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江阴市要塞片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

更新时间:2017-12-20 浏览次数:218 类型:期中考试
一、<b >书写</b>
  • 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入夜,山中万籁俱寂。借宿寺旁客房,如枕泉而眠。深夜听泉,别有一fān(   )滋味。我俯身听着,分辩着,心神犹如融于水中,随泉而流,游遍鼎湖;又好像泉水汩汩滤过心田,冲走污垢,留下深情,任我品味,因我暇想。

    ①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文中的划线字注音。

    fān

    ②找出文中的两个错别字并加以修改。

    改为改为

二、<b >名著导读</b>
  • 2. 下面是《八十天环游地球》相关内容的叙述,先画出错误之处,然后在横线上改正。
    1. (1) 福格先生和路路通乘坐“蒙古号”商船去往蒙古,途中要经过苏伊士。侦探菲克斯在码头耐心等待商船靠岸。
    2. (2) 福格和路路通一下车就被逮捕。控告他们的是三位僧侣,理由是他们两人没有脱鞋子就进入了神庙,亵渎了神灵。为了能赶上去香港的仰光号游轮,福格交了保释金。
三、<b >综合性学习</b>
  • 3. 如果你在主持一个小朋友参加的节目时,将如何生动地解说“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的意思?请写在下面横线上。
  • 4. 下面是某学生的习作片段,请你用学过的符号修改划线部分的不妥之处。

    那一次期末测试,成绩一向优秀的我自以为是,并没全力以赴地认真复习,考试成绩出来后,和我预想中的一样,非常的差。我那时突然感到非常伤心,觉得辜负了父母与老师的期望。这时,好友过来安慰我,感觉如阳光一般的温暖,像春风一样轻柔。是的,生活中难免受挫,失败跌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此而从头再来。没有一个人的前进道路是平稳的,就算是河中航行的船也难免颠簸,生活中所遇上的坎坷磨难是经受的必然磨练,走过去就会更加勇敢

四、<b >诗歌鉴赏</b>
  • 5.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塞下曲六首(其一)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1. (1) 品析“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句中“抱”字的妙处。
    2. (2)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一句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五、<b >默写</b>
  • 6.          诗文名句填空。
    1. (1) 月黑雁飞高,
    2. (2) 羌笛何须怨杨柳,
    3. (3) ,春江水暖鸭先知。
    4. (4) ,红杏枝头春意闹。
    5. (5) 泪眼问花花不语,
    6. (6) 业精于勤荒于嬉,
    7. (7) 衣带渐宽终不悔,
    8. (8) 关关雎鸠,
六、<b >文言文阅读</b>
  • 7.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①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选自《木兰诗》

        【乙】有迂氏者,世称迂公,性_______。篱败不修,瓦裂不葺。一日,夜半暴雨,屋漏如注,妻子东藏西匿,仍半身淋漓。且号且诟①,妻诘曰:“吾适②尔,因汝家富,不意乃受此累。汝何以为父?何以为夫?”迂公无奈。旦日,延③人治屋。然自后二月,天晴月朗,不见雨兆。迂公叹曰:“②适葺治,即不雨,岂不徒耗资财?”——选自《迂仙别记》

    【注释】①诟:辱骂。②适:嫁。③延:请。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或短语。

      ①愿为鞍马   ②策勋十二转

      ③篱不修     ④不见雨兆

    2. (2)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①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②适葺治,即不雨,岂不徒耗资财?

    3. (3) 研读乙文,试着在乙文开头的空白处填入恰当的一个二字词语,写在下面横线上。
    4. (4) 下列对两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文中的“从此替爷征”的“爷”与乙文中的“汝何以为父”的“父”意思是相同的。 B . 甲文中的“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与乙文中的“妻子东藏西匿”的“东、南、西、北”是文言文中的互文现象,意思是“到处、多个地方”。 C . 甲文中“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朗读节奏的划分是不正确的。 D . 甲乙两文都以叙事为主,甲文侧重表现花木兰善良孝顺、大胆英勇的巾帼女英雄形象,而乙文则侧重表现迂氏之妻心直口快、急躁干脆的小市民形象。
七、<b >现代文阅读</b>
  • 8. 阅读课文《背影》,完成下列各题。

        ①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②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③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也不听。

        ④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我现在想想,我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⑤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儿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 (1) 通读选文,仿照示例完成选文主要内容的梳理。

