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

更新时间:2024-05-22 浏览次数:6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共33小题,每小题2分,共66分)
  • 1. 结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以来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的朝代是(    )
    A . 西汉 B . 北周 C . 隋朝 D . 唐朝
  • 2. 隋朝时,始开科举,科举不分门第,不论贵贱,唯才是举;科举士子读万卷书,方可有“鱼跃龙门”之巨变。这说明科举制度在选拔官吏时(    )
    A . 依据家世门第 B . 注重真才实学 C . 重视道德品质 D . 看重读书数量
  • 3. (2017·青岛) 小强和爸爸都是历史迷。一天,小强让爸爸猜我国古代的一位皇帝,他给出如下提示词:开通大运河、正式设置进士科、暴君。爸爸给出的正确答案应该是(    )

    A . 晋惠帝 B . 隋文帝 C . 隋炀帝 D . 唐玄宗
  • 4. 某校七年级(1)班历史小组对隋朝历史进行了研究,假如你是小组的一员,你认为下列哪一项属于隋朝对我国历史的贡献(    )
    A . 建立起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B . 开通了大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C . 开辟丝绸之路,促进中西方贸易和文化交流 D . 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加强对边疆的管辖
  • 5. 下列表述最能反映隋朝历史特点的是(    )
    A . 结束分裂,实现统一 B . 开凿大运河 C . 统治残暴 D . 繁荣而短暂
  • 6. 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的鼎盛时期,在当时世界上声名显赫,它的建立者是(    )
    A . 李渊 B . 李世民 C . 武则天 D . 李隆基
  • 7. (2020七下·吉林月考) 历史上把唐朝的全盛(鼎盛)时期称为(    )
    A . 贞观之治 B . 开元盛世 C . 文景之治 D . 光武中兴
  • 8. (2020七下·南阳月考) 唐朝的全盛时期是(   )
    A . 唐太宗时期 B . 武则天时期 C . 唐玄宗前期 D . 唐玄宗后期
  • 9. 有一次,唐玄宗召集县令进行考试,结果40多人因不合格而被罢官。这体现了他(    )
    A . 注重文教 B . 宽以待人 C . 整顿吏治 D . 多才多艺
  • 10. (2023·河南) 唐三彩是盛唐气象的一个缩影,它延续了秦汉以来彩塑的写实风格,又创造性地运用了低温铅釉的绚丽、斑斓色彩和略带夸张的手法。这折射出唐朝注重( )
    A . 传承与创新 B . 交流与传播 C . 改进与推广 D . 开放与互鉴
  • 11. 唐朝洛阳设有南市、北市和西市,尤以南市最盛,“其内一百二十行,三千余肆,四壁有四百余店,货贿山积”。这说明,当时洛阳(    )
    A . 商业贸易繁荣 B . 城市布局对称 C . 沟通南北交通 D . 政治制度完备
  • 12.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抒发了杜甫对唐都长安遭安史之乱破坏的悲怆情怀。他的诗语言精炼凝重,艺术技巧高超,被后人称为(   )
    A . 诗仙 B . 诗佛 C . 诗圣 D . 诗史
  • 13. (2022七下·盐城月考) 下列图片所示工具,属于唐朝时期发明的是(    )
    A . B . C . D .
  • 14. 明知其艰险却逆流而上是“逆行者”的一种精神写照。唐代高僧玄奘和鉴真克服千难万险,一个西行,一个东渡,终于完成自己的心愿。他们的“行走”(   )
    A . 扩大了唐朝疆域 B . 促进了文化交流 C . 加强了边疆管理 D . 引进了先进文化
  • 15. 唐朝时对外交往频繁,世界上有70多个国家或地区与中国有往来。繁盛的唐朝在世界上声望很高。下列诗句符合材料信息的是(    )
    A .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B . 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C .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D .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 16. (2023七下·龙海期末) 唐初统治者采取轻徭薄赋、劝课农桑、兴修水利、奖励人口增殖、提倡节俭、疏缓刑罚等措施。这体现了他们政治实践的共同理念是( )
    A . 以民为本 B . 任用贤才 C . 减轻赋役 D . 虚心纳谏
  • 17. (2023七下·献县期末)  唐三彩是中国首创的,之后的新罗三彩、日本的奈良三彩都有仿烧,包括波斯三彩也深受影响,所以它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一个承载物。材料说明唐代(  )
    A . 文明对外影响力强 B . 各民族交往密切 C . 大运河促进南北交通 D . 长安是国际性大都会
  • 18. “有些历史学家认为,唐代可以分为前后两段来观察,前面一段是137年的伟大与繁荣,接着则有151年的破坏与混乱。”唐朝由伟大与繁荣走向破坏与混乱始于( )
    A . 黄巢起义 B . 藩镇割据 C . 安史之乱 D . 宦官专权
  • 19. 唐朝灭亡的标志是( )
    A . 安史之乱爆发 B . 唐末农民起义的爆发 C . 朱温建立后梁政权 D . 五代十国的出现
  • 20. (2017七下·武平月考) 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哪一局面的延续(    )

