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贵港市桂平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

更新时间:2024-05-13 浏览次数:11 类型:期中考试
一、积累(21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

    【甲】“气清景明,万物皆显”,清明时节,草木萌动,生机盘然。①对中国人来说,这既是缅怀先人,慎终追远的日子,也是踏货春,感受自然的良机。这恰恰体现了中华民族深刻的生死哲学。冬去春来,让我们看到自然界的伟大接力。而在社会层面,正是一代代先辈为国家发展dian定了基础,我们才能站在新的起点上,投身时代进步的潮流中.

    在清明节祭奠祖先、追思亲人,是保存并维护家族回忆,使生者得到慰藉与勉励的重要方式之一.曾子曰:【乙】“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从寻根问祖中汲取精神养分,帮助我们牢记自身来处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引领了社会的道德风尚.

    ③自古以来,中国社会就有【丙】“家国同构”的传统观念,④纪念逝者不仅是整个国家的大事也是每个家庭的大事,正因如此,清明也是致敬英雄、缅怀先烈的日子。每到这个时候,年轻人会成群结队地来到烈士陵园或纪念碑前,缅怀为国捐躯的华夏儿女,表达对英雄烈士的崇敬之情.随着时代的发展,清明祭英烈也演进出网络纪念的新方式,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上献花、留言寄语等纪念活动,在烛光里、鲜花中,表达思念之情,传递奋发之志。

    铭记英烈事迹,发扬英烈精神.不论是救亡图存、抵御外侮,还是投身革命、争取解放,又或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壮烈牺牲,所有为国家、民族与人民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先烈,都是当之无愧的【丁】“民族魂”.

    1. (1) 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diàn( )定  当之无愧( )

    2. (2) 分别写出下列两个词语的近义词。

      慰藉( )   捐躯( )

    3. (3) 请从以上文段摘抄3个成语。(写在答题卡的横线上)
    4. (4) 对以上文段中【甲】【乙】【丙】【丁】四处双引号使用的作用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和乙表引用,丙和丁表强调。 B . 甲、乙表引用,丙表强调,丁表特定称谓。 C . 甲和乙表引用,丙和丁表特定称谓。 D . 甲和丙表强调,乙和丁表特定称谓。
    5. (5) 以上文段中划线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B . C . D .
  • 2. 请用本学期学过的诗句将以下文段补充完整。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指出;“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透过古诗,我们会发现“我”在人生每个阶段,需求是变化的,“我们”之间的需求亦是不同的,年轻时,为了小家大国,人总是远走他乡,拼杀在各个“战场”,如《木兰诗》中所写“”一般义无反顾地奔赴万里之外的远方,即便遇到如《木兰诗》中所言的恶劣环境 “”也在所不辞,夜深人静时,就易有太白客居洛阳时闻笛而 “””之感,岑参远赴边塞时东望故园喷涌而出的“”的思乡情.思乡虽苦,但只要有明月一般的信念伴随,自会有如王维《竹里馆》中流露出的“”的淡定心境.

二、阅读(39分)
  • 3. 现代文阅读Ⅰ

    【甲】还是在二次战役的时候,有一支志愿军的部队向敌后猛插,去切断军里敌人的逃路。当他们赶到书堂站时,逃敌也恰恰赶到那里,眼看就要从汽车路上开过去。这支部队的先头连就匆匆占领了汽车路边一个很低的光光的小山岗,阻住敌人,一场壮烈的搏斗就开始了。敌人为了逃命,用了32架飞机,10多辆坦克发起集团冲锋,向这个连的阵地汹涌卷来,整个山顶的土都被打翻了,汽油弹的火焰把这个阵地烧红了。但是,勇士们在这烟与火的山冈上,高喊着口号,一次又一次把敌人打死在阵地前面。敌人的死尸像谷个子似得在山前堆满了,血也把这山岗流红了。可是敌人还是要拼死争夺,好使自己的主力不致覆灭。这激战整整持续了8个小时。最后,勇士们的子弹打光了。蜂拥上来的敌人占领了山头,把他们压到山脚。飞机掷下的汽油弹把他们的身上烧着了火。这时候,勇士们是仍然不会后退的呀,他们把枪一排,向敌人扑去,身上、帽子上呜呜地冒着火苗,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也把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据这个营的营长告诉我,战后,这个连的阵地上,枪支完全摔碎了,机枪零件扔得满山都是。烈士们的尸体,做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的,有掐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摁倒在地上的,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虽然这个连伤亡很大,他们却打死了300多敌人,更重要的是,他们使我们部队的主力赶上,聚歼了敌人。(节选自《谁是最可爱的人》)