      父亲处理丧事——父亲决定送我————

    2. (2) 简要分析第①节在文中的作用。
    3. (3) 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③节中两个“踌躇”与第④节中两个“聪明”的表达效果
    4. (4) 仔细研读文章,分析探究末节中“背影”的深刻含义。
  • 9. 阅读裘山山的《六十年前的功与过》,完成下列各题。
        几年前,我因获得鲁迅文学奖荣立了二等功。父亲得知后欣慰地说:“我们家终于有个二等功了。”我问:“你当年在朝鲜战场上出生入死地修路架桥,怎么就没立个二等功呢?”父亲说:“只差一点点,被一个处分给抵消了。”
        1951年春节刚过,刚毕业于北洋大学土木工程系的父亲作为铁道兵的一员,跨过鸭绿江赴朝参战。在冰天雪地的朝鲜战场,他和战友们历尽千难万险,不怕流血牺牲,尽全力保障铁路的畅通。1953年,他所在的部队担负守护大宁江桥的任务。大宁江桥是朝鲜金义线上非常重要的一座桥(是朝鲜三大铁路桥之一),它的畅通关系到整个金义线的畅通,当然也是被美军炸得最厉害的一座大桥。仅靠守护是不可能的,只能不断地抢修,和轰炸抢速度。
        就在入朝第三年的秋天,父亲他们发现大宁江桥的其中一座桥墩有了一道裂痕,顿时万分忧心。桥墩出问题可不比桥面,事关重大。但问题有多严重,或者说裂痕有多长有多深,桥墩需不需要重修,大家一时拿不定主意。因为如果要重修的话,就必须先修建拦截大坝,抽干河水,再开始修建,工程量非常大。更何况处于战争中,没有片刻的安宁,重修更是难上加难。
        父亲就向领导提出他亲自下水去看一下,以确定裂痕的位置和长度。领导就让父亲去潜水队做短暂训练。父亲的水性原本很好,小时候在剡溪里泡大的他,身体素质也很好。在短暂训练后,潜水队队长认为父亲没有问题,可以潜水了。
        于是父亲就穿了潜水员的行头下水。当时已是10月,在朝鲜,10月的河水冰冷刺骨。父亲喝了几口白酒,暖了暖身就潜入水中。为了弄清情况,他上来又下去,反复几次,在水底围着那个桥墩反复勘察并仔细计算,心里有数了就上来向领导报告说:“裂痕不严重,桥墩可以继续使用,货车和客车都可以通过,不必重修。”领导很吃惊,一再地问:“你有把握吗?”父亲说:“我有把握。”
        后来的情况证明:                                   
        于是那位工程师提议给父亲报请二等功。大家也都觉得这是个重大贡献,应该立功。可是,二等功报上去却没有批下来。一问原因,是父亲在此之前刚刚受过一个处分。
        3个月前,父亲所在部队接到一个重要命令:必须在10天之内将大宁江桥的正桥修通。可是,经过3年的反复轰炸,正桥已严重被毁,按正常情况起码得修半年才能通车,就算是紧急情况也得两三个月。可是上级下达了死命令,只给10天。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何况是在战争时期,父亲和战友们只得全力以赴投入战斗。他们没日没夜、抓紧分分秒秒地干。父亲说,那10天里,他几乎没有躺下过,实在太累了,就坐着打个盹儿,全靠年轻的身体和强大的精神支撑着。时值7月,正是洪水泛滥的时期,这又给抢修工作带来了新的困难。每个人的压力都很大,很焦虑。可是越急越出错,由于过度疲劳,一些技术人员在工作中发生了平时绝不可能发生的计算错误,以至于又延误了一些时间。
        最终,他们在第11天的晚上,修通了那座桥,但比上级要求的时间晚了28个小时。因为这延误的28个小时,父亲和所有与此相关的人员都必须受处分,每人承担几小时。首先是队长被撤职,然后是科长、技术人员等,一路排下来。父亲作为工程师,承担了其中的4小时,这4个小时的处分是:行政警告。这就是父亲此生唯一的一个处分的由来,而由于这个“行政警告”,他3个月后该立的那个二等功,也被抵消了。
        父亲给我讲述着发生在60年前的故事,无比感慨地说:“我从军35年,立了8个三等功,就是没有立过二等功,你总算是立了一个。”我对父亲说:“无论是你失去的那个二等功,还是你受到的那个处分,都比我的二等功更光荣。
    (选自《羊城晚报》)
    1. (1) 通读全文,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交代父亲“功”与“过”的两件事。
    2. (2) 文章主要记叙父亲六十年前的功与过,却从“我”几年前因获得鲁迅文学奖荣立二等功写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 (3) 联系上下文,请在文中的空白处填上合适的过渡语(写在下面横线上)。
    4. (4) 结合文章写作目的,简述结尾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5. (5) 选出对文章中“父亲”的形象特征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
      A . 名校毕业,学有所成。 B . 年轻有为,非常敬业肯干。 C . 有胆有识,精确细致。 D . 服从军令,比较看重名利。
八、<b >命题作文</b>
  • 10. 请以“承担”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戏剧、诗歌除外。②中心明确、详略得当、语言流畅、结构合理。③不少于500字。④文中不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