    A . 宦官专权 B . 藩镇割据 C . 盛世景象 D . 大一统
  • 21. (2021·黄石) “榷场,与敌国互市之所也”这是古代史书中对榷场的描述,北宋与辽、西夏对峙,但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一直进行。榷场的存在(   )
    A . 使民族间长期争战不休 B . 使民族间完全消除隔阂 C . 促进了民族交流与融合 D . 消除了民族间经济差距
  • 22. (2020·怀化)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材料主要反映了宋朝( )
    A . 重文轻武 B . 等级森严 C . 商业繁荣 D . 休养生息
  • 23. (2020·青岛) 文旅融合唤醒城市记忆。下列城市名片可以唤醒南宋都城记忆的是(    )
    A . 秦俑故乡,丝路源头 B . 繁华汴水,精彩开封 C . 六朝古都,金陵风韵 D . 千古宋城,梦回临安
  • 24. (2021·昆明) 宋朝的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这表明当时的宋朝(   )
    A . 制瓷技术先进 B . 边界贸易兴旺 C . 经济重心南移 D . 海外贸易发达
  • 25. 宋代纺织业发达,纺织业家族增添新的成员—棉纺织业。支持该结论的最有力证据是(   )
    A . 《宋书》中开始出现“棉”字 B . 北宋画家王居正的《纺车图》 C . 南宋诗人艾可叔的诗《木棉》 D . 1966年浙江兰溪县出土的南宋棉毯
  • 26. (2020·滨州) 南宋时期,有一位外国商人运送一批货物到泉州销售,他抵达泉州后应该到哪个机构办理手续(    )
    A . 都护府 B . 市舶司 C . 宣政院 D . 枢密院
  • 27. (2020·岳阳) 《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这主要反映了(   )
    A . 国家重点开发东南 B .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 . 东南地区赋税沉重 D .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 28. (2020·绥化)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是(    )
    A . 汉朝 B . 唐朝 C . 元朝 D . 明朝
  • 29. (2022七下·封开期末) 元朝在驿道上隔一段距离就设有“急递铺”。铺卒在接到紧急公文后,骑快马日夜兼程传到下一个急递铺,直到送达收地。当时规定一昼夜要传递400里。这反映了元朝(    )
    A . 疆域辽阔统一 B . 中央集权衰落 C . 重视科技创新 D . 海外贸易发达
  • 30. (2021·福建) 宋代瓷器美学达到新高度。景德镇青白瓷色质如玉,钧窑的海棠红艳如晚霞。由此可见,宋代制瓷业(   )
    A . 私营作坊为主 B . 产品行销世界 C . 遍布沿海地区 D . 工艺水平高超
  • 31. (2023七下·江城期末) 宋代陆游在《城市醉归》和《湖山》中留有这样的诗句:“小市雨余寻酒去,野桥日落策驴归”“城边小市聚,烟水淡秋容”。这折射出当时(  )
    A . 文人高雅的生活情趣 B . 商业活动不受时空限制 C . 城市商业的繁荣 D .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 32. (2020七下·涡阳期末) 下图所示我国古代民族政权并立示意图,不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33. (2022七下·深圳月考) 某同学阅读了《忽必烈和他的世界帝国》一书,他想为这本书写一句作品简介。以下可以入选的是( )
    A . 建大元,灭南宋,统一全国图改革 B . 统蒙古,立政权,未灭西夏身先死 C . 统契丹,建政权,宋夏和议结和平 D . 统女真,完统一,建立金朝灭北宋
二、依据材料,回答问题(20分)
  • 3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任务一:【图片解读——技术进步】

                

    图1 曲辕犁                图2 占城稻       图3 交子

    任务二:【史料解读——社会风貌】

    任务三:【数据解读——社会发展】

    唐宋两朝南北方人口对比表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

    占全国人口比例

    人口

    占全国人口比例

    唐朝天宝年间(742~756)

    2080万

    40%

    3120万

    60%

    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

    5500万

    65.5%

    2900万

    34.5%

    ——根据邹逸麟,谭其骧《中国历史时期人口的分布和迁徙》整理统计

    1. (1) 根据上面图片信息,请分别指出图1、图2反映了哪个时代经济的发展。并概述图3纸币出现的原因?
    2. (2) 唐诗和宋代著述对研究唐宋社会状况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根据下列问题作答。

      ①杜甫《忆昔》诗句:“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反映的治世是(        )

      ②吴自牧《梦粱录》:“万物所聚,诸行百市”,“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反映了宋朝经济(        )方面的发展。

    3. (3) 上表数据反映了从唐朝到北宋的社会经济发展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4. (4)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影响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 3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令礼部尚书、江夏郡王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于吐蕃,弄赞率其部兵次柏海。亲迎于河源。

    ——刘绪等《旧唐书》

    材料二: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供遵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捐20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臣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1. (1)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说明唐朝当时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
    2. (2) 材料二这一决定给宋朝人民带来哪些影响?
    3. (3) 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我国古代民族交往的方式有哪些?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