吊自杀了,从此后,三德叔终生未娶。听着这个凄然的故事,感觉像在听古典的《梁祝》一样让人伤怀。

           ⑯我在三德叔的坟头上,用石灰划了一条通往山花花的斑马线,不知道,我是否做的对啊?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

    1. (1) 本文主人公充满悲剧色彩,结合全文,根据提示,补充完整以下内容。

      十八岁的三德叔,进城务工,

      回乡的三德叔,

      老年三德叔,

    2. (2)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我”执意要把三德叔接进城里,有出于孝顺的原因。 B . 文章三德叔进城是明线,与山花花的爱情是暗线。 C . 三德叔不愿进城,唯一的原因是城里没人可以唠叨知心话。 D . 文章用第一人称叙述,能增强故事的真实性。
    3. (3) 根据提示,赏析文中的划线句。

      ①他盯着城市中间的斑马线,感慨地说:“城里人真是钱多的没地儿花啊,这大街道也涂白线,就像头顶扎裤腰带一样多余。”(从语言描写的角度)

      ②按照他的遗愿,我将他的骨灰送回了老家,埋葬在叫忘情谷的地方,那里孤零零地立着一座坟,坟头芳草萋萋。(从环境描写的角度)

    4. (4) 文章多处运用伏笔,试举一例加以说明。
    5. (5) 结合全文,谈谈你对“三德叔的斑马线”这个标题的理解。
  • 10.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关于“方言和普通话”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关于闽南语生存现状调查问卷

    ①你会讲闽南语或者同系方言吗?

    选项

    小计

    比例

    很会,讲得比普通话都好

    5

    17.86%

    能听懂一些和会简单对话

    4

    14.29%

    不会,掌握的各种词句不超过10个

    19

    67.86%

    ②近年来,闽南语在福建日趋弱化,你认为原因是

    选项

    小计

    比例

    闽南语生僻难懂,不能通行,大势所趋

    4

    14.29%

    近年来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对闽南语本地流行造成阻碍

    11

    39.29%

    祖父辈抱着“走出去”的观念,多注重子女普通话教育

    15

    53.57%

    其他

    5

    17.86%

    【材料二】民间的声音

    关于“闽南话还能存活多久”的讨论帖:

    (1楼):昨天跟5岁的侄子一起吃饭,居然发现这个土生土长的孩子不会讲闽南话。再看看16岁的儿子,也是在泉州土生土长的,比堂弟好点,还会说几句闽南话,但那种老闽南的俚语是一点不懂了。记得我们小时候,连学校老师上课都是方言,如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那简直就是一门绝活。现在的孩子倒是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但会说地道方言的却成了稀罕品种,方言还能在我们的生活中存活多久呢?

    (2楼):我女儿在校讲普通话,在家也讲普通话,现在很多闽南话她连听都听不懂了。

    (3楼):方言还能活多久?那要看我们还能活多久!

    (4楼):不知道,也许有一天,无声无息地消失了。但也没什么可惜的,语言失去交流沟通功能,离消亡也就不远了,这是事物的发展规律。

    (5楼):城市越来越开放,外来人口越来越多,闽南话太土,他们听不懂,还是说普通话好。

    (6楼):“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用方言交流,听着多亲切啊。

    (7楼):方言里有文化,我们老师说闽南话古汉语的活化石呢,我想有文化的东西是不会消亡的。

    (8楼):文物也有文化价值,但是现在不是只能欣赏吗?甲骨文更有文化价值,难道现在还用甲骨文写字吗?

    【材料三】学者的声音

    “方言里有比普通话丰富得多的生活、情感用语,在动作的细微区分、事物的性状描绘等方面都更具体。这是方言比普通话往往要生动幽默、有趣传神、在文艺表达里更受欢迎的原因。”——钱乃荣(著名语言专家)

    “在中国任何一个城市,以普通话沟通不成问题,但你若选择这个城市,却不会讲这里的方言,犹如你爱上一个人,却读不懂他(她)的内心世界,要融入其中,谈何容易!”——程乃珊(著名作家)

    “没有方言的城市是可耻的。” ——(《新周刊》执行总编)

    “我们的态度是大力推广普通话,同时采取必要的措施积极保护方言。”——陈章太(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引自互联网)

    1. (1)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说闽南语生存现状是怎样的?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2. (2) 统观二和材料三,我们可以看到方言具有哪些价值?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条概括。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