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重庆市八大重点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阶段测试试卷

更新时间:2017-12-15 浏览次数:280 类型:月考试卷
一、<b >选择题</b>
  • 1. 下列划线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 (chán)于        (chàn)动       (gōu)偻     (ruì)凿 B . (shì)犊         深(suì)        旁(wù)      (yīn)哑 C . 成吉思(hán)     刻骨(míng)心   (qiǎng)褓   树(lí) D . (qiáng)聒不舍   恣(suī)        污(miè)     灵(jiù)
  • 2. 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 萧索      扶掖       凭掉        廓然无累 B . 鄙夷      凌驾       骈进        断章取义 C . 隔膜      愕然       征引        理至易明 D . 谀词      喧嚷       润如油膏    黎民百姓
  • 3. 下列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这庄严秀丽气象万千的长江真是美极了。 B . 美国警察竟然对最终束手无策的嫌疑人使用暴力。 C . 大渝网今日有条新闻说“重庆市民愤怒了”,我,一个普通的重庆市民,有一次被莫名其妙地代表了。 D . 迷路的我,再也不知道幸福在何方。你可望不可即的美丽,无法给我哪怕是一丝的安慰。
  • 4. 下列有语病的—项是(    )
    A . 朝韩之间激烈的卫星发射竞争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了,这种竞争实际上已演绎成综合国力的比拼。 B . 我国将逐步加大经费保障水平,不断完善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免费提供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提升服务质量。 C . 2013年1月1日至2月28日不足60天的时间里,境外6747台木马或僵尸网络控制服务器控制了中国境内190万余台主机。 D . 孙犁《芦花荡》中的“老头子”智勇双全,痛打鬼子,讨还血债,显示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性格。
  • 5. 下列句子的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样长而富有变化的墨线是中国画的特点。

    ②宋代梁楷《李白行吟图》中李白的一件斗篷,只用了不到十根线条,便勾勒出人物身体的结构,衣褶的变化。

    ③线条的起落笔及抑、扬、顿、挫都清楚可辨。

    ④造型以线条为主,是中国画区别于西洋画的重要特征,它是中国书法用笔方法的发展和延伸。

    ⑤中国画以“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独特风格,闻名世界。

    A . ④⑤②③① B . ⑤④②③① C . ⑤④③①② D . ④⑤①②③
  • 6.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一项是(    )
    A .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写的一首词,这首词描写了祖国壮丽雪景,抒发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抱负和信心,很有婉约派风采。 B . 《雨说》是台湾诗人郑愁予写的一首现代诗。 C . 演说辞是一种应用性文体,贺辞、悼辞、报告辞等都可属于此列。 D . 《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魏策四》,《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33篇。
二、<b >综合性学习</b>
  • 7. 根据语境,依照画线句子,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如果忘记是春天里消逝的冰层,那么铭记就是灼灼其华的桃花;如果忘记是夏季里落英缤纷的桃瓣,那么铭记就是映日别样红的荷花;如果忘记是秋季里已无擎雨盖的荷花,那么铭记就是犹有傲霜枝的金菊;

  • 8. “青春是美妙的,挥霍青春就是犯罪”。为了让同学们感受到青春的火热美丽,激发他们热爱青春,热爱生活的感情,班上准备举办一次“青春随想”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 (1) 请你拟写一条简洁优美的主题语。
    2. (2) 请你仿照示例为此次活动设计几种活动形式。

      示例:组织“青春的生理及心理”的知识讲座。

    3. (3) 假如你是这次活动的主持人,你会怎样说开场白呢?
三、<b >情景默写</b>
  • 9. 古诗文默写填空。   
    1. (1) 疑怪昨宵春梦好,
    2. (2) ,一任群芳妒。
    3. (3) 白居易《观刈麦》中,表现妇孺劳动繁忙的诗句是:
    4. (4)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现作者为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5. (5) 《武陵春》中用巧妙的比喻,表现李清照愁苦之沉重的诗句是:
    6. (6) 《渔家傲.秋思》中,表现戍边将士想家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诗句是:
四、<b >文言文阅读</b>
  • 10.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大楚兴,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 (1) 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或以为死,或以为

      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③为天下 , 宜多应者

    2. (2)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天下苦秦久矣。

      ②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3. (3) 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根本原因是

