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西省赣州经开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

更新时间:2024-05-15 浏览次数:8 类型:期中考试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大题共6小题,10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一代代有志之士qiè    ①    而不舍地投身到民族复兴的浪潮中,用他们悲天悯人的情怀点缀着古延绵的历史长河。亿万次锤炼的民族精神就像珠穆朗玛峰一样傲然挺立,    ②    。在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中,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得以凝聚、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动力。

    1. (1) 文中填入横线①处的字和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楔 gèng B . 契 gèn C . 锲 gèn D . 碶 gèng
    2. (2) 填入文中横线②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 . 气冲斗牛 B . 鞠躬尽瘁 C . 可歌可泣 D . 气冲霄汉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学问不能离开智慧,而且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有学问的人,虽然不一定就有智慧,正和有智慧的人不一定有很深的学问一样,____。无学问的智慧,只是浮光掠影( )瞬起瞬灭的。惟有智慧从学问中产生出来,才不是浮光,而是探照灯,可以透过云层,照射到青空的境地。惟有从学问中锻炼出来的智慧,才不是瞬息幻灭的肥皂泡;他永远像珍珠泉的泉水一般,一串串不断地从水底上涌。也唯有这种有根底的智慧,才最靠得住,最为清澈,最可宝贵。

    1. (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 . 惟有智慧从学问中产生出来,才不是浮光,而是探照灯,可以透过云层,照射到青空的境地。 B . 惟有从学问中产生出来的智慧,才不是浮光,而是探照灯,可以透过云层,照射到青空的境地。 C . 惟有从学问中产生智慧出来,才不是浮光,而是探照灯,可以照射到青空的境地,透过云层。 D . 惟有从学问中产生出来的智慧,才不是浮光,而是探照灯,可以照射到青空的境地,透过云层。
    2. (2) 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A . B . C . D .
    3. (3) 下列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A . 但有智慧的人需要有学问 B . 但是智慧的人必须有学问 C . 但是智慧却需要以学问做基础,才靠得住 D . 但是智慧却必须以学问做基础,才靠得住
  • 3.  七(2)班决定开展一次“五四青年节”主题班会活动,下面是四位同学为本次班会拟写的结束语,其中偏离主题的一项是(    )
    A . “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让我们一起用双肩担负起振兴祖国的历史责任,用坚定的信心撑起中华民族时代的精神脊梁,为实现中华民族新的伟大复兴努力奋斗。 B .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让我们沿着先辈们的光辉足迹,昂扬前行,谱写壮丽的青春篇章! C .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让我们珍惜青春年华,珍惜时代赋予的宝贵机遇,在奋斗中领悟青春的瑰丽和人生的真谛。 D .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让我们牢牢的抓住青春的手,让我们在这片沃土中写下我们无悔的青春!
二、古代诗文阅读(本大题共6小题,20分)
  • 4.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梅花

    [唐]崔道融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

    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注】①孤标:形容清峻突出,不同一般。②朔风:北风。③容易:轻易。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句“数萼初含雪”,写出了天气的寒冷。只有“数萼”,方显冷清。 B . 颔联“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语调清新,先写花香,又写花形。 C . 尾联写诗人唯有梅花相慰,不忍见其凋残,便苦苦哀求北风不要摧残它。 D . 全诗描写极富神韵,写尽梅本来风骨面目;又化人入花,情深意切。
    2. (2) 本诗赏梅写梅,而又寄托诗人的心绪。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 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学技必先学文。此论之发,不独为妇人女子,通天下之士农工贾,三教九流,百工技艺,皆当作如是观。予谓土木匠工,有能识字记账者,其所造之房屋器皿,定与拙匠不同,且有事半功倍之。人初不信,后择数人验之,果如予言。粗技若此,精者可知。甚矣,字之不可不识,理之不可不明也。先令识字,识字不贵多,每日仅可数字,取其笔画最少,眼前易见者训之。字识而后教之以书。则一年半载以后,不令读书而自解寻章觅句矣。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1. (1)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尝( ) 但( ) 益( )

