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2024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4-05-10 浏览次数:17 类型:中考模拟
一、积累运用(29分)
  • 1.  默写古诗文。
    1. (1) 子在川上曰: “ ,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2. (2) 闻天语,  。 (李清照《渔家傲》)
    3. (3) 夕阳西下,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 (4)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5. (5)   ,夜泊秦淮近酒家。 , 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6. (6) 无丝竹之乱耳, 。 (刘禹锡《陋室铭》)
    7. (7) 与柳宗元《江雪》中的名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意境相同(写出大雪纷飞,一片寂静)的句子是“”。 《湖心亭看雪》
    8. (8)  ,归去, 。(苏轼《定风波》
  • 2.  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写到“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陶弘景在《答谢中书书》中写到“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到“沙鸥翔集,锦鳞游泳”。请你根据内容和下面的知识卡片思考:自然界中花鸟众多,古人为什么偏爱“鱼”这个意象进行创作?

    知识卡片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鱼常常出现在婚礼和春节等场合。孔鲤,字伯鱼,孔子独子。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因其诞时鲁昭公赐孔子一尾鲤鱼而得名。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俄罗斯、乌克兰冲突不断升级,引发了我们有关战争的思考:战争,到底给我们带来了 什么?对于这个问题,不少人不以为然 , 认为战争离我们十分遥远。但你可曾想过,战争让 无数曾经生活)ān shì的人diān pè liú lí ,  让无数曾经蓬勃发展的城市成为不毛之地 , 让无数曾经欣欣向荣的国家哀鸿遍野

    曾几何时,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大地上耀武扬威,不少国人遭受迫害。无数革命前辈捐躯赴国难,才击退了敌寇,建立了新中国。艰苦奋斗的井冈山精神、乐于吃苦的长征精神……

    如一座座丰碑chù lì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中。现今,我们应勿忘战争之痛,珍惜和平生活。

    1. (1) 根据拼音,在语段中括号内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ān shì

      ②diān pèi liú lí

      ③chù lì

    2. (2) 语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不以为然 B . 蓬勃 C . 不毛之地 D . 哀鸿遍野
  • 4.  下面划线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尽管是读书还是听书,归根结底还是为了让人保持思想活力、得到智慧启发、滋养浩然之气。(B)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虽然改变了阅读方式,却改变不了求知次序与学习规律。(C)“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阅读的关键词从来都是“持之以恒”。哪怕“登高而招”,哪怕“顺风而呼”,“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规律不会改变。(D)从这个意义上看,有声作品帮助人们走出了“因声而听”的第一步,但“因听而思”“因听而悟”还得靠读者自己

    A . A B . B C . C D . D
  •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知识的获得不仅源于书本,更源自生活的体验。小语、小文、小海一行来到图书馆,开展他们的“文化之旅”,既获取文化知识,也进行实地探究!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加入进来吧!

    走进图书馆

    1. (1) 小语看见了圆書館,对 三个字来了兴致。根据汉字的演变过程,这三个字属于 (字体)。
    2. (2) 小文因站在进馆口左边,他看见了门口对联的上联“诸子百家罗万卷”,那么,下联可能是( )
      A . 万卷书中寻妙语 B . 百科四库集三秦 C . 千张笑脸觅知音 D . 文到穷时自有神
  • 6. 名著阅读

    小语坐定后读起了《简·爱》,不久她在班级QQ群留言,和同学一起探讨书中人物,请你回复小语。 

    1. (1) 假如简·爱建一个女性“爱情联盟”的微信群,她会有怎样的爱情宣言呢?简·爱的爱情宣言 :。(20字以内)
    2. (2) 下列人物中,你认为简·爱会拉谁进群或者不加谁为好友呢?(选其一作答)请结合人物的具体事例和品质,说说你的理由。

      A《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冬妮娅 B《水浒传》中的扈三娘

      C《儒林外史》中的沈琼枝 D《骆驼祥子》中的小福子

      答:我选择 

      理由:

二、阅读理解(41分)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罗同伦好竹,作楼而环植竹数千挺,名其楼日翠筠。属春景融霁,秋气澄彻,八窗洞开天气徐来郁乎如青云泛乎若苍雪。至若凉月之夕,扬凤羽之踹迁;冰雪之晨,挺琅玕而独秀。闲暇而登焉,使人襟抱清旷,万虑不侵,超然如出人境。