    4. (4) 选段划线处细致描写了戍卒们的反应,这些反应说明了什么?
    5. (5) 陈胜能够从一个佣耕之人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有什么才能?请根据选段内容作出回答,至少答出三点。
五、<b >现代文阅读</b>
  • 1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以下小题。

    黑棉裤

    张书超

        又梦见我那条黑棉裤。

        那年春上,去走亲戚。出了村子,沿河而行,要有二十多里地。已经很热了,我却穿着棉裤。走走停停,站在树荫下,看锄地的人们,都穿着夹衣,有的干脆穿了汗衫,将外衣挂在地头的树枝上,像一面旗帜,猎猎作响。

        那旗帜的外衣,着我的心 , 我看那衣裳,眼发直发绿。我脱下薄薄的棉袄,里面也有汗衫,可惜汗衫已经太旧,白的变成黑的。脱下,冒掉热气,赶紧捂上。棉裤厚厚的,一冬就这么过来。但棉裤不能随便脱,厚裤管挽不起来。

        从亲戚家回来,棉裤无论如何再也捂不下去了。父亲从地里回来,翻出我的夹裤,可惜夹裤膝盖和屁股都有破洞,还没有拆洗。穿上一试,裤筒只到半腿上,正在长身体的我,夹裤显然太短了。父亲很焦急:“你看,你看……要是你妈在就好了……”

        妈已经不在了,而我却着急要换夹衣。

        农活已经够父亲忙了,他还要做饭。我中学的课程并不怎么紧张,衣裳父亲又不会弄,我不想让他再出去寻人。我反而安慰父亲:“还是我来吧。”

        这一夜,把油灯凑到近处,一剪一针地拆去棉裤上的缝线。气息无声,灯焰有形,闪烁的灯焰烧了额前的头发,咝咝响。但我还是不敢大意,棉裤是土布做的,已穿了好几年,也曾在染缸里泡过两次。布面划丝划得薄如蝉翼,针尖用力失当,就会撕开牛眼一般的洞来。尽管我如此小心,这牛眼大洞还是有几处。

        第二天,将拆开的棉裤洗衣干净了,晾得半干,迫不及待地往村西的染坊送去。出得门,才发现身上的旧夹裤实在可笑,可笑得不好见人,只好回身翻出一件单裤,罩在外面,这才屁颠地撂出长腿,夺门而去。

        老远的,就望见染坊前的场地上,飘扬着黑色的旗帜。出缸的染布有黑有蓝,但远外看,都是一色。随着风,灌入鼻的是新鲜的香香酸酸的染布味道,心尖就醉得发抖。染坊师傅对我颇有好感,因为我父亲是他成家的媒人。他的手因常和染青打交道,黑成乌鸡的爪子。他用这乌鸡的爪子抖开我的旧棉裤,眉间三条沟,如“川”字。他说:“划丝得过很了,出不了染缸的。”见我失望的神情,他拿出一包煮青:“好歹只可对付一季,你拿回去轻轻煮一下,这包煮青就不要钱了。你看,我这染坊也要关门了,这时候,有几个还穿土布啊,又恁旧!”

        我走出好远,又被他叫回去:“算了,还是我来吧。”这时,我才记起,还带了一块旧布,用来补那牛眼大洞,这布也需一块儿染色。

        他问道:“想不起,你没上十岁吧?”

        “九岁。”

        他长长叹息一声:“唉,真是的,没娘的孩子!”

        没娘的孩子,被逼如此用心细心。如擀面条,够不着,就踩小凳子,没有苦不苦的,不擀就吃不上。

        待布出了染缸,抖在太阳地,就有筛子大的眼睛。鸡爪师傅戏谑说:“箩面都不中,筛沙还行。”

        但我还是满心欢喜。它已是表里如新,对付一个冬季是一个冬季。那年代,不能讲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只能是新的不来,旧的一定不去。