    2. (2)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甚矣,字之不可不识,理之不可不明也。

      ②则一年半载以后,不令读书而自解寻章觅句矣。

    3. (3) 吕蒙因坚持读书大有长进,请结合选文,说说你从中学到了怎样的学习方法?
  • 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晚春时节,韩愈用拟人手法写花草树木珍惜最后的美好春光,争芳斗艳,脱口而出:“。”(《晚春》)王维静坐竹里馆,吟诵“。”(《竹里馆》)把明月视为知音,感悟隐居生活的美好情趣。让我们在“。”中感受巾帼女英雄木兰飞奔战场的矫健雄姿和豪迈气概。(《木兰诗》)

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30分)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泥土中长大

    王国梁

    ①我小时候总以为,人也是从泥土里长出来的,就像草和树一样。

    ②我的童年是在乡村度过的,广阔的天地之间是我们自由的舞台,可以撒着欢地玩闹,就像一棵自由自在生长的小树一样,没有丝毫束缚。泥土是我们最亲昵的伙伴,幼时的游戏和劳动都与土地密不可分。

    ③我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跟父母下地,不为帮父母的忙,这仅仅是父母带孩子的一种方式。那时村里没有幼儿园,小孩子没有人照看,于是就被父母“随身携带”着,在泥土里慢慢长大。可以说土地是乡村孩子的游乐场,这个游乐场,胜过如今城里最豪华的游乐场,它巨大无比,天然健康,是孩子们成长的沃土。

    ④父母在田里劳作,小孩子们在一旁捉虫子,逮蚂蚱,或追着一只兔子在田野上狂奔。大人们热火朝天地劳作,小孩子们帮不上忙,于是就三五成群凑到一起玩游戏。一个土坡,一片树荫,一块荒地,都可以成为我们释放过剩能量的舞台。

    ⑤我们在泥土里疯玩,打滚,可劲儿折腾。有些孩子,还会就地取材,把泥土当成玩具。有时,大家用泥土捏东西,捏成锅碗瓢盆的形状,捏成桌椅板凳的形状,好像没有什么东西不能捏的,孩子们的创作热情高涨,创造力惊人。

    ⑥孩子们玩累了,会顺势躺倒在泥土中。松软的泥土,跟家里的土炕一样舒服,可以美美地睡一觉。我嘴巴里嚼着一根甜津津的青草,耳朵边有野花摇曳着,蝴蝶和鸟儿还会从我的眼前飞掠而过,有时躺着躺着就睡着了,睡在蓝天白云下,做一个轻飘飘的梦,觉得一切那么轻松舒畅。清凉凉的土地贴着我的肌肤,土地里厚重的气息慢慢传递着,传递到我的肌肉、骨骼,让们长得结实健壮。

    ⑦孩子们虽然小,但大人不担心我们跑丢了。大地就在脚下,能跑到哪里呢?有时大人看不到孩子的人影儿,就拉开嗓子喊几声孩子的乳名,空旷的土地上,呼唤声被风吹送得很远,我们听到喊声,立即扔下满手的泥巴,奔到父母身边。

    ⑧父母看到我一身的泥土,不仅不责怪,反而笑眯眯地说:“又成了泥猴儿了!”在他们的意识里,泥土是好东西,孩子在泥土里滚几遭,就结实健壮了。祖祖辈辈生于土地,我们与泥土最亲,觉得泥土最养人了。

    ⑨周国平在文章中写到:“一个人的童年最好是在乡村度过。一切生命,包括动植物、人,归根到底都来自土地,生于土地,最后又归于土地。……农村孩子有许多同伴,他们与树、草、家畜、昆虫进行着无声的谈话,他们本能地感到自己属于大自然这一生命共同体。”

