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南宁天桃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3...

更新时间:2024-05-17 浏览次数:11 类型:月考试卷
一、积累(21分)
  • 1. 《春天的旋律·2024》跨国春节晚会于2024年1月10日-14日在广西南宁进行录制,打造一台体现中国春节传统习俗和异国风情的年俗盛宴。

    天天同学作为晚会小记者,带领中外媒体嘉宾进行了采风活动并拟写了发言稿,请你帮他修改润色以下部分。

    江春入旧年

    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好!【A】我是南宁市的一名学生记者天天 , 欢迎您临《春天的旋律·2024》跨国春节晚会采风活动现场。下面请跟随我参观位于绿水青山间的广西民族村,一起了解广西民俗风情,品尝年俗文化盛宴。现场游客如织,热闹非凡。最受游客欢迎的是由热chén的壮乡乡民表演的、游客可以参与的壮族竹竿舞。看着这变化多样、富有节奏的的舞姿,再看这【B】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齐心协力的场面,可见春节这一传统节日对于壮乡人民的重要性。嘉宾们不仅可以体验喜庆欢快的竹竿舞,还能品尝传统小吃芝麻饼。【C】这个香脆可口、形如满月的食品,寄托着壮乡人民芝麻开花节节高、团团圆圆。每当年末,除夕未至,壮乡人纷纷动手制作芝麻饼,为新春佳节增添一道不可或缺的年味。

    1. (1)  请用正楷简体字将发言稿标题“江春入旧年”写入田字格。
    2. (2)  发言稿中的加点字“”应读①“”,“chén”应写作②“”。 
    3. (3) A处画线句子中的“一名”与发言稿中的词语“”都是(词性)。
    4. (4) 发言稿中的加点词“绿水青山”,与七上学期所学的一个四字词语“” 构成反义词;将B处画线部分替换为七上学期所学的一个四字词语“”,可使语言更简洁。
    5. (5)  C处画线句子有语病,请指出病因是:,应改为:
    6. (6)  为拉满年俗氛围,请为春晚演播大厅从下列句子中选出一副对联,将相应的序号填到横线处。

      ①龙腾事业家门兴 ②朱瑾万朵迎金龙 ③凤舞爱情喜气扬 ④爆竹千声送玉兔

      上联:下联:

  • 2.  天天小记者想用古诗词来介绍南宁的生态之美,请你帮助他按要求填写以下内容。

    每当暮春时节,绿城南宁呈现百花盛开,万紫千红的美好图景,正如韩愈《晚春》里的诗句“①,②”;深得造化之功的大明山神奇秀丽、高大巍峨,用杜甫《望岳》中的两句“③,④”来形容真是恰如其分;陆游《游山西村》中的诗句“⑤,⑥”也能准确地将南宁扬美古镇山环水绕,花团锦簇的山村春光一览无余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夜游邕江,潮平岸阔,风顺船行,仿佛可以欣赏到王湾的《次北固山下》“⑦,⑧”的壮丽之景;再看着眼前水波动荡,山岛兀立的场景,不禁吟咏曹操的《观沧海》“⑨,⑩”。

二、阅读(共39分)
  • 3. 现代文阅读Ⅰ

    【材料一】①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图腾和神话形象之一,其起源可以追溯至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相传,在黄帝时代,龙曾经出现在人世间,帮助皇帝打败炎帝,取得天下的统治权,从此,龙被视为天子的图腾和象征。

    ②龙的形象集合了多种动物特征并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是能兴风雨、利万物的祥瑞之物。闻一多先生认为,龙以蛇为本体,又融合了“兽类的四脚,马的头,鬣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也有观点认为,龙的特征为驼头、蛇身、鹿角、龟眼、虾须、鱼鳞、虎掌、鹰爪,牛耳(亦称九不像)。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材料二】“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古代的纪年方法之一。“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将干支顺序相配以表示年、月、日的序号,60年为一个循环,俗称“一甲子”。干支纪年以每年立春换年,其中天干包括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包括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此外,古人还将十二生肖与“十二地支”互相搭配,如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材料三】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是正义、高贵、尊荣的象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称道的龙,彰显着博采众长、求同存异、和谐共生的精神,亘古不变,因而形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特定内涵。龙的形象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如“见龙在田,天下文明”,“二月二,龙抬头”,赛龙舟。

