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云南省2024年中考语文仿真模拟试卷(一)

更新时间:2024-05-15 浏览次数:17 类型:三轮冲刺
一、积累与运用
  • 1. (2024·昆明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①近年来,国产电影叫好又叫座。国产电影的崛(jué) 起是我国电影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证,更是对文化自信的生动诠释

    ②国产电影备受青睐有多种原因。首先,这些影片中的人物和事件都与普通观众的生活____。 《热辣滚烫》展现了主人公努力找回生活方向,锲(qì) 而不舍的蜕变历程;《飞驰人生2》表达了____自身心魔、不留人生遗憾的追梦主题; 《第二十条》讲述了维护人民合法权益的故事,显示了国家对违法行为严惩(chéng) 不贷的决心。

    ③其次,国产电影里蕴含着中国传统价值观。 “50岁以上的宇航员出列! ”《流浪地球2》中老宇航员喊出的这句台词,____了中国人的情感共鸣。观众对影片中宇航员舍生取义精神的认同,源自一脉相成的传统价值观。

    ④再次,历久弥(mí) 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电影注入了灵魂。 《长安三万里》呈现了一场专属中国人的诗歌盛宴。影片放映结束时,观众齐诵唐诗的场景让人____。国产电影彰显了中华文明的卓越追求,展现出中国电影人的独特魅力

    ⑤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优秀影片对青少年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给他们注入一种精神力量,引领着他们向充满希望的明天迈进。

    1. (1) 文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崛(jué) B . 锲(qì) C . 惩 (chéng) D . 弥(mí)
    2. (2) 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 诠释 B . 青睐 C . 一脉相成 D . 潜移默化
    3. (3) 文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息息相关 战胜 引发 热血沸腾 B . 息息相关 克制 触动 热血沸腾 C . 休戚相关 战胜 触动 热情洋溢 D . 休戚相关 克制 引发 热情洋溢
    4. (4) 对文中画线句子病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重复累赘 B . 搭配不当 C . 句式杂糅 D . 缺少主语
  • 2. (2024·昆明模拟) 下列句子的排序,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近日,“什么是云南”主题摄影展在云南民族博物馆举行。____,____,____ ,____,____。摄影展扩大了云南在国内外的美誉度和影响力,促进云南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①时间折叠篇章则呈现出“一域之内,气象万千; 一山上下,四季共存”的时间感

    ②三个篇章,全方位回答了“什么是云南”,让游客体验到“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③空间折叠篇章中高冷雪峰和热带雨林遥遥相望,体现了云南独特的空间感

    ④人文历史篇章带你认识半封闭地形分化出的众多族群,感受多民族文化魅力

    ⑤摄影展旨在向来到云南的中外游客展示云南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历史

    A . ⑤①③②④ B . ②③④①⑤ C . ②④①③⑤ D . ⑤③①④②
  • 3. (2024·开远模拟)  名篇名句默写。
    1. (1) ,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2. (2) 晴川历历汉阳树,。(崔颢《黄鹤楼》)
    3. (3) ,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4. (4) 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5. (5) 《桃花源记》中运用借代的手法表现出人们安适愉快、自得其乐的句子是:
    6. (6) 当良机出现在咱们眼前时,要及时抓住它,《曹刿论战》追击敌人的时机是:
二、综合性学习
  • 4. 学习与探究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深化全民阅读活动,让青少年在阅读中明礼,在书香中成长。

    1. (1) 下表是小语同学搜集到的本校学生的阅读情况,请根据相关数据,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你的发现。

      读书现状调查表

      调查项目学段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每日可供自由阅读的时间

      1.5 小时

      1 小时

      0.5 小时

      经典书籍在阅读中所占比重

      27.8%

      35.8%

      45.6%

      分析上表,你得出的结论是:

