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社会法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绍兴市绍初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社...

更新时间:2024-05-23 浏览次数:5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各题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 1. 暑假的时候,小杰和爸爸去内蒙古旅游,沿途看到了一些景观,以下说法可信的是(  )
    A . 漫山遍野的牛羊 B . 大片的甘蔗和油菜花 C . 内蒙古的河流都结冰了 D . 藏羚羊和牦牛随处可见
  • 2. 《转化的灵感》中的一个镜头:“高原的深秋充满寒意,好客的扎西一家端出青稞酒和糌粑招待来自远方的客人。”该镜头拍摄于(  ) 
    A . 青藏高原 B . 内蒙古高原 C . 黄土高原 D . 云贵高原
  • 3. 下图反映了1957~1961年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单位:万吨)从中可以获信息是(     )

    A . 农村经济高速发展 B . 农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 C . 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 D . 纠“左”工作尚未启动
  • 4. 1957年,一位诗人写道:“请看,中国张开了翅膀—一桥飞架,天堑变通途!车轮追风,屋脊建新路”这首诗表达了(  ) 
    A . 新中国成立的喜悦 B .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喜悦 C . “一五计划超额完成的喜悦 D . 三大改造胜利完成的喜悦
  • 5. 根据当时的情况,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集中主要力量发展了(  ) 
    A . 运输业 B . 银行业 C . 重工业 D . 轻工业
  • 6. “精准扶贫”是当前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它体现了党和政府重视“三农”的一贯原则。这一原则在建国初期最典型的表现是(  )
    A . 和平解放西藏 B . 进行抗美援朝 C . 实行土地改革 D . 开展第一个五年计划
  • 7. 在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毛泽东说:“这次会议是标志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会议被称为“里程碑”是由于(  )
    A . 通过了《共同纲领》 B . 确立了土地改革的路线 C . 实施了“一五”计划 D . 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8. 我国青藏地区夏季气温一般在8℃~18℃,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下列对其成因的解释,恰当的是(   )
    A . 地处内陆,有广阔的森林和草原 B . 地处高纬度,夏季日照时间短 C . 受来自西伯利亚寒冷季风的影响 D . 坐落在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上
  • 9. “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种包产到户的形式在全国迅速推广,全国粮食产量明显提高。这说明(    )
    A . 大跃进运动激发了生产积极性 B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充满活力 C . 土地所有制性质发生根本改变 D . 人民公社化运动取得显著成效
  • 10. 宁夏日报发表文章,将同心县1975年和1981年两个年份的人均占有粮食量做了对比,1981年人均占有粮食量比1975年增长了两倍多。这一变化得益于(    )
    A . 土地改革的开展 B .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 C . 一带一路的实施 D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
  • 11. (2022·浦江模拟) 漫画《小农经济好比“看鸭船”,一碰就翻》,创作于1953年12月。该漫画意在说明,我国有必要进行(   )

    A . 工业化建设运动 B . 人民公社化运动 C . 文化大革命运动 D . 农业合作化运动
  • 12. 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最为深远的意义是(  )
    A . 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B . 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 . 提高了中国的威望 D . 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 13. 改革开放后,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对这个格局表述正确的是(  )
    A . 经济三角洲——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 .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 . 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 .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三角洲——沿海经济开放区
  • 14.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对____进行的改造(    )
    ①农业    
    ②手工业   
    ③资本主义工商业 
    ④交通运输业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15. 以下一组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西藏和平解放         
    ②抗美援朝战争开始 
    ③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④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④③ C . ②①③④ D . ②①④③
  • 16.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老一辈革命家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但在探索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失误,这些失误包括(  )

    ①召开中共八大 
    ②大跃进运动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文化大革命

    A . ①②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③④
  • 17. 下图表格是第六次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 反映了我国人口(    )

    项目

    第六次人口普查

    第七次人口普查

    人口总数 (万)

    133972 

    141178

    人口年平均增长率

     0.57%

    0.53%

    60 岁以上人口比重

    13.34%

    18.70%

    ①总数居世界首位  
    ②增长速度减缓  
    ③老龄化加剧  
    ④素质有待提升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8. 图中数据可用于研究(    )

