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云南省昆明市2024年初中学业质量诊断性检测历史试卷

更新时间:2024-05-21 浏览次数:9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 1. 实物史料是印证历史的可靠证据,其中隐含着许多有用的历史信息。下列属于实物史料的是(    )
    A . B . C . D .
  • 2. “甲骨文是镌刻在龟甲、兽骨上的字体,该字体笔画较细,方笔居多,风格瘦劲锋利。”材料主要叙述了甲骨文(    )
    A . 曲折的发掘经过 B . 漫长的演变历程 C . 丰富的史料价值 D . 独特的艺术价值
  • 3. 云南晋宁河泊所遗址出土汉代简牍1万多片,写有文字的简牍已辨认出益州郡及下辖滇池等12个县名。这些简牍可以印证汉朝时期(    )
    A . 西南地区成为统治中心 B . 中央政权对云南实施了有效治理 C . 中外文化交流比较频繁 D . 中央政权在云南推行了行省制度
  • 4. 宋朝采取奖励通商的政策,给予外国商人优惠待遇。当时的泉州、广州等地都设有“番坊”,专供外国商人居住。这反映了宋朝(    )
    A . 农业经济发展 B . 民族关系发展 C . 鼓励对外贸易 D . 都市文化繁荣
  • 5. 明代宋应星在编撰《天工开物》时把谷物类放在前面,而把珠玉类置于最后。这样编排(    )
    A . 体现了“以农为本”的观念 B . 体现了中国古代先进技术水平 C . 反映了全国性商帮的形成 D . 反映了农业、手工业发展迅速
  • 6. 图1学习卡片记录的历史事件是(    )

    时间: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中期

    人物: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

    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

    图1

    A . 太平天国运动 B . 洋务运动 C . 戊戌变法 D . 新文化运动
  • 7. 近代某一不平等条约签订后社会各界人士产生了不同的应激反应。台湾人民“不甘做亡国奴,对日本的占领进行顽强抵抗”;在京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李鸿章、张之洞等一干重臣主张“清廷应该联俄拒日”。据此判断,该不平等条约是(    )
    A . 《南京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 8. 图2是小历同学在学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后制作的时间轴。我们可以从中得出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

    图2

    A . 从战争走向和平 B . 从封闭走向开放 C . 从屈辱走向独立 D . 从专制走向民主
  • 9. 图3是由国民革命军第三军政治部印制的宣传画,该画创作于(    )

    图3

    A . 二次革命期间 B . 五四运动期间 C . 北伐战争期间 D . 土地革命期间
  • 10.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电文中战役的胜利(    )
    A . 解放了东北全境 B . 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C . 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D . 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 11. 表1是张謇在南通开办大生纱厂的主要历程。据此可知,大生纱厂(    )

    表1

    时间

    内容

    1895年

    张謇试办纱厂

    1921年

    大生纱厂又设立大生副厂

    1922年

    中国棉纺织业发生了严重的行业性危机,大生纱厂出现亏损和资金周转不灵的状况

    1924年

    江浙战争和第二次直奉战争令大生纱厂的状况进一步恶化

    A . 采用先进技术 B . 注重产品质量 C . 解决民生问题 D . 发展举步维艰
  • 12. 1955年4月,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参加在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这次会议打开了中国与亚非乃至世界各国普遍交往的大门。这得益于中国提出了(    )
    A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 “求同存异”方针 C . 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 D .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 13. 1964年10月16日凌晨,最先照亮罗布泊地平线的不是太阳,而是一个腾空而起的巨大火球。随后,火球与地面冲起的尘柱连成一体,形成极为壮观的蘑菇云。这一场景见证了我国(    )
    A . 国防实力的增强 B . 飞天之旅的开始 C . 通信事业的发展 D . 生态环境的改善
  • 14. 1977年9月楚雄州元谋县马镇星火大队李国有率先提出“包产到组”,几十户群众紧随其后,并付诸行动,拉开了云岭大地改革大幕的一角。这一事件体现了(    )
    A . 农村改革的有益探索 B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 C . 对外开放的逐步推进 D .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 15. 图4、图5两个历史事件体现的共同之处是(    )

