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2024年中考历史模考试卷

更新时间:2024-05-22 浏览次数:20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项选择题(17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你选出正确选项并用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将该题相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
  • 1. 良渚古城遗址,是长江下游地区首次发现的新石器时代城址。考古学家在良渚古城南北主干道的钟家港古河道中获得北方传统作物遗存粟米7粒、枣核1粒。这一发现说明当时(   )
    A . 早期国家势力不断扩张 B . 南北方居民存在交往 C . 我国古代农业文明发达 D . 北方是当时经济中心
  • 2. 关于夏朝,先秦文献多次言及“夏”“有夏”;20世纪50年代以来,学者们开展了一系列考古实践,以探索“夏墟”的存在。这反映了(   )
    A . 先秦文献记载的历史可信度不高 B . 文字记载是研究历史的可靠依据 C . 考古发掘才能证实历史的真实性 D . 文献实物互补能更好的验证历史
  • 3. 西晋初年,中原的很多百姓喜欢用西北少数民族生产的细毛毡子做头巾、系带儿、裤边儿,这一现象反映了(   )
    A . 佛教传入影响社会风尚 B . 经济往来促进民族交融 C . 人口流动利于区域开发 D . 地方特产丰富人们生活
  • 4. 杜甫的诗沉郁厚重,有“诗史”之称。《无家别》中“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馀家,世乱各东西”的描述说明了(   )
    A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混乱时局 B . 开元末年以来朝政日趋腐败 C . 藩镇割据造成中央权力衰微 D . 安史之乱对社会发展的破坏
  • 5. 据宋人笔记《文昌杂录》记载,宋朝的节日非常丰富,有传统大节元日、寒食、冬至等传统大节,也有“天庆节”“天圣节”几个官方设立的节庆日,每当节日时,大街小巷张灯结彩,贩夫走卒皆喜气洋洋。这说明宋代(   )
    A . 人们的生活丰富多彩 B . 综合国力十分强盛 C . 节日的政治属性浓厚 D . 中外交往十分频繁
  • 6. 如下图所示太和殿是清朝皇帝治国理政的场所,一条中轴线贯穿南北,布局均衡对称,该建筑的设计意图是为了突出(   )

    A . 劳动人民的高超智慧 B . 以农为本的政治理念 C . 儒家思想的主体地位 D . 君主权威的至高无上
  • 7. (2021·苏州) 从设置宣政院到在台湾的建制,从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到康熙帝两次雅克萨之战,从设置驻藏大臣到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如果给上述史实提炼一个主题,较为合理的是(   )
    A . 政治的成熟与创新 B . 文明的碰撞与交流 C . 外交的冲突与危机 D . 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 8. 2023年10月13日,“最美的重逢——圆明园石柱回归展暨2023北京公众考古季开幕式活动”在北京举行。历经百年辗转,几经周折,7根石柱终于重新回归祖国怀抱,这是继马首铜像后又一批回归祖国的重要文物。这些流失的文物见证了(   )
    A . 香港岛被割让给英国 B .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 . 日军旅顺屠城的残暴 D . 八国联军攻占紫禁城
  • 9. 20世纪30~40年代初期,著名画作《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等在全国传播;优秀歌曲《毕业歌》《黄河大合唱》等在全国传唱:“国人爱国,请用国货”“挽回利权:振我中华”等成为商业广告炙手可热的用语。这些(   )
    A . 反映商业和文艺的繁荣发展 B . 表明实业救国开始成为主流 C . 凸显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D . 说明政府重视传播传统文化
  • 10. 有学者认为,遵义会议之所以高效,是因为将注意力集中在如何解决红军眼前的军事困境,避免了斗争扩大化。该学者意在强调,遵义会议(   )
    A . 体现实事求是的精神 B . 消除“左”倾错误思想 C . 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 D . 实现全党的空前团结
  • 11. 下表是1949-1952年农民货币收入的变化情况

    项目

    1949年

    1950年

    1951年

    1952年

    收入

    指数

    收入

    指数

    收入

    指数

    收入

    指数

    农民净货币收入(亿元)

    68.5

    100.0

    87.4

    127.6

    111.4

    162.6

    127.9

    186.7

    人均净货币收入(元)

    14.9

    100.0

    18.7

    125.5

    23.6

    158.4

    26.8

    179.8

    影响这一时期农民货币收入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 第一个五年计划实行 B . 农业合作化在全国基本实现 C . 土地改革的全面开展 D .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本确立
  • 12. 据《2020粤港澳数字大湾区融合创新发展报告》显示,粤港澳大湾区以仅占国土0.6%的面积创造了全国近12%的GDP,不仅是中国的重要增长极与创新发源地,也为世界的发展与创新提供了新的典范。这体现了(    )
    A . 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 B . 粤港澳成为经济增速最快地区 C . “一国两制”制度效能的发挥 D . 创新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支柱
  • 13. 一位西方历史学家如此描述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的关系:“(罗马)广场上的建筑显现出希腊风格,但它们更加雄伟高大……罗马人用法律和秩序取代了希腊化时代的混乱。”古罗马诗人贺拉西为此写道:“希腊被擒为俘虏;被俘的希腊,又反过来俘虏了野蛮的征服者。”据此可知(   )
    A . 古希腊社会发展水平高于罗马 B . 罗马法不利于帝国统治 C . 文化在选择与重构中不断发展 D . 贺拉西处于希腊化世界
  • 14. 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在其历史公众号上推送了探究性学习资源包,请你为该资源包命名(   )