    ⑩真的是这样呢!可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越来越多孩子的童年与土地越来越远。我真希望,他们能有机会回到乡野,感受一下万物是如何从泥土里长大的。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题“在泥土中长大”的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泥土是当年孩子们最亲昵的伙伴,幼时的游戏和劳动都与土地密不可分。 B . 土地是乡村孩子的游乐场,这个游乐场巨大,天然健康,是孩子们成长的沃土。 C . 那时没有幼儿园,小孩子没有人照顾,所有父母都带着孩子,在泥土里慢慢长大。 D . 大人不担心孩子跑丢了,因为在空旷的土地上,只要父母喊一声,孩子就会回到父母身边。
    2. (2)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因为作者一直与土地生活在一起,所以他认为人也像草和树一样,是从泥土里长出来的。 B . “土地是乡村孩子的游乐场”“胜过如今建立的最豪华的游乐场”,运用了比喻和对比的修辞手法。 C . 乡亲们认为,土地除了可以玩耍,还可以休息,并且土地最养人,可以让孩子身体结实。 D . 作者认为与土地在一起久了,会本能地感到自己属于大自然这一生命共同体。
    3. (3) 本文作者通过回忆与现实的对比,和课文《土地的誓言》中对土地的情感一致吗?请简要分析。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作为仅次于“水立方”的全国第二大游泳跳水馆,杭州奥体中心游泳馆在杭州亚运会期间举办游泳、跳水和花样游泳等比赛。三米深的泳池、六米深的跳水池清澈见底,光洁的池底看似触手可及,这反映出对水质的“高标准、严要求”。

    ②“每一滴水,都要‘过七关’,才能‘游’进亚运会的赛场。”杭州奥体中心游泳馆主任许灵翀介绍,通过一整套完善高效的高科技水循环系统的支撑,本届亚运会的游泳跳水馆在实现常年“不换水”的同时,水质完全符合国际赛事标准。

    ③水循环系统的“前两关”是毛发过滤器和硅藻土过滤器,在这里,水中的悬浮物、毛发和砂石等颗粒物将被过滤。“硅藻土的过滤精度可以达到2微米,不但能过滤掉水中的杂质,还可以滤除常规消毒无法杀灭的寄生虫。”杭州奥体中心游泳馆泳池水处理设备运行主管方涛介绍,经过两道过滤装置后,水的“浊度”将大大下降。

    ④此后,水流将先后流入臭氧反应罐和尿素有机物分解罐完成水体的消毒和有机物的去除。“通过这两道流程,水中的微生物和尿素等有机物将被杀死、分解,进一步保证了水体的安全、卫生。”方涛说。

    (选自“新华网”2023年9月1日,有删减)

    材料二:

    ①如果水源水质不高,常规处理后难以达到生活饮用水标准,就要利用深度处理工艺来代替常规处理工艺。就当前自来水厂水处理的实际情况看,常用的深度处理工艺有以下三种。

    ②活性炭处理工艺。活性炭主要是利用其吸附性,对于过滤异味、有机污染物以及色度等都有很好的效果。一方面,可充分发挥其吸附性,吸附水中的杂质,提高水体的安全性;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活性炭是新碳,这种碳的吸附效果更好,并且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还可以在其表面形成生物膜,对水中的杂质进行降解处理,提高水体质量。

    ③膜处理工艺。膜处理工艺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处理水中含有的化学污染物和生物污染物。这是因为该项工艺主要是利用膜过滤水源,而膜是利用天然矿石制作而成的。加之超滤技术和反渗透技术的应用,也就是在反渗透技术的支持下可形成反渗透膜,过滤重金属等有害有机物,也可过滤无机盐。另外,膜处理工艺还具有操作时间短、处理效果稳定等优点,相关工作人员可根据水源水质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方式,运用适合的过滤膜净化水体。

    ④深度氧化处理工艺。首先是以臭氧为原材料,而臭氧本身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利用臭氧处理水体,即可将水体中的有机物予以氧化,使之成为小分子的有机物,过滤水体,即可降低有机负荷。在此基础上,将活性炭放入水体中,活性炭将充分发挥吸附作用,清除水体中的小分子有机物,提高水体质量。