    1987年工业产值各经济成分比重

    A . 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B . 三大改造顺利推进 C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 . 土地改革大力开展
  • 19. (2022·黄岩模拟) 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实现美丽中国目标的重要抓手。对此,政府要(   )

    ①深入开展光盘行动,推进厨余垃圾资源化

    ②合理布局旧衣回收点,增强旧衣的再利用

    ③鼓励使用节能产品,加快可再生资源开发

    ④加强引导绿色旅游,杜绝私家车的使用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20. 下边漫画反映了共享快递盒的推出( )

    ①解决了资源短缺问题 

    ②促进了资源循环利用 

    ③践行了绿色发展理念 

    ④体现了科技影响生活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5题,共60分)
  • 21. 2023年11月1日,新疆自贸试验区(包括乌鲁木齐、喀什、霍尔果斯3个片区)挂牌成立。国家为什么在新疆设立自贸区?新疆乘势而起搞大开发、大建设是智慧选择吗?请你阅读图1、图2,参与完成探究性学习项目。

    1. (1) 根据图判断新疆位于我国地势第阶梯,分析该自治区的地形特点是
    2. (2) 国家为什么在新疆设立自贸区?请根据图1从地理位置、区域发展原则的角度予以解释。
    3. (3) 有观点认为,新疆乘势而起搞大开发、大建设并非是智慧选择。你是否支持该观点?请结合图2,运用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 22. 下表为《读点国史:辉煌年代国史丛书》的部分书目名称及主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书目名称

    记述的主要史事

    《新元初始:1950 年的中国》

    土地改革;志愿军入朝作战

    《大业宏图:1954 年的中国》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制定

    《意气风发:1956 年的中国》

    (          );中共八大召开

    《 ? :1978 年的中国》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迎风破浪:1992 年的中国》 

    ( );( )

    《继往开来:1997 年的中国》

    香港回归祖国;

    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勇毅前行:2017 年的中国》

    中共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 (1) 我补充:为 “?”处的书目设计名称,并为1956、 1992 年的中国补充三个历史事件。
    2. (2) 我阅读:对 50 年代的中国,可以提炼出①“新生政权的巩固”; ②“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两个阅读主题。请你围绕阅读主题②,从表中提取 2—3 个相关联的史事加以说明。
    3. (3) 我归纳:邓小平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 2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党史专家正确评价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认为它是 1949年以后这个历史时期中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

    1. (1) 请你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是 1949年以后这个历史时期中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2. (2) 材料二:“经济体制改革”知识结构图

      请根据提示完成上面结构图中A、B、C处的内容

      A.是农村改革的核心内容:

      B.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C.是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

    3. (3) 材料三:

      根据材料三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如何通过解放思想来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

  • 24.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雄赞歌》歌词节选

    烽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人民战士驱虎豹,舍生忘死保和平!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1. (1) 【回眸历史】《英雄赞歌》是对一个时代的礼赞,是对英雄的致敬!请结合图片概述歌曲令我们产生崇敬之情的原因。
    2. (2) 【追踪溯源】分析材料二中四川农民高兴的主要原因及其对中国发展的影响。
    3. (3) 【感悟升华】请你分析两则材料之间内在联系,归纳他们的共同作用。
  • 25.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自然资源在世界上的位次

    自然资源

    耕地面积

    森林面积

    草原面积

    淡水资源

    矿产资源

    总量

    3

    8

    2

            6

            3

    人均拥有量

    126

    107

    76

    55

    80

    1. (1) 数据反映了我国自然资源有何特点?
    2. (2) 材料二: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 摘自中共二十大报告

      建设美丽中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符合哪一发展理念?新时代的少年应如何践行这一理念?

    3. (3) 材料三:某校将举办“高峰论碳”研讨活动。生态社团设计了一项方案,并将以“零碳生活引领未来”为主题进行发言。

      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发言稿,要求结合以上方案,放眼未来,重点分析“零碳生活”带来的影响并给出依据。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