    图4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图5 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

    A .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B . 海峡两岸关系密切 C .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践行 D . “九二共识”的达成
  • 16.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拐带奴隶、帮助奴隶逃跑或窝藏奴隶者,都要被处以死刑。这反映出该法典(    )
    A . 宣扬君权神授 B . 强化封建君主专制 C . 巩固民主政治 D . 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 17. 庄园以农业生产为主,主要种植大麦、小麦等谷物和蔬菜、水果,饲养家禽和家畜。庄园建有磨粉或酿酒的作坊、烤面包房等手工作坊。庄园产品只供领主享受和维系农奴最低的生活需要,很少有和外部的市场贸易。据此可知,庄园(    )
    A .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B . 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 C . 领主与佃户具有一定的契约关系 D . 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组织
  • 18. 14世纪,意大利雕塑家们在创作人物雕塑时,有意识的将创作的焦点由原有宗教精神的传达,转为人体本身上来。与这一转变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 文艺复兴运动 B . 早期大学兴起 C . 亚历山大东征 D . 法国启蒙运动
  • 19.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判历史的态度和方法。下列关于“美国独立战争”的叙述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 . 英国政府授权东印度公司垄断北美的茶叶贸易 B . 《独立宣言》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 C . 英军在来克星顿与埋伏在那里的武装村民交火 D . 英军在萨拉托加陷入大陆军的包围最终被迫投降
  • 20. 从1833年到1865年,英国的资本从25亿英镑增加到60亿英镑。资本家们攫取大部分社会财富,工人们的生活并没有随着财富的增加而有所改变。材料主要叙述了工业革命(    )
    A . 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B . 加快城市化进程 C . 促进了人口快速增长 D . 加剧了贫富分化
  • 21. 宣言以宽广的国际视野和人类关怀,阐明以实现无产阶级“自身的解放”与“世界的解放”相一致的共产主义思想,给人类指明了一条通向世界大同的光明大道。该宣言的发表标志着(    )
    A . 俄国农奴制的废除 B .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 . 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 D . 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建立
  • 22. “改革建立了以天皇为中心的新政府,废除了封建大名领国制和武士身份制度,最终实现了中央政权的和平过渡和制度构建,平稳推动了日本的近代国家转型。”材料评价的是(    )
    A . 大化改新 B . 彼得一世改革 C . 明治维新 D . 美国内战
  • 23. 图6是历史课上老师呈现的课堂重点知识。据此判断,这节课的课题是(    )

    ·1921年,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

    ·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开始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

    图6

    A . 《列宁与十月革命》 B .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C .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D .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 24. 1944年6月6日,在艾森豪威尔的指挥下,美、英盟军在法国诺曼底海岸登陆。经过长时间的激烈战斗,盟军突破滩头。此次登陆(    )
    A . 标志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B . 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C . 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D . 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 25. 1945年4月,刚继任总统不久的杜鲁门宣称美国要“以拉丁美洲为后院,以太平洋为内湖,以大西洋为内海,以欧洲为重点。”材料体现出美国意图(    )
    A . 称霸世界 B . 帮助西欧恢复经济 C . 分裂德国 D . 瓦解世界殖民体系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0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4分,第29题14分,共50分)
  •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7 秦朝形势图    图8 唐朝前期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图(669年)    图9 清朝疆域图(1820年)

    材料二

    图10 《北魏帝王出御图》浮雕中的帝王和大臣们,都穿着长袍宽袖的汉族服装

    图11唐朝阎立本《步辇图》画面描绘了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的场景

    材料三

    近代以后,面对亡国灭种的空前危机,各族人民共御外侮、同赴国难,抛头颅、洒热血,共同书写了中华民族艰苦卓绝、气壮山河的伟大史诗。其中涌现出一大批少数民族的卫国英烈、建党先驱、工农运动领袖、抗日英雄、开国将领,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人心所归,惟道与义。”在百年抗争中,各族人民血流到了一起、心聚在了一起,共同体意识空前增强,中华民族实现了从自在到自觉的伟大转变。