    ②央视总台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主题为“龙行龘龘,欣欣家国”。“龘”字的汉语拼音是“dá”,总共有48画,其部首是“龍”,据《康熙字典》记载,“龘”出自第一部楷书字典《玉篇》,“龙行龘龘”形容群龙在云海腾飞的雄健身姿,昂扬而热烈,代表着中国人民的英勇无畏精神及昂扬乐观风貌。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1. (1)  请依据【材料二】思考,2023年被称为癸卯兔年,那么2024年应被称为(   )
      A . 甲辰龙年 B . 丁午龙年 C . 申辰龙年 D . 丙酉龙年
    2. (2) 请依据上述材料,选出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   )
      A . 在传统文化中,龙的起源可追溯至中国古代神话传说。 B . 龙的形象集合了具有特定象征意义的多种动物特征。 C . “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古人记录时间的唯一纪年历法。 D . “龙行龘龘”原形容群龙腾云驾雾,矫健豪迈的样子。
    3. (3)  请结合上述材料思考,“龙”这一形象历来被中华民族所推崇的原因。
  • 4. 现代文阅读Ⅱ

    故乡过年(有删改)

    莫言

    ①我小时候,特别盼望过年,往往是一跨进腊月,就开始掰着指头数日子,好像春节是一个遥远的、很难到达的目的地。对于我们这种焦急的心态,大人们总是发出深沉的感叹,好像他们不但不喜欢过年,而且还惧怕过年。我想,长辈们之所以对过年感慨良多,一是因为过年意味着一笔巨大的开支,而拮据的生活预算里,往往还没有备足这笔钱,二是飞速流逝的时间对他们构成的巨大压力。

    ②熬到腊月初八,是盼年的第一站。这天的早晨要熬一锅粥,粥里要有八种粮食——其实只需七种,不可缺少的大枣算是配料。我曾经十分地向往着过年前的施粥盛典,想想那些巨大无比的铁锅,支在露天里,成麻袋的米豆倒进去,粘稠的粥在锅里翻滚着,浓浓的香气弥漫在凌晨清冷的空气里。一群手捧着大碗的孩子,排着队焦急地等待着,他们小脸儿冻得通红,鼻尖儿上挂着清鼻涕。为了抵抗寒冷,人们不停地蹦跳着,喊叫着。我经常幻想着我就等在领粥的队伍里,虽然饥饿,虽然寒冷,但心中充满了欢乐。

    ③院子里黑得伸手不见五指,仿佛有许多的高头大马在黑暗中咀嚼谷草,这是真正地开始过年了。头天晚上母亲已经反复地叮嘱过了,过年时最好不说话,非得说时,也得斟酌词语,千万不能说出不吉利的词,因为过年的这一刻,关系到一家人来年的运道。做年夜饭不能拉风箱——“呱嗒呱嗒”的风箱声会破坏神秘感——因此要烧最好的草,棉花柴或者豆秸……饺子熟了,父亲端起盘子,盘子上盛了两碗饺子,往大门外走去。男孩子举着早就绑好了鞭炮的杆子,紧紧地跟随着。父亲在大门外的空地上放下盘子,点燃了烧纸后,就跪下向四面八方磕头,男孩子把鞭炮点燃,高高地举起来。在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父亲完成了他的祭祀天地神灵的工作。

    ④过年时还有一件趣事不能不提,那就是装财神和接财神,令人一听十分欣喜。往往是一家人刚刚围桌吃饺子时,大门外就起了响亮的歌唱声:“财神到,过新年,放鞭炮。快答复,你家年年盖瓦屋。快点拿,金子银子往家爬……”听到门外财神的歌唱声,母亲就盛上半碗饺子,让男孩送出去。扮财神的,都是叫花子。我母亲说过一个叫花子扮财神的故事,说一个叫花子,大年夜里提着一个瓦罐去挨家讨要,讨了饺子就往瓦罐里放,感觉到已经要了很多,想回家将百家饺子热热自己也过个好年,待到回家一看,小瓦罐的底儿不知何时冻掉了,只有一个饺子冻在了瓦罐的边缘上。叫花子不由得长叹一声,感叹自己多舛命运实在是糟糕,连一瓦罐饺子都担不上。

    ⑤现在是如此令人感慨,如果愿意,饺子可以天天吃,没有了吃的吸引,过年的兴趣就去了大半,人到中年,更感到时光的难留,每过一次年,就好像敲响了一次警钟。没有美食的诱惑、没有神秘的气氛、没有纯洁的童心,就没有过年的乐趣,但这年还是得过下去,为了孩子。我们所怀念的那种过年,现在的孩子不感兴趣,他们自有他们的欢乐的年。

    1. (1) 本文以“过年”为中心写了哪些情节?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理?请根据文章内容,在横线上填写适当句子。

      过年情节

      过年心理

      掰着指头数日子

      熬腊八粥,幻想凌晨排队领粥

      向往过年

      神秘过年

      接财神,听母亲讲叫花子的故事

      欣喜过年

      没有了儿时过年的气氛和乐趣。

    2. (2) 请联系语境,按括号内的要求赏析下面句子。

      到腊月初八,是盼年的第一站。(从加点字的角度赏析)