    ①专著:《红楼梦》②书籍:《先知的故事汇编》

    ③视频:《孝德天皇的抉择》④论文:《真假“阿拉伯数字”》

    A . 古代欧洲文明 B . 封建欧洲文明 C . 古代亚非文明 D . 封建亚洲文明
  • 15. 马克思的一生与工人运动息息相关。他和恩格斯一起,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积极参加工人运动,及时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并加以改造和提升,最终创立了马克思主义。这表明马克思主义是(   )
    A . 对前人思想的总结 B . 在革命的不断实践中创立的 C . 各政党的指导思想 D . 对早期工人运动经验的总结
  • 16. 受牛顿力学体系的影响,洛克提出了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的主张;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斯宾塞提出了证明白人殖民扩张合理性的理论。这说明近代自然科学(   )
    A . 影响资产阶级价值观的形成 B . 促进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 C . 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D . 推动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
  • 17. 1948年6月,美国参议院关于美国对外政策新方向的范登堡决议。它规定,在持续有效的自助和互援的基础上,以及在涉及美国国家安全的情况下,美国可以通过宪法程序,参加区域性的集体协定。这一决议意在(   )
    A . 实施马歇尔计划 B . 组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 . 控制联合国 D . 确保领土和主权不受侵犯
二、材料题(32题20分,33题16分,共36分)
  • 18. 棉花是撬动世界的植物,一部棉花史,见证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某校九年级某学习小组围绕“棉花的世界之旅”开展了探究性学习活动,邀请你一起探究,并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探究任务一【棉花的中国之旅】

    材料一:棉花的中国发展史

    汉代

    经丝绸之路传入新疆,开始植棉纺织。但种植范围较小,仅在新疆、西南部分地区零星种植。

    宋代

    由海路传入广东、福建,并在南方推广。“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产茶的州县比以往有所增加”。




    元代

    元初政府“置浙东、江东、江西、湖广木棉提举司,每年向民间征收木棉布十万匹。”黄道婆推广棉纺织技术;松江府成为棉纺业中心,棉布被定为常年租赋之一。




    明代

    明初,朱元璋大力提倡植棉,令农民有田五至十亩者各种桑、麻、棉半亩,后又规定多种植棉花不征税。到15世纪末,棉花已是“遍布天下,地无南北皆宜之,人无贫富皆赖之”。明代中晚期,棉花超过桑、麻成为我国纺织业的主要原料,棉布取代桑、麻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


    清朝前期

    清朝前期,棉纺织业进一步发展,出现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如佛山镇经营棉织业的手工工场达2500家,职工超过5000人,生产商品化、商业化趋势加强。

    ——摘编自《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和部编版七年级《中国历史》素材整合

    探究任务二【棉花的世界之旅】

    材料二:15世纪以前,棉花种植和加工主要集中在亚洲、非洲和美洲地区,以家庭自产自用为主,呈现出多点分散的态势,此时在全球棉花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印度和阿拉伯商人。15世纪以后,随着达·伽马绕过好望角与印度建立贸易关系,哥伦布登陆美洲发现可以植棉的大批土地,欧洲有了重塑全球棉花网络的可能。到了1780年,一个欧洲人主导的将亚洲、欧洲、美洲涵盖在内的新贸易体系逐渐形成,整个欧洲成为世界棉花的中心。

    ——摘编自魏涛《“全球转向”、商品研究与历史研究的国际化》

    探究任务三【棉花的新使命】

    材料三:20世纪70年代以来,棉花总消费量大幅增加,贸易规模呈增长态势,全球超过150个国家参与棉花进出口贸易,但欧洲对棉花帝国的统治结束了,曾经是棉花帝国的中心的节点(例如蓝开夏郡)已被边缘化,而中国已经成了它的核心。如今的中国作为世界三大棉花生产国之一和全世界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正在发扬自己特色,走出属于自己的全球化道路,棉花也因此有了新的使命。

    ——商编自贝克特《棉花帝国》和维舟《棉花敲开现代世界大门》(中国纪检监察报2020年1月21日)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棉花种植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15世纪前后“棉花种植和加工”出现的变化,并指出“到了1780年,整个欧洲能够成为世界棉花的中心”的原因?
    3. (3) 请根据以上三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你给当今中国棉花产业建设“自己特色”的全球化道路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 19. 珠江潮起正当时,湾区建设敢为先。某历史社团开展“鹏城古迹·深圳家谱”学习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①甘坑客家小镇(龙岗区)

    ②大鹏所城(大鹏新区)

    ③赤湾左炮台(南山区)

    客家古村落,起源于明清时期。围屋、土楼古香古色,市集庙会,民俗街区,百货聚集,美轮美奂。

    始建于明朝,是保存较为完整的明清海防卫所。大鹏营在抗倭及鸦片战争中抗击外来侵略。

    赤湾左炮台,雄视着珠江口,是鸦片战争时期主要的海上屏障。

    ④东江纵队纪念馆(坪山区)

    ⑤深圳罗湖大桥(罗湖区

    ⑥蛇口博物馆(南山区)

    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是抗日战争时期开辟华南战场,坚持华南抗战的主。

    罗湖桥曾在战火中受损,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数次改扩建,它成为了连接深、港的重要通道。

    以“高举一面旗,闯出一条路”这条展览线索,展现蛇口改革开放40年发展历程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深圳历史》

    1. (1) 依据上表中的考察地点和所学知识,你能感受到深圳地区人民在发展过程中有哪些优秀品质?
    2. (2) 请从上表考察地点中选择两个事件,并从中提炼出一个观点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价值观正确。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