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

更新时间:2024-05-05 浏览次数:3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2023·重庆) (1949年)渡江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在长江岸边,木帆船、渔船是百姓赖以为生的生产资料、命根子,但他们纷纷支援渡江战役。这充分说明解放战争的胜利是(    )
    A . 人民战争的胜利 B . 先进武器的胜利 C . 经济实力的胜利 D . 国际声援的胜利
  • 2. (2024·乌鲁木齐模拟) 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土地政策,将抗战时的政策改为(   )
    A . 三三制政策 B . 减租减息的政策 C . 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D . 农业互助组政策
  • 3. (2022八上·岳池期末) 历史图示是对客观历史进程直观而简明的反映。下面的示意图更有助于我们了解(    )
    A . 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历程 B . 国民大革命的主要进程 C . 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历程 D . 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
  • 4. 1948年秋天,解放区有约1亿农民分得了3.75亿亩土地。这一事件起到的作用是( )
    A . 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B .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C . 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 D . 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 5. (2024·长春模拟)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发动的某战役以军事打击和政治争取并举的方法取得了完全胜利,使北平这个文化古都完整地保存了下来。这场战役是(    )
    A . 辽沈战役 B . 淮海战役 C . 平津战役 D . 渡江战役
  • 6. “1946—1948年,华北和东北解放区有200多万人参加解放军,山东有580多万人随解放军出征,抬担架、运弹药……”这说明( )
    A . 解放军武器比国民党先进 B . 解放军采取了正确的战术 C . 解放军得到人民的大力支持 D . 国民党的后勤补给不足
  • 7. ”毛泽东在河北西柏坡世界上最小的指挥部里,指挥了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并且取得了三大战役的完全胜利。”三大战役取得完全胜利的历史意义是( )
    A . 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B .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C .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D . 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 8. (2023·龙东一模) 八年级历史学习小组计划在假期开展一次红色主题研学活动,实地了解1949年4月23日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结束的史实。他们应该选择去(   )
    A . 北京 B . 南京 C . 锦州 D . 徐州
  • 9. 1948年10月11日,中共中央军委给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的电报称:”本战役第一阶段的重心是集中兵力歼灭黄伯韬兵团,完成中间突破……从北面威胁徐州……”据此判断该战役是( )
    A . 辽沈战役 B . 平津战役 C . 淮海战役 D . 渡江战役
  • 10. 此战是解放战争的一个伟大转折,在这一历史转折关头,中共中央军委以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组成战略突击队,在各解放区军民的策应和后面两路大军的配合下,采取无后方的千里跃进的进攻方式,直捣国民党军统治的大别山区,创建了大块革命根据地,威胁其首都南京和武汉两大重镇。这次军事行动( )
    A . 解放了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 B . 彻底摧毁了国民党反动统治 C . 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 D . 揭开了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 11.  下图是某同学在“研学旅行·红色记忆”考察活动中,拍摄的一件革命文物。这一文物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

    淮海战役中农民支援前线用的独轮车

    A . 北伐战争时期 B . 抗日战争时期 C . 解放战争时期 D . 抗美援朝时期
  • 12.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这是毛泽东同志为庆祝一次重要战役胜利而作,这次战役是( )
    A . 辽沈战役 B . 平津战役 C . 淮海战役 D . 渡江战役
  • 13. 下面解放战争的示意图中,③处应填写( )

    A . 转战陕北 B . 跃进大别山 C . 百团大战 D . 渡江
  • 14. 老照片能从一个侧面见证历史的变迁。下面两幅老照片有助于我们了解(   )

    A . 人民解放战争爆发的原因 B . 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C . 解放军的作战原则 D . 解放战争的转折点
  • 15. (2023八上·南海期末) 1946-1949年,解放军从127万人上升到358万人, 其中有一大批是国民党俘虏兵在与老战士朝夕相处的交流中被感化,改造成具有觉悟的解放军战士。这反映解放军( )
    A . 重视思想教育 B . 加强党的领导 C . 实行战略转移 D . 集中优势兵力
二、材料分析题
  • 16. 人民解放战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目前与奸党谈判,乃系窥测其要求与目的,以拖延时间,缓和国际视线,俾国军抓紧时机,迅速收复沦陷区中心城市。待国军控制所有战略据点、交通线,将寇军完全受降后,再以有利之优越军事形势与奸党作具体谈判。彼如不能在军令政令统一原则下屈服,即以土匪清剿之。

    ——蒋介石给国民党各战区司令长官的绝密电报(1945年9月20日)

    材料二 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个伟大的事变。……这个事变一经发生,它就将必然地走向全国的胜利。

    ——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1947年12月25日)

    材料三 下面是1949年4月下旬《南京日报》部分头条标题。

    4月20日

    对共军渡江要求,政府将加以拒绝。

    4月24日

    治安维持会成立,筹备欢迎解放军。

    4月25日

    百万市民夹道欢呼,解放军进入南京。

    4月26日

    我们的队伍来了!解放军真正好。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蒋介石进行谈判的目的。
    2. (2) 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二中的“伟大的事变”所指的军事行动,并说明“这个事变一经发生,它就将必然地走向全国的胜利”的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南京日报》头条标题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