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2024年历史中考一模

更新时间:2024-05-16 浏览次数:8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2023·黄冈) 夏商西周时期,水利工程兴修较少,少有山林开发;春秋战国时期,大量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兴修水利工程。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 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 B . 诸侯国势力此消彼长 C . 铁制生产工具的使用 D . 新政治经济秩序确立
  • 2. 画示意图来梳理知识更能帮助我们学习,西汉在图中①处推行的制度是( )

    A . 设置节度使 B . 设置通判 C . 实施“推恩令” D . 设立噶厦
  • 3. 《魏书》记载,北魏孝文帝改革前,举行祭典依北土旧俗,由有司代祭;改革后,按华夏礼制,由皇帝亲祭。这一变化( )
    A . 消除了民族之间的隔阂 B . 促进了鲜卑政权的汉化 C . 推动了北魏统一南北 D . 提升了官员政治素养
  • 4. 思维导图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知识体系。下列思维导图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 . 各民族交往、交流与交融 B . 中外多元文明的碰撞 C .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D . 早期中华文明的起源
  • 5. (2023·连云) 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认识或评判。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 . 元朝在西藏地区设置宣政院,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 B . 清朝前期册封达赖和班禅、设置驻藏大臣来管理西藏事务 C . 康熙皇帝三次率军亲征,平定蒙古族准噶尔部噶尔丹叛乱 D . 元明清时期经略边疆的举措巩固和发展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 6. 大河流域孕育了灿烂的人类文明。下列代表古代印度文明的是( )

    A . 阿拉伯数字 B . 《汉谟拉比法典》 C . 金字塔 D . 楔形文字
  • 7. 法国史学家米西勒认为:“14世纪到16世纪欧洲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这两个“发现”( )
    A . 复兴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 B . 促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C . 促进了早期资本主义发展 D . 导致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来临
  • 8. 为了开展研究性学习,某同学搜集了专题资源包,包括有视频:《诺曼底登陆》;图片:《苏军攻克柏林》;公告:《波茨坦公告》;回忆录《丘吉尔回忆录》。请判断该同学研究的主题是( )
    A . 第一次世界大战 B . 第二次世界大战 C . 美国的独立战争 D . 美国的南北战争
  • 9. 漫画小天地,展示历史大舞台。右图漫画反映了哪次会议的内容( )

    A . 巴黎和会 B . 华盛顿会议 C . 雅尔塔会议 D . 开罗会议
  • 10. 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伊维拉说;“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中国和其他世贸组织成员合作,建设强劲的全球贸易体系,为全人类做出的贡献。”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举办顺应了( )
    A . 政治多极化趋势 B . 农业专业化趋势 C . 区域一体化趋势 D . 经济全球化趋势
二、非选择题(共25分)
  • 11. 几千年来沧海横流,世界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求索着“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天下大道。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老辉煌】

    材料—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摘编自夏曾佑《中国古代史》

    【大国崛起】

    材料二

     某国发展简史(部分)

    开始时间

    主要史事

    1475—1500年

    复兴运动,包括这个运动的政治和经济、艺术和知识面貌方面

    1550—1575年

    海外扩张,从海盗行为开始,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世界范围的国际贸易,热带属地的占
    有,在海外温带地方建立了新的使用英语的社会

    1675—1700年

    责任制度议会政府的建立

    1775—1800年

    工业体系的建立

    ——摘编自汤因比《历史研究》

    【休戚与共】

    材料三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一方面,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决定了人类前途终归光明。另一方面,恃强凌弱、巧取豪夺、零和博弃等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取决于各国人民的抉择。……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 (1) 材料一的“中国之政”主要指的是秦朝开创的什么政治制度,如何理解“得秦皇而后行”。
    2. (2) 指出“某国”是哪个国家。选择材料中一件史事,说明其对该国的影响。
    3. (3) 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中国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你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合理化建议。
  • 12. 自由作为人类社会的理想追求,被赋予神圣崇高的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真理·指引自由】

    材料一 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以其真理的光芒照耀着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实现自身解放的道路,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

    【科技·创造自由】

    材料二 英国工业革命被誉为“被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一幅烟自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它在不过三代人的时间里,改变了整个英格兰的面貌:从家庭手工业过淀到大工厂生产,从手工劳动过渡到机器劳动,从乡村社会过渡到都市化社会,从实验社会向科学技术社会过渡。

    ——摘编自马克盘《世界文明史》

    【改革·捍卫自由】

    材料三 日本新领导人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 (1) 材料一中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在这一真理指导下,哪一事件的发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2. (2) 材料二中“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的出现,从生产组织形式看表明哪一制度形成,其形成与哪一动力的广泛运用有关,从该动力的出现、改进、运用结果看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日本当时领导人提出的非凡的改革方案,结合改革的背景分析,为什么说日本这次改革捍卫了自由。
    4. (4) 综上所述,谈谈你对“自由”的理解,你认为哪些因素有助于实现人类对自由的追求。
  •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以上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

    阅读以上材料,选择图1至图4中的两个历史现象或事件,确定观点,并结合选择的材料及相关知识加以论述。(要求:明确写出选择历史现象或事件的番号,观点明确,论述条理清楚,史论结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