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绵阳市2024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二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4-05-24 浏览次数:8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 1.  2023年12月22日,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将____确定为联合国假日。( )
    A . 端午节 B . 重阳节 C . 春节 D . 中秋节
  • 2.  2024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学习运用“____”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
    A . 堡垒工程 B . 四个更大 C . 千万工程 D . 四下基层
  • 3. 以下新闻事件,能体现“合作共赢”理念的有( )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4. (2023七上·顺义期末)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对儿子的这些教诲告诉我们( )

    ①宽以待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②修身养性,明确自己的人生志向

    ③转听教海,做到唯父母之命是从

    ④发奋学习,提升个人能力和智慧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5.  2023年感动中国人物刘玲琍,扎根特教讲台33年,坚持做一件事,让听障孩子在爱的环境中,学习开口说话,让那些被命运抛弃的孩子实现梦想。她的事迹告诉我们( )

    ①承担责任也伴随着获得荣誉的权利    ②从事特殊教育的人定会被尊重认可

    ③应积极为社会做贡献实现自身价值    ④敢于畅想未来就能提升生命的质量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6. 关心社会生活,是中学生的基本素养。以下对社会生活中部分现象的解读正确的是( )

    ①某中学生将在校园内捡到的文具袋交给老师----公民履行受教育义务

    ②某大学教授将自己所有的财产捐赠给某学校——依法行使个人财产权

    ③某公司未经允许使用某科学家的照片做广告————侵犯了公民的肖像权

    ④陈某收购走私入境的濒危野生动物谋取利益——属于一般的违法行为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7. 法治巡讲、宪法晨读、宪法进农村等系列主题活动,使宪法宣传走入日常生活,这些活动有利于公民( )

    ①增强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    ②认同宪法价值,崇尚宪法精神

    ③规范权力运行,加强宪法监督    ④保障宪法实施,坚持依宪治国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 8. 近日,在成都地铁1号线正式运行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号”主题列车,将总体国家安全观知识融入其中,宛若一座流动的“国家安全宣传教育馆”。该列车的运行有利于( )

    ①扩大国家安全的内涵外延    ②营造国家安全教育氛围

    ③推进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    ④增强公民国家安全意识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9. 某校九年级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到某社区开展社会调查,了解社区治理情况。以下是他们的调查笔记摘录:

    社区工作人员到社区开展居委会换届选举宣传活动,号召大家推举候选人。居委会组织居民代表共同讨论健身场地与居民停车矛盾的解决方案。居委会主任向居民会议汇报过去一年的工作,接受居民监督。

    综合以上资料,撰写调查报告。你认为下列最适合作为标题的是( )

    A . 协商民主,提高效率 B . 换位思考,邻里和谐 C . 执政为民,依法行政 D . 基层民主,共建共治
  • 10. 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了2024年新年贺词。以下是贺词的部分内容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1. (1) 辛勤劳作的农民,埋头苦干的工人,敢闯敢拼的创业者,保家卫国的子弟兵,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挥洒汗水,每一个平凡的人都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这启示我们( )

      ①发扬实干精神才能创造新的辉煌    ②选择职业应以兴趣爱好为主

      ③中国梦反映一代代人的美好夙愿    ④平凡岗位也能做出不凡贡献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2. (2) 良渚的文明曙光,殷墟甲骨的文字传承,三星堆的文化瑰宝,……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这表明中华文化( )

      ①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②增添中国人民的自信

      ③熔铸坚定的民族志向    ④不忘本来、吸收外来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1. 小李同学所在班级开展了时政点评活动。下列点评正确的是( )

    序号

    时政

    点评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国务院组织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决定权

    2023年,我国强化义务教育薄弱环节建设,做好“双减”工作,国家助学贷款提标降息惠及1100多万学生。

    我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改革开放45年来,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富民之路

    2023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发布,进一步激发民营经济活力。

    我国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12.  2023年,我国将8月15日设立为全国生态日。其意义在于( )

    ①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②推动我国可持续发展

    ③确保人人都能节约资源    ④凸显生态文明最重要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3. 近期,“新疆邀你吃海鲜”的话题火了,这些大漠里出产的海鲜,源自于“东虾西移”项目以及一群跨越山海的援疆人。“东虾西移”的成功实践有利于( )

    ①克服所有的困难和艰险    ②推动各民族同步富裕

    ③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    ④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4.  2023年,我国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和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产品畅销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合计出口1.06万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大关。这说明我国( )

    ①正努力建设制造强国    ②新兴产业已经取代传统产业

    ③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④已经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5. 从广交会到服贸会,从进博会到消博会,从“走出去”到“引进来”,近年来,我国持续举办高水平经贸盛会,为全球搭建起共享、开放、合作的国际平台。这说明( )
    A . 人类面临着许多共同挑战,需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B . 世界贫困仍未消除,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差距很大 C . 我国坚定不移扩大开放,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者 D . 我国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已成功跨入发达国家行列
二、非选择题
  • 16. 材料分析题

    【振兴地方经济促进高质量发展】

    材料一:“尔滨”火了,2024年元旦三天接待游客300多万人,收入近60亿元,一跃成为国内冬季旅行的“顶流”城市,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尔滨”的做法。

    做法

    启示

    文旅部门在相关媒体平台,推出各种冰雪主题短视频,吸引了大量外地游客。

    示例: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为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播搭建平台。

    市委践行“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科学研判,精准定位冰雪经济发展战略。

    市政府要求当地宾馆酒店经营企业不过度浮动价格,不盲目调整价格,不虚高标注价格。

    人造月亮、热气球、驯鹿表演……凡是游客想要的商家都“掏家底”满足,创意创新赋予冰雪更多魅力。

    材料二:“新质生产力”是2024年全国两会热词,是指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符合高质量发展的新型生产力。为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绵阳变“新赛道”为“主赛道”:加快建设国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国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大力发展长虹、九洲、京东方、惠科等高新技术企业,聚力攻克“卡脖子”领域;积极推动核医疗健康、激光技术应用、机器人、无人机等新兴产业的加速崛起,全力打造产业集群矩阵。

    1. (1)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哈尔滨“出圈”对于搞活文旅产业的启示。
    2. (2) 结合材料二分析,绵阳市是如何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的?
  • 17. 材料分析题

    【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材料一:“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2024年4月3日,四川省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批准了《绵阳市水污染防治条例(修订草案)》,以下简称《条例(修订草案)》。下面是《条例(修订草案)》的修订过程。

    2022年12月,根据绵阳市委常委会决定,有关部门深入调研,依法开展听证论证,研究完善对修法的意见建议,形成《条例(修订草案)》。

    2023年8月,市人大审议草案后,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形成最终版本《条例(修订草案)》。

    2023年12月27日,市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表决通过《条例(修订草案)》后,按程序报省人大常委会批准。

    材料二:以法之名激发爱国伟力,《爱国主义教育法》自2024年1月1日实施以来,不断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一场场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在祖国的大江南北遍地生花,以下是部分活动场景。

    材料三:为贯彻落实《爱国主义教育法》,我市某校将组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法》宣传活动。

    1. (1) 结合材料一,运用“民主与法治”知识解读《绵阳市水污染防治条例(修订草案)》修订过程中蕴含的道理。
    2. (2) 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以法之名激发爱国伟力”有何意义。
    3. (3) 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两条宣传标语。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