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5—2016学年重庆江津区八中八年级下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更新时间:2016-11-25 浏览次数:679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请你从以下四句话中选择最为贴切的一句话,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

    A . 封建帝制被推翻了 B .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C . 中国实现现代化了 D . 中国成为世界强国了
  • 2. “西方殖民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线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下列哪一事件是最有力的证明(    )

    A . 西藏的和平解放 B . 抗美援朝的胜利 C . 解放战争的胜利 D . 镇压反革命运动
  • 3. 风阳花鼓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内容大多都反映时代的变迁,其中有一句唱词“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唱词中说的“改革鼓点”率先在哪些省“先敲响”( )

    ①安徽     ②广东     ③河南    ④四川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①④ D . ②④
  • 4. 新中国成立时,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会议任命的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是(   )

    A . 周恩来 B . 毛泽东 C . 朱德 D . 刘少奇
  • 5. 从1953年—1957年是我国的(   )

    A . 过渡时期 B . 三大改革时期 C .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D . 土地革命时期
  • 6. “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

    A . 林彪集团被粉碎 B . “四五运动”的爆发 C . “四人帮”受到毛泽东的严厉批评 D . 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 7.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经历了四次重要的会议,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是(   )

    A . 中共十二大 B . 中共十三大 C . 中共十四大 D . 中共十五大
  • 8. 邓小平提出的判断姓“资”姓“社”的三条标准是(     )

    ①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②是否有利于增加公有制经济成分

    ③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④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9. 党在社会主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在哪次会议上制定的(      )

    A . 中共十二大 B . 中共十三大 C . 中共十五大 D . 中共十四大
  • 10. 为了促进东西部经济协调发展,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边疆稳定,1999年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 ( )

    A . 社会主义改造 B . 国有企业的改革 C . 西部大开发 D .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 11. “文革”中最大的一起冤案是(     )

    A . 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 B . 1967年“二月逆流” C . 1969年刘少奇被迫害致死 D . 邓小平被开除出党
  • 12. “铁人”王进喜克服重重困难打出大庆第一口油井,焦裕禄为改变兰考面貌献出生命,邓稼先完成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设计方案,他们的事迹出现在(   )

    A . 新中国成立时期 B . 新中国政权巩固时期 C . 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D .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
  • 13. 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的正确顺序是(   )

    A . 经济特区一一沿海开放城市一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一内地 B . 沿海开放城市一一经济特区一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一内地 C . 内地一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一沿海开放城市一一经济特区 D . 经济特区一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一沿海开放城市一一内地
  • 14. 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被誉为世界经济奇迹的,其中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

    A . 农村改革 B . 城市改革 C . 西部大开发 D . 改革开放
  • 15. 《春天的故事》歌词中唱到:“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歌颂邓小平( )

    A . 提出改革开放总方针 B . 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 . 南方谈话 D . 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二、主观题
  • 16. 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国有企业改革列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2016年将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请根据下列关于改革开放的问题回答。

    1. (1) 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在哪一次会议上提出来的?这次会议后,我国在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改革首先是从什么开始?

    2. (2) 对外开放中我国哪一个城市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后来那一个城市被称为扩大对外开放的窗口? 1992年国务院决定开放长江沿岸的几个城市,其中位于嘉陵江和长江交汇处的是哪一个城市?

    3. (3) 最后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4. (4) 改革开放促进中国经济迅速发展,面对我们取得的成绩你有何感想?

  • 17. 新中国建立后,我国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到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艰难的探索和曲折发展。

    请回答:

    1. (1)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的时间是那一年?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2. (2)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了怎样的失误?又是什么运动打乱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正常进程?

    3. (3) 面对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道路中的失误,你觉得我们应该吸取那些教训?

  • 18. 判断题。

    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改革的内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被邓小平称为“农民伟大的创举”,在这种制度下土地的集体所有制性质不变,把经营权即耕种权承包给农民家庭,虽然开始时步履维艰,困难重重,但由于它顺应民意,得民心。故犹长江之水滚滚东流,不可阻挡,不可抗拒,迅速普及神州大地,农村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它不仅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解决了全国人民在建国以来没有解决的衣食温饱问题。而且为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坚实的社会基础。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的同时,全国乡镇企业异军突起,邓小平把它称为“农民的一伟大创举”。——田纪云《回顾中国农村改革历程》

    以上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C”

    1. (1) 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克服人民公社体制弊端,解放农村生产力。

    2. (2)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让农民对土地拥有了所有权和经营权。

    3. (3) 中国农村改革由于顺民心得民意,所以一开始便顺利展开,并迅速普及神州大地。

    4. (4) 中国农村改革对中国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产生重要作用。

    5. (5) 邓小平认为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异军突起得乡镇企业都称得上是“农民的伟大创举”。

  • 19. 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30多年前冬天的一个夜晚,安徽凤阳县某村18户农户聚集在一起,在一份实行”包干到户“的合同上,庄严地流下了自己鲜红的印章和手印,实行包干到户的第一年就迎来了大丰收,这一年的粮食相当于以往五年的总和,人均收入由上年的22元增加为200元,还破天荒地向国家交了3万多斤粮食。——摘自教材

    1. (1) 材料中的“某村”是什么村?

    2. (2) 从材料中看出,该村的农民怎样经营生产?结果怎样?

    3. (3) 材料中的事件揭开了我国农村改革序幕,从此农村建立了什么制度?结合教材说说这项制度在当时农村中产生了什么作用?

  • 2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这一次土地改革运动,是在人民革命战争已经取得全国胜利,统一的人民政权已经建立的条件下进行的。党面临的最大课题已不是如何夺取革命战争的胜利,而是如何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党进行的各项工作,都应当围绕着这个中心任务并为它服务。土地改革的基本目的也在于此。

    请完成:

    1. (1) 材料中的“土地改革”是根据哪一部法律文件进行的?

    2. (2) 请根据材料会带这次土地改革的背景和目的分别是什么?

    3. (3) 这次土地改革运动有什么意义?

  • 21. (2016八下·江津期中)

    把下列字母所代表的地点填入图中适当的方框中。

    A、深圳

    B、珠海

    以上经济特区的分布有何特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