    【乙】1950年10月,人民解放军第20集团军机步58旅3连入朝参战,在第二次、第五次战役,华川阻击战和金城南防御战中,连队总是担负最重要的任务,打出了军威国威。在二次战役分割围歼威镜南道美军的战斗中,时任连长的杨根思奉命带1个排扼守下碣里外围1071高地东南小高岭,负责切断美军南逃之路。在杨根思的指挥下,全排顽强抗击,接连击退美军在飞机、大炮掩护下的8次集团冲锋。最后,阵地上只剩下杨根思和另外两名伤员,子弹也打光了。这时,又有40多个美陆战一师的士兵围攻上来。杨根思命令伤员带着重机枪撤下阵地,自己从容地抱起仅有的一包炸药,拉燃导火索,纵身扑向敌群,与爬上阵地的美军同归于尽。战后,志愿军总部投予杨根思“特级英雄”荣誉称号,并命名连队为“杨根思连”。

    1. (1) 请你简要分析选文【甲】中加点的两个“红”字的表达效果。
    2. (2) 请根据选文【乙】概括杨根思的形象特点。
    3. (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阅读上面两则材料后,你觉得抗美援朝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 4. 现代文阅读Ⅱ

    修车人老王

    苏沧桑

    ①要是有人说,这个城市某条街、某条巷、某处人行道的路牙‘是属于哪一个公民的,那肯定被人笑话。

    ②这城市里,怎么会有东西是属于哪个人的呢?就连空气,据说都可以拿来卖了。

    ③但在修车人老王的眼里,我这块人行道的路牙,就是他的。几乎每天晚上六点半后,只要天气还过得去,尤其是夏天,他都会来,把小凳子往路边一支,把工具箱一摆,脚后跟就蹬到了我身上。

    ④二十年了,天天如此,于是,我比路旁边的路牙都矮了一截,硬是被他深深踩进了水泥里。

    这个城市的春夏秋冬很明显,每个季节都很短,季节你走马灯似的走,人们像走与打似的走,偏偏他不走。

    ⑥老王修自行车,免费。

    ⑦骑车人先是不相信,再是感谢,留下一个微笑,走了。

    ⑧他图什么?就是一个微笑。他有这个手艺,这是他的价值。在单位里,他不上优秀,不好不坏。但他觉得,有他没他,一样的。

    ⑨只有修车的时候,他埋着头,什么都不想,手里只有链条、钢圈、轮胎、气门,那些不听话的零件,仿佛和他的手有缘分,三下两下,就变得乖乖的。然后,那些期待的眼神,都变成了如释重负的感激的眼神。有时,抽烟的人会递给他一支烟。他夹在耳朵上,没活时,再拿下来点上。烟雾里,他觉得,有一种异常的满足。

    ⑩不认识他的人,都觉得他好。认识他的人,都觉得他匪夷所思。每天都去免费给人修车,还搭上零件钱,疯了,可不是疯了?哪有一下班吃完晚饭就出去修车的,而且还是义务修。

    ⑪下雪的时候,他不想出去。可是下雪的时候,路人最容易把自行车摔了。咬咬牙,他还是出去,冻得发抖受不了了再回家。

    ⑫那些骑车人的脸,和他一样平常,和他家里人一样平常。

    ⑬慢慢地,自行车越来越高级了。

    ⑭慢慢地,自行车变成统一借的那种,自己家的越来越少了。

    ⑮然而,他也慢慢老了。

    ⑯他脚后跟蹬上我这块路牙时,我看到他分明嫌弃地看了我一眼,似乎无法相信,我怎么成了这个样子。

    ⑰而我也嫌弃地看了他一眼,我只不过像他嘴里的缺牙豁口罢了。

    ⑱那天,报纸上登了一个新闻,说有一个男人,趁着夜深人静,往马路上撒黑心钉,扎人家轮胎,然后自己开了个修自行车的小摊,修补轮胎赚钱。那个男人已年过半百,都当上爷爷了,其实是丢了保安的工作,骗家里人说自己去上班了,可没收入,上有老下有小,一直腰疼也不敢去医院看,医院动不动就全套检查。日子总得过,怎么办?只能去修自行车。可是,现在哪有那么多自行车好修啊。于是,他想出了这馊主意。

    ⑲报纸上详细描述了他“种钉子”的方法,吸铁石,自制锥子,502胶水,老虎钳子,把钉子都“种”到路上,朝天,轮胎一扎一个准。每当人们来他摊上修车,都会骂哪个缺德鬼干的。他默默听着,觉得他们骂的那个人很可恶,那个人不是人。修车的人没零钱,他也就不收了,碰到有孩子摔疼了在哭的,他就先帮他们修车。

    ⑲报纸上说,这个男人被抓时,哭了。不是因为被抓哭,而是委屈。不知道为什么,自己做了坏事,心里却委屈。

    ㉑派出所的人说,这个男人,是这几年来第一个因为黑心钉被拘留的。

    ㉒老王坐在路边,脚蹬在我身上,他又看了一眼报纸上这则消息,抬起头,似乎默默想了一会儿,然后收拾起摊子,推着自行车,走了。

    ㉓他的影子在路灯下忽长忽短。他似乎回过来看了我一眼,似乎又没有,然后,整个巷子只留下他那辆旧自行车链条的回声,嗒嗒,嗒嗒。

    ㉔后来,我再也没有见过他。

    ㉕我想,老王不来了,报纸上说的那个修车人,生意大概会好一些吧。

    【注】路牙是指用凿打成长条形的石材、混凝土预制的长条形砌块或砖。其铺装在道路边缘,起保护路面的作用。

    1. (1) 请你赏析文中划线句子。

      这个城市的春夏秋冬很明显,每个季节都很短,季节像走马灯似的走,人们像走马灯似的走,偏偏他不走.

