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盐城市龙冈共同体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

更新时间:2017-12-15 浏览次数:292 类型:月考试卷
一、<b >基础择题</b>
  • 1. (2016七上·郑州期中)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张校长不辞辛劳,三顾茅庐去看望生病在家休养的杨老师。 B . 妈妈列举了许多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于网络的害处。 C . 如果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受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D . 学习中有不懂的地方,要及时向他人请教,做到不耻下问
  • 2. (2017九上·盐城月考)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珍惜生命,远离毒品”的校园宣传活动,有效地增强了中学生的自我保护。 B . 一个人工作能力的高低,不在于他掌握了多少知识,关键是看他做出了突出的成绩。 C . 有报道说,目前绝大多数企业的销售利润在8%以下,比去年下降了一倍。 D . 深受人们喜爱的中国京剧脸谱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识之一
  • 3. 下面语段的空白处填入的句子的序号正确的是(    )

    映日荷花,接天莲叶,亭亭莲蓬,柔嫩玉藕,无不牵惹诗情,引人遐思。让我们学做荷花的事业吧,            ;让我们学做莲叶的事业吧,            ;让我们学做莲子的事业吧,            ;让我们学做藕的事业吧,           

    ①把寂寞留给自己     ②把芳香献给他人     ③以苦心孕育未来     ④以宽阔拥抱生活

    A . ②①④③ B . ①④③② C . ③②④① D . ②④③①
  • 4.   名著阅读。
    1. (1) 下列对《朝花夕拾》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 B . 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 C . 《狗·猫·鼠》描写了作者仇恨狗的原因,取了“狗”这样一个类型,讽刺了生活中与狗相似的人。 D . 《阿长与〈山海经〉》记述作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表达了对她的怀念感激之情。
    2. (2)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这句话出自《朝花夕拾》的《》,表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

      这句话指出强制的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二、<b >句子默写</b>
  • 5.   古诗文名句默写。
    1. (1) 为者常成,
    2. (2) 水何澹澹,
    3. (3) 我寄愁心与明月,
    4. (4) 《次北固山下》中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是:
    5. (5)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融情于景,含有漂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
    6. (6) ,吹面不寒杨柳风。
    7. (7) 我们已学过朱自清的《春》和老舍的《济南的冬天》,请再写出古诗词中描写春或冬天的连贯的两句
三、<b >综合性学习</b>
  • 6. 按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盐城,生态文明发达,丹顶鹤、mí鹿两个自然保护区已成为国内外广泛关注的大型综合性生态保护区,是珍禽异兽的理想息地。大纵湖和九龙口风景区风光旖旎、景色宜人。盐城,红色文化鲜明,有“陕北有个延安,苏北有个盐城”之说,新四军纪念馆和新四军在盐重建军部旧址泰山庙纪念更令游人流连忘反。盐城,历史文化丰厚,有范公堤,有施耐庵故居,有陆公祠。盐城真是一个令人打开心fēi(_____)的地方。

    1. (1) 根据拼音写汉字

      mí

      fēi

      鹿

      打开心

    2. (2) 根据汉字写拼音

      息地

    3. (3) 语段中有一个别字,改正。
  • 7. 作家赵丽宏说:“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著名特级教师于漪也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为此七⑵班举行了“好读书,读好书”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 (1) 【宣传读书活动】下面是本次活动的宣传标语,请你补充完整。

      好读书,读书让生活变得充实;读好书,

    2. (2) 【探讨读书方法】

      甲同学:网络时代,信息量很大,可以看的书很多,但是,面对茫茫书海,我们不知从何下手。

      乙同学:进入初中,我们现在太忙了,要做那么多题目,哪有时间读课外书?

      丙同学:我们读过很多书,但读后很容易忘记,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多。

      请你针对以上发言,给在场的同学提一条建议,注意语言的得体。

    3. (3) 【检查读书成果】活动结束后,语文老师要求大家以“我爱文学”为主题,分小组合作编辑一份“小小文学手抄本”。请你给这份文学报起一个有文学色彩的名字。
四、<b >诗歌鉴赏</b>
  • 8. 阅读白居易的《杨柳枝词》一诗,完成下面小题。

    杨柳枝词

    (唐)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1. (1) “嫩于金色软于丝”这一句富有表现力,试进行赏析。
    2. (2) 这首咏物言志诗的三,四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五、<b >文言文阅读</b>
  • 9.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③?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③欤yú:句末语气词。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词:

      ①陈太丘与友

      ②相而去

      ③故人来,与之食

      其自食其言也

    2. (2) 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期日/中 B . 对/子骂父 C . 下车/引之 D . 故人至/暮不来
    3. (3)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4. (4) 读了【甲】段和【乙】段之后,你一定对“守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请结合文段内容谈谈你对“守信”的看法。
六、<b >现代文阅读</b>
  • 10. 阅读下列说明文回答问题。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①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显然,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②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上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③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他的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仅仅是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

    ④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仅以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它们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正在不断增加。其中仅海带一种,目前年产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状态下提高了2000多倍,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在国外,人们还培育出一种藻类新品种,据说在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后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

        ⑤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有人作过计算,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可满足300亿人的需要。当然,前提是,不破坏生态平衡。

    ⑥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例如南极的鳞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50亿吨,我们只要捕获其中的1亿—1.5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1倍以上。何况,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综上所述,说大海是人类未来的粮仓,一点儿也不夸张。