    (选自《科技品尚》2022年第3期,有删改)

    材料三:

    ①生活污水治理是农村人居环境净化整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鞍山市紧紧围绕农村生活污水乱泼乱倒、无序排放等问题,采取推广污水资源化或建设污水处理终端治理模式等措施,扎实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力将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落到实处,不断擦亮乡村振兴“底色”,让美丽乡村颜值持续增“新”。

    ②记者走进位于河东村村头的污水处理站,里面小型污水处理装置正有序运行,工作人员正在认真查看处理设备运行情况。

    ③“污水首先进到厌氧水解池,去除其中的有机物,然后经厌氧过滤池进行硝酸盐等物质的分解,再经氧化沟提高水质等,最后排出,处理后的水可达到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也就是说,可以直接用于景观用水。”村党总支书记陈杨说,这种厌氧发酵过滤后进行氧化沟式处理技术非常适合河东村的实际,最大的优点便是好维护,还省钱。

    (选自《辽宁日报》2023年8月10日,有删改)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上述材料主要阐述了污水的净化原理、方法和作用。 B . 材料一主要说明了杭州奥体中心游泳池池水处理技术,揭开其常年“不换水”的原因。 C . 材料二主要说明了水源水质不高时,常用的三种深度处理工艺。 D . 材料三说明了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过程,以及给村民带来的实际作用。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杭州奥体中心游泳馆的水循环系统,首先水要经过毛发过滤器和硅藻土过滤器进行过滤,再流入臭氧反应罐、尿素有机物分解罐进行消毒和有机物去除。 B . 生活饮用水的深度处理技术主要有活性炭处理、膜处理和深度氧化处理三种工艺。 C . 利用活性炭进行水质处理的主要原理是利用其吸附性,以及其在一段时间后,炭表面易形成生物膜,对水中的杂质进行降解处理。 D . 污水处理时,污水首先进到厌氧水解池,去除其中的有机物,然后经厌氧过滤池进行硝酸盐等物质的分解,再经氧化沟提高水质等,最后排出的水可用于生活用水和景观用水。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的决策

    李复威

    ①早年,我观赏过一部记录北极狐狸生活的影片。母狐把已长大的小狐们驱赶离家、让小狐去自谋生路的生存景观,令我十分好奇。那是一幕让人“心酸”的场面:母狐发出刺耳的叫声,用嘴拱着小狐们离开家穴。小狐从未见过母亲这般“无情”,抵挡着,延迟着。母狐似乎“发怒”了,冲上去要“撕咬”孩子们。就这样一番、两番、三番,小狐们终于惧怕了,发着凄厉的尖嚎,无奈地一步一步远去了。他们不停地回头望着母亲,留恋着,诉求着,似乎期待着母亲的回心转意。看着看着,我不禁眼眶也湿润了,心中竟然也暗自斥骂母狐的“残忍”。

    ②后来才懂得,这并不是动物的什么自觉意识,而是为应付外部恶劣的自然环境而与生俱有的生存本能。那么,人呢?我想起了自己少年时代的一段难以忘怀的经历。

    ③15岁那年,我从贵阳的初中毕业。那天,父亲作为家长列席了学校的毕业典礼。回家路上,我拿着卷裹得十分精致的毕业证书,跟在父亲身后蹦跳着。突然,父亲回过身来攥紧我的手一本正经地问我,愿意离开家去外面闯闯吗?问题来得太突兀,又十分严峻,我诧异地看了看父亲凝重的面容,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当天,我满脑子都在转悠着父亲的问话,捉摸着,猜测着……

    ④当晚,我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睡。不久,从布帘那边传来父母间断断续续的对话,我竖起耳朵谛听着:

    ⑤“真打算把小威送到北京去念书。”

    ⑥“他刚15岁,没离开过一天家,你忍心让他去寄,寄……”

    ⑦“寄人篱下……孩子总留在父母身边,太娇惯,不会有大出息……放心吧,亲姐姐还能亏待小弟弟。”