    夫高台广榭,嘉木森布,日相聚而欢宴,此世俗之所趋也,不能少待于斯须之顷。其视斯楼,虽四时凉燠之不齐,而皆有以乐焉者,岂独清浊之相远哉?同伦殆有异乎众人之所尚者欤!抑君子之尚于物也,有不在耳目之娱、意趣之适,而在于其德者。

    (节选自杨士奇《翠筠楼记》,有删改)

    【注】①洞开:形容门户大开。②琅玕(gān):竹的美称。③斯须之顷:片刻,一会儿。④凉燠(yú):凉热,冷暖。⑤清浊:此处指志趣高洁和志趣庸俗。

    1. (1) 【甲】解释文中加点字词语的意思。

      酒临风

      ②予尝古仁人之心

      ③是亦忧

    2. (2) 【甲】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

    3. (3) 【乙】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楼而环植竹数千挺 盗窃乱贼而不作 一鼓 B . 其楼曰翠筠 之者谁 副其实 C . 相聚而欢宴 吾三省吾身 新月异 D . 同伦有异乎众人之所尚者欤 思而不学则 百战不
    4. (4) 【乙】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天气徐来郁乎如青云泛乎若苍雪

    5. (5) 同为“楼记”,两文各有千秋。从主旨细究,两文作者都思索了人与外物的关系,但立意完全不同。【甲】文强调。【乙】文强调君子崇尚外物,不在于其能给自己带来娱乐、闲适,而在于其品德。从境界来看,【甲】文由览物之情扩大到政治理想境界宏大;【乙】文
  • 8.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按照国际铁路联盟规定:铁路提速达到时速200千米以上,新建铁路达到时速250千 米以上,就能被称为高速铁路。仅仅几年前,说起“高铁”这个词,许多人还非常陌生,对“高铁”到底能有多快还抱有好奇。而今,高铁已经真实地驶入了我们的生活:2008年8月1日,时速高达350千米的中国第一条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高铁正式开通运营,标志中国 铁路正式进入高铁时代。此后的几年,武广、郑州至西安、沪宁、沪杭等城际高铁相继开通 运营,而且时速都在350千米以上。在京沪高铁利用国产“和谐号”CRH380A 新一代高速动 车组进行综合实验时,还曾刷新世界铁路运营实验最高时速,达486.1千米。

    ②时速486.1千米,这是喷气式飞机低速巡航的速度!那么,我们是如何使高铁列车 “飞”起来的呢?

    ③高铁列车能飞驰起来,要给那条看似普通的水泥板铁道记“一等功”。

    ④水泥板铁道,专业名词叫无砟(zhǎ)轨道,砟就是小块石头的意思。普通铁路用的 是有砟轨道,即铁轨下面铺着30厘米厚的小石块和枕木。无砟轨道下面没有小石头和枕木, 在水泥板上面直接铺钢轨。无砟轨道由五部分组成,从上往下依次是无缝钢轨、轨道板、填 充层、底座板、滑动层。这5个部分看起来很普通,然而,仅仅是那一块块看起来像大地砖 一样的轨道板,技术人员就用了整整4年才研制出来。

    ⑤无砟轨道板长6.45米左右,宽2.55米,相当于10个轨枕块。它的特点是:每一块的 加工尺寸都不完全相同,必须对号入座,它在工厂打磨加工时,为了保证精确度,用的水泥 沥青砂都要经过多次淘洗。

    ⑥无砟轨道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一根钢轨铺到底”,这叫无缝钢轨。每根钢轨长500米, 在整个沪杭线上,由404根钢轨首尾焊接起来,形成一条全长202千米的完整无缝的“高铁”。因为钢轨平整无缝,列车行驶时不会发出丁当丁当的响声。

    ⑦每根钢轨都要打磨得十分精确,其顶面平直度误差规定:在1米长度内不能超过0.2 毫米,约2根头发丝粗细。这种精密技术给乘客带来最直观的感觉就是,看窗外景物能感到 列车在飞驰,而坐在车内却非常平稳。

    ⑧高铁列车的速度能够飙上去,除了无砟轨道的功劳外,还有一大原因是高铁在建设中 以桥代路。以全长202千米的沪杭高铁为例,除了车站和部分线路无法架桥外,其余175千 米都是在桥梁上修铁路,可谓是架在空中的一条直线铁路。用桥替代了路,对地面原有交通 影响很小,使整条路变直了,速度自然就提高了。