    2. (2) 文中第①段写道“不认识他的人,都觉得他好。认识他的人,都觉得他匪夷所思”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分别说说这两种人这样想的原因。
    3. (3) 请你根据文中关键语句说一说老王不再修车的原因。
    4. (4) 文章从“路牙”的角度叙述老王的故事,表达了哪些情感?
  • 5. 古代诗歌阅读

    【甲】木兰诗(节选)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乙】岁暮到家

    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注】①及辰:及时,正起上时候。这里指过年之前能够返家。②风尘:这里指的是旅途的劳累苦辛。

    1. (1) 请你完成关于【甲】诗内 木兰还乡与亲人团聚容的思维导图。
       木兰还乡与亲人团聚 
      父母姊弟喜迎木兰归来(1)(2)
    2. (2) 【甲】诗对爷娘与木兰相见的情形没有展开描写,【乙】诗有两句可作为补充。请你把这两句诗摘抄在答题卡的横线上。
  • 6. 文言文阅读

    【甲】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回:“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2】 孔子劝学

     子路见孔子,子曰:“汝何好?”对曰:“好长剑。”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子路不说,曰:“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斩而用之,达于革”。以此观之,何学之有?”孔子曰:“不然。若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不亦深乎?”子路再拜曰:“愿受教。”

    【注】①犀革:用犀牛皮制成的铠甲。②括:削。③镞:此处为“装上箭头”之意。①砺:磨。

    1. (1)  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称谓语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 . “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也可用于朋友、夫妇间的爱称。 B . “大兄”是古代对兄长的敬称。 C . “汝”是第二人称代词,多用于称同辈或后辈。 D . “子”是古代对别人的尊称。
    2. (2) 请你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解释加点词

      方法提示

      以军中多务   辞 

      成语推断法:义不容

      岂可乎         及

      查阅词典法: A.比得上。B. 到。C. 涉及,推及。

      子路不         说

      课内迁移法:有朋自远方来,不亦

    3. (3) 请你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其入不亦深乎?

    4. (4) 孟郊诗“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请你根据【甲】【乙】两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学习对于吕蒙和子路的重要性。
三、综合(10分)
  • 7. 【文化探幽】
    1. (1)  请你从下列材料中任选一则,参照示例,探究中国龙的象征意义。

      【材料一】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全都是龙的传人。巨龙脚底下我成长,长成以后是龙的传人;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

      【材料二】中国古人将蛇、鳄、蜥、鱼、鲵、猪、鹿、熊、牛、马等诸多动物及雷电、云雾、虹霓、龙卷风等多种天象容合,便产生了龙。

      【材料三】在喜庆的日子里,人们喜欢舞龙灯,跳龙舞,赛龙舟,以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材料四】龙具百兽之形态,汇天地之灵气。龙能显能隐,千变万化,腾云驾雾,上天入海,呼风唤雨。

      示例:我选材料四,龙象征超凡的力量。

    2. (2) 下图是“母亲河”的徽标,请你仔细观察,写出徽标图案的构图元素及寓意。
  • 8. 【经典品读】

    有人曾评价老舍“擅长以动植物作喻体设喻人物”,《骆驼祥子》中就多处以动植物比喻祥子。请你思考不同阶段的祥子与动植物形象之间的联系,完成下表。

    不同阶段

    相关语句

    祥子与动(植)物形象之间的联系

    前期形象

    这样立着,他觉得,他就很像一棵树,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挺脱的。

    他确乎有点像一棵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

    把祥子比作一棵树,突出他的健康,极力渲染他的朝气和活力。

    中期形象

    像被厨子提在手中的鸡,只知道缓一口气就好,没有别的主意。     他没了自己,只在她的牙中挣扎着,像被猫叼住的一只小鼠。像个死鱼似的冻在冰里。就如同一条狗必定挨打受气。

     。

    后期形象

    他只管拉上买卖,不管别的,像一只饿疯的野兽。 把祥子比作一只饿疯的野兽。

    把祥子比作一只饿疯的野兽,表明潜藏于人性之下的野性、恶性大发作,沦为一具行尸走肉。

    我的探究发现:  。

四、作文(50)
  •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生活中,我们接触更多的是平凡的人,他们正视自身位置,尽力做好一件事,努力发出一份光,凡人微光,虽不耀眼夺目,却能温暖人心;凡人微光,汇聚成火,照亮黑暗,形成动人心魄的力量,

    请你以“凡人微光”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抓住典型细节,借助恰当的手法,并借助抒情、议论的句子写出人物的精神;不要抄袭,不能套作;书写规范、工整;不少于600字;在作文中不能出现真实校名、姓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