    ——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2019年9月27日)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观点,围绕观点写一篇历史论文。(要求:观点正确;利用材料中的信息,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 27. 同学们开展了“探寻红色文化的历史基因”的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要求。

    活动主题:探寻红色文化的历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

    活动一【赏析美术作品重温革命初心】

      

    作品名称:《开天辟地》(油画)

    相关史事:

    描绘场景:1921年7月,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描绘了围坐在方桌四周的15位会议代表的形象,当时作为会议书记员的毛泽东,正在执笔记录。

    活动二【唱响革命歌曲秉持初心前行】

    活动三【品悟红色家书不忘初心使命】

    玉珍:

    我担负革命工作昼夜奔忙,十年来艰苦生活,无一文薪水,与士卒同甘共苦,绝非虚语。近来转战华北,常处在敌人的后方,一月之内二十九日行军作战,即将来亦无宁日。……我虽老已五十二岁,身体尚健,为国为民族求生存,决心抛弃一切,一心杀敌。

    朱德

    1937年11月6日




    备注:朱德在山西昔阳县给妻子陈玉珍寄去的第三封家书内容节选。

    1. (1) 请将活动一中相关史事补充完整。根据活动二中的歌词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井冈山为什么被称为“中国革命摇篮”?
    2. (2) 根据活动二、三,分析朱德从“巍巍井冈山”到“转战华北”,中国革命形势发生变化的原因。列举一项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取得的胜利。
    3. (3) 通过以上活动,我们可以感悟到中国共产党人身上哪些宝贵的精神品质?
  • 28. 中国的昨天已经写在人类的史册上,中国的今天正在亿万人民手中创造,中国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12 开国大典

    经历过无数次深重灾难的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将永远记得这个可珍贵的时刻:它宣布了旧中国完全死亡,宣布了人民的新中国诞生。中国,中国人,将不再是屈辱的殖民地与殖民地奴隶的代名词,而要永远地受到全世界爱好和平民主的人民的尊敬了。中国人民从此有了屹立于世界和平民主阵营的祖国,有了真能保护自己、代表自己的政府。

    ——摘编自《记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人民日报》1949年10月2日

    材料二

    表2

    时间

    举措

    作用

    1950~1952年底

    土地改革

    对广大处于没有完全摆脱封建制度压迫的国家具有借鉴意义,对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的土地制度建设产生了积极影响。

    1953~1957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通过计划经济方式管理国家、推进经济发展的新方式。

    1953~1956年

    三大改造

    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构建的伟大成就得到社会主义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赞誉和肯定。

    ——整理自《新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贡献》

    材料三

    图13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主要建设成就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表2中举措的共同作用。根据材料二、三,分析建国初期的举措与改革开放以来建设成就之间的联系。
    3. (3)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新中国辉煌成就的认识。
  • 2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00年以后,世界开始逐渐连为一个整体。西欧国家开始掀起殖民扩张的狂潮,通过公开洗劫国库珍宝,抢劫黄金、白银等种种残暴手段,掠夺了征服地难以计数的财富。工业革命后,西方国家向征服地倾销商品,导致东方各国的手工业被摧毁,农业也遭到严重破坏。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西方国家将资本输出作为重要的殖民手段,争先恐后地扩大自己的殖民帝国,中国、伊朗、印度等东方国家的主要经济命脉被列强牢牢掌握。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表3

    时间

    历史事件

    17世纪下半叶

    英国在世界各地夺取了大片殖民地,自诩为“日不落帝国”

    1819年

    玻利瓦尔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19世纪中期

    英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1919年

    中国爆发五四运动,中国代表最后拒绝在《凡尔赛条约》上签字

    1945年

    联合国正式成立

    1960年

    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

    1995年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2017年

    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被写入联合国决议中

    ——整理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下册)

    1. (1) 写出“世界开始逐渐连为一个整体”的标志性事件。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方列强殖民扩张的主要手段。
    2. (2) 从材料一、二中选取两个或多个相关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