    2. (2) 学校将在世界读书日期间组织各班开展相关活动,请参照示例为班级设计两个活动。

      示例:名家作品品读会

  • 5.  请结合阅读方法和助读资料,完成下面的阅读任务。
    1. (1) 《经典常谈》中,对古籍的阐述很吸引同学们,在阅读完后我们知道《说文解字》是由东汉的所作;八卦相传是画的。
    2. (2)  亚运赛场上,运动健儿们以矫健的身姿,自信乐观的心态,不畏挑战的决心向我们传递着亚运精神。你认为下面哪部名著的哪个人物适合作为代表人物站上亚运赛场? 请结合情节简述理由。

      孙悟空《西游记》   林冲《水浒传》   保尔·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 6. (2024·红河模拟) 书法临写与鉴赏。
    1. (1) 请仔细观察右边的字帖,从中挑选出八个不同的汉字,用简体正楷将书写在田字格中。

    2. (2) “柳体”的特点为结字中心攒聚收紧,四边伸展舒张,用笔挺拔,筋骨刚健,内变外棱,世有“颜筋柳骨”之誉。下列属于“柳体”的是图。

三、阅读
  • 7. (2024·红河模拟) 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小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 (1) 下列对诗词内容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李清照的词以婉约细腻为主,梁启超曾评论《渔家傲》说“此绝似苏辛派”。这首词是其婉约风格的代表之作。 B . “舞”字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天河流转,似乎有无数舟船在风浪中起伏出没的神奇画面,既有生活的真实感,也有梦境的虚幻性。 C . “殷勤问我归何处”,天语问“归”,殷勤殷切,随后词人嗟叹,却道诗文何用,语藏艰辛苦闷,看似答非所问,实则意脉承接连贯。 D . “九万里风鹏正举”用了《庄子》寓言中大鹏扶摇而上九万里的典故,词人想象自己乘着大鹏飞到三山,以大鹏翱翔表露雄阔胸襟。
    2. (2) “仿佛梦魂归帝所”中的“归”字与苏轼《水调歌头》“我欲乘风归去”中的“归”字意思相同,表达了两位作者怎样的共同意愿?
  • 8. (2024·红河模拟)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

    冯异定关中,自以久在外,不自安。人有章言异威权至重,百姓归心,号为“咸阳王”。光武以章示异。异上书谢,诏报曰:“将军之于国家,恩犹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惧意?”及异破隗嚣 , 诸将欲分其功,玺书大司马以下,称异功若丘山。今人咸知异为名将,然非君之明,必困谗口矣。

    (节选自洪迈《容斋随笔·燕昭汉光武之明》)

    【注释】①冯异:汉代名将。②章:奏章。③光武:汉光武帝。④隗嚣:东汉初年地方割据军阀。⑤玺书:指诏书。⑥诮:qiào,责备。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马者

      ②食之不能尽其

      ③异上书

      ④今人知异为名将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光武以章示异。

    3. (3) 甲文中“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一句,应该怎样朗读合适?请说说你的看法。
    4. (4) 甲文中千里马和乙文中冯异的遭遇印证了甲文中哪个句子?请简要分析。
  • 9.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人类真的能实现隐身吗

    于相龙

    ①关于隐身,古今中外有许多传说,比如,中国民间故事里的遁术,西方魔法故事里的隐身斗篷,那么,所谓的隐身真的存在吗?

    ②科学家发现,超材料能帮助人们实现隐身。超材料是一种具有人工设计的结构、呈现出天然材料所不具备的超常物理性质的复合型功能材料。其带来的神奇的“四项全能”超级隐身能力,会让人质疑“我到底存在还是不存在”。

    ③当一束光通过不同介质界面时就会发生折射。如果我们能用特殊的技术,让光发生不同方向的折射,是不是就可以任意操纵光线了呢?哈利·波特的隐身斗篷,其实就是操纵光线,让光线“绕行”,不再沿着直线传播,这样就看不见站在斗篷中的人了。科学家为了制造这个隐身斗篷,像拼积木似的,将经过特殊设计的不同的人工结构搭建在一起,得到了一种新的超材料。这种操纵光线的超材料,被称为光学超材料,穿上这种材料制作的隐身衣,别人就看不见你了。

    ④那有没有触摸不到的隐身衣呢?