    ⑧“三个女儿都让你送走了,身边就剩下这个根。你的肝疼又越来越重……你舍得,我舍不得⋯⋯”母亲的抱怨中夹杂着恳求,有些哽咽了。

    ⑨隔了很久,才十分清晰地听到父亲一句语气坚毅、果断的话:“要为孩子的长远想想……”

    ⑩假装熟睡的我顿时一切都明白了。父亲是打算让我投奔北京的姐姐继续学业。

    ⑪一听说要去北京,我蒙着头在被窝里偷偷乐了。从教科书里获得的星星点点的史地知。让我迷思着,幻想着。首都、天安门、“十一”游行、毛主席检阅……故宫、颐和园、天坛、长城……

    ⑫父亲和我拎着包袱去了市中心的一家拍卖行。一位戴着近视镜的老先生接待了我们。我发现,父亲是用微颤的双手递上包袱请他验货估价。

    ⑬老先生把大衣摊开在柜台上,里里外外地翻动,端详了好一阵子。“是件好东西。”停顿了一下,他用惋惜的口吻说道:“我们这里冬天不冷,怕是卖不出好价钱。”他见我父亲神色凝重,又补充了一句:“要不……你再考虑考虑。”

    父亲有些犹豫了,抱着大衣一动不动地低头沉思着……猛地,见父亲把大衣重重地往老先生怀里一塞,能给多少算多少吧!

    ⑮在回家的路上,父亲搂住我的肩贴在他身边走着。突然,父亲一把抓住我的手,仰着头激动地喊道:“孩子,你看!”只见一大群鸽子鸣响着洪亮的哨音飞过来。他们映着蓝天,沐着阳光忽高忽低、忽左忽右地翱翔着、盘旋着。父亲拉着我的那只手一会儿攥着,一会儿搓着;一会儿紧着,一会儿松着……小小年纪的我当时哪里懂得,这是父亲在用无声的语言传递着他内心的呼唤:孩子,也去展翅飞吧!去拥抱生活!去开创属于自己的人生!

    ⑯为了我的出行,父母真是操碎了心。母亲最担忧我照顾不好自己的穿戴起居。她匆匆地为我赶制了一件厚棉背心,并让我带走家中最好的一床棉被。母亲在我的内裤里,用密密的针脚缝了小口袋,还在袋口钉上一排按扣。她让我把随身不用的整钱放在袋内,“这样,谁也甭想偷走”。父亲则马不停蹄地给我迁移户口,办转学手续,预购车票。那时贵州还没有任何铁路干线。我需要先乘长途汽车到广西凭祥,然后坐火车去武汉,再转赴北京。旅程的遥远,换乘的复杂,父母的担忧,弄得我也有些畏惧了……

    ⑰为了能赶上北京的开学日期,一个星期之后,我就匆匆启程了。临行那天,父亲扛着行李送我去车站,母亲也执意要跟去。一向天气阴沉的贵阳,那天却格外晴艳。一路上父亲始终微笑着畅聊着他小时候是怎样离家求学的,母亲满腹心事地低头跟在后面,一言不发。

    ⑱汽车缓缓启动了。隔着车窗我不停地挥动着手。就在这刹那间,我似乎才发现父亲高大挺直的身板怎么会有些微驼了,修剪得整齐的双鬓怎么也爬上了稀疏的白发。我的心紧了一下。父亲微笑看着盯着我,用眼神向我告别。我眼睛湿润了。母亲躲在父亲身后,看不见,看不见。远了,远了……

    ⑲当晚,我在凭祥火车站附近的一家简易旅店留宿。能容九个人的大房间空空荡荡。昏暗的灯光看不清墙上的贴画。人生地不熟的我早早就和衣躺下了。我难以入睡。在窗外熙熙攘攘的叫卖声中,在脏兮兮的被子散发的异味中,我生平第一次感到了孤独,第一次想家……

    ⑳终于到了!我拎着父亲用过的旧箱子,几乎是一路小跑出了火车站,瞪大着眼睛“扫描”眼前新鲜的一切。按照父亲在家时的嘱咐,我叫了一辆三轮车,操着不着调的北京话,背诵了一遍要去的地址,并反复讯问要多少车费。

    ㉑“头一回来北京。”

    ㉒“是……”

    ㉓“放心,不会多要一个子儿。坐好了,您嘞!”