    1. (1) 第①段中划线的词“之一”能否去掉?为什么?
    2. (2) 第②段中提到了“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其实,“资源短缺”的表现还有很多,作者为什么没有具体加以说明?
    3. (3) 第⑥段中划线部分运用了的说明方法,形象地说明了
    4. (4) 本文是从哪几方面来说明“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的?
  • 11. 阅读《最美的月亮》,完成下面小题。

    最美的月亮

        ①那个中秋节他和母亲是在医院度过的。

        ②母亲的手术是临近中秋节做的。母亲感到身体不适,本来以为是老毛病,但医院检查结果竟然是癌症。在他小的时候,家境贫寒,母亲总是忍受着饥饿和痛苦,含辛茹苦地拉扯着年幼的他,独自支撑了这个家。他觉得不能把这个消息告诉母亲,不是害怕母亲经受不住打击,而是害怕母亲拒绝治疗。他的孩子刚满2岁,妻子下岗了,他的收入是全家人唯一的经济来源。没有工作的母亲知道家里艰辛,很早以前就说过,如果患上癌症,就不治疗,因为她认为那样既浪费了钱也救不了命。

        ③他很孝顺,便和妻子哄着母亲说是小病能治好,但需要做手术,这样才把母亲骗进了医院。从手术室出来,经过他三天三夜的细心护理,母亲逐渐清醒过来,那天正是中秋节。母亲住院一个星期时间,他每天只吃一顿饭,即便这样,仍然花光了所有的积蓄。现在他身上已经没钱了,只盼着妻子快点借到钱送来。

        ④夜晚,病房里冷冷清清,他守在母亲身边,同房的病人都回家团圆了。细心的他怕母亲触伤情,就问母亲想吃点什么,似乎察觉到了什么的母亲只是说:“扶我下床,我想看一下月亮,不知道明年还能不能看到。”他听得眼眶一阵发酸,流下了泪,然而他知道,母亲这个时候是万万不能移动的。思索了片刻之后,他有了一个决定。继而叮嘱母亲不要乱动,就转身离开了。

        ⑤街上华灯初上,到处洋溢着喜庆热闹的气氛,唯独他行色匆匆,孤单而焦急。饭店、小卖店、电子游戏室,他一个店铺接一个店铺地问:“有一个小时50元的工作吗?”但是店主们的回答都令他大失所望。终于,在一家搬运站里找到了10吨待搬的水泥。一袋水泥100斤,搬1吨6元。他挽起衣袖开始玩命地把一袋又一袋水泥从小山似的堆上扒到肩上,连他自己都没想到半个小时就把那10吨水泥搬到了车上。等到接过60元工钱的时候,才感到双腿如铅、头昏眼花,仿佛随时都可能晕倒,但他坚强地忍受着。

        ⑥他将挣来的钱买了一个深颜色的脸盆,剩下的钱全部买了月饼。他抱着脸盆和月饼回到了医院。路上他抱得紧紧的,生怕磕碰到怀里的月饼和脸盆,仿佛那是抱着母亲的命,回到病房,他把月饼摆在桌子上,然后掰开一个月饼,把最柔软的一块月饼馅递到母亲嘴边。看着脸色憔悴、满头大汗的儿子,母亲含着泪说:“我不吃,这病咱也不治了。”他笑着说:“你看看今年的月亮多圆多亮啊,您肯定会好的!”他端过盛满清水的脸盆放到母亲床前,月光展开透明的翅膀跃进盆里,圆圆的月亮随着盆里的波纹在水里行走,上下翻腾

        ⑦看着水中晶莹而富有生命的月亮,望着眼前的儿子,母亲心情好了许多:“真好看呢,比往年都好看。”他拉着母亲的手说:“明年您还要陪我看月亮!”母亲郑重地点点头。

        ⑧那一夜,母亲睡得非常安详,似乎已经远离了病痛。窗外,月亮静静地悬挂着,虽然光芒依旧纤弱,但却仿佛迸射出了一种足以撕破无边黑暗的光明,一种足以融化天山冰雪的温暖

        ⑨母亲开始配合每项治疗,出院时医生告诉他说:“这次手术做得很成功,你母亲能够再活10年甚至康复。”

        ⑩又是一年中秋,天上的月亮又圆了。母亲对儿子说:“去年在医院里看到的月亮是我这辈子看过的最美丽的月亮。”

    1. (1) 文中的“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儿子?
    2. (2) 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④段中的“景”和“决定”分别指什么。
    3. (3) 结合语境,对文中画线句子做简要赏析。

      月光展开透明的翅膀跃进盆里,圆圆的月亮随着盆里的波纹在水里行走,上下翻腾。

    4. (4) 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⑧段中“光明”和“温暖”的含义。
    5. (5)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③段中“花光了所有的积蓄”为下文中秋夜晚去挣钱埋下伏笔,做好铺垫。 B . 第④段的“泪”是因为儿子心疼担心母亲,害怕失去母亲;第⑥段的“泪”是因为母亲知道自己患了癌症,想彻底放弃治疗又不想结束生命的矛盾、痛苦的心理。 C . 第⑤段“街上华灯初上,到处洋溢着喜庆热闹的气氛,唯独他行色匆匆,孤独而焦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强调了他的孤单和无奈,加重了情感色彩。 D . 本文最后一段有深化中心的作用,代表了美好的回忆,表达了母子间浓浓的深情。
七、<b >命题作文</b>
  • 12. 初生活的画卷徐徐打开,阅读、交友、运动、畅想、实验……生活中的人、事、景,总能带给我们一份快乐,一丝感动。

    请以“                            带给我快乐”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按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2)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3)文中不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学校名称。(4)书写要工整,标点要正确,不写错别字,字数600字左右。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