        但我不会缝制。暑假里,翻五十里山路,请姑姑。姑姑有一手好针线,缝制棉衣棉裤的同时,还要给我做一双千层底布鞋。

        年底,染坊倒闭了。

    1. (1) 本文标题的作用是
    2. (2) 作者围绕“黑棉裤”主要写了四件事,根据提示加以概括。

      天气很热还穿棉裤走亲戚→翻山路请姑姑缝制棉衣棉裤

    3. (3) 品析画波浪线的句子中划线词的表达效果。

      ①那旗帜的外衣,着我的心。

      ②眉间三条沟,如“川”字。

    4. (4) 请赏析文中画横线句子在表达上的妙处。

      布面划丝划得薄如蝉翼,针尖用力失当,就会撕开牛眼一般的洞来。

    5. (5) 文中的“我”,一个九岁的孩子,没了娘,连条像样的夹裤都没有,面对父亲的焦急和染坊师傅的叹息,“我”的反应如何?纵观全文,请简要概括“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6. (6) 文章以一个孩子的视角回忆往事,读来虽辛酸却不悲凉,为什么?请从文中找出一处来,作简要分析。
  • 1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以下小题。

    决定成功的利器

        ①每一个渴望成功的人,都要先修炼好两把利器,那就是“德”和“才”。只有德才兼备,相得益彰,才能所向披靡,马到成功。

        ②有这样一个故事。唐太宗李世民登基不久,有人投其所好,敬献给他一张弓。他看了又看,试丁又试,认定是难得一见的好弓。于是得意之余,他就向一个专门制作弓箭的匠人炫耀。

        ③但是这个工匠仔细看过之后,却得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结论:“这张弓虽然强,但不是好弓!”,唐太宗急问原因。工匠回答说:“一张弓的好坏,不单要看它是否射得远,更要看它是否射得准。而能否射得准,关键取决于做弓用料的纹理是否好。制作此弓木料的木心不在正中间,木头的脉理自然都是斜的。因此,这张弓虽然有力,但射出去的箭势必不走正道,偏离目标,所以算不上一张好弓。”

        ④其实工匠的一番话,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他道出了判定人才的两个标准,那就是一个人不但要有能力,更要走正道,即一个人不但要有才,更要有德,德才兼备者才是真正的人才。

        ⑤一个人的德,好比一张弓的木心是否在恰当的位置,决定射箭的方向;一个人的才好比一张弓是否有力,决定箭射得远近。有德有才的人就像一张完美的弓,既刚劲有力,射得远,又箭无虚发,射得准。有德无才的人就像一张有缺陷的弓,尽管木心在正中间,射出去的箭走正道,但没后劲,射不远,最终还是难以命中目标。无德有才的人就像一张有危险的弓,尽管射得远,但由于木料的纹理不好,射出去的箭不走正道,结果势必偏离目标,甚至造成严重的危害。无德无才的人就像一张有害无益的弓,不仅木心不正,而且没有力量,只能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⑥北宋伟大的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司马光以德、才为依据将人分为圣人、愚人、君子、小人四类 ——   [甲] 谓之“圣人”;    [乙]     谓之“愚人”;      [丙]   谓之“君子”;      [丁]    谓之“小人”。

        ⑦司马光认为用人的原则是:假如找不到圣人、君子来用的话,那宁可用愚人,也不用小人。其道理是: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

        ⑧由此可见德才对于成功的重要性,而两者又以德为重,所以一个人若想成功,不但要有过人的才能,更要有过人的德行。

    1. (1) 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 (2) 根据文意,将下面四组词分别填入文中第⑥段[甲][乙][丙][丁]处(只填序号)。

      北宋伟大的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司马光以德、才为依据将人分为圣人、愚人、君子、小人四类 ——   [甲] 谓之“圣人”;    [乙]     谓之“愚人”;      [丙]   谓之“君子”;      [丁]    谓之“小人”。

      ①才德兼无       ②德胜才     ③才胜德       ④德才俱备

    3. (3) 第⑤段划线的句子主要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 (4) 第④段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5. (5) 读了本文,你对“德”与 “才”与个人成功的关系有什么新的认识,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体会。
六、<b >命题作文</b>
  • 13. 写作(任选一题作答)

    要求: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③不少于600字。

    题目一:有一首歌唱道:“幸福在哪里?朋友啊告诉你:她不在柳荫下,也不在温室里。她在辛勤的工作中,她在艰苦的劳动里。…… 她在精心的耕作中,她在知识的宝库里。”请以“幸福”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题目二:动力缘于_______(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