    3. (3) 请从感情基调、重音停连或语气语调任选一个角度品读第⑤段画线的句子。

      我们所怀念的那种过年,现在的孩子不感兴趣,他们自有他们的欢乐的年。

    4. (4)  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作者对“故乡的年”的情感前后有什么变化。
  • 5.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 (1) 下面对这首散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小桥流水人家”一句,由近而远地排列本是极其常见的普通景物,呈现出一派清雅、安适的乡居景象,与沦落异乡游子的处境形成反差。 B . “古道西风瘦马”中的“瘦”字,瘦的不只是马,更暗指马上的人因长途奔波而清瘦,一个“瘦”字将游子浪迹天涯的洒脱表现得淋漓尽致。 C . 全篇仅五句,既无夸张,也不用典,纯用白描如实勾勒出人物、事件、景物的情态面貌,描写出一幅游子深秋远行图,营造出悲凉的氛围。 D . “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思”意为“思绪”。这首小令被誉为“秋思之祖”,其中的主旨句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 (2)  “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你结合《天净沙·秋思》的内容,说说作者运用了哪些“景语”,表达了怎样的“情语”。
  • 6. (2024七下·南宁月考) 文言文阅读

    【甲】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夏曰:“博学而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

    诸葛靓在吴,朝堂大会。孙皓问:“卿字仲思,为何所思?”对曰:“在家思孝,事君思忠朋友思信 , 如斯而已!”皓闻之大

    (选自《世说新语·言语第二》,有改动)

    【注】①诸葛靓(jìng):字仲思,他父亲诸葛诞反司马氏,被司马昭杀害。他入吴国,任右将军、大司马。吴亡,逃匿不出。②朝堂:君臣议政的场所,③孙皓:吴末君主。

    1. (1)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人谋而不忠乎:              

      博学而志:

      朝堂大会:                

      皓闻之大 

    2. (2) 下面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文集。《世说新语》是一部志人小说集。 B . 【甲】文中的“博学”“笃志”“切问”“近思”都被视为提高个人修为的方法。 C . 【乙】文中的“卿”是古代君王对大臣的称呼,古代还用“令尊”称呼自己的父亲。 D . 【乙】文中诸葛靓的回答反映出其性格方正,也从侧面反映了诸葛家族的优良家风。
    3. (3) 用“/”给乙文中的划线句子断句,限断1处。

      事 君 思 忠 朋 友 思 信。

    4.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卿字仲思,为何所思?

    5. (5) “凡思之属皆从思”。请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谈谈“思”的异同。
三、综合(共10分)
  • 7.  某中学七年级(2)班开展以“文学部落”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 (1) 活动一:文学部落——名著阅读。寒假期间同学们阅读了名著《骆驼祥子》,请同学们完成以下填空。

      A心里有数儿。他晓得祥子是把好手,即使不拉他的车,他也还愿意祥子在厂子里。有祥子在这儿,先不提别的,院子与门口永远扫得干干净净。B更喜欢这个傻大个儿,她说什么,祥子老用心听着,不和她争辩;别的车夫,因为受尽苦楚,说话总是横着来;她一点不怕他们,可是也不愿多搭理他们;她的话,所以,都留给祥子听。

      这段文字选自《骆驼祥子》,请写出文中划线的A、B两处的人物。“A”是,“B”是,祥子最大的梦想是C

    2. (2) 活动二:文学部落——读书推荐。班级组织开展“我是小小荐书人,我为班级荐本书”活动。请你完成《骆驼祥子》推荐表。

      推荐表

      推荐书目

      《骆驼祥子》

      作者

      推荐理由

    3. (3) 活动三:文学部落——活动邀请。班委计划邀请文学社的王老师参加在七(2)班教室开展的“书香满校园,共享读书乐”主题读书活动,并为此设计了一封邀请函。请你修改其中的不当之处。

      邀请函

      A.尊敬的王老师:

      B.您好!我班将于3月1日上午11点在七(2)班教室举行“书香满校园,共享读书乐”主题读书活动,C.诚邀您前来观摩与点评。D.同学们都特别希望聆听您的拙见,衷心期待您莅临指导!

      E.七(2)班班委会

      2024226

      ①邀请函中格式有误的一项是:(填字母项),修改意见:

      ②邀请函中用语不得体的词语是:(填词语),修改意见:

四、写作 (50分)
  • 8. (2024七下·南宁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年味,是采办年货那喜气洋洋的味道;是吃年夜饭那幸福温暖的味道;是烟花爆竹那硝烟弥漫的味道;也是看春晚那兴致勃勃的味道;更是以上所有味道都混合起来的,喜庆团圆的味道。刚过完年的你,对家乡浓浓的年味一定回味无穷。

    请以“    ▲    的年味”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请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将作文题目补充完整,写在答题卡上。②内容充实,行文流畅,能表达真情实感;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得透露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⑤不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