    ⑤来看看初中物理讲的力是怎么传递的。我们小时候都玩过这样的小把戏,把一张纸折叠几次,它的承重能力就变强了。科学家突发灵感,用各种不同材料、不同结构和不同外形的微小物体块搭建在一起,得到了更多样化、让你触摸不到的力学超材料。

    ⑥力学超材料具有负弹性、负刚度、负可压缩性等超常力学性能。比如,我们拔河时感觉绳子就要被拉细拉断了,可是如果这根绳子是力学超材料制成的,我们越用力拉,绳子可能反而越粗。再比如,当我们使劲踹泥土地时,一般会踹出一个坑,但如果这泥土是力学超材料的,我们越用力踹,土地就可能越膨胀。力学超材料的这种超常力学性能,能够将目标物体“隐藏”起来,让我们的触摸无法感知到它的存在。

    ⑦如果我们真的隐身了,人们看不见、触摸不到,可若是我们打了个喷嚏,或是大喘气一下,肯定又会被发现。怎么让呼吸的气息也消失,让人感觉不到呢?

    ⑧想想看,当我们开口说话和呼吸时,是不是与声带有关?那就让科学家试着操纵声波吧。这种操纵声波的超材料就是声学超材料。如果用这种声学超材料制成传感器,声波会在传感器处消失,再大的声音人们也听不见。所以当你戴上用这种声学超材料做的口罩时,你呼吸、打喷嚏或大喊大叫,没人会听得见。

    ⑨有了前面三种超材料,我们已经接近完美隐身了,可我们的身体还在向空气辐射热量,如果用检测温度的红外仪器一照,还是会原形毕露。于是科学家开始研究热学隐身,让人体的温度也不存在。

    ⑩我们知道,热量是从高温向低温传递的。比如手握一块冰,手上的热量就会传导给冰,于是冰就融化了。如果手握一块冰而不让冰融化,该怎么办呢?有人说戴上厚厚的手套就可以了。是的,手套挡住了热量向外扩散。如果有这样一种热学超材料,让热流反转,使其从低温流向高温,也就是说,如果戴上这种热学超材料编织的手套握着冰,手也会变成冰,而冰并不会融化,如此一来,穿上这种热学超材料的衣服,红外仪器也是无法检测到我们存在的。

    ⑪从神话科幻到现代科技,人类对隐身技术的探索从未停止。

    (选自2023年第10期《青年文摘》,有删改)

    1. (1) 第①段在文中有何作用?试作简要分析。
    2. (2) 第⑥段中加点的“可能”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3. (3) 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文章内容发挥你的想象,说说“隐身技术”可以应用到哪些领域?
  • 10. (2024·威信模拟)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回家过年

    刘洪文

    ①过了腊月二十三,家里便有了年味儿儿。

    ②在厨房蒸馒头的母亲揭开锅盖高兴地说到:“馒头笑了。”我没看出来,就问她怎么笑的。母亲说:“就是馒头开口了,过年了,讨个吉利,所以要说笑了才行。”

    ③我前窜后跳的,看什么都好玩。邻居家孩子的纸灯笼做好了,是用高粱秸扎成的,外面糊了红纸,还贴了一个倒着的“福”字。我美羡慕极了,央求父亲给我也做一个,留到年三十晚上出去捡鞭炮。父亲手太笨,只能用老套路,拿一个空罐头瓶,里面用蜡油粘上一截蜡烛,再在瓶口绑一根电线,一个灯笼就做成了。

    ④关于年的记忆,我总是停留在小时候。而今,我已经有三年没回家过年了 , 不为别的,只想给自己争一口气。父亲的咆哮声依旧在我的耳边回响。

    ⑤“你要是有点能耐。就干出个人样来给我看,别整天窝在家里,连自己都养活不了,还谈什么理想?”