    ⑨目前,中国已授入运营的高速铁路里程达7500多千米,居世界第一位,还有万余千米 的高铁路线正在建设之中。

    1. (1) 下列对“无砟轨道”说明不准确的( )
      A . 无砟轨道在水泥板上面直接铺钢轨。 B . 无砟轨道由五部分组成,从下往上依次是无缝钢轨、轨道板、填充层、底座板、滑动层。 C . 无砟轨道板打磨加工时,用的水泥沥青砂都要经过多次淘洗。 D . 无砟轨道最显著的特点是使用无缝钢轨。
    2. (2) 选文第⑧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 (3) 第⑦段“每根钢轨都要打磨得十分精确,其顶面平直度误差规定:在1米长度内不能超过 0.2毫米,2根头发丝粗细”一句中,加点词语“约”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永远的那丛翠绿

    袁良才

    ①炳三奶奶静静地躺在陪伴她大半生的精雕细镂、漆皮斑驳的宁波床上,她的神情看上去极安详,全无一丝半毫对死亡的恐惧,似乎还有几许对未知世界的期待与兴奋。炳三奶奶执拗地拒绝了孙子爱国要送她去医院的恳求,炳三奶奶说,我该走了,早该走了,你爷爷在那边等我呢!

    ②奶奶,你别胡思乱想了。都说你是老寿星、老福星,熬过这阵儿就好了,还能活上十年。

    ③傻小子,又说浑话了。我早活够了,你爸爸妈妈都走在我前头了。要按迷信的说法,我占了你父母的寿呢。我是个老党员,当然不信这个,可心里就是不落忍。就让我在老宅里走吧,别再浪费国家的钱,这叫“寿终正寝”,是喜事哩。

    ④爱国不再坚持送奶奶去医院,与媳妇轮换着照料奶奶。他们心里知道,老人家的日子不多了。事实上,炳三奶奶近来行为就有些反常,这怕就是不祥之兆吧。爱国两口子一边悉心照顾奶奶,一边悄悄准备起后事。

    ⑤炳三奶奶虚弱得连稀粥都喝不了几口,一天,竟吵吵着想吃窝窝头。爱国不嫌烦,只当尽最后的孝心,让媳妇蒸了一锅久违了的窝窝头,奶奶使出吃奶的力气终于嚼下几口窝窝头,连连说,好吃,好吃,香,真香!

    ⑥隔了几天,炳三奶奶又嚷嚷着想吃野菜。爱国媳妇皱了皱眉,爱国连忙接腔,头点得像鸡啄米。好,好,我明天就亲自开车到郊外挖野菜,这个季节野菜挺多的,我平时大鱼大肉吃腻了,也正想换换口味哩!

    ⑦炳奶奶更不消停了,小屁孩儿似的缠着孙子,要他赶紧去集市买一盆菖蒲来,搁到窗台上,奶奶说她和爷爷都喜欢菖蒲,又绿又香,看不够,闻不够哩!爱国和媳妇有点儿措手不及,大眼瞪小眼时,只听奶奶有气无力、断断续续地念起了一首什么诗:石盆养寒翠,六月如三冬。勿云数寸碧,意若千丈松。劲节凌孤竹,虬根蟠老龙。傲霜滋正气,泣露泫春容……

    ⑧爱国听得一头雾水,奶奶轻轻地笑出声,神情是那样腼腆,这是你爷爷当年教我的,宋朝张九成的《菖蒲》诗。爱国遭电击似的浑身一震,他飞快地背过身去,抹了一下眼睛,咚咚咚地跑出去,随即传来汽车的引擎声。

    一盆叶丛翠绿的菖蒲搁在炳三奶奶卧房的窗台上,阳光的碎片在叶尖上调皮地追逐嬉戏。炳三奶奶静静地、久久地斜靠在床头,久久地、静静地盯视着那丛绿雾出神,眼里悄无声息地溢出泪来,一点一点,滴落到枕巾上,洇湿一片。你爷爷说:“菖蒲不假日色,不资寸土,耐苦寒,安淡泊。”奶奶痴了傻了似的梦呓般的喃喃自语:“我俩在沦陷区开了一个南货店,上头每月给十块大洋经费,可你爷爷硬是逼着我省吃俭用,一块钱恨不能掰成八瓣花,很少能吃上一顿米饭,不是啃窝窝头,就是让我去挖野菜。爷爷说,我们是党的人,别以为给党做了事,就可以乱花党的钱。”