    ㉔到了!面对着姐姐家关闭的绿漆大门,我踌躇了。我告诫自己,父亲让我迈出了这一步,今后就只能看你自己的了。抬起头来,勇敢地去面对吧。我走上前去,笃!笃!笃!我使劲地敲响了门……

    《光明日报》(2021年11月05日14版)

    1. (1) 请补充概括“我”少年时代的那段难忘经历和“我”的心理变化。

      难忘经历

      心理变化

      毕业典礼回家路上,父亲问“我”愿不愿意去外面闯一闯

      偷偷乐

      父亲为“我”的出行做准备,操碎心

      恐惧

      车站送别和“我”一个人独宿旅店

    2. (2)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我”15岁初中毕业典礼结束回家的路上,父亲问“我”愿不愿意离家去外面闯闯,说明父亲那时还没有做出让“我”一个人去北京读书的决策。 B . 母亲在“我”独自去北京读书这件事情上不太赞同,可以看出母亲作为女性对孩子的依恋。 C . 父亲在送“我”的一路上始终微笑畅聊他小时候离家求学的经历,是想让“我”勇敢快乐地走出家门。 D . “我”在凭祥火车站附近的一家简易旅店留宿时对家的思念,可以看出“我”是第一次离家,符合当时“我”的年龄特点。
    3. (3) 请结合文中划线句子,简要分析文中的父亲形象。

      父亲有些犹豫了,抱着大衣一动不动地低头沉思着……猛地,见父亲把大衣重重地往老先生怀里一塞,“能给多少算多少吧!”

    4. (4) 选文以回忆少年时代的往事为主,却在开头详写母狐狸驱赶小狐的影片,能否删去,为什么?
四、名著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10分)
  • 10. 名著导读
    1. (1) 下列对相关名著和名著方法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西游记》是清代吴承恩所著的古典文学名著,鲁迅先生称之为“神魔小说”。 B . 阅读《朝花夕拾》之前可查阅传记资料或观看相关影视作品,了解鲁迅及《朝花夕拾》的一些情况。 C . 《骆驼祥子》中的老马、小福子、刘四爷都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物。作者对他们表现出深切的同情。 D . 老舍,原名舒庆春,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2. (2) 学校正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名著都是有各自的色彩的,一部经典有一部的颜色。请你从下列名著中任选一部,结合名著中的内容,赋予其一种色彩,并阐述理由。

      A.《西游记》    B.《朝花夕拾》    C.《骆驼祥子》

    3. (3) 一个人一座城,读《骆驼祥子》,看老舍笔下的老北京风味。请结合选段内容分析老舍作品里的“京味儿”。

      就是在这样的杂院里,虎妞觉得很得意。她是唯一的有吃有穿,不用着急,而且可以走走逛逛的人。她高扬着脸,出来进去,既觉出自己的优越,并且怕别人沾惹她,她不理那群苦人。来到这里作小买卖的,几乎都是卖那顶贱的东西,什么刮骨肉,冻白菜,生豆汁,驴马肉,都来这里找顾主。自从虎妞搬来,什么卖羊头肉的,熏鱼的,硬面俾馋的,卤煮炸豆腐的,也在门前吆喊两声。她端着碗,扬着脸,往屋里端这些零食,小孩子们都把铁条似的手指伸在口里看着她,仿佛她是个什么公主似的。

五、写作(50分)
  • 11.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写作。

    二月天杨柳醉春烟,三月三来山青草漫漫,最美是人间四月的天。友情如春,温情恬静;亲情如春,温馨醇香……一段如画的风景,一份美丽的情感,都会给我们带来春天般的感动与甜蜜。

    请以《你就是我的春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④不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