    ⑥我也急了:“好歹我也是个大学生,我就不信了,我要是不混出个人样来,就不再回来见你!”毕业那年,我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工作,整天在家和一帮狐朋狗友混在一起。父亲实在看不下去,和我大吵了一架。

    ⑦我一赌气离开家,想来已三年有余。

    ⑧三年里,我孤身一人,漂泊异乡,尝尽冷暖,对家倍感思念,可我放不下可怜的尊严。

    ⑨我当过保安,做过泥瓦匠,卖过保险,做过推销……可我离那个誓言里的“人样”,依旧遥远。三年来,我除了买两部手机,一部寄给家里,一部自己用以方便和家里联系外,几乎一无所有。

    ⑩而那部手机除了发发短信,几乎很少打电话。我必须节省钱交房租,买赖以生存的食物。

    ⑪我也许真的就如父亲所说,是个没用的东西!看看身边的同学有的当老板,有的考进好单位,人家的父母春风满面,而我的父母只有长吁短叹。

    今年我决定回去 , 尽管我依旧没个“人样”。大年二十六,我发短信给家里,说了要回家过年。

    ⑬次日早起,我收拾了简单的行李,和老板告了假,拖着长长的拉杆箱朝车站方向走去。路面结了厚厚的冰,让我想起小时候在村边可以溜冰的水塘。

    ⑭长途客车终于来了,我跺了跺冻僵的脚,上了车。

    ⑮车里面很暖,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回家的幸福,让我感觉到这次回家还是值得的,尽管我依旧一无所有,尽管我还是孤身一人。

    ⑯几个小时的车程,很快过去了,正当我昏昏欲睡时,乘务员喊:“小榆树车站到了。”

    ⑰我忙提了行李下车。没想到父母早等在马路边。他们看到我赶紧迎过来接我手里的东西,惊喜之情溢于言表。

    ⑱父亲的背明显驼了很多,鬓边也多了白发。他不再和我怄气,而是不住地向我问这问那。

    ⑲所谓车站,不过是钉在树上的破旧木板,用墨汁写着站名而已,光秃秃的没个避风的地方。我问母亲冷不冷,她兴奋地摇头:“你回来了,就不觉得冷了!”

    ⑳回家路上,不时有人打招呼:“儿子回来了,高兴了吧?”母亲不住地应着:“高兴,高兴!”

    ㉑到家后,父母忙着生火做饭。我闲着没事,翻看父亲的手机,奇怪的是,我昨晚上发的短信居然未读,再往前翻,所有短信都未读。我忙问父亲这是咋回事儿?

    ㉒“他根本就不会用!就能接打个电话!”母亲抢着说。

    ㉓“那往年呢?”我焦急地问。

    ㉔“还不都一样。”母亲唠叨着。

    ㉕我的泪水流了下来……

    学校计划筹备校园艺术节活动,你们班准备将上面的小说改成课本剧并录制微电影,参加校园艺术节展评。你作为导演,需要完成下列任务。

    1. (1) 【导演说戏】

      作为导演,你需要按照事件先后顺序,把小说的内容概括补充完整,以便演员快速掌握故事梗概。

    2. (2) 作为导演,为帮助演员把握人物情感,请你结合全文,对下面句子的意蕴进行分析。

      你回来了,就不觉得冷了!

    3. (3) 【电影拍摄】

      ①戏剧中常常运用“空白艺术”,但是在拍摄时需要将它补充出来。你认为在文章结尾处,应补上什么样的画面来解释“我”流泪的原因?请把这处空白画面描绘出来。

      ②在拍摄第④段“而今,我已经有三年没回家过年了”和第⑫段“今年我决定回去”的内容时,你准备将“儿时过年”“赌气离家”“三年异乡生活”的镜头交错拍摄,请向大家介绍一下这样拍摄的目的。

    4. (4) 【观影互动】

      电影播出引发了巨大反响,同学们对文中的“我”没有混出“人样”,就三年不回家过年的行为产生了争议,对此,你怎么看?

四、写作
  • 11. (2024·威信模拟) 请从下面的题目中任选一题完成写作。

    1)题目:请以“明天,我将远行”为话题,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得在文中泄露个人和学校信息;③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宇迹清楚。

    2)题目:我以写青春

    要求:①须将题目补充完整;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得在文中泄露个人和学校信息;④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宇迹清楚。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