    ⑩周末,在革命历史博物馆当讲解员的重孙女继红回家看太奶奶,她接到爸爸的电话,特意给太奶奶捎回来一盆名贵的兰花,她一路激动地想象着太奶奶见到这盆兰花的高兴样子。不巧的是,太奶奶刚刚睡着了,连一丝儿鼾声都没有,太奶奶实在太老了,老得连打鼾的力气都没有了。继红不免一阵伤感,太奶奶可是最疼自己了。

    ⑪她小心翼翼地把窗台上的菖蒲移放到客厅里,对爸妈咕哝,这玩意儿也太老土了。换上名贵兰花盆景——“道是深林种,还怜出谷香”,太奶奶醒来一定会欢呼的!说不定病就好了。

    ⑫太奶奶醒了,但不是“欢呼”,而是“怒目而视”,脸色陡变,呼吸急促,要继红立刻撤下那盆兰花,把菖蒲重新摆上去。继红只得照办,委屈得眼泪直流。许久,太奶奶情绪终于平复下来,太奶奶气若游丝,继红是把耳朵紧贴在太奶奶嘴边才勉强听清的——

    ⑬太爷爷太奶奶是一对革命伴侣,在敌占区冒着生命危险从事情报工作,所经营的南货店就是秘密联络站。太爷爷确定的联络暗号是,窗台上摆一盆菖蒲表示平安无事,如果换成搁一盆兰花则代表危险,不可接头联络。爷爷说,“菖”谐音“昌”,寓意昌顺吉祥,“兰”谐音“难”,寓意有劫难、危险。在一个秘密联络日,上级特委的一个负责人突然匆匆来到南货店,说有一份重要军事情报要火速转交苏北“老家”的人。爷爷见这位负责人目光躲闪,神色异常,又发现店外有三三两两的形迹可疑的人来回逡巡,太爷爷叫过太奶奶,走后门,买点儿鱼肉好菜,晚上留首长吃饭。太爷爷没等太奶奶明白过来,就把她推出了后门。太爷爷眼见接头时间已到,猛地冲到窗台前推倒了那盆菖蒲……太爷爷在日寇的监狱里坚贞不屈,不久惨遭杀害。太奶奶被组织派往苏中抗日根据地。

    ⑭炳三奶奶把她和爱人的故事隐藏得太久太久,如今听来似乎不那么真实了。

    ⑮那天奶奶为啥会那么生气?爱国揣摩着告诉女儿继红,你太奶奶盼着你太爷爷来接她呢。你太爷爷看见了窗台上的菖蒲,就会放心大胆地进来,接你太奶奶走。要是兰花,你太爷爷凭职业的敏感,就会马上撤离的。继红听了,深深地点点头,说,一定是!

    ⑯后来,继红在单位,在那盆看似普通的菖蒲前,又多了一项讲解,她讲的是那样声情并茂。她仿佛看见太爷爷太奶奶在天上久别重逢,洒泪相拥。

    (选自《散文选刊·下半月》,2020年12期,有删改)

    1. (1) 选文围绕“莒蒲”组织材料,阅读全文,完成下面表格。

      时间

      关于“菖蒲”的故事

      抗日战争时

      炳三奶奶临终前

      炳三奶奶去世后

      继红在那盆菖蒲前,讲解爷爷奶奶的故事。

    2. (2) 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下面语句。

      ①爱国遭电击似的浑身一 , 他飞快地背过身去,了一下眼睛,咚咚咚地出去。(赏析加点词语)

      ②一盆叶丛翠绿的菖蒲搁在炳三奶奶卧房的窗台上,阳光的碎片在叶尖上调皮地追逐嬉戏。(从环境描写或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3. (3) 选文多处运用了插叙,请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4. (4) 读完选文,也许你会联想到很多词语,如:赤诚、坚贞不渝、矢志不移、忠诚……你想到了哪个词语?结合选文内容,围绕该词语谈谈感受。
三、作文(50分)
  • 10.  作文:

    “转念一想”,有时是转变,打破禁锢,茅塞顿开;有时是转移,旱路不通走水路,巧妙回旋;有时是转折,抓住机遇,超越自我……

    请以“转念一想”为题,写一篇600-800字的记叙文,文中不得出